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晚稻穗颈瘟重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西省上高县属双季稻高产区,穗颈瘟是当地主要的病虫害之一,重发年份往往造成严重减产;多年来发生程度一般早稻重于晚稻,2015年晚稻穗颈瘟重发生少有现象,程度比当年早稻重两级。该文通过对比近年来当地种植区域穗颈瘟发生概况和差异性,总结了2015年晚稻穗颈瘟发生点多面广、程度重、发病品种多、暴发期集中、损失大等特点,综合分析了发生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晚稻瘟颈瘟;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79-02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属双季稻高产区,全县耕地面积2.7万hm2,水稻播种面积4.0万hm2次,其中早晚稻各占近一半。近30年来,稻瘟病(分叶稻瘟、穗颈瘟)已成为当地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通过历史资料,穗颈瘟在当地发病程度一般是早稻重于晚稻,且品种非常突出;早稻如1985—1986年的73-07、浙福802两个品种,1997—1998年的华联系列,2001年的以优I402为主的优I系列,2005年的金优160、金优463为主的金优系列,2008—2009年的两优25、两优287、两优42等优质稻品种穗颈瘟大流行的历史;晚稻只是少数年份的个别品种出现流行现象,如2001年的新香优80、2010年的宜S晚2号。受气候适宜、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多因素影响,2015年上高县晚稻穗颈瘟重发生,无论发病面积、发病品种,还是发生期、病情程度,都超过当年早稻和往年晚稻。
  1 发生特点
  1.1 点多面广,丘陵重于平原 2015年上高县晚稻穗颈瘟发生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损失之大,是近20多年晚稻所罕见;发生面积3 188.6hm2,占晚稻面积的15.94%,是常年的8~10倍多,比重发2001年新香优80还多825hm2。全县16个乡镇场180个行政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野市、田心、翰堂等丘陵乡镇明显重于泗溪、锦江等平原乡镇;如野市乡稍溪村有面积8.67hm2的田段凡是种植了五优序列等感病品种出现了穗颈瘟大流行,普遍损失40%~60%,而其他区域虽然发病但损失基本上在20%左右。
  1.2 发病品种多,品种差异大 晚稻穗颈瘟发病品种多达20多个,移栽面积6 162.8hm2,占总面积的30.81%;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有中迟熟品也有早熟(表1)。发生重的既有当家主栽品种如五优308、H优518,也有近两年内审定推广的品种如玖两优黄华占、吉优268、五优268、五优103、五优328、五优6217、荣优308,还有粮价高的优质稻品种如黄华占、丰美占、美香占;但黄华占、玖两优黄华占、五优系列、糯稻程度更重;据调查,玖两优黄华占病穗率一般达23.65%~41.26%,高的76.51%,甚至90%以上。但以荣优化占、早丰优华占、天优华占、天优6217为代表的华占系列、天优系列抗性明显要高,均极少发病。
  1.3 暴发期集中,病情重损失大 当年晚稻破口至齐穗时间在9月10—25日,穗颈瘟在9月16—22日零星出现,暴发流行在9月26日至10月7日的10d时间。发病田病穗率一般7.5%~18.3%,严重的绝收;野市乡稍溪村种植了五优308的损失40%~60%。全县穗颈瘟挽回损失稻谷520t,但因防治不到位等因素穗颈瘟损失10%~30%的面积有394hm2,损失30%~50%成的126hm2,绝收田有22.8hm2,概算全县损失达82.69t以上,是近10年晚稻损失最重的一年。
  1.4 防治对路的损失轻,反之损失重 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杂交稻以来,上高县稻瘟病主要在早稻上常发、重发,而晚稻则相反,一般都轻发生、少发生;农户多年来形成了重早稻轻晚稻防治的习惯。当年翰堂镇的多名种粮大户像早稻一样在浸种消毒、秧田送嫁药、大田保苗、破口期做好用药預防的晚稻病情发生少,且程度明显要轻;反之病情重,损失20%~40%的较为普遍。
  2 发生原因
  2.1 穗期连续多雨寡照 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年度间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季的条件,尤其是破口抽穗期的天气条件,是影响其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之一。若破口抽穗期持续低瘟、阴雨天气,稻瘟病极易暴发流行[1]。2015年上高县晚稻破口至齐穗在9月10—25日,其中12—15日、18—20日、22—25日3个阶段共有11d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气温在19~31℃,日平均气温24.5℃,尤其是18~20日的“寒潮”平均气温21.9℃,导致后期流行。田心镇田心村一农户种植的荣优308面积2.8hm2,其中有2丘面积0.13hm2因作秧田而栽插偏晚,破口期推晚3~5d,到9月24日破口始穗,避开前期雨天,穗颈瘟发病轻,白穗率仅为1.36%,损失比早栽的白穗率38.9%轻很多。这样的天气与晚稻破口至齐穗期危险生育期相遇,是造成当年重发生的首要因素。
  2.2 品种普遍抗稻瘟病弱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稻瘟病的流行轻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当年发病品种既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既有籼稻,也有粳稻;既有种植多年的主栽品种,也有刚刚审定的新品种,品种抗性弱是穗颈瘟流行的内在因素。根据上高县植保站的当年调查,黄华占、五华308等品种种植7~8a后稻瘟病生理小种致病性提高,导致抗性下降,兑变成高感稻瘟病;同时也有刚刚审定的荣优308、玖两优黄华占等一推广就出现严重的穗颈瘟。
  2.3 老病区多病菌源丰富 上高县属丘陵地区,是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各地都曾出现过叶稻瘟、穗颈瘟大流行的历史;稻田又极少水旱轮作,稻瘟病病源菌丰富。根据上高县植保站采送穗颈瘟样本到江西省农科院植保站检测,稻瘟病生理小种多,优势种群有所更替,导致品种抗性下降和穗颈瘟的重发生。
  2.4 施肥重氮轻磷钾和防治不当 稻瘟病流行性强,防控难度大,特别是穗颈瘟,可防不可治[4]。近年来,当地农户为追求高产已形成大肥大水、重施氮肥轻施钾肥的习惯,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3];在2015年肥料价格较前几年下降15%~20%的形势下,农民施用尿素明显加大,田间禾苗普遍贪青,尤其是到了穗期更为明显,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的生长,削弱了稻株本身的抗性,同时郁闭的田间小气候为穗颈瘟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发病条件,从而增加了穗颈瘟侵染的几率。防治不当方面,受当年早稻病虫害轻发生,加上大面积晚稻前期叶瘟发生少、发生迟,即使发生叶瘟田也并不严重,大部分农民麻痹大意,很少像早稻一样做到用药剂浸种消毒,移栽前打“送嫁药”,大田分蘖期、孕穗期、穗期用药预防;其次,在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农户无法及时施药而错过防治适期,或药后遇雨,或喷雾药液量少,或选用农药不对路,也是造成部分田块发病程度重。据上高县植保站调查,晚稻穗期用药预防两次的面积仅占10.8%,一次的占18.5%,没有科学用药预防是导致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预测预报,及时用药预防 预测预报是预防稻瘟病流行的重要保障,准确、及时掌握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异情况和田间稻瘟病发生情况,可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大面积流行为害。要根据《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要求,加强对主栽品种的系统监测基础上,做好对感病品种发病动态监测;要密切关注穗期9月中下旬的天气变化,如遇到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尤其是“寒潮”天气,要及时发预警,科学指导用药预防。
