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5458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春,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末代皇帝溥仪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40年来,他孜孜以求,潜心研究。他的学术生命与末代皇帝溥仪紧紧连接在一起。

不解之缘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王庆祥说,溥仪研究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地域文化中人物研究不可缺失的一环。溥仪的生平恰能折射中国20世纪时代的内涵。他的五位夫人和亲属、近臣则延伸了他的政治生命,扩大了他的社会影响,使之更完整、更有力地体现20世纪中国惊天动地的变化。研究溥仪生平,目的就是要表现中国在20世纪这一百年间最真实的变化,为世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末代皇帝独特人生的窗口。
  直到今天,王庆祥提到40年前在李淑贤家中看到大量溥仪遗稿时还非常激动。那是一次偶然的经历。1979年9月,王庆祥作为《社会科学战线》历史编辑在北京组稿时,一位作者向他提起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在这位作者的介绍下,王庆祥来到李淑贤的家中,在那里,他看到了大量溥仪日记等珍贵手稿。当时距溥仪去世已经12年了,王庆祥倍感幸运。
  1980年王庆祥获得溥仪之妻李淑贤关于使用溥仪遗留文稿的授权,经过他的整理、探究和创作,不为人知的末代皇帝自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始的改造岁月和特赦以后的公民人生,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

学术人生


  自1979年王庆祥展开了研究溥仪的学术人生。首先他撰写了10万字的《溥仪与我》,本书由李淑贤口述、王庆祥撰写、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1984年2月专辑首发,延边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10月公开出版,刚问世便引起巨大轰动。
  从1982年到1983年,获得吉林省社科院的支持,王庆祥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溥仪在“逊清”和天津时期的档案。1984年,他又赶赴北京中央档案馆查阅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的供述资料和相关文献。多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给王庆祥带来新的发现与惊喜。与此同时,王庆祥结识了多位溥仪生前亲属和近臣,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记录中去了解溥仪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细节。
  自上世纪80年代初,王庆祥有关溥仪的研究著作就接连出版,1985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法庭上的皇帝——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中作证始末》;同年,《皇帝成了公民以后——溥仪后半生轶事录》由中国建设出版社以中、英、德三种文本出版;1988年,《溥仪的后半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89年获北方15省市优秀图书一等奖,1991年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86年,根据王庆祥作品改编,著名导演陈家林、孙清国执导,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潘虹、姜文主演的《末代皇后》首登银幕,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末代帝后,王庆祥的研究成果也以此为媒介,走向世界。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多年以來,王庆祥凭借自己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向人们展示了溥仪不为人知的生活,呼吁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生活,不断地走向美好。如今,已75岁的王庆祥依旧雄心不减,笔耕不辍,他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再深耕10年,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王庆祥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8年至2003年为长春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3年至2007年为长春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兼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至今任长春溥仪研究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下了狠手,6月21日深夜他签发命令,根据这道命令:1,从7月8日起,禁止俄罗斯航空公司运送俄公民至格鲁吉亚;2,为在格鲁吉亚的俄罗斯人回国提供帮助;3,要求旅行社不再组织俄罗斯旅客前往格鲁吉亚。  也就是说:断航,撤侨,禁游。  令普总统大动肝火的,是前一天格鲁吉亚骤然爆发的大规模反俄游行示威。  6月20日晚,格首都第比利斯的鲁斯塔韦利大道上,抗议者呼喊着反对俄罗斯的口号,一些
