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思想品质。作为生物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还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的发展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但要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丰富资源的自豪感,更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投身祖国建设的使命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循序渐进,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演讲、竞赛等,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下表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课堂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研究动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吕氏春秋·辩士篇》里“正其行,通其风”,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改变播种方式,不仅便于田间管理,也改善植物的通风、透光条件。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制曲和酿造的技术,说明我国的酿造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和《扁鹊难经》是我国早期的著名医学著作,说明古代秦越人对血液循环已有认识,并首创脉诊。名医华佗最早创麻醉术及剖腹外科,主张割去腐肉以防传染。在宋代,种人痘预防天花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后来传向世界各国。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专论药用动植物 1800 多种,这部伟大的典籍,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我国动植物
资源丰富,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云南有“蕨类王国”的美称,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在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造的高产杂交水稻多次获得世界金奖;中国科学家还参与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以上均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从古至今我国都为生物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从中领悟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向学生介绍蝗虫作为农业上的一大害虫,与水灾、旱灾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几千年来,它肆虐华厦大地,制造了一幕又一幕“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旧垂血”的人间惨剧,新中国成立后蝗灾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还应向学生介绍,
到目前我国已建立了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0 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它保护了8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还为保护区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结合“疾病与免疫”内容的学习,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新生儿、孕产妇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了有效的控制,国家免疫规划覆盖面超过 90%,并颁布了 10 多部与卫生方面有关的法律,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医保体系”正向广大的农村覆盖,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事业正在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教学中既要介绍我们取得的成就,又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3.国情教育
要使学生懂得:我国人口众多,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再加上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盲目进行开发。因此,生物资源急需保护和合理利用,全民的生物素养也亟待提高。结合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的内容学习,让学生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特别是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告知学生,我国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可通过列举数据说明实施该法的意义,近 30 年来,我国少生3亿多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和,它对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提出保护、拯救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4.热爱家乡的教育
爱国,首先要爱家乡。在教学中应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情况,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关心家乡人民的健康。另外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本地的報刊资料,收看本巿的电视节目,结合本地区历史和地理知识,开展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定期指导学生出版环保黑板报,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秋两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参与保护大自然,让学生为家乡的优美环境、地灵人杰、古老又充满着无比活力的环境而骄傲和自豪。向学生介绍家乡政府投巨资整治河流,打造“沿江湿地公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如《万只白鹭栖息老山的研究报告》《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调查报告》《校园传染病种类、季节与对策》以及探究性实践活动“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等,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好家乡的使命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循序渐进,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演讲、竞赛等,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下表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课堂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研究动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吕氏春秋·辩士篇》里“正其行,通其风”,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改变播种方式,不仅便于田间管理,也改善植物的通风、透光条件。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制曲和酿造的技术,说明我国的酿造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和《扁鹊难经》是我国早期的著名医学著作,说明古代秦越人对血液循环已有认识,并首创脉诊。名医华佗最早创麻醉术及剖腹外科,主张割去腐肉以防传染。在宋代,种人痘预防天花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后来传向世界各国。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专论药用动植物 1800 多种,这部伟大的典籍,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我国动植物
资源丰富,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云南有“蕨类王国”的美称,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在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造的高产杂交水稻多次获得世界金奖;中国科学家还参与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以上均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从古至今我国都为生物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从中领悟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向学生介绍蝗虫作为农业上的一大害虫,与水灾、旱灾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几千年来,它肆虐华厦大地,制造了一幕又一幕“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旧垂血”的人间惨剧,新中国成立后蝗灾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还应向学生介绍,
到目前我国已建立了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0 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它保护了8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还为保护区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结合“疾病与免疫”内容的学习,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新生儿、孕产妇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了有效的控制,国家免疫规划覆盖面超过 90%,并颁布了 10 多部与卫生方面有关的法律,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医保体系”正向广大的农村覆盖,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事业正在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教学中既要介绍我们取得的成就,又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3.国情教育
要使学生懂得:我国人口众多,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再加上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盲目进行开发。因此,生物资源急需保护和合理利用,全民的生物素养也亟待提高。结合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的内容学习,让学生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特别是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告知学生,我国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可通过列举数据说明实施该法的意义,近 30 年来,我国少生3亿多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和,它对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提出保护、拯救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4.热爱家乡的教育
爱国,首先要爱家乡。在教学中应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情况,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关心家乡人民的健康。另外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本地的報刊资料,收看本巿的电视节目,结合本地区历史和地理知识,开展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定期指导学生出版环保黑板报,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秋两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参与保护大自然,让学生为家乡的优美环境、地灵人杰、古老又充满着无比活力的环境而骄傲和自豪。向学生介绍家乡政府投巨资整治河流,打造“沿江湿地公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如《万只白鹭栖息老山的研究报告》《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调查报告》《校园传染病种类、季节与对策》以及探究性实践活动“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等,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好家乡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