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林家明
我是幸运的,至少在职业选择这件事情上,我没有过多苦恼过。这得益于大学期间,公共关系学这个专业带给我的职业体验。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专业课、校外导师以及公关公司举办的模拟策划大赛。各种专业课程让我们认识了营销、广告、公关、媒体,建立了广泛的接触面;校外导师带来的,则是他们在各个领域里,沉淀下来的专业视角;模拟策划的比赛,让我们在实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擅长的环节。
现在是我创业的第四年,在一个二线城市,团队稳步发展。我发现这也是一个去繁求简的过程,业务从只要能让团队活下来就接,到现在专注于品牌策划、短视频,我们的专业程度在每一次定向的项目磨练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每一次接触新的客户、新的项目,都提升了一次自己对某个行业、对品牌策划的认知。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力的行业,我们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先是有较为漫长的沉淀能力价值,认知价值的过程,才有逐步显化结果的机会。所以,希望大家也可以抓住每个课程体验,快速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发现自己,专注于己。
点评
12公关林家明刚毕业,就自主创业。他刚进校时,就是学习积极分子,总坐第一排,1米80的大个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喜欢回答问题,标准的普通话,让我听不出他是潮汕人、他会弹吉他,爱好朗诵。在校期间,他与该班3位同学的诗歌朗诵《祖国万岁》,其水平可与中山大学的学生媲美。
林家明学会做事就是自主创业的体现,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搏的理由,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注重默默无闻地工作的环节。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工作细碎,万物成诗”
2018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张泷颐
18公关的张泷颐与詹景颖是上课总坐第一排的“钉子户”。所以两人给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张泷颐喜欢看历史书,特别是喜欢看中国近代历史书,她送过我3本书,有两本我看了后,觉得含金量很高,一本是“历史的镜子”(吴晗著),另一本是“中国话”(郑子宁著)。交流后,我才知道她正在備考国内高校历史系的研究生。下面是她的学习心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记我与历史学考研。“学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去体验那些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体验的人生。”这是我报名考研历史学网课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是啊,历史不能倒流,之前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等早就只存于史书万卷亦或是已深埋于累累尘土中。更不用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的人生,我们根本没有机遇去经历,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征程中学习,以其为镜,不做浩瀚汪洋中的轻易就会倾覆的帆船。
结合本专业公共关系学,我同样觉得我国的古人早就有了公关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张仪苏秦,范雎公孙衍,孟尝君田文的三千门客等为了自己所服务的国家的组织形象,无一不在小细节中铸就了大历史。他们虽然没有单独划出一个机构来支持自己的“公关工作”,但凭他们的自己的门客经历和“养门客”这一行为来说,也体现了从古至今,从谋臣贵族的门客到如今企业与政府的公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我作为公关的学子去学习历史,是很骄傲的,因为我们都在向前看,从不拘泥于眼下,有时一件事不仅要看到大局观,细节的把握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相信今后的我也会不畏任何挑战与艰难,“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始终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点评
张泷颐说,她听到了一个真正与她产生共鸣的观点:“学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去体验那些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体验的人生。”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何在?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也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是与时俱进的。
张泷颐同学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与她交流你会发现她会有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想法;还有一种:“平是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感觉。
2016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阮锦华
16公关阮锦华同学进校后,是转专业到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原因是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太吸引自己了。2019年5月18日。她微信告之我,她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录取了,选择了传播学专业。2020年11月24日我到珠海,还约她与陈发铭小聚。下面是近期2021年5月3日,她在微信发的一段学习小感悟:
晃眼间,我已经学习了公关将近5年了,可以说由开始的“陌生人”演变到现在的“好朋友”。在走往学术的路上是充满各种挑战和未知,需要我一步一脚印的探索。万幸在这个艰难的路上能遇见一些热心而友善的老师,在我迷惘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他们会及时的为我提供指点与帮助。
在本科的时候,我遇见了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老师,他可以说是我公关学术道路上的开路人,我在大一时,很迷惑到底公关是什么?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用?是他向我解惑,告诉我如何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公关。在往后的本科时光,老师他教会了我什么是学术论文,带我参与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和会议,让我开拓了眼界也提高了自己对公关的了解。在他的鼓励下,我成功的读上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我才深刻的理解当初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老师对我的细心引导和栽培。当初我不理解为什么写一篇论文为什么要这么讲究,为什么要细究其框架、格式等。
直到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的时候,才知道当初老师这么做的意义。或许在别人眼里这真的只是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小故事,但是就是老师和我之间这个小故事,让我渐渐走上学术的道路,也是让我渐渐爱上公关这个学科的原因。假如说,人一生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公共关系学专业老师就是我的伯乐,让我看到在我身上的可能。
转眼间,我马上研究生毕业了,这时候我面临着就业和深造的选择。可能我和别的同学有所不同,我会更加坚定的往深造的方向走。我喜欢学术带来的平静,我向往大学老师的生活,我喜欢交流,我更喜欢和我的学生交流,这对于我来说是“向往的生活”。为此我必须努力深造,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学术深造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很感恩在研究生阶段能够遇到胡帆老师,她在了解我的想法后,主动的给我提供支持。包括带领我写一篇核心的论文,领着我慢慢的接触到项目。
这些都是我从未接触和了解的东西,在某程度上能力还是会有所欠缺,但是胡老师真的没有介意,每一次辛苦的上完课后,都会花很长时间耐心的对我进行教学。这一点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可以说,胡老师教我的时间都可以让胡老师自己写一篇论文了。还有就是无论我问的问题有多幼稚,她总是能够耐心的解答我的疑惑。
无论她一天工作有多累,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和我进行学术探讨,教会我还有所欠缺的知识。在我迷茫和不自信的时候,她总会微笑的给予我鼓励。她的鼓励让我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我真很感恩,在我迷惑的时候、能力有所欠缺的时候,能够遇上胡帆老师,一位负责而耐心的老师。让我由一个学术界小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有所长进,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我总结出自己的座右铭:“别等待、别遗憾,去经历,无需畏惧!”
