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与市场关系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市场政府的产生、政府职能的发展等阐述得出了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政府与市场模型
  1.1假设孑然一身的一家人
  到达梁山。由于首先要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他们一家人需要都去劳动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刚开始每个人都努力劳动才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摸索。劳动技能不断的提高。一个人去劳动就足以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就成为了他们的剩余材料储存起来。有一天他们发现还有几家人突然出现在他们家附近。在他们家附近跟他们抢劳动成果。于是,他们商量讨论让几个人不用再去劳动专门对付来抢劳动成果的几家人。由于当时他们除去每天的必须品,剩余的材料只够供应2个人去专门对付来抢劳动成果的几家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材料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多。他们用剩余材料供应的看守专门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一个不负责生产,而专门对付外敌的机构形成了。他们只负责保卫家族的安全。随着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剩余材料除了供给专门机构还有剩余。专门机构在对付外敌的时候发现如果建立一堵墙会有效防止外敌的入侵,保护家族人的人生安全和劳动成果。但是这堵墙花费巨大。不是几个人能够负担得起。而且这堵墙(公共物品)使家族所有人受益。家族在铸造的围墙里生活了几年。人口越来越多。而围墙内资源不足以养活整个家族,但是整个梁山都被几个家族围墙占有,为了生存,家族只好去抢其他家族的资源。于是几个家族开始混战,每个家族势力都差不多,谁也不能单靠一家的势力把另一家消灭掉。战争的巨大耗费使家族濒临破产。家族不得不与另一个家族合谋。于是政府的另一个政治职能产生了-外交职能。
  政府的产生条件之一是剩余材料的产生。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代表政府不断的扩大。而政府职能的扩大不是盲目的扩大,每一项政府职能的实施都需要一部分剩余材料才维持。所以一个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大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如果一个国家剩余材料很少,政府盲目的扩大,将没有足够的剩余材料来维持政府运行,政府将会破产。如果政府强行占有人民的必须品。
  1.2由于每个家族的资源禀赋不一样,A家族生产粮食,B家族生产牲畜,C家族制造生产工具
  一个偶然的机会。A家族和B家族把各自剩余的粮食和牲畜进行交换。各自得到满足。C家族听说后想跟A家族用生产工具交换粮食,可是A家族并不太需要生产工具,不与C家族进行交换。于是C家族就先到B家族进行交换。换成牲畜后然后再到A家族进行交换。这样一来一往C家族感到很麻烦。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家族都到B家族来换牲畜,大家换成牲畜后直接可以换成其他想要的东西。大家都觉得这很方便。于是大家决定。每个月这个时候。都来B国进行交换。这样所有国家每个月的这天都会带着自己的东西来换成牲畜然后再换成其他想要的东西。慢慢的,B国便成为了一个固定时段,固定地点进行交易的地方。便形成了市场的雏形。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固定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市场起源的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市场的原始基本作用是使商品的交换能够完成(资源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的发生。市场的产生的条件之一是资源禀赋不同。市场的扩大受诸多的因素制约。其中包括一般等价物。由于物物交换很不方便,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一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但是自发形成的一般等价物很难统一。这便又形成了一个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
  从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通过交换能够解决资源禀赋不同的问题,同时也促使分工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使社会产生更多的剩余产品。政府的更多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2.市场的有效性
  谈到市场,其中三个问题是无法避开不讲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而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的参与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而消费者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假定市场上有无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是完全的。生产者都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生产者的目的是用最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最多的产品,而消费者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货币购买最多他想要的产品。一个产品的成本价格是10元,如果生产者a把产品提高到11元,消费者会转向其他的生产者购买,这样便没有人再向生产者a购买,生产者此时不但收不回固定成本连可变成本也收不回来。其结果是它退出市场。令一個消费者b想只出9元购买产品,此时场上如果卖给他等于不但成本收不回来,还要赔上1元。其结果是厂商不卖给产品给b。此时任何一个厂商想把产品的价格定的高于10元的,结果只能是倒闭退出市场。任何一个消费者想低于10元购买产品的都购买不到。最后达到一种均衡。就是厂商以10元出售,消费者以10元购买。设想把价格提高或降低,我们发现都会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在经济学上此时就达到了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当一种状态达到了改变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能在不使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令其他方情况变好时。这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市场失灵的表现
  3.1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假定在上述市场上所有生产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生产者。此时这个厂商便垄断了所有产品的生产。他们凭借其对产品的垄断把价格提高到11元。由于人们要生存,不得不购买,从原来每个人消费10个变成现在每个人消费8个。假设有10000个消费者。此时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同的货币购买的产品数量减少了。所获得的效用也变小了。对于生产者虽然他们获得了超额利润。但是销售额由原来的10*10*10000=1000000变成现在的11*8*10000=8800000,销售额减少了。如果把产品的价格变回10元。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境况讲都会变好。此时便是存在帕累托改进(当一种状态在改变任何一种决策在不使人变坏的情况下能够使其他方情况便好,此时便存在帕累托改进)。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3.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拿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当食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对于消费者和食品生产者来说,双方都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但食品已经过期,仍然按是对于生产的食品一旦过期,其价格应该为零。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照原来的边际成本付给生产者钱。此时,对于消费者来说,等于用钱买了一个无用的、甚至带来负效用的商品。消费者会选择不再购买该厂商的食品。或者会选择走司法程序。
