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品格,铸就创新型人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迈进21世纪,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的生活规律,更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以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因此,社会已不再需要“读书机器” 式的人才,而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首当其冲应具备创造性品格,何谓创造性品格?简单地说,就是创造者身上所具备的对完成创造任务和创造力发展起促进和保证作用的个性特征。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因素,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如:好奇心强、勤奋热情、坚定自信、执着追求、锐意进取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品格,才会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产生,才会有“敢为人先”的张扬个性。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格,为社会铸就一批创新型人才已迫在眉睫。现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做法,浅谈己见。
  一、培养浓厚兴趣,激发创造热情
  兴趣是无数发明创造的热情向导。浓厚的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勤奋热情、执着追求、锐意进取的创造品格,才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神奇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的热情。
  1、美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美感,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而且对知识印象深刻、受益终生。陈景润能在歌德巴赫猜想这一曾经难倒无数著名数学家的难题上深入钻研几十年取得显著成果,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他中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他把这一难题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2、精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儿童注意力集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趣味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第一册《认识半时》时,我以勤劳的小蜜蜂为故事主线,带动学生和蜜蜂一起出巢、寻找花源、呼唤同伴、采摘花蜜、回到家园,共同体验勤劳的一天。再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假期这么快就过去了,想老师了吗?(想)老师也特别想你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谁来打开盒子看看并说说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它?”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上去。
  通过这样的情境,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孩子的童话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二、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勇敢个性
  创造心理学家指出:有利于激发求知欲进行创造活动的最起码条件是“心理自由”,也就是心理上没有压抑感、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教学中,只有勇敢、自信的孩子,思维才积极活跃,才会大胆地发挥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质疑问难、大胆探索,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并真正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按常规应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可是有一个学生却提出来:“老师,为什么课本上要求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计算,我把被除数化成整数,再除以除数不行吗?那也能算出答案呀!。”当时其他孩子先是一怔,马上都点头赞同。看来,这是很多学生的疑惑。于是,我决定要和大家共同把这个疑惑解开。我先是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奇思妙想,表扬他能够大胆质疑,勇于向课本挑战,还激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挑战,通过计算,比较,从中发现知识的奥妙。在老师的欣赏和大家的赞扬声中,这位同学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努力,人也变得更加勇敢、自信,数学课上屡屡出现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交流情境,释放创造才能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通过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释放学生的创造才能。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带工具和彩纸,在小组内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总之,培养铸就创新型人才需要摄取爱因斯坦“奥林匹亚”式自由幻想和自由创造的营养,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勇敢个性、释放学生创造才能,我们才会铸就出一批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如何做好思品课堂学习笔记,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主题探究为主的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最普遍、最一般的学习反应仍然是记听课笔记。不同的课堂学习笔记的听记策略,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记什么、怎么记以及如何使用课堂学习笔记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致使笔记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应有的辅助作用。     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 问题 对策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断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和兴趣爱好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社会上时尚的锻炼手段。遗憾的是,当前
【摘要】“好课堂”的艺术在于,教与学的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    一、搜索正确的课堂元素:构建“好课堂”的前提     所谓正确的课堂元素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疑激趣、以玩激趣、影视激趣、以读激趣等方式。只有通过正确的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有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激趣 语文教学 朗读 疑问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写到教学过程时,往往习惯性地写下的第一个词便是“导入”,然而,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却仅仅把“导语”作为一种程序,认为后面的课文讲授才是重点,所谓的“导”,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简介背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认识到: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质的飞跃。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做实读写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下水文”在阅读教学中便也有了用武之地。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下水文 网络 阅读感受  一、下水移植—阅读教学中的“下水文”  提及下水文,很多老师想到的理所当然是习作教学。然而,众所周知,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伙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利用写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教育环境 师生关系 写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
【摘 要】让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阳光,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人文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为“智”, 人文精神为“德”。 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关键词】心灵 品德 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对学
【摘要】历史课堂生活化使对教材的处理更接近于学生的接受现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形式等途径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程 生活化 动因 实践 探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增强了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强化了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摘要】语文阅读训练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阅读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基于这个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阅读训练 小学
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常常苦于不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遇到一些数学术语时总是比较含糊地给学生解释。这样,就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题意、又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会类推进行思考解答。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地遵循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