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新课标把握教学新要求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化学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它是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进行普通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检测、评估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学习化学新课标,研究化学新课标,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化学课堂教学的责任和担当,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化学学科应有的贡献。新课标观照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符合立德树人、素养为本、合作探究和反馈评价等新要求。
  立德树人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大都是在课堂上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发展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是贴标签,而是应将化学知识的传授与我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生活幸福、环境美丽、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等有机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发展中的化学电源”时,可将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的相关资料作为情景材料,探究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相关工作原理,彰显我国探月技术发展的每一步都凝结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国骄傲、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怀。
  素养为本
  化学新课标凝练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体现化学学业质量水平的主要维度。因此,化学教学应从“知识传授”转移到“素养为本”,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积极探索以“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策略。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从回忆“酸性氧化物”具有哪些通性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组织学生书写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生石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铺垫的目的是通过“二氧化碳”的有关具体反应,清晰呈现“酸性氧化物”与有关物质反应的客观规律(反应模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获得“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的认知以后,就能通过模型认知顺利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等有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比较发现,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性,那么,用什么化学方法可以鉴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呢?以此进入本堂课学习的重点环节。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處于 4价入手,推断出“二氧化硫可能具有还原性”,事实果真如此吗?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物质反应的实验,二氧化硫被氧化后生成什么物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再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与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进行推理,就很容易得出有关反应产物。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依靠实验事实与反应原理进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既“活化”了新知识,促进了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面向全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位学生在化学课堂都能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适时交流互动的学习,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指围绕一定的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并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合作探究就是将合作与探究有机融合,在合作中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诚然,简单的化学学习任务依靠学生个体就能独立完成,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化学问题,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问题,是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学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例如,学习“氨的溶解性和氨水的成分”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并要求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解决下列问题:氨气能否溶于水?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气的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学生人人参与,有分工有合作,对于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试剂的添加、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每一项工作学生都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完善,最终各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样的教学组织,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能力,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的具体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反馈评价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存在怎样的问题?有没有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反馈和评价是化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学生化学学业质量的提升,重要的不是教师已经教了,而是学生有没有学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哪里?存在哪些思维障碍?需要教师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时了解和掌握的学情,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学习“酯化反应”时,教师以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为例,通过实验演示、分析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后,有必要适时了解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程度。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写其他酸与醇(如乙酸与甲醇、甲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将“ ”写成了“ ”,有的学生漏写了生成物“H2O”,有的学生“酯基”书写错误,有的学生漏写了“浓硫酸”的反应条件等。这些错误中,有的属于学生粗心大意,有的则属于学生对酯化反应的原理没有真正理解,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和强调等。可见,反馈和评价是了解学情的重要渠道,是实施补救教学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2017版化学新课标较之于实验版化学课标的最大亮点和特色就在于:在立德树人框架下,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研制出了化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它是我国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化学课堂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新标准。新课标观照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新要求远不止以上4种,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化学新课标的深刻内涵,以“立德树人”目标总揽化学教学全过程,以“素养为本”理念精心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以“合作探究”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反馈评价”机智把握教学预设和生成,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整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
其他文献
探讨了如何应用DCOR模型来分析烟草行业的设计链,详细论述了烟草行业新产品设计的DCOR实施过程,并构建了烟草行业DCOR模型的绩效评估体系。
本文通过对国家和广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回顾和分析,结合广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今后广西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很大的差异,存在前理解的两极分化现象。本文阐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让优者更优,让弱者能有所提升的教学目的。具体来说,就是精心分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先分后合,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学有所获;交流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前理解、小
新生畜溶血病是指初生仔畜在吮食初乳后引起的红细胞大量溶解的特殊贫血性疾病。该病的实质是由于母畜血清抗体与新生仔畜红细胞抗原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溶血性反应的病理过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在选择畜产品时,不仅要求畜产品的瘦肉率高,营养丰富,色泽鲜嫩,体脂硬度适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畜产品
1产前管理根据推算的母猪预产期,应在母猪分娩前5~10天准备好分娩舍(产房)。分娩舍要保温,温度最好控制在15~18℃。寒冷季节舍内温度较低时,应有采暖设备(暖气、火炉等),同时应配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港龙中英文实验学校创建于2005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应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启动了“成龙教育”之旅,立足“龙文化”,构建了系统而具有鲜明特色的“成龙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学校荣获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州市规范化学校、南沙区一级学校、南沙区绿色学校、南沙区平安校园等称号。  探索“龙文化”内涵,谱写教育诗篇  港龙中英文实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
1病原学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录病毒科禽C型反录病毒群。本群病毒内部核心直径约35~45纳米,电子密度大,外面是中层膜和外层膜,整个病毒的直径为80~120纳米,平均为90纳米。禽白
幼儿期是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以及各种创造因素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奠基时期。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中班幼儿在音乐发展
活动目标:①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结”的常识及其基本的用途,掌握一些简单“结”的打法,感悟“结”的妙用。②在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