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侠仗义“黑旋风”愚忠愚义好愚蠢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忠义”贯穿水浒,“忠义”刻画英雄,纵观一百单八将,愚忠黑三郎,愚义黑旋风,均独具个性、形象鲜明,金圣叹说:“只如写李逵,岂不段段都是妙绝文字,却不知正为段段都在宋江事后,故便妙不可言。”可以说,从剧情的角度讲,宋江的忠考验了李逵的义,李逵的义衬托了宋江的忠,在这部讲究忠义宣扬忠义的历史巨著里,两人的忠义纠缠可谓到了“愚”的地步,着实可悲可叹。本文中笔者基于原著探讨两人的“忠义”纠葛,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李逵狭义的忠义观进行解析。
  关键词:李逵 忠义观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李逵,可以说是为义而生,为义而死的明白却又糊涂的一生。但李逵的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兄弟之义了,很大程度上,李逵的义与他对宋江的忠是糅合在一起的。李逵的忠义是源自对宋江的崇拜与宋江对自己的赏识,其出发点是回报宋江对自己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兄弟之情,而进一步由盲目崇拜到了愚忠。忠于宋江透露着对宋江的义。
  一 李逵狭隘忠义的种种表现
  1 行侠仗义
  李逵的行侠仗义就像一团火,一股旋风,从不考虑自身的后果及利害。李逵回乡取娘,路遇冒名李逵剪径的李鬼,李逵痛恨这种拦路抢劫的小贼,更何况是冒名为“李逵”的“坏我的名目”的行为。李逵欲杀李鬼,是维护自己的义名。而听李鬼说有九十岁老母无人赡养,又放了李鬼并给了他一锭银子,是至孝之义。在高唐州,李逵得知柴皇城被殷天锡欺侮时,当下就要“教他吃我几斧,却在商量!”当殷天锡来打柴进,李逵忍无可忍,把殷天锡扯下马,“拳头脚尖一发上”将殷天锡打死。李逵对统治阶级的“前打后商量”正是对人民及兄弟的仗义之举。
  梦闹天池岭,李逵见数十个汉子在一所庄园强抢民女,便“心如火炽,口似烟生”,拔出板斧砍向贼人,几下便把七八个汉子砍得死的死,逃得逃。李逵还勃然大怒地拒绝了那女子父亲要许女儿与李逵为妻的意见,“这样腌臜歪货!却才可是我要谋你的女儿,杀了这几个撮鸟?快灭了鸟嘴,不要放那鸟屁!”李逵踢碎桌子,跑了出去。行侠而不求回报,是侠之大者。在梦中连皇帝也称赞他“路见不平,义勇可嘉”,可见其行侠之心,炽热如火。
  2 以宋江为中心的忠义
  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了“反”诗被枷在大牢。戴宗被知府差去东京送信,戴宗嘱咐李逵不要贪酒,李逵当真不喝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宋江,寸步不离”。对李逵这样一个嗜酒如命、性格暴躁鲁莽的人,能够戒酒服侍宋江,可见其对宋江的义。在江州劫法场,李逵只身一人去劫了法场,勇猛异常。“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得刽子”,李逵救宋江可谓舍生忘死。大丈夫为知己而死,有何畏惧,为了回报宋江对自己义,哪怕把命丢在江州法场,也是值得的。
  宋江的忠于大宋王朝的决心使李逵安分地呆在宋江身后,在得知皇帝送来药酒之后还大声喊着“反了罢”的李逵,喝下了宋江给他的药酒后,却只是“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的“义”到了最后成了以死明志。宋江给他喝下毒酒,他心甘情愿去死。在李逵思想中,“义”是摆在首位的。在李逵看来,对宋江命令的服从,就是对宋江的“义”的最好回报,所以他义无反顾、毫无埋怨地做了宋江的殉葬品。
  3 反对朝廷,蔑视皇帝
  李逵是没有什么效忠国家的概念,更别说是皇帝了,在李逵心中所有官府、法律、制度都没有分量。在李逵眼中,大宋王朝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甚至对大宋王朝存在着一种反叛和蔑视。在第41回,李逵更是说:“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朝廷派钦差来梁山招安众好汉时,李逵从梁上跳下来,不仅撕毁了皇帝的招安诏书,而且还揪住前来招安的钦差,又打又骂,“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李逵在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仍然对统治阶级怀有戒心与反叛。在宋江等人建功立业却得不到朝廷重视时,李逵还是想要打回梁山,继续过那快活的日子。尽管跟随宋江为朝廷攘外安内,但李逵还是不满朝廷的,以至于皇帝还会梦到李逵死后还“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了一身冷汗”,可见李逵对朝廷和皇帝的仇恨,至死不休。
  二 李逵忠义观的局限性
  1 李逵对宋江和梁山事业的盲从
  鲁迅先生说:“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在宋江与李逵的关系上,李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宋江的家奴,宋江经常用“黑厮”等词语训斥李逵,而且还动不动便要砍了李逵的头。尽管这样,李逵还是死心塌地盲目跟随宋江。李逵曾发表过要宋江“再回梁山去,却不快活!”的主张,但因宋江要“青史留名”和对宋江的盲目愚忠,最终没能逃离悲惨死亡的命运。
