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老人≠“以房养老”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房养老”是近两年一些学者提出的新名词,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大城市推行这套政策的机构不少遭遇应者寥寥的局面。
  
  “以房养老”遭遇瓶颈
  
  从2008年6月开始,杭州市湖滨街道尝试推出“以房养老”的政策,通过“租、售、退、换”4种模式,把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补贴老人的生活、医疗和入住敬老院等费用。政策推行一年多,可只有4名老人享受到“以房养老”政策,另有5位老人手续正在办理中。
  其实,湖滨地区是杭州老城区中养老需求比较突出的区域。社区内“三无老人”(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就有46人,他们不但日常生活有困难,看病住院没有钱,连自己照顾自己都无法办到。如果他们把房子交给社区,本人可以到社区开办的养老院里居住,用得到的钱来补贴医药费,不够的社区还可以补贴一些。
  可是这些老人的顾虑还是很多,他们只接受“租房补贴养老”。而且大部分老人的房子是老旧的公房,没有厨房、卫生间,无论出租、变卖、调换都绕不开产权问题,房屋评估、回收操作困难。
  
  盘活房子生活宽裕
  
  和一些机构面临的门庭冷落的境地不同,一些老人却开动脑筋,盘活房子这个固定资产,为自己晚年开出一条生财路。
  王伯和老伴每个月一共有千余元的退休金,生活虽然没太多困难但也并不宽裕。去年王伯和老伴一商量,决定把市区住的房子租出去,他们搬到郊区住。王伯在市区的房子有50多平方米,紧邻一所重点高中。房子按年租给了陪读的学生家长,每月租金950元。王伯在市郊找到一处面积相当,但租金只有300元的楼房。仅仅换了住的地方,每月就增加了65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总共就可以增加7800元。搬到郊区后,交通虽然没有以前便利,但老两口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王伯和老伴不常往市区跑,在郊区买个东西做个晨练的也都挺方便。最主要的是,花房子赚的钱,比花儿女的钱舒心多了。
  而李大妈的做法更“前卫”一些。她把自己的住房以千余元的价格出租后,自己在小区附近租了几间地下室,还在地下室开了一个小型的家政公司。李大妈说,住的条件艰苦一些,但是方便儿子创业,新房子出租的收入也能多一点资金保障。
  
