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深入浅出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rak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而开展主题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提高知识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語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而在众多的教学形式中,主题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有效的方法。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精力更加集中,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关注。
  一、创设情境,铺垫主题阅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主题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而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内容产生自主学习的渴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实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文章,由于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很多学生对于金字塔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于是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展示了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埃及的金字塔不愧是世界著名的古迹之一,真是让我们赞叹。实际上,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很多灿烂的文化和珍贵的历史古迹,那么,你都知道什么?了解关于它们的什么故事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于是学生列举中国的故宫、长城、圆明园等,而教师也抓住这样的机会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旧貌以及现在的情况,激起他们的爱国心与民族魂。同时为学生介绍当今维护这些历史古迹需要耗费的财力以及人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关于珍爱历史文化古迹的主题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的主题学习是在教师逐渐的铺垫引导中完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设情境,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参与,获得真实的体验。
  二、集中探讨,引导主题阅读
  在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教师不能彻底完全放手,而是应该做好引导和启发的工作,还要准确地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适当的课堂用语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对话文本,在和同学们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长城与运河》《庐山云雾》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意识到这一单元主要是向我们介绍祖国的美丽山河,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并没有逐篇逐段讲解,而是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自由结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祖国。这样的形式非常灵活,小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讨论,最终以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展示出来,可以说各具特色。
  在新课标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探讨,而进行主题阅读同样也要有集中探究的过程。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能够让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用心研究,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促进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的实现。
  三、延伸课外,丰富主题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是有一定的要求,而如果仅仅依靠课内文本的阅读,肯定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样的,主题阅读的形式也适合于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课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文本解读的需要,为学生简单介绍了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听了老师的讲解,很多学生对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渴求之下,教师开展了“我和经典有一个约会”的阅读经典、鉴赏经典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经典去阅读,然后将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上传到班级网站,让大家一起共享。这样的形式立足于学生的阅读渴求之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的主题阅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文学作品,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文学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总之,近几年来,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样的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所以深受大家喜欢。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利用教材的资源,进行主题阅读的设计和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冯蓓蓓.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6(81).
  [2]董崇红.浅析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当天空开始变暗,这就意味着,快要下雪了。父亲抬头看了看头顶几乎触手可及的低沉天空,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这也难怪,因为父亲自以为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其实细究起来,父亲并没有特别准备什么,无非就是将山坡上那棵梨树砍倒,晾干,然后锯成许多截,堆砌在屋檐下。一个冬天总要消耗掉许多柴草。母亲总是担心柴草不够,除了自己上山砍柴外,还动员我们几个孩子,去松树林里捡松果,去茶园里将干枯的茶树枝条掰下来。渐渐地,
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蒋介石和王竹卿暗杀了。  蒋介石对自己刺杀陶成章如此说:“陶成章踵回国,故意破坏同盟会,拥戴章炳麟,抹杀孙黄历史,并谋刺陈其美……孰权公私利害,决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局,事后自承其罪……”  在辛亥革命前四五年时间里,陶成章的倒孙风潮,使孙中山的威信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他并非没有知人之明,他对孙中山不满,也只是对一个革命领袖过高期待的失望,他攻击孙中山那么
在德国图林根州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我身边早已没有熟悉的人,四周都是陌生人,清一色的陌生人,谁也不想和别人结识。明天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会死去,为什么要相识呢?   有一次,我喜欢上一个小姑娘,她叫玛什卡,她的皮肤白白的,性格很温和。我和她交了一个月的朋友。集中营里的一个月就是整个人生,就是永恒。   她第一个走近我:“你有铅笔吗?”   “没有。”   “那一张纸呢?”   “也没有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这个“独”,李白也用过,在《月下独酌》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很自豪的孤独,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独才是圆满的。又好比你面对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顶峰,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觉,没有任何事情会打扰,那是一种
“愿景比指标更重要”,这是我在英国阿什里奇商学院高管培训时一位教授讲的,我很赞同。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只要始终不放弃心中的愿景,就能用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中国邮政有传承百年的历史,以“书信”的传递为基本载体,情系万家,信达天下,铸就了社会公认的“信誉度”。作为邮政人,我们的愿景就是用信息化驱动把“草本”业态的传统业务创新转型为“木本”业态。经营草本业务,
【摘要】以《铁丝网上的小花》为例,对高年段的图画书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重点介绍了图画书的一些阅读方法和策略:预测与猜测;颜色中有温度;找出小道具中的暗示;作者的绘画视角和呼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并给老师提出多文本对比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图画书;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21
鲁迅先生著作上的错字,先前似乎没有人提到过。那是因为我们读书、编书不够谨严呢?还是因为鲁迅是大家所尊敬的权威?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林辰同志在《精当的意见,谨严的学风——叶老审阅鲁迅著作注释稿述例》(刊于《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一文中提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鲁迅著述千万言,在他那浩无涯际的字海中发现几个错字,当然丝毫无损于先生的日月之明。可是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行得通的。我们
2020年11月11日,淡豹在北京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淡豹的首部小说《美满》出版。  上午11点,北京海淀融科中心的负一层还没有多少人,再有半个小时,楼上写字间里,那些在谷歌、字节跳动工作的年轻人们,就会涌到这里来吃午饭——这些上班族是作家淡豹最近的观察对象。在临近扶梯的一间咖啡馆前,淡豹热情地向《环球人物》记者招手示意,说话间眼神灵动,时不时透露出小女孩一般的轻盈。采访当天,她
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主谋加藤智大和他的绘画作品。下图为画里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  最近,一场特殊的画展在日本引起不小的争议。画展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作者的身份——他们都是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杀人犯。在众多作品中,最让人深刻的要属一幅少女漫画。若将作品放大,可以发现画中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这幅充斥了成千上万个“忧郁”的特殊作品,出自一个名叫加藤智大的
修复记忆的人  15年中,他们经手的照片大约有100万张。都是老照片,大部分就像刚从时间手里抢夺回来,带着清晰的受伤痕迹,比如或深或浅的斑点和裂纹。有的颜色消磨得很淡了,有的眉眼间一道清晰的残损。照片来自各个角落,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泛黄的模样让它们显得脆弱,何况伤痕叠着伤痕。  看不见的伤痕来自记忆。无论多么刻骨铭心,记忆都会随着时间一同变模糊。那些照片或许是一些人最后的托付了,是去世的父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