  为了宋江,李逵可以手挥两把板斧只身一人去劫法场;为了完成宋江交代的任务,李逵可以将斧头劈向一个才四岁的天真孩童;为了维护宋江在梁山的领导地位,他反对宋江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甚至以“不要讨我杀将起来”做威胁。李逵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上梁山,但宋江说要去梁山,他便去,并且要其他人必须一起去。杀了黄文炳后,宋江说“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众位意下如何?若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只恐事发,反遭……”言下之意,留下的未必会有好结果。这时李逵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在多次完成宋江交代的任务中,李逵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意志,完全成为一个维护偶像的盲目追随者,在《强悍的悖论》一文中,将其称之为“血酬”——也就是“梁山好汉纵横沙场多少载,李逵次次力图冲锋陷阵,为逞自己的英豪,更为立下大功给宋江看,以‘血’报‘酬’”,而这种“血酬”的最大化便是失去了意志和行动的自由,失去自我进而失去了生命的自由。李逵便是“血酬”的最好代表。   2 狭义的“侠义”
  “替天行道”可以说是梁山泊众好汉共有的价值观。“替天行道”不仅仅是劫富济贫,同时也应该是除暴安良、扶持弱小的义举。可李逵与其他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却有很大差异,除了嗜杀之外,欺凌弱小的事件也是常在李逵身上上演。
  李逵在弱小面前,并不是一个“替天行道”的大英雄。李逵一出场,便上演了几场欺凌弱小的戏码。其中有一场便是宋江、戴宗、张顺、李逵四个人在酒楼喝酒中间,“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顿开喉音便唱。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的话头。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上一点。那女娘大叫一声,蓦然倒地。”
  尽管梁山好汉是劫富济贫的,但梁山周围百姓“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作者借罗真人之口说出了李逵嗜杀性格的本源,“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在《水浒传》中,李逵杀人成性,且常常不分青红皂白。江州劫法场,他杀人如麻,令人触目惊心。沂水县上,“性起来,把猎户排头儿一味价搠将去,那三十来个土兵都被搠死了……李逵还只顾寻人要杀。”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李逵残忍杀害了许多与抓他无关的无辜性命。三打祝家庄,扈成已经投降了梁山,原想保存一庄老少性命,谁料遇上了个黑旋风,庄上被杀的一个也没了。这一仗没了黑旋风的功劳,李逵却很高兴,因为“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李逵虽因其性格中嗜杀、欺凌弱小等阴暗面,导致他行为的狭隘性,但这也是李逵所独有的特色。
  三 李逵忠义观形成的原因
  李逵忠义观的形成与其自身性格的特点、出身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正是这些多方面的原因才导致李逵的忠义观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1 李逵的性格
  李逵的性格特点总的来说是纯朴、忠直、勇敢的,同时也有简单、鲁莽、不讲策略等缺点。李逵性格纯真,对事情不会多加思考,全凭自己的直觉做事,凡是以“快乐”为原则,有一颗天真的孩童之心。正如金圣叹所说的“一片天真烂熳到底”,也正是因为他的天真,才会将斧头不假思索地劈向小衙内,才会因为“也吃我杀的快活”而将已经投诚的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在李逵身上,有着嫉恶如仇的“善”,也有残暴野蛮、欺凌弱小的“恶”,这也是李逵性格两重性的必然体现。李逵性格的两重性是致使李逵忠义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李逵一生悲剧的根源。
  2 李逵的出身
  李逵出身下层社会,身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对统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和强烈的反抗意识,这就使得李逵身上有着坚定的革命性。李逵对兄弟和受苦人民有着深厚的同情,在江州,他“寸步不离”地服侍宋江;在高唐州,他又是第一个下井去救柴进;当他误信宋江抢夺刘太公女儿后,又气势汹汹地大闹忠义堂。这些都是因为李逵出身农民,将义看作高于一切的无私品质。同时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镇压和剥削,也激起了农民阶级的反抗,这种反抗表现在李逵身上便是残暴嗜杀与蔑视朝廷,“好便好,不好,我使老大斧头砍他娘”,“前打后商量”,“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正是李逵对统治阶级反抗的鲜明态度。
  李逵的农民阶级出身,使他容易团结受苦人民。宋江对李逵的义,让李逵得到了心理安慰,同时找到了精神依靠。跟随宋江上梁山,忠于宋江,是李逵认为实现农民阶级反抗的最好途径。
  3 动荡的社会
