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鲁迅收集古钱币,早已广为人知。早年在书店见过一本书,专门介绍鲁迅的收藏物。我自己收集古钱,对这一部分自然最感兴趣。一看就看出问题。比如战国时齐国的刀币三字刀,编者说,因刀背有三道横线,形似“三”字,故名三字刀。其实齐国的刀币,以大型精美著称,按正面文字字数,有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等多种,背面多半都有作为装饰花纹的三横线。三字刀,即所谓“齐法化”刀,这本是常识,随便一本古钱币的书上都可以查到的。
文人集藏古物,有的是为了研究,有的只是单纯的怡情。投资保值,是比较近代的风气。古钱币在古物中属于轻小的一类,容易得,价格也低廉。历代嗜好古钱的文人,著名的有宋代的洪遵,他写了钱币史上的名著《泉志》;清代大画家戴熙,他的《古泉丛话》是钱币著作中文字最精雅的;龚自珍的收藏也相当可观,他的藏品最珍贵的列为“三秘”、“十华”、“九十供奉”,后两类中就有不少古钱,尤以王莽的“壮泉四十”为最难得。鲁迅集古物,以墓志和造像的拓本为主,这是他终身的爱好,考校整理,成绩斐然;其他如瓦当、墓砖、铜镜、古钱之类,不求多也不求系统,意在借此对古人的生活有感性的认识。
1912年,由于许寿裳的推荐,蔡元培邀请鲁迅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同年,教育部迁到北京。5月5日,鲁迅到达北京,10日开始到教育部上班。这一年,鲁迅三十二岁。自此,直到1926年8月离开,鲁迅在北京住了十四年多。收集古钱,就在北京期间。
朱正在他的《鲁迅传》里写到:“教育部是个很闲空的衙门,经常的事务不多。职员们上班,常常只是喝茶、吸烟、谈天、看报。鲁迅在他上班第一天的日记中,就写下了‘枯坐终日,极无聊赖’的话。他不愿让时间就这样白白过去,趁这机会做了好些事情。他辑校了谢承《后汉书》和《嵇康集》,完成并刻印了《会稽郡故书杂集》辑本。”“辑校古籍之外,他还用了不少的力量去搜集和研究金石拓本、造像和墓志的拓本,古砖和古钱等等。”
空闲有空闲的好处。看书,抄碑,逛琉璃厂和小市,会朋访友,鲁迅在北京头几年的日记记满了这样的内容。如今看来,他的烦闷不易体会,他的闲适却是很可羡慕的。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里对此有比较翔实的描写:“在星期日,鲁迅大概一个月里有两次,琉璃厂去玩上半天。同平常日子差不多同时候起床,吃过茶坐一会儿之后,便出门前去,走进几家熟识的碑帖店里,让进里边的一间屋内,和老板谈天。琉璃厂西门有店号‘敦古谊’的,是他常去的一家,又在小胡同里有什么斋,地名店名都不记得了,那里老板样子很是质朴,他最为赏识,谈的时间最久。他们时常到外省外县去拓碑,到过许多地方,见闻很广,所以比书店伙计能谈。店里拿出一堆拓本来,没有怎么整理过的,什么都有,鲁迅便耐心的一张张打开来看,有要的搁在一旁,反正不是贵重的,“算作几吊钱吧”就解决了,有的鲁迅留下叫用东昌纸裱背,有的就带走了。他也看旧书,大抵到直隶书局去,可是买的很少。富晋书庄价钱奇贵,他最害怕,只有要买罗振玉所印的书的时候,不得已才去一趟,那些书也贵得很,但那是定价本来贵,不能怪书店老板的了。”
我们看他初到北京的日记:
“五日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约七时抵北京,宿长发店。夜至山会邑馆访许铭伯先生,得《越中先贤祠目》一册。
“六日上午移入山会邑馆。坐骡车赴教育部,即归。予二弟信。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蜰虫三四十,乃卧卓上以避之。
“七日夜饮于广和居。长班为易床板,始得睡。
“八日致二弟信凡三纸,恐或遗失,遂以快信去。下午得二弟信,二日发。夜饮于致美斋,国亲做主。
