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后日本为何举国走上疯狂之路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 年,日本大正民主蒸蒸日上,似乎民主转型在即。然而,为何在1930年后,日本的民主政治却土崩瓦解,日本也逐渐成为世界大战的东方策源地,最终举国走上疯狂之路?
  脆弱的大正新政
  事实上,大正民主的基础从一开始就极不牢靠。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并未转型成为民主国家,而是产生了一个天皇与倒幕功臣分享权力的寡头政权。
  虽然当时有人提议效仿英国政体,实行“君民同治”的提议,但都遭到了维新元老们的否决。根据“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大久保利通的说法,日本“民众已习惯于封建压制,偏僻之陋习成性”,政体设计“应根据我国之土地风俗人情时势”。言下之意,日本民众配不上民主宪政。
  最终,明治大帝在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但从其内容来看,这远不是一部有民主精神的宪法,反而更接近绝对君主:帝国统治权由天皇统揽,天皇作为帝国元首“神圣不可侵犯”,享有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非常时期发布敕令取代法律、钦点国务大臣、统帥海陆军等各项统治大权。
  至于看起来富含民主元素的“帝国国会”,虽然得到了宪法的承认,但与一般议会民主制度相比,权限大幅缩水,本身并非立法机关,只是天皇行使立法权的“协赞”机构。内阁首相也不从议会改选的多数党中产生,而是天皇从明治元老推荐人选中钦点。
  这样一部宪法所反映的政治体制,只是徒具立宪的外皮,实践的却是维新元老们的共识:天皇对小民慈善关怀,小民则“忠勇奉公”。这套父慈子爱的家庭伦理政治,是日本特有的“国体精华”“万邦无比”,绝不能轻易放弃。这种有日本特色的君主制,很快就引起了国内的非议和反抗。
  同时,一战后,国际形势也变得对天皇制极为不利,欧洲多个历史悠久的王朝,如俄国的罗曼诺夫、德国的霍亨索伦、奥地利哈布斯堡,都在一战末期崩溃,国际环境从未对君主如此不友好。
  不过,对天皇制最为不利的,还是时任天皇本人的身体条件。明治天皇驾崩后,新即位的大正天皇幼年曾罹患脑膜炎,由于父皇坚持不用西医,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导致愈后才智存在较大缺陷,后期连日常参加礼仪活动都颇为困难。
  天皇无法理政、威信沦丧,日本国民对皇室的敬畏也就越发难以维系,议会和总理大臣的权力得到加强,政党也趁机扩充势力。所谓的大正民主宪政,正是在这种夹缝中艰难建立起来。
  1912年,宪法学者美浓部达吉提出“天皇机关说”,认为天皇也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须对全体国民负责,受议会的监督,统治大权不是天皇的私事。这种对“国体”的创造性解释,在维持既有天皇制和宪法的前提下,为实现民主宪政做了理论变通,后来为1920年代的政党内阁所尊奉。
  恰好在1924年以后,“自由派”人士西园寺公望成为唯一在世的元老,他推荐首相人选时严格自律,只推荐国会多数党及最大反对党的党魁,在日本特色体制和民主宪政之间架设了桥梁。
  不难想象,这样的政治体制极为脆弱,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对宪法的歪曲脑补之上,而且在实践又严重依赖少数实权政客的德行,一旦外部环境骤变,后果不难预料。
  福祸难料的经济奇迹
  日本从“一战”期间开始经济腾飞,财政也随之日渐宽裕,日本大国自信膨胀,大搞扩军和资本输出,提出“充实国防”“中日经济亲善提携”等政策,扩充海陆军备,企图独霸中国,确立东亚领袖的地位。
  在国际上,同时期的美国却对外秉持“威尔逊主义”,以全世界的民主事业为奋斗目标。美国式的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观念,也在日本逐渐扩散开来。
  观念和追求的碰撞,加深了日本与欧美列强的矛盾。1923年,日本军部将苏俄列为头号潜在敌人时,美国竟赫然名列第二。
  抗拒西方文化的国粹传统也有所复兴。惨烈的世界大战重挫西化派的威信,在不少日本民间国师看来,西方那一套远非什么普世价值,政治上推崇民主,就是向西方投降。
  经济起伏造成的社会问题,更是让日本社会的戾气愈演愈烈。
  一战后在经济腾飞中成为巨头的,主要是三菱、三井、住友等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财阀。众多中小企业则由于缺乏政府和银行支持,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不具备抗风险能力。
  随着日本经济转入危机,特别是1920年3月开始,东京证券交易市场的股价暴跌,不少中小企业和银行应声倒闭,全球“大萧条”更是使日本的经济困境雪上加霜。