  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期,当时社会的太平表象之下潜伏着动乱与不安。正如书中说道:“若真个太平无事,今日开书演义,又说着些什么?”内忧外患已经使北宋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贪官污吏横行,这才有了梁山泊的起义军。而李逵作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梁山人,其观念与行为是当时动乱社会的必然产物。
  李逵性格中的两重性与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了李逵忠义观的局限性。但总体上说,这些缺点和他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朴质、纯真相比,毕竟是次要的。而且对于李逵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无产游民来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的缺陷。
  李逵对宋江的盲目崇拜与过分顺从,其性格中存在的两重性以及时代的动荡因素共同构成了李逵复杂而独特的忠义观念,李逵“忠义”的局限性,又导致李逵的一生以悲剧结局。可以说,李逵所谓的“忠”、“义”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正是这样的独特性,李逵的忠义观才成为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李逵的形象才更加鲜明,李逵才因其独有的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水浒传》,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施耐庵,金圣叹校:《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 陈东林:《从宋江与李逵的关系看〈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表现及其矛盾性》,《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4] 陈谦:《〈水浒传〉残害生命现象论析》,《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第7期。
  [5] 朱英姿:《由李逵看〈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6] 丛彬彬、俞挺:《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念与道释思想》,《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7] 吕致远:《〈水浒传〉人物性格二重性漫谈——兼与否定宋江李逵的同志们商榷》,《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8] 于汀:《说〈水浒〉论侠义》,长虹出版公司,2001年版。
  [9] 冯文楼:《义:价值主体的建构与解构——李逵新论》,《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10] 庆启娟:《论〈水浒传〉的忠义观》,《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9期。
  作者简介:
  李景梅,女,1980—,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工作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周建华,男,1973—,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工作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太宰治作为日本“无赖派”的著名作家,其作品被称为永恒的青春文学,时至今日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选取了太宰治的短篇小说《奔走的控诉》。对作品中的主人公犹大的人物像进行细致分析,在剖析了犹大背叛耶稣的理由、犹大对耶稣的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犹大这一人物与作者太宰治之间的关系。犹大也即作者的化身,太宰借犹大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进行了自我剖析。  关键词:太宰治 犹大 《奔走的控诉
期刊
摘要 竹内好之《鲁迅》中的鲁迅形象反映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被否定的对象获得一种新生的思想架构,从中可以抽取出有关落后民族本身所隐含的道德力量及为消灭恶而存在恶的这一内在批判逻辑。太宰治之《惜别》中的鲁迅形象发挥了作者本人的源于中日政治大背景下的文学想象力,描绘出纯朴的中国留学生的基于异国政治文化交错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作者对于当时中国人自卑感的深切文化体察与艺术思虑。  关键词:竹内好 太宰治 鲁
期刊
