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结合剥脱法切除耳廓血管瘤1例

来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因发现右耳廓肿物4年,明显增大半年入院.专科查体:右侧耳廓上方耳轮和耳阔背侧可见一约4.0 cm×2.5 cm×2.0 cm大小广基的红色肿物样隆起,质软,可触及血管搏动,表面皮肤可见皮下扩张隆起且走形不规则的血管,无破溃(图1A),外耳道干洁,鼓膜完整.体表包块超声提示:右耳廓皮下软组织内不均质低回声团(血流丰富).诊断为右侧耳廓血管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superselective intra-arterial emboligation,SIAE),确认瘤体的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供血分支后,分别行各分支超选择性明胶海绵粒栓塞.栓塞后血管瘤较前有所缩小,搏动感明显减弱(图1B、图1C).栓塞后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廓血管瘤切除术.术中首先连续缝扎右耳后方和上方肿物外正常皮肤和皮下组织,暂时阻断颈外动脉耳后动脉及其分支,并皮下缝扎暂时阻断耳轮角前颞浅动脉.取耳后和耳上大弧形切口,深达耳后乳突骨膜和颞肌筋膜表面,沿此层面向耳廓背面方向将肿物和皮瓣锐性分离,暴露耳廓背面软骨.沿软骨膜表面将肿物及耳后皮瓣向前分离,直至耳廓耳轮角游离缘软骨,完整暴露肿物四周后再从耳廓后皮瓣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示:(右耳廓肿物)符合血管瘤,以毛细血管瘤为主.术后第64天复查,患者耳廓形态完整,未见复发(图1D).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查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内血肿、动脉瘤位置、发生出血的次数、入院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是否行腰大池引流术、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是否颅内感染.99例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生慢性脑积水30例,未发生脑积水6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 探讨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围手术期夜间指脉氧监测变化.方法 对34例JORRP患儿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行夜间指脉氧监测,分析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结果 术前符合低氧血症者为82.4% (28/34),一度呼吸困难者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pO2)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pO2)均高于二度呼
目的 研究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鼻咽部细菌学特点.方法 选取住院手术的34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术中留取腺样体表面分泌物及腺样体实体组织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培养条件致病菌检出情况,比较患儿在性别、年龄、孕周、喂养方式等多个相关因素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药敏特点.结果 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条件致病菌检出率为29.86%(103/345),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伴鼻窦炎患儿条件致病菌检出率高于不伴鼻窦炎患儿(x2=5.729,P=0.022);伴扁桃体肥大患儿条件致病菌检出率高
目的 研究继发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即继发性BPPV(secondary BPPV,s-BPPV)的临床特征,并与特发性BPPV (idiopathic BPPV,i-BPPV)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SSHL患者和34例i-BPPV患者,筛查出具有同侧SSHL的BPPV,将该组分类为s-BPPV.采集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三种常用的减充血剂在全麻内镜鼻窦手术中使用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43.1±15.4)岁,随机分为三组,在全身麻醉并控制性低压下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分别使用肾上腺素、羟甲唑啉和麻黄碱收缩鼻腔.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出血量、反跳性充血及术野质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上腺素组在使用肾上腺后收缩压由(91.23±6.07) mmHg升至(95.67±6.28) mmHg,具有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鼻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3年6月~2019年8月16例鼻部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胚胎型12例,腺泡型4例,Ⅰ期3例(单纯手术治疗),Ⅱ期3例(手术+化疗),Ⅲ期10例(5例活检+化疗,5例活检+化疗+放疗).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其中Ⅱ期1例,化疗后复发,予以手术切除肿瘤后二次化疗;Ⅲ期1例,化疗后病灶局限,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放化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肿瘤原发于鼻腔及鼻前庭,病灶较局限,可行手术切除,再
目的 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乡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该病的早期预防和选择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新疆乡村地区的基线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2018年6-12月在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乡村地区对35岁及以上自然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完成受试者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量等数据的收集,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249份.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x2检
目的 分析支撑喉镜下双极电凝联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双极电凝联合药物局部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单纯药物注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显效以上疗效所需的治疗次数.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研究组中达到显效以上疗效所需的治疗次数为(1.15±0.37)次,明
目的 建立正常人中耳含气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无侵入性的测量特定状态下咽鼓管同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模拟活体状态下其内部气流流场分布特征及软组织结构运动行为.方法 选取一名成年无耳科疾病女性志愿者,应用Philips 128排多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中颅窝底到下鼻道下端,听眶线与水平面垂直,扫描平面平行于听眶线,采集其咽鼓管开放状态下的数据并以DICOM格式输出;将上述DICOM数据导入Mimics 20.0进行三维重建,将所得STL格式文件导入Geomagic studi01
目的 探讨镫骨固定的鼓室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完成镫骨手术的45例(45耳)镫骨固定的鼓室硬化患者,根据情况分别采用镫骨撼动术、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术和镫骨切除术3种手术方法治疗,分别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术后2年4个频率(500、1000、2000、4000 Hz)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 45例患者中,行镫骨撼动术30耳,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术11耳,镫骨切除术4耳,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6.7%、72.7%及50%,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