期刊
前段时间,久未露面的刘翔突然登上微博热搜。  一切都源自于一位网友分享的冷知识:“刘翔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超越黑人的运动员,甚至创造了连白人都没做到的记录,刘翔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的季军,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2次。”  这条微博发布后引来强烈反响,转发3.5万次,评论超9000条,点赞接近20万次。  11年后,当退赛事件终于渐渐散去,当谩骂过他的人渐渐成熟,
期刊
他只想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地做一个“面朝着阳光行走的快乐者”。  他,为人谦和,不骄不躁,淡泊名利,谦逊低调;爱祖国,爱思考,爱读书,追求完美。思想常囿于儒学道法之中,仕途勤于观海听涛,勉于努力学习。他是魏佩明,一位难得的文化雅人。 坚持读书学习 干好本职工作  结识魏佩明是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背着那架老式尼康D700,精准按下快门,记录着那精彩瞬间;尽管已年逾花甲,但看上去他仍然英姿勃发,浑身散
期刊
他默默无闻地奉献,不为出名,只为这部剧能更精彩。学画因母亲  岁月的洪流,卷走了多少青春和年华,如今距离86版《西游记》拍摄已经33年了。记忆中的《西游记》带给了我们许多欢乐,但是又有几人知道,整部剧的造型是贯穿剧情的核心,电视剧的背后,又曾站着什么样的人去精心设计构造。他不为出名,只为这部剧能更精彩。他,就是《西游记》美工造型组主任,徐晓光。  徐晓光,1937年生。光阴荏冉,如今82岁的他,雪
期刊
一个好的作家,骨子里都藏着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有生活。生活中的艰辛与磨砺,是最好的素材。  少年时期的杨子忱家境贫寒。或许正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让他成为以后闻名世界的作家。杨子忱的家乡在九台市三台村。儿时他就知道,距离他家20多里的其塔木红旗村里曾经出了两个进士,清同治、光绪年进士,曾任临榆,即山海关所在的榆关,以及庐龙、永年等县知县。  上世纪60年代,在通过后人了解了其塔木红旗村父子进士杨诚
期刊
无论是剧本创作、作品主题、现场拍摄,还是人物塑造、影像色彩等,他无一不精。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奇妙的艺术形式。而每一位电视人都是为观众们创造奇迹的造梦者。尹爱群,正是万千美梦铸造师当中的一员。尹爱群导演是个极其专业的人,他兢兢业业,倾其一生,注所有深情于影视创作,三十年初心未变。电影世家的熏染  尹爱群出生于电影世家,在艺术氛围熏陶下,他从小就对电影、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尹爱群12岁跟
期刊
在老长春人的眼中,“福义德”不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一种熟悉的味道,一份儿时的记忆,也是一路的陪伴……  如果你问我味道是什么?我想,味道不只是舌尖上感受的味道,人生百味,我们所能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格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  美食,是一种,或是百种、千种、万般味
期刊
忠仁先生的字,大胆开合,信笔为之,奇正相生,刚柔相济。  王忠仁先生很喜欢大海,不仅爱海的气势磅礴,更爱海的宽广静美。风呼浪啸,潮涨潮落。20余载海军生涯,大海不仅是忠仁先生保家卫国的疆场,也是他习练书法的大幕。  初见忠仁先生,他淡雅的微笑,浓密的头发下一双温和而有神的眼睛,你丝毫不会感觉到,坐在你对面的他刚在韩国举办完画展回来,集众多经历与荣誉于一身的他永远是这样温和可亲犹如兄长一般。  19
期刊
無论是小时候偷偷画的连环画、青年时的军旅生涯,还是转业后的美编工作,王云鹏一直没有离开过美术。  他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向世人展示着自然的美好。二哥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王云鹏一头长发,清清瘦瘦,其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王云鹏的爷爷是看四书五经的文化人,爸爸是放弃市里工作的村干部,母亲虽然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十分擅长剪纸和刺绣。对于王云鹏来讲,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二哥王云堂
期刊
易洪斌先生笔下的马,总有一种浩然之气,壮伟之象。在文化圈内外,易洪斌的名字是担当得起“才华横溢”四个字的。  深冬的长春,坐在玻璃窗旁,暖暖的阳光与窗外的白雪相衬,有着几分惬意。约见易洪斌先生,在他的画室内。屋内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浓郁的茶香味道,恍若走入江南的一间古屋般雅致。  易洪斌先生善文复善画,他笔下的马总有一种浩然之气,壮伟之象。他以淋漓酣畅的笔墨,抒发着他“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激情。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