摘要 平安时代政治家和汉学家菅原道真因为主张政治改革而得罪权势贵族藤原家族,遭到藤原时平的谗言而被贬谪九州,不久便死于左迁之地大宰府。《大镜》和《愚管抄》两部作品对这一历史事实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描写,但在菅原道真左迁的原因、左迁后的心境及其死后所谓的“神威”等方面,两部作品从创作视角和内容表达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描述,两者之间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关键词:菅原道真 藤原时平 左迁 心境 神威  中
期刊
摘要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小说的视野中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技巧。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视野中的边界,探讨了根源于拉美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深入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被掩盖的视野及其“情欲叙事”与“土地叙事”,并以阿莱霍·卡彭铁尔及其作品为例,说明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统一不可割裂。  关键词:当代小说 视野 情欲叙事 土地叙事  中图分类号:I06 文
期刊
摘要 本文追溯了诗歌的起源、发展以及中西方诗歌文化的差异,并以浪漫主义诗歌为例,将中国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与英国诗人拜伦所写的《唐璜》进行了比较,指出中西方诗歌在语言风格、体裁内容、思想内涵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诗歌 中国 西方 《离骚》 《唐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一个时代有着与其相符的一种文化。无论这个时代有多偏差,总有一个人或一群人走在大部分人前面,展
期刊
摘要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小说《爵士乐》和《爱》,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小说,其不同于莫里森以往的作品之处在于,爱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爱发挥了作用,改变了主要人物的命运。本文分别从爱的纠葛、爱的力量以及爱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爵士乐》与《爱》两部小说中爱的主题,挖掘其背后所体现的莫里森爱的思想。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爵士乐》 《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
期刊
摘要 宋懋澄系明末华亭著名文言小说作家,其《九籥集》在明末清初影响深远,他的文言小说在明代就流传到了朝鲜、日本。陈子龙曾为他作传,吴伟业曾为他写下墓志铭。宋懋澄文言小说《珠衫》系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原创,故应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其原创之功不可没,况其人物塑造、思想见识、情节演进、语言练达诸方面极有可取之处,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质朴自然之美。本文从人文主题、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三方面分析了《珠衫》
期刊
摘要 清代后期江南才媛们集中题咏《断钗图》,源起于汤贻汾为其母杨氏绘此图后发起的广泛征诗,亦感于汤家情、事,后人不断补和。才媛们通过诗词等文艺方式传颂了汤氏家贤,丰富了家族间文学酬唱的内容与形式,也进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文学才情“比武”。  关键词:《断钗图》 《断钗吟》 清代才媛 载贤 矜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清道光年间,江苏武进才子汤贻汾(字雨生)曾画有一幅《断钗图》
期刊
摘要 对于中世纪的英国宗教诗歌发展时期来说,最主要的两类文学经典作品包含英国的史诗和英国的宗教诗歌,这两类作品能够代表英国中世纪的文学经典和更加辉煌的成就。近年来,对于中世纪的英国宗教诗歌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与研究其他诗歌种类或者其他时期的研究相对比,对于中世纪的英国宗教诗歌的研究比例和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  关键词:中世纪文学 文学经典 英国文学 宗教诗歌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 从审美角度探寻唐诗里的和谐内涵,体现其温婉动人、刚健中和、追求本真自然的文学艺术风格,我们会发现唐诗里所具有的精妙动人之处。本文分析了唐诗壮美和谐的总体风貌,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内容的本真和谐以及它所歌颂的和谐自然和美好,它所包容的一切博大和谐的心态,至今还使读者能够深切地品味到唐诗所表达的自然天成,清新明快人情人性的美好。  关键词:审美角度 唐诗 和谐内涵 本真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