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体一个定理的简单证明与应用

来源 :数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南秀全在文[1]中得到了关于四面体的如下一个结论: 定理1 在四面体中,若从某顶点出发的三条棱a,b,c两两垂直,该顶点到它所对的面之距离为h,则 1/h~2=1/a~2+1/b~2+1/c~2 (1) 本文利用解析方法给出该定理极其简单地证明,并利用此定理简便地导出了四面体之勾股定理。下面我们完成定理1之证明: 设四面体O—ABC,从O点发出的三条棱OA=a,OB=b,OC=c两两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以OA,OB,OC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则点A,B,C的坐标分别为 A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消除影响膀胱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方法对56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责任制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
欧洲泌尿协会指南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都能降低TaT1期膀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恶性肿瘤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肾细胞癌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3%,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Vermaat JS,et al.Eur Urol,2012,62(4):685-695〕现阶段,Kettering Sloan纪念癌症中心(MSKCC)模型是评估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作者近期对脂载蛋白A2(ApoA2)及
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疗效的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唯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期刊。该刊为第3届全国百强报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4届中
1983年Liedberg等首次运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进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分析,由此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SPR生物传感器[1],且此技术得以应用于生物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5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5例HEHE患者中,男3例,女2例。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一些传统的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的"微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术也向着"微创"的方向大步前进着,从
目的评价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27~79岁(中位年龄56岁)。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者7例,原发灶无法切除者2例。6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