  “以房养老”价值有限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柴效武教授在他撰写的《以房养老漫谈》一书中,突出二十多种“以房养老”的模式。他认
  为,目前的“出租”、“销售”、“调换”等“以房养老”的模式,虽然选择少,但至少能让老年人接受。对以房养老感兴趣的人群应该是有房子没养老金,或者养老金太少,又希望晚年生活更有品质的老人;有子女,有房子,但子女经济状况糟糕,或者对有无房子无所谓的老人。
  可是事实上,根据媒体调查,愿意接受“以房养老”模式的人,恰恰是有多处住房,收入不菲,预售给银行或者房产中介一套无所谓的人群。相反,一些退休金紧绷、子女收入一般的老人却并不接受,表示省吃俭用也要将房产留给儿孙。何况,随着目前的房价高涨,许多年轻人买不起房,父母手中的房产成了他们的指望。抵押了房产,就等于把亲情也给“按揭”掉了,这是老年人在情感上无法承受的。再加上高企的房价,已经让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绝非易事,更难提“以房养老”。
  毕竟,“以房养老”至多只能补偿养老金。老年人究竟应在哪里养老?谁来照顾他们的起居,谁为他们排遣孤独?这些问题和困扰并不能靠“房子”一个途径就得到妥善解决。
其他文献
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理应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些老人因为住的房子太大,竟然引发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孤独感与空间上的远近有莫大关系,过大的房子确实有诱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风险。  首先,当人与身边的各种事物距离比较远时,主观感觉到的疏离感越强,亲密感越少,从而落落寡欢。其次,在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的驱使下,老人对空
期刊
原文:《黄帝内经》的《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说的“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期刊
在夏日里一个美好的早晨,我在上海市普陀区交通路的一个寓所见到了百岁老人黄东林。他祖籍浙江余姚,生于1910年,今年整好100岁。老人听到我叫他“世纪老人”,哈哈笑道:“新世纪有那么多老寿星,我只好算小弟弟啦!”  黄东林是家中独子,父亲望子成龙,节衣缩食好歹让他念了私塾几年。黄东林十一二岁就到绸布庄当学徒,扛货物、打算盘,练出了好身板和惊人的记忆力。至今,他尚能清楚地报出1927年的各种布匹的价钱
期刊
受单位姐妹们的影响,三年前我学会了在网上购物,“网购”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本以为“网购”是年轻人的专利,岂料我的婆婆也“时尚”起来,跟我学起了“网购”!  “网购”有很多好处:省时、省力、省钱、省事。因此,家中的绝大多数用品我都实行“网购”。尤其是服装,网上小店的时装款式新颖,价格便宜,质地优良,购买方便,每年换季时节,我都会从网上给家人买些新衣物。现实生活中可以“货比三家”,网上也可
期刊
背情书 挽回40年婚姻  在青岛市有一对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夫妻,因丈夫性格暴躁,妻子忍受不了长期磕磕碰碰,在子女成家立业后,遂向法院请求离婚。在法庭上,67岁的丈夫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两人恋爱时妻子写给他的情书,虽然情书的内容很朴素普通,但他的惊人举动让妻子动情。丈夫说,虽然这些情书现在早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当年他不识字,请人一封封信念给他听了,他一直没有忘记,随时可以背诵出来。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
期刊
静坐700小时 破行为艺术纪录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从3月14日开始,现年64岁的行为艺术“祖母”塞尔维亚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艺术家在此”的个人回顾展,约50件作品追溯了她40年来的创作生涯。在二楼中厅,身着长袍的阿布拉莫维奇坐在一把木椅上,面无表情。每天从开馆至闭馆,截止到5月31日,阿布拉莫维奇的“静坐”时间累计达到700小时,成为她总表演时间最长
期刊
叫一声“姐呀”穿越34年    那是一个粮食短缺、苦于活命的饥荒年代。一对双胞胎姐妹华霞和马玲被送到了河南洛阳。  抱养华霞的是一个干部家庭,家住洛阳东站的东新安街,家庭条件优越;抱养马玲的是一户回族农民,家住洛阳徐家街,家境贫寒。两个家庭只隔了数百米,但她们从此成了两条平行线,奔走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虽然彼此没见过对方,但两个孩子时常听周圍人说,附近有一个“自己”。  直到1972年10月的一天
期刊
高血压病人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保健,还可以通过按摩进行降压。按摩时,要先提拿上下肢、腹部;然后双手自肩背部向下推至足跟处;最后从背部按揉到下肢。  治疗方法:首点揉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拇指揉按太阳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涌泉穴。最后再按揉
期刊
甩神鞭 玩转12斤陀螺  安徽省淮南市66岁的李联宾酷爱打陀螺。不过,他打的可是陀螺家族中的巨无霸——重达12斤。李联宾在贵州旅游时,看到当地很多老年人在打陀螺,他动心了。于是,他花两千多元购置玩陀螺的全套工具,托运回家。从那时起,他每天勤加练习,陀螺重量也从1斤逐渐增加到12斤。李联宾几年前患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右半身轻度偏瘫。自从打陀螺后,他的右半身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胃口和睡眠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期刊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英国老太太在香港乘坐地铁时,她的脚卡在地铁列车与站台的空隙中,骨折了。各家报纸立刻追踪此消息,大肆炒作。记者们又进一步采访老太太,要她批评一下地铁的设计。老太太却说:“我觉得空隙不是很大,是我没踩稳。”她没有一点埋怨的姿态,和时下流行的“不能吃亏”、动辄索赔的风气大不一样。我欣赏老太太的善良和宽容。  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