  3.3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失灵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收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非分割性性,一个或一些人在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时并不排斥其它社会成员同时享受。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也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路修建等等便是这类物品的突出代表。具有如此特点的物品或服务,显然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和服务。由于这类物品在不付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收益,所以消费者不愿意为此付出价格。由于公共产品的成本较大,资本回收的周期较长,企业不愿也无能力生产。最终导致资源配置失效。
  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想化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率的。市场可以通过自己的机制使市场不断扩大,完善。但是市场中存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公共产品。这些另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失效。而政府本身来说对市场资源配置是失效的。但是政府却可以通过国家权利来弥补市场失灵的方面。但是除此之外不要再过多的干预市场。如果政府对市场干预太多。也就是政府的职能更多了。维持政府这些行为需要的的国家剩余材料更多了。占有了市场有效配置的那部分原材料。市场就会相对萎缩。经济相对萧条,供应政府的剩余材料减少。如果政府不想办法开财源,政府将会面临破产。如果政府再继续扩大其职能,扩大到国家不再存在剩余材料。此时,政府如果继续想扩大就要占有人民的生活必须品。那么这个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产生。整个国家将会面临危机。因此政府职能的扩大依赖于本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如果一个国家市场相当的发达。说明着过国家经济比较发达。
  作者简介:王志军,男,出生年月:1987年3月7日,籍贯:河南省安阳市,单位:兰州商学院,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
其他文献
【摘 要】 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首先要不断强化做好表率的意识,打牢做好表率的思想基础。要做好表率,既要有做好表率的觉悟和精神,更要有做好表率的能力和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带头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党性 表率 执政为民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不仅是衡量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开展土地发展权流转的制度环境,和成都在该制度环境下面临的约束条件和激励,考察成都在开展土地发展权流转方面的系统性实践和操作模式,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如何让金融系统为土地发展权流转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产权 交易成本 财富效应  引言  起源于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外部性问题,庇古提出,应该通过政府的直接控制或者财政激励来引导厂商矫正。但是,科斯提出了一种私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客观依据、总体要求、基本途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
期刊
【摘 要】 并网问题是风能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风能并网为中心点进行辐射,探讨中国风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风能并网 问题 措施  我国的风电“十二五”规划指出风电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100GW),年发电量达到2000亿千瓦时,风电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超过3%。”,而目前现状是“2011年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65GW”,这
期刊
【摘 要】 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在分析国投新集职工技术素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方法,即:做好三项保障,为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拓宽四个通道,为职工技术素质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 职工 技术素质 保障 通道  随着煤矿企业开采水平的提升,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
期刊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谐消费价值观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本文通过对和谐意义的阐述,马克思和谐消费观念的解读,和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消费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最终探析和谐消费观的内涵,达到社会生活公正消费,健康理性消费的完美结果。  【关键词】 和谐 消费 内涵  1. 和谐的含义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的意义。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期刊
【摘 要】 教学反思,或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责任心、研究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激发教师学习的欲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的类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说明教学反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干部职工的思想复杂化、多元化倾向明显,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因此,明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实现新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银行工作的生命线,是银行做好各项业务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
期刊
【摘 要】社会需求的变化,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舆论环境在发生变化,信息传播和社会评估十分活跃。这些新情况要求政府尽快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具体提供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和制度方面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服务型 政府 公共服务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提出到实践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
期刊
【摘 要】 中美贸易双边数额巨大,但在主要集中在非战略核心产业和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上,在高精尖技术、金融、通讯和战略资源等贸易上双方均设置了政治性贸易壁垒,在这些行业双方虽有巨大的市场和需求却几乎不存在成规模的贸易,本文仅以中移动、华为和稀土的贸易浅析中美的政治性贸易壁垒。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政治性贸易壁垒 中国移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稀土  1. 中美贸易概况(资料来源于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