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细胞源性IL-17导致器官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为T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早期启动因素。它能够诱导和调节机体的多种免疫应答反应。最近的研究发现,IL-17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增殖并募集于再灌注处,产生大量自由基和溶酶体而导致再灌注损伤。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再灌注早期使用抗IL-17中和抗体可减轻再灌注损伤。该文就近年固有免疫细胞产生IL-17在器官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世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治疗模式也已从单一的外科手术转变为在规范化手术基础上合理应用围术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模式。尽管在包括术前分型、手术径路、切除范围和围术期放、化疗方案在内的诸多问题上仍存在争议,但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提供诊断与综合治疗方案的新模式,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肿瘤治疗规范化和个体化原则,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的目标。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因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等仍然是导致儿童IDA的高危因素,高热惊厥与儿童IDA的关系尚有争议。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铁缺乏能够导致认知抑制控制功能不可逆减退,延迟结扎脐带等措施则可以有效预防儿童IDA。间断补充铁剂等方法在治疗儿童IDA过程中亦能达到良好效果。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总淋巴细胞、CD3+T、CD4+T、CD8+T、CD19+B、CD56+NK)计数的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SS重度组25例、SS轻度组24例入院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小儿(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SS重度组、轻度组于入院后第3、8天动态监测以上指标,同时记录病情变化和预后转归,并根据SS
目的对28例牛奶过敏(cows′milk allergy,CMA)儿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OIT)的随访研究。最初的研究中,26(92.9%)例完成了6个月强化阶段,和25(89.3%)例在12个月龄时每天食用牛奶,24(85.7%)例36个月时每天食用牛奶。本研究评估7年后的效果,特别是食用牛奶情况及相关症状。方法入组后3、4和5年后的数据采用
期刊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在转录后水平通过翻译抑制或介导靶mRNA的降解来调节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组织发育及脂质代谢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对miRNA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胎肺、出生后不同阶段肺发育的调控进行综述。
目的对系统超声检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系统超声产前筛查1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所有入选右位主动脉弓胎儿均进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评价系统超声检测出的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例右位主动脉弓超声像图表现气管和食管被气管左侧的动脉导管和气管后方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围成一"U"字形血管结构;1例胎儿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致残性疾病,遗传性因素在新生儿耳聋发病因素中占很大比例。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耳聋分子遗传学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分子诊断技术作为查找致病原因、协助临床诊断以及开展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常见的基因突变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组缺陷,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发现的与NTD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主要有血清甲胎蛋白、羊水甲胎蛋白、羊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该文对NTD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近年来,在接受移植术者、新生儿、健康人体中,发现一种不常见的T细胞亚群(统称Vδ2-γδ T细胞)具有抗巨细胞病毒免疫反应特征。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后,Vδ2-γδ T细胞以一种适应性方式急剧且稳定地扩增。与巨细胞病毒特异性CD8+αβT细胞相似,Vδ2-γδ T细胞具有效应/记忆RA表型和细胞毒性效应功能。该文将对近年来巨细胞病毒诱导的Vδ2-γδ T细胞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Vδ2-γδ T细
全球儿童肥胖呈逐年增加趋势,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超重和肥胖不仅在发达国家流行,而且已波及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已进入全人群儿童肥胖流行阶段。研究显示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健康的危害会延续到成年期,导致成人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提前发生或发病率增加。肥胖的原因包括遗传、生命早期事件、体力活动模式、饮食和社会心理因素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