  到20年代末,日本大学与专门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不足40%,社会维稳困难,“昭和维新”“天诛奸臣”的声浪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随着皇室的新一代裕仁皇储逐渐长大,大正民主很快走上了绝路。
  坚持天皇对军队的领导
  作为维新以来的皇室“第三代”,裕仁幼年时目睹过祖父明治的威严,也曾困扰于父亲大正的昏聩对皇室造成的伤害。接班人的责任意识,使他很早就已致力于在宫内大臣的帮助下,挽救皇室渐趋没落的权势。
  为了重振皇室的威严,增强在民众中的存在感,1921年,还是皇太子的裕仁在宫内忠臣和皇亲国戚的安排下,游历欧洲,遍访英法荷比意诸国,与各国显贵谈笑风生。日本媒体对这次出访的报道力度空前,裕仁第一次公共宣传就取得了重大成功,有力回击了皇室衰落的论调。
  裕仁对政治的操弄也很有手腕。美国历史学家赫伯特·比克斯指出:通过幕后的积极活动,裕仁至少掣肘了三任总理大臣的权力,加速了政党内阁的崩溃。
  对于军队统帅权的维护,裕仁更是不遗余力。根据帝国宪法,日本海陆军统帅权属于天皇,但没有明确说明是否“独立”。在大正天皇怠政的1920年,内阁官僚蠢蠢欲动,阴谋撤销海陆军统帅部,未获成功。到了1924年,政党内阁正式上台后,又试图染指军队。军部在争取到裕仁支持的情况下,坚决回击,最终获得“独立于内阁,独自制定军令”的权力,并进一步明确了天皇的“统帅大权”是不受政府约束的,为军部势力的膨胀埋下了祸根。
  不过,随着大正民主风气的蔓延,军队中也在暗潮涌动。当时的一份军中报告指出:“由于一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从报纸杂志等受到的社会教育,还有国民思想的变化,无形中下士以下的士兵变得不再盲从。”
  然而,大正之风虽然提高了军人们的知识水平,但其独立思考能力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当二三十年代的空前严重经济社会危机袭来时,军队里的年轻人惶惑不安,种种灵魂之问拷问着他们:军队到底是谁的军队?百姓困苦,到底是谁的责任?国家的出路又在哪里?
  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日本各种极端思潮纷纷涌现并发展壮大,从忽悠军人民众、勾结上层权贵的法西斯分子,到努力迎合宫廷、梦想缔造国家宗教的日莲宗领袖,应有尽有。他们的具体思想内容千差万别,但不乏广泛的共识,即坚决反对大正民主主义,认定国内的经济社会形势是被政党政客所败坏;日本对领导东亚秩序和建设世界大同负有特殊责任,而英美等国则害怕日本崛起,已对日本形成环形包围圈等,不一而足。
  很快,在民间国师的忽悠和军部高层的纵容之下,拥有了先进理论工具的“昭和男儿”便纷纷打起“维护国体”,“昭和维新”的旗号,对那些追随西方鬼畜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各路“逆贼”果断“天诛”,以匡扶天皇,拯救日本国民。
  大正时代的民主氛围,以及开明领袖们的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就这样在昭和时代迅速凋零殆尽。军部则乘势坐大,于是日本举国走上了疯狂之路,直到1945年战败。(《书屋》姚白莞/文等)
其他文献
谣言往往会造成极坏的影响,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本文从舆情实战出发,结合多年处置经验,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网络谣言作为例证,进行拆解。  你无中生有 我以快打慢  【释义】此类谣言危言耸听,完全捏造事实。因传者和受者盲从跟风心理,形成“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定势,极易蛊惑人心,加剧社会恐慌。常见于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  【对策】以快打慢 “无中生有”
期刊
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 在你眼中,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我今年的气质了;在别人眼中,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了你今年的体形了。  不离不弃 家里停电了,电脑给手机充电,手机给电脑供网,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健康无价 当下流行语: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朋友再多,借50万试试?不保健,换个器官试试?有社保,住个ICU试试?不要去试,一试全剧终。这清楚地告诉你一件事:预防大于治疗,生命中最靠谱的事情就是投
期刊
2014年,印度新德里开了一家名为“蒂哈尔美食广场”的餐厅,这家餐厅表面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这里的员工很特别,全都是已定罪并且正在服刑的杀人犯。实际上,这家餐馆是南亚最大的监狱蒂哈尔监狱的一项试验,帮助即将刑满释放人员适应社会。  狱警提议开一家囚犯餐厅  2014年1月21日凌晨三点,印度新德里蒂哈尔监狱的狱警穆罕默德·阿西姆接到电话,称十分钟前犯人巴尔·克里尚·格罗弗试图翻越监狱的围墙越狱,幸好