  3.2 淘汰高感品种,合理轮换品种 目前市场上晚稻品种繁杂,不少老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后,因病菌生理小种适应,抗性逐年下降兑变为感病品种;同时,有相当新品种先天不足,对稻瘟病抗性表现较差。因此,要加强宣传,指导农户正确选种,全理轮换品种,坚决淘汰种植年限长及高感稻瘟病的品种,降低穗颈瘟流行的风险。
  3.3 科学肥水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一控二增”和“攻前、控中、补后”的施肥原则,即“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大力推广沼肥”,严防禾苗贪青。科学管水应及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能力。严禁过多过晚施氮肥,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发病田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3.4 抓住关键时期,及早用药预防 防治好穗颈瘟应抓好破口齐穗期用药保护,一般在破口5%~10%和齐穗期連用两次药,每hm2用75%三环唑WP600g或40%稻瘟灵EC1 500g或2%春雷霉素AS1 500g喷雾预防;从实践证明,轮换药方,并在药液中添加农药增效剂,可大大提高防效。同时,在前期应抓好播种育秧期、移栽分蘖期、孕穗期的苗瘟、叶瘟预防,减轻后期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陆明红,刘万才,朱凤,等.2014年稻瘟病重发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J].植保导刊,2015(6):35-39.
  [2]孙雪梅,易红娟,等.2014年通州区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植保导刊,2015(5):43-45.
  [3]吕偑珂,苏慧兰,张建勋,等.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9-10.
  [4]郑永利,施德,姚晓明,等.晚稻稻瘟病局部空发流行成因与治理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92-9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鲜度是衡量水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产品新鲜度的各种评价方法,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产品;新鲜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 TS2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106-03  1 前言  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以及大大小小数以万计湖泊的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水产品走向消费市场,水产品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消费领域中占
摘 要:对安徽省主栽食用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几种食用菌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分别是:香菇21.9%、杏鲍菇19.19%、白灵菇6.0%、金针菇4.13%。菌盖和菌柄中17种氨基酸均有,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且菌盖高于菌柄。  关键词:食用菌;氨基酸;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13-03 
【目的】研究病原菌侵染后不同抗感品种汉中红皮蒜和苏联改良蒜防御酶体系的变化。【方法】每个大蒜品种取生长一致的蒜苗30株人工接种病菌,待植株出现明显症状后,从发病植株
【目的】了解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变化规律,为二斑叶螨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温((25±1)℃)、光照16 h、相对湿度20%的条
【目的】从白僵菌代谢物中分离对天牛有毒性的蛋白,并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方法】从球孢白僵菌培养滤液中分离蛋白类代谢物,以重要林业害虫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筛选毒蛋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设计地上5cm、10cm、15cm、20cm、地表0cm、地下5cm、10cm、15cm、20cm9个不同种床高度处理。结果表明:种薯播垄上(地上)可提高地温,
【目的】研究小麦抗条锈菌的分子机制,在受条锈菌侵染的非亲和组合小麦叶片中克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方法】采用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感染
摘 要:近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竞争异常激励,市场需要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综合理论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沈阳建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转变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
【目的】探索具有"物理疲劳症"的设施土壤的水分蒸发特性,为设施土壤的水分管理及设施土壤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1.2g/cm3(疏松)和1.5g/cm3(紧实)2个处理,研究紧实胁迫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对蒸发过程进行分段模拟;并根据模拟模型,对各阶段的历经时间进行估算。【结果】2种容重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蒸发过程均具有3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
【目的】植物光合作用对CO2的响应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应用广泛的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所给出的植物光合能力远大于实测值,而所给出的饱和CO2浓度远小于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