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炽炽献老区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县区老促会是1989年12月成立的,至今已走过了27年的历程。27年来,区老促会以“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为理念,在老区建设中发挥参谋、助手、桥梁作用,做到面向老区,宣传老区,服务老区,为老区建设事业积极奉献。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老区建设鼓与呼
  梅县区老促会由一批对老区有深厚感情、热心老区建设事业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是联系老区群众的桥梁和老同志余热生辉的平台。其指导思想是,站好位置,不越位,量力而行重在行,尽力而为有所为,服务老区人民,为促进老区建设作奉献。
  27年来,在李锦祥老会长和黄声洪会长 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书面调查报告38份,申请专项资金情况报告92份,撰写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或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议案、提案材料共13份。
  近年来,在黄声洪会长的带领下,梅县区老促会继续加大了抢修革命遗址的力度,深入到梅南、三乡、松源、石扇等革命老区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作出计划和报告,将抢修梅南革命遗址群等和带动周边群众经济发展相结合,进行了总投资约为900多万元的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社会反映良好,并有效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梅县区老促会热爱老区,积极支持老区的建设。2015年,积极参与广东省老促会举办的“思源反哺老区,助解医疗困难”的义买活动,丘荣宗副会长慷慨捐资人民币30万元,为助解老区的医疗困境贡献力量。
  传承革命精神,打响老区红色品牌
  梅县区老促会在宣传老区方面,做到既宣传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前辈的丰功佳绩以及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又宣传了老区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建设家园、绿色崛起中的经验和好人好事。
  27年来,梅县区老促会先后整理成册的宣传老区的资料有《九龙嶂下峥嵘岁月》、《饮水思源,建设老区》、《九龙嶂革命斗争图片画册》、《红四军挺进东江挥师来梅纪念册》。与此同时,撰写编辑出版了《九龙星火》和《老区情怀》等10多部革命丛书,并隆重举行了首发仪式。此外,梅县区老促会还积极做好投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梅县区老促会在《源流》、《梅州日报》等媒体登载宣传的文章、短文、信息、图片共460多篇。从2004年起,梅县区老促会多年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连续8年荣获宣传工作三等奖;2015年荣获宣传工作一等奖。2010年,梅县老促会李锦祥老会长被评为“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30周年及表彰大会”。2014年,黄声洪会长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离退休干部”。
  积极参与申苏,为红史还原献余热
  2009年12月,在梅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梅县区开启了申报中央苏区县的工作,由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梅县党史办、梅县老促会成为申报中央苏区县的攻坚力量。
  在申苏期间,梅县区老促会李锦祥、黄声洪、蓝锦生、余光旋等同志,深入到梅南、畲江、松口、松源等老区为重要的革命遗址拍照,寻找史料和实物。经过深入发动,得到了松口镇松东下井村革命老人张茂祥前辈的大力支持,将珍藏60多年的1951年中央苏区慰问团华南分团来梅慰问颁发的纪念章,献给“申苏办”,成为最重要的“申苏”物证。原梅县老促会余光旋副会长先后在党史办、档案馆、剑英图书馆查阅史料和资料142册,摘录有关史料30篇,整理梅县土地革命时期的史实资料15100多字;整理注释材料46篇、证明材料19篇。经其细心查找到的材料,成为梅县区申苏上报的重要佐证。
  2011年8月下旬,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文,确认梅县为中央苏区县。梅县区申报中央苏区县的工作圆满成功,梅县区老促会在申苏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助困助学,共圆革命烈士后裔的大学梦
  长期以来,梅县区委、区政府、梅县区老促会一直都非常关心和重视革命烈士后裔的助困助学工作。梅县区老促会经常就此深入到镇、村开展调研,与教育、民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经严格审核后,确定资助的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梅县区老促会还把助学活动与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今年,将受资助的学生带到梅南镇水美村开展祭扫“九龙嶂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活动中,来自丙村镇群丰村的革命烈士后裔邓慧娴同学动情地说:“今天,梅县区委、区政府、梅县区老促会不但给我们发放了助学金,而且还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毕业后回报祖国,回报人民。”为了帮助家乡人民,帮助困难学生共圆“大学梦”,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叶剑英助困助学基金会每年都拨出一定数量的金额来扶助贫困家庭,资助困难学生。2015—2016年,梅县区老促会共慰问革命烈士后裔贫困户28户次,资助金额6.6万元。