点评
16公关阮锦华同学4年在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习,十分刻苦认真。在学习组织文化课程中,我曾经带她到广州荔湾区如意社区如意平安骑队参观、学习。在16级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她选择了“大数据解读公共管理”,我带他们的16公关班参观了“12351广东职工热线”;还亲自带她参观了“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最后,她选择了“以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例”作为副标题。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她的研究方法及视角有一定新意,论证思路较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结论可靠、条理较楚。特别是能够用自己调查的数据来支撑自己论文的论据。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习努力的阮锦华同学在本科期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从新华学院读本到在浸会大学读硕阶段,阮锦华同学在学术研究上更加刻苦,愿她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越来越走越长,越走越好!
结 语
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毕业生离去,新学生又进来。公共关系学专业从2012年开设以来,毕业学生已经有7届了,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同,但是公共關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相同的。新华学院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智能技术型人才”。
所以,公共关系学专业定位与思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调查研究、策划咨询、传播沟通、文案写作等能力,创新意识强,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形象地说就是:静下来能够想、坐下来能够写、站起来能够讲、跑出去能够干。
以上几位学生,只是7届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一个缩影。几位学生的小故事说明:一个人不但要知道学习,还要学会变通。知识不能够改变命运,真正改变命运的是创造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创新。希望几位公关学子的小故事,能够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每一届学生毕业,既是学生的成长,也是老师的成长。在新时代,公关使命是为社会服务、为专业正名,为秩序助力。让我们一起牢记:做信用时代的护持者,这是新时代给公关的选择。 PR
(作者简介:谭昆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我是幸运的,至少在职业选择这件事情上,我没有过多苦恼过。这得益于大学期间,公共关系学这个专业带给我的职业体验。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专业课、校外导师以及公关公司举办的模拟策划大赛。各种专业课程让我们认识了营销、广告、公关、媒体,建立了广泛的接触面;校外导师带来的,则是他们在各个领域里,沉淀下来的专业视角;模拟策划的比赛,让我们在实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擅长的环节。
现在是我创业的第四年,在一个二线城市,团队稳步发展。我发现这也是一个去繁求简的过程,业务从只要能让团队活下来就接,到现在专注于品牌策划、短视频,我们的专业程度在每一次定向的项目磨练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每一次接触新的客户、新的项目,都提升了一次自己对某个行业、对品牌策划的认知。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力的行业,我们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先是有较为漫长的沉淀能力价值,认知价值的过程,才有逐步显化结果的机会。所以,希望大家也可以抓住每个课程体验,快速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发现自己,专注于己。
点评
12公关林家明刚毕业,就自主创业。他刚进校时,就是学习积极分子,总坐第一排,1米80的大个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喜欢回答问题,标准的普通话,让我听不出他是潮汕人、他会弹吉他,爱好朗诵。在校期间,他与该班3位同学的诗歌朗诵《祖国万岁》,其水平可与中山大学的学生媲美。
林家明学会做事就是自主创业的体现,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搏的理由,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注重默默无闻地工作的环节。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工作细碎,万物成诗”
2018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张泷颐
18公关的张泷颐与詹景颖是上课总坐第一排的“钉子户”。所以两人给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张泷颐喜欢看历史书,特别是喜欢看中国近代历史书,她送过我3本书,有两本我看了后,觉得含金量很高,一本是“历史的镜子”(吴晗著),另一本是“中国话”(郑子宁著)。交流后,我才知道她正在備考国内高校历史系的研究生。下面是她的学习心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记我与历史学考研。“学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去体验那些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体验的人生。”这是我报名考研历史学网课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是啊,历史不能倒流,之前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等早就只存于史书万卷亦或是已深埋于累累尘土中。更不用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的人生,我们根本没有机遇去经历,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征程中学习,以其为镜,不做浩瀚汪洋中的轻易就会倾覆的帆船。
结合本专业公共关系学,我同样觉得我国的古人早就有了公关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张仪苏秦,范雎公孙衍,孟尝君田文的三千门客等为了自己所服务的国家的组织形象,无一不在小细节中铸就了大历史。他们虽然没有单独划出一个机构来支持自己的“公关工作”,但凭他们的自己的门客经历和“养门客”这一行为来说,也体现了从古至今,从谋臣贵族的门客到如今企业与政府的公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我作为公关的学子去学习历史,是很骄傲的,因为我们都在向前看,从不拘泥于眼下,有时一件事不仅要看到大局观,细节的把握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相信今后的我也会不畏任何挑战与艰难,“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始终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点评
张泷颐说,她听到了一个真正与她产生共鸣的观点:“学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去体验那些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体验的人生。”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何在?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也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是与时俱进的。