期刊
法国的反恐事业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溃败,法国“圣战者”们从叙利亚和伊拉克纷纷回流;另一方面,一些极端分子即将结束服刑,法国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放虎归山”。  450名极端分子将重见天日  在付出血与泪的代价后,法国反恐体系总算振作起来,接连挫败了数起恐怖袭击阴谋。据法国电视台报道,1月16日,警方逮捕了一名策划袭击法甲联赛赛场的33岁男子;3月20日,属
期刊
有人说,戛纳电影节成了影坛浮世绘。觥筹交错、俊男美女,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生意,抑或一场赌局——花上足够的金钱和心思,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进而获得更大的名声和机会。“什么‘戴着皇冠掉眼泪’,就看你豁不豁得出去。”  作为一个素人(即普通人),我痴心地想去戛纳电影节走一次红毯。我疯了吗?没有。2017年,我常浏览的淘宝店的女店主Lin就在红毯上摇曳生姿。还有一位女微商,在微博晒出红毯照。她们可以,我为什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尊礼、重礼,而餐桌礼仪就是最好的体现。但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不同,餐桌礼仪也不同。各国餐桌礼仪又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讲究呢?  进门之前先脱鞋  如果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如果吃饱了,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  坐地上吃饭  泰国
期刊
他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捡起了路上的垃圾、为孤寡老人理了发、赶跑了小偷……把11万件小事坚持做了40年,直到把平凡坚持成了伟大。6月10日,中国世界第一认证世界纪录官网发布消息:世上做好事最多的人是中国好人沈汝波。  他立誓一生做10万件好事,并40年如一日践行自己的誓言,共做好事11万余件。6月1日,他走了,享年58岁。  “要像雷锋一样,做一辈子好事”  1978年,18岁的沈汝波走
期刊
近日,全球见证了“金特会”朝美首脑会面握手的历史性时刻。回顾二战以来的世界历史,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在追求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也留下了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经典握手瞬间。  德国分裂20多年来的首次会晤  二战之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道柏林墙将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是和东德和解的积极倡导者,他致力于推动东西德的统一进程。  尽管在两德关系的定位上存在巨大的认知分歧,勃兰特
期刊
现实中,往往越接近真相,人们就越感到害怕。而人们之所以害怕真相,一方面是因真相可能会牵涉更多的麻烦、更大的责任、更残酷的现实;另一方面,人们害怕真相,往往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越接近真相,越感到恐惧  真相是指一个问题、现象、事实的真实状态。然而,现实中,往往越接近真相,人们就越感到害怕。因为真相往往和想象南辕北辙。  人们之所以害怕真相,也是因为那可能会牵涉更多的麻烦、更大的责任,甚至是更
期刊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不是有的人就真的天生无所畏惧呢?换句话说,“害怕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或者不是。  首先,对于生物进化来说,经过祖先的经历从而产生适应性也自然而言地有了物种间的天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有些动物在遇见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天敌时也会感到害怕从而逃跑。  但是,如果有些恐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话,该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从后天习得而来。关于恐惧是通过学习的理论,有个特别著名的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