  据统计,从1995年至今的22年中,梅县区老促会共资助革命烈士后裔品学兼优的学生924人次,资助金额93.7万元,为老区建设、扶贫助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10月29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区黄羌革命史料馆揭牌开馆,黄羌镇、黄羌林场、县老促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干部群众近千人参加开馆仪式。史料馆设于黄羌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分设2个展室。第一展室介绍黄羌老区当年的革命形势及斗争概况,第二展室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时期,概述发生在黄羌中心区的历史事件及介紹在这里战斗过的重要历史人物。  海丰黄羌老区涵盖西坑、里仁和罗輋三约,位于海丰县东
期刊
今年第11期《源流》杂志,编排得非常好。梅县区老促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订了700份,杂志收到后被抢购一空,广大干部、群众读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报道全面,主题突出。梅县区区委、区政府机关的党员、干部在阅读后都高兴地说:“编得好,编得非常全面!”该期《源流》杂志重点系梅县区振兴原中央苏区发展的专题报道,既有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旅游、城建等方面成果,又有侨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险、科技、商务
期刊
《源流》从今年第8期起进行专题系列报道,开展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宣讲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源流》第9期推出《红军长征的足迹在广东》的专题报道,从“长征足迹”、“重走长征路”、“现代风采”等题材入手,对红军长征经过的南雄、仁化、乐昌、连州的光荣历史
期刊
10月23至24日,强台风“海马”刚刚横扫过南粤大地的第二天,我们—粤中纵队及珠纵、东纵28名后代子弟,前往新兴县蕉山镇的蕉山战斗纪念馆、云安县革命纪念馆和罗定连州战斗纪念公园,向为民族独立、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缅怀先烈。  在藍天白云下,当面对当年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书写的苍劲有力的“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耳旁响起雄壮威武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时,我们顿时泪流满面。
期刊
“小翁,又去看望廖伯了?”  “是啊,陈叔,今天感觉怎么样?”  “擦了你送来的药酒,这脚好多了。”  “小翁书记来了吗?进来喝杯茶吧?”  “不用了,谢谢王婶。”  ……  这是八月的一个傍晚,如果在广州,早已是下班时分。刚刚从村里探望贫困户老人廖伯的翁如萍往村委会办公室走去,还有一些工作要完成。沿途不停的招呼声,让她不得不放慢脚步,村里人东家长西家短的话语也不见她脸上有丝毫不耐。待完成一天的工
期刊
以“弘扬长征魂,同筑中国梦”为主题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青少年集邮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站首站启动仪式在原中央苏区县梅州市蕉岭县举行。活动组织大家观看了长征集邮宣传片《邮票上的长征》,并为集邮演讲比赛、一贴片邮集制作获奖者颁奖,为全国集邮青少年活动示范基地赠送集邮教材,为活动纪念封揭幕和签字留念等。  当天还举行了蕉岭县人民小学少年邮局成立仪式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东省青少年集邮
期刊
毛泽东论断长征,  入情入理最温馨,  历史记录第一次,  工农红军最勇猛。  盘古开天头一桩,  三皇五帝亦难行。  “左”倾路线干扰党,  红军被迫急长征。  天上飞机穷轰炸,  地下白军更狰狞。  围追堵截猛伏击,  红军反击败转胜。  长驱二万五千里,  忍饥挨冻手脚肿,  皮带充腹尝苦菜,  餐风宿露步不停,  漫漫纵横十一省,  历史奇迹展豪英。  红军一师红一团,  大智大勇赛雄鹰。
期刊
神州大地风云起,铁锤镰刀党旗耀。  引领人民闹翻身,党的领导是关键。  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宗旨为人民。  中流砥柱挑重担,冲锋杀敌总在前。  南昌起义党领导,缔造人民解放军。  井冈山上旌旗飘,黄洋界上炮声隆。  星星之火迅燎原,军民团结一家亲。  红军不怕远征难,行程二万五千里。  跨越雪山和草地,战胜艰难与险阻。  遵义会议转乾坤,节节胜利大会师。  坚信正义必胜利,救国救民不畏惧。  依靠
期刊
18日至20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河源、梅州调研检查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落实精准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  河源、梅州贫困人口较多,脱贫攻坚任务很重。胡春华深入县镇扶贫办,调研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在河源市东源县扶贫办,胡春华听取了该县扶贫工作汇报,细致询问贫困人口分布、扶贫干部派驻、脱贫攻坚规划、扶贫措施落实等情况,并通过扶贫信息系统查看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在河
期刊
《源流》从今年第8期开始就刊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随后,连续三期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行专门报道,寻访长征史迹,弘扬长征精神,篇幅之大,着墨之多,堪称罕有,即使在全国范围内的历史类刊物中亦不多见。  《源流》第10期,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专题报道,很有特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老区瑞金、韶关“重走长征路”,南雄、蕉岭的“红色记忆”,仁化、梅州等地纪念活动,多姿多彩,有聲有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