张泷颐同学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与她交流你会发现她会有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想法;还有一种:“平是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感觉。
2016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阮锦华
16公关阮锦华同学进校后,是转专业到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原因是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太吸引自己了。2019年5月18日。她微信告之我,她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录取了,选择了传播学专业。2020年11月24日我到珠海,还约她与陈发铭小聚。下面是近期2021年5月3日,她在微信发的一段学习小感悟:
晃眼间,我已经学习了公关将近5年了,可以说由开始的“陌生人”演变到现在的“好朋友”。在走往学术的路上是充满各种挑战和未知,需要我一步一脚印的探索。万幸在这个艰难的路上能遇见一些热心而友善的老师,在我迷惘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他们会及时的为我提供指点与帮助。
在本科的时候,我遇见了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老师,他可以说是我公关学术道路上的开路人,我在大一时,很迷惑到底公关是什么?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用?是他向我解惑,告诉我如何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公关。在往后的本科时光,老师他教会了我什么是学术论文,带我参与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和会议,让我开拓了眼界也提高了自己对公关的了解。在他的鼓励下,我成功的读上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我才深刻的理解当初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老师对我的细心引导和栽培。当初我不理解为什么写一篇论文为什么要这么讲究,为什么要细究其框架、格式等。
直到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的时候,才知道当初老师这么做的意义。或许在别人眼里这真的只是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小故事,但是就是老师和我之间这个小故事,让我渐渐走上学术的道路,也是让我渐渐爱上公关这个学科的原因。假如说,人一生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公共关系学专业老师就是我的伯乐,让我看到在我身上的可能。
转眼间,我马上研究生毕业了,这时候我面临着就业和深造的选择。可能我和别的同学有所不同,我会更加坚定的往深造的方向走。我喜欢学术带来的平静,我向往大学老师的生活,我喜欢交流,我更喜欢和我的学生交流,这对于我来说是“向往的生活”。为此我必须努力深造,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学术深造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很感恩在研究生阶段能够遇到胡帆老师,她在了解我的想法后,主动的给我提供支持。包括带领我写一篇核心的论文,领着我慢慢的接触到项目。
这些都是我从未接触和了解的东西,在某程度上能力还是会有所欠缺,但是胡老师真的没有介意,每一次辛苦的上完课后,都会花很长时间耐心的对我进行教学。这一点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可以说,胡老师教我的时间都可以让胡老师自己写一篇论文了。还有就是无论我问的问题有多幼稚,她总是能够耐心的解答我的疑惑。
无论她一天工作有多累,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和我进行学术探讨,教会我还有所欠缺的知识。在我迷茫和不自信的时候,她总会微笑的给予我鼓励。她的鼓励让我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是继续前进的动力。我真很感恩,在我迷惑的时候、能力有所欠缺的时候,能够遇上胡帆老师,一位负责而耐心的老师。让我由一个学术界小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有所长进,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我总结出自己的座右铭:“别等待、别遗憾,去经历,无需畏惧!”
点评
16公关阮锦华同学4年在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习,十分刻苦认真。在学习组织文化课程中,我曾经带她到广州荔湾区如意社区如意平安骑队参观、学习。在16级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她选择了“大数据解读公共管理”,我带他们的16公关班参观了“12351广东职工热线”;还亲自带她参观了“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最后,她选择了“以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例”作为副标题。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她的研究方法及视角有一定新意,论证思路较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结论可靠、条理较楚。特别是能够用自己调查的数据来支撑自己论文的论据。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习努力的阮锦华同学在本科期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从新华学院读本到在浸会大学读硕阶段,阮锦华同学在学术研究上更加刻苦,愿她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越来越走越长,越走越好!
结 语
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毕业生离去,新学生又进来。公共关系学专业从2012年开设以来,毕业学生已经有7届了,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同,但是公共關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相同的。新华学院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智能技术型人才”。
所以,公共关系学专业定位与思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调查研究、策划咨询、传播沟通、文案写作等能力,创新意识强,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形象地说就是:静下来能够想、坐下来能够写、站起来能够讲、跑出去能够干。
以上几位学生,只是7届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一个缩影。几位学生的小故事说明:一个人不但要知道学习,还要学会变通。知识不能够改变命运,真正改变命运的是创造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创新。希望几位公关学子的小故事,能够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每一届学生毕业,既是学生的成长,也是老师的成长。在新时代,公关使命是为社会服务、为专业正名,为秩序助力。让我们一起牢记:做信用时代的护持者,这是新时代给公关的选择。 PR
(作者简介:谭昆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