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业成绩是评定学生在某一阶段成就的一个指标,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高智商的人在学业上特别是工作上不一定成功,有很多智商水平高的人,其成就一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通过本人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认为除了认知智力,还有不为很多教师所知的情绪智力在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工作能力。情绪智力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情绪智力低的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水平也较低,情绪智力水平是中学生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情绪智力比平时所讲的智力即认知智力更倾向于预测人们成功的概率。
情绪智力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发展。而情绪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情绪智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自创了一些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能自觉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积极的情绪,控制不良情绪,使学生获得一种更加宽容、合理的思维方式,建立老师、同学、父母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將我自创的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是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不妨到同学家走走,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可算客观回避法。此外,还可以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您痛心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二、升华法。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为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文豪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自杀。但他最终把破灭的感情当作素材,从爱情焚毁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另辟蹊径法。通向罗马的道路从来就不只是一条,变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人生及其挫折,很可能呈现于眼前的会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面对自身的某些弱点或缺憾,无需只是徒叹奈何,只会品味苦涩,积极的对策是另寻一条路,以真正走出心理困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对这条自救之路的最好诠释。如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手指摔伤十指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后,一度十分苦恼,后来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而一举成名,从而摆脱了心理困境。
四、排除内疚法。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发生内疚而把每一件不顺遂的事都归咎自己。例如他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辩,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自己期望太高而愤恨他自己。你怎么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愤怒。而愤怒又是因心灵受伤害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愤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五、建立个人“支撑点”法。选择一项乐于为之献身的事业,或培养一种全心投入的兴趣、爱好,都是应付沧桑世事的支撑力量,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未来学者托夫勒将“个人的支撑点”视为对“未来冲击力”的缓解剂。
六、动作法。身体的放松会导致精神的放松;脚步轻快,心胸亦会随之开朗,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的平衡。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改变一下动作方式,就可调节情绪。例如极度焦躁不安或愤怒时,可使劲地摇晃身体,或到室外疯跑一会;或打套长拳,这样,内心的焦躁和愤怒就会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心境就会平稳。内心忧郁、愁苦时,到野外散散步,并试着把步伐放轻松些,或边走边跳。胸中的愁闷就会散失。心慌意乱时,试着抱紧胳膊,或紧握双拳,就可稳住情绪。
七、自慰法。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得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正是。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这些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情绪智力训练除了教师的培训,还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同伴交流,家长的教导,朋友互换角色等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总之,情绪智力的训练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它和认知智力同等对待,希望我的方法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情绪智力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发展。而情绪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情绪智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自创了一些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能自觉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积极的情绪,控制不良情绪,使学生获得一种更加宽容、合理的思维方式,建立老师、同学、父母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將我自创的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是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不妨到同学家走走,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可算客观回避法。此外,还可以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您痛心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二、升华法。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为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文豪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自杀。但他最终把破灭的感情当作素材,从爱情焚毁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另辟蹊径法。通向罗马的道路从来就不只是一条,变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人生及其挫折,很可能呈现于眼前的会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面对自身的某些弱点或缺憾,无需只是徒叹奈何,只会品味苦涩,积极的对策是另寻一条路,以真正走出心理困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对这条自救之路的最好诠释。如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手指摔伤十指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后,一度十分苦恼,后来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而一举成名,从而摆脱了心理困境。
四、排除内疚法。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发生内疚而把每一件不顺遂的事都归咎自己。例如他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辩,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自己期望太高而愤恨他自己。你怎么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愤怒。而愤怒又是因心灵受伤害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愤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五、建立个人“支撑点”法。选择一项乐于为之献身的事业,或培养一种全心投入的兴趣、爱好,都是应付沧桑世事的支撑力量,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未来学者托夫勒将“个人的支撑点”视为对“未来冲击力”的缓解剂。
六、动作法。身体的放松会导致精神的放松;脚步轻快,心胸亦会随之开朗,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的平衡。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改变一下动作方式,就可调节情绪。例如极度焦躁不安或愤怒时,可使劲地摇晃身体,或到室外疯跑一会;或打套长拳,这样,内心的焦躁和愤怒就会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心境就会平稳。内心忧郁、愁苦时,到野外散散步,并试着把步伐放轻松些,或边走边跳。胸中的愁闷就会散失。心慌意乱时,试着抱紧胳膊,或紧握双拳,就可稳住情绪。
七、自慰法。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得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正是。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这些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情绪智力训练除了教师的培训,还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同伴交流,家长的教导,朋友互换角色等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总之,情绪智力的训练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它和认知智力同等对待,希望我的方法能给大家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