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并积极融入趣味教学之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及深,传授方法,重在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力;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反思,并联系生活进行拓展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决定着阅读活动展开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教材精心选编的文言文,不但展示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丰富多彩,而且蕴藏着古代先贤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知识底蕴。我们引导学生汲取古典文化的精粹,就是对民族血脉的文化继承,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这种责任意识,是学生努力学习文言文的长久内驱力。
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汉字的音、义结合,构词力强,内蕴丰富,所以它能超越时空,绵延至今。此外,语言还有继承性,文言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今天我们仍然经常引用之;而且,入选课本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好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是让学生积极融人趣味教学。我们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一点畅想,一点说笑,一点表演,还学生一份自主,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文言文知识,掌握其技能。在教学有情节、故事性强的记事文言文时,如七年级下册的《狼》《石壕吏》,九年级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等文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本剧,让学生以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思辨性强的文言文时,如九年级下册的《孟子两章》《愚公移山》等文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深其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而对于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我们不妨以赛诗会等形式来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需要认真识记的字词含义、语法、句法,我们可通过抽签问答或抢答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力,我们要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把教学的焦点放在“能力”二字上。
一是遵循规律,注重体验。文言文教材的安排基本上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由浅及深地选材的。所以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因势利导。而在文言文拓展阅读的环节,教师尤其要尊重学情,遴选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的素材来进行拓展延伸。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帮扶、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密切配合与彼此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传授方法,重在实践。就文言文而言,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陕捷地完成对文本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
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很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文言文,读来荡气回肠,气壮山河,颇受学生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重效果:一要读准,让学生落实好字音,也可以通过范读和带读,让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时就能把握最准确的发音;二要读熟,我们可以变换朗读的形式来读;三要读卅韵味,可以通过配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那些优美的小品文、写景文。
重视注解。课本中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都配有浅易详尽的注释,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之,就能自己化解生字、难解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积累不少文言字词的含义,为课外阅读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
巩固积累。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而掌握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学过的文言词汇含义,以及对重点虚词的理解,前后关照,上下串联。同时,通过背诵积累名句佳篇,可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
三、加强学生的阅读反思
学生学过文言文后,要带着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方能逐步把文青文读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更高层面上的统一。
一是加强文本意义的正确认知:每学习一篇文言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回馈和反刍: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得到的对文本意义和各项知识的认识,也应在课后通篇回味,加强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重新对文本进行思维梳理;而对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归纳成几种观点,进行比较和收集,求同存异:
二是联系生活进行拓展应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古文的身影。所以,我们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对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将文言文生活化,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大量的成语,不仅有历史底蕴丰富的出处来源,而且其本身常暗含着古文中的词法。如“狼奔豕突”“抱头鼠窜”中,“狼”“豕”“鼠”都是名词作状语,意即“像……一样”;“百年树人”中的“树”,是名词用作了动词;“自爱”是宾语前置;“落水”则是省略了介词。再如现代诗句“你的温柔宁静了夜”,“宁静”一词与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如出一辙。所以,将文言文的学习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文言文精华语句的积累,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其作文语言的凝练典雅、简洁隽永。
三是注重文化的有效积累。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延续文明。中国文化在历史匕从来没有出现过断层,即使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期,也未曾切断过中国文化。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简、凝练、雅化的文言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浩如烟海的古籍是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行为的载体,通过学习文言文,可让学生知思想之源,论古鉴今,领悟民族有形文化与无形的精神力量。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最终是要内化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故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趣味外;更要教会学生积累语言的素材,积储古代诗文的优美篇章,以提高其语文素养。
(编辑 刘泽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决定着阅读活动展开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教材精心选编的文言文,不但展示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丰富多彩,而且蕴藏着古代先贤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知识底蕴。我们引导学生汲取古典文化的精粹,就是对民族血脉的文化继承,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这种责任意识,是学生努力学习文言文的长久内驱力。
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汉字的音、义结合,构词力强,内蕴丰富,所以它能超越时空,绵延至今。此外,语言还有继承性,文言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今天我们仍然经常引用之;而且,入选课本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好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是让学生积极融人趣味教学。我们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一点畅想,一点说笑,一点表演,还学生一份自主,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文言文知识,掌握其技能。在教学有情节、故事性强的记事文言文时,如七年级下册的《狼》《石壕吏》,九年级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等文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本剧,让学生以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思辨性强的文言文时,如九年级下册的《孟子两章》《愚公移山》等文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深其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而对于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我们不妨以赛诗会等形式来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需要认真识记的字词含义、语法、句法,我们可通过抽签问答或抢答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力,我们要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把教学的焦点放在“能力”二字上。
一是遵循规律,注重体验。文言文教材的安排基本上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由浅及深地选材的。所以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因势利导。而在文言文拓展阅读的环节,教师尤其要尊重学情,遴选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的素材来进行拓展延伸。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帮扶、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密切配合与彼此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传授方法,重在实践。就文言文而言,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陕捷地完成对文本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
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很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文言文,读来荡气回肠,气壮山河,颇受学生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重效果:一要读准,让学生落实好字音,也可以通过范读和带读,让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时就能把握最准确的发音;二要读熟,我们可以变换朗读的形式来读;三要读卅韵味,可以通过配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那些优美的小品文、写景文。
重视注解。课本中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都配有浅易详尽的注释,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之,就能自己化解生字、难解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积累不少文言字词的含义,为课外阅读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
巩固积累。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而掌握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学过的文言词汇含义,以及对重点虚词的理解,前后关照,上下串联。同时,通过背诵积累名句佳篇,可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
三、加强学生的阅读反思
学生学过文言文后,要带着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方能逐步把文青文读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更高层面上的统一。
一是加强文本意义的正确认知:每学习一篇文言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回馈和反刍: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得到的对文本意义和各项知识的认识,也应在课后通篇回味,加强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重新对文本进行思维梳理;而对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归纳成几种观点,进行比较和收集,求同存异:
二是联系生活进行拓展应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古文的身影。所以,我们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对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将文言文生活化,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大量的成语,不仅有历史底蕴丰富的出处来源,而且其本身常暗含着古文中的词法。如“狼奔豕突”“抱头鼠窜”中,“狼”“豕”“鼠”都是名词作状语,意即“像……一样”;“百年树人”中的“树”,是名词用作了动词;“自爱”是宾语前置;“落水”则是省略了介词。再如现代诗句“你的温柔宁静了夜”,“宁静”一词与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如出一辙。所以,将文言文的学习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文言文精华语句的积累,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其作文语言的凝练典雅、简洁隽永。
三是注重文化的有效积累。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延续文明。中国文化在历史匕从来没有出现过断层,即使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期,也未曾切断过中国文化。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简、凝练、雅化的文言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浩如烟海的古籍是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行为的载体,通过学习文言文,可让学生知思想之源,论古鉴今,领悟民族有形文化与无形的精神力量。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最终是要内化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故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趣味外;更要教会学生积累语言的素材,积储古代诗文的优美篇章,以提高其语文素养。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