“九日夜小雨。微觉发热,似冒寒也。
“十日晨九时至下午四时半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无聊赖。国亲移去。
“十一日上午得二弟、信子、三弟信,五日发。午就胡梓方寓午餐。夕董恂士来,张协和亦至,食于广和居。董君宿于邑馆,以卓卧之。
到十二日,是休息日,他和许寿裳等就去了琉璃厂。五月的二十多天,他去了琉璃厂四次:
“十二日下午与季、诗荃、协和至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五元八角。
“二十五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一部四册,二元;《观无量寿佛经》一册,三角一分二;《中国名画》第十五集一册,一元五角。
“二十六日下午同季芾、诗荃至观者寺街青云阁啜茗,又游琉璃厂书肆及西河沿劝工场。
“卅日得津贴六十元。晚游琉璃厂,购《史略》一部两册,八角;《李龙眠白描九歌图》一帖十二枚,六角四分;《罗两峰鬼趣图》一部两册,两元五角六分。”
二
鲁迅在教育部的收入相当可观,“八月三十日下午收本月俸百二十五元,半俸也”,“十一月十六日午后收本月俸银二百二十元”。到1914年,鲁迅的月薪是三百大洋。
有人统计:鲁迅在北京居住的十四年间,总共去琉璃厂四百八十多次,购买图书、碑帖三千八百多册。鲁迅从1912年至1936年,每年记书帐,《鲁迅全集》收鲁迅书帐二十四篇,总计购买书籍三千九百二十七种,其中以古籍最多,其次为日文书籍、英文书籍和德文书籍。所购石刻画像的拓片有六千多种。
鲁迅日记里有关古钱币的记载有四十多条,从1913年开始,到1919年止,主要集中在1913、1914、1915这三年。我大约计算了一下,其间购买古钱币一百七十五枚(包括朋友赠送的六枚)。实际数字也许不止这些,因为他两次寄给周作人古钱,一次二十四枚,一次五十三枚,一次三枚,其中有些品种,日记并没有明确记录。虽然日记里有些时候只记“古泉若干品”,但一些较特别和贵重的,如“至元通宝”,不应不记名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钱是以前所得。
下面我们就来逐年检看鲁迅日记中有关古钱的内容: 1913年
“八月十六日午后往玻璃厂,在广文斋买古泉十八品,银一圆。”
“十八日午后往琉璃厂广文斋买古泉二十一品,银二元六角。又赴直隶官书局买《古今泉略》一部十六册,十二元;《古金待问录》一部一册,四角。”
“二十四日下午往青云阁理发,次游琉璃厂,复至宣武门外,由大街步归,见地摊有‘崇宁’折五钱一枚,乃以铜圆五枚易之。”
(作者按:崇宁钱,宋徽宗崇宁年间所铸,大钱有通宝和重宝两种,均为当十钱。通宝钱文为徽宗瘦金体御书,重宝钱文为隶书。这两种钱直径不足四厘米,易被人认作当五或当三钱。制作精美,存世多见。鲁迅所购,不知是哪一种。)
“九月五日午后步小市,买古泉三枚。”
“七日下午至青云阁,又赴留黎厂买古泉六种,共银二元。”
“十月五日午后往留黎厂李竹齐观古泉,买得齐小刀二十枚,价一元。平阳币二枚,安阳币一枚,共一元。又史思明‘得壹元宝’一枚,价二元。”
齐小刀,疑是燕明刀,燕国所铸小型刀币,出土极多,价格低廉。齐的大刀,鲁迅有记录,齐明刀则极为罕见。
平阳,安阳,以及另外一枚,日记中描摹字形,估计是如今俗称“齐贝”的一种,都是小方足布。小方足布在先秦布币中存世较多,文字记地名,种类在四百以上。平阳和安阳,又是其中最常见的。
得壹元宝,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所铸大钱,一当开元钱百。史思明还铸有“顺天元宝”,存世比前者多,过去古玩界因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说法,如今得壹也很多见。有文章说鲁迅考证出得壹钱为史思明铸造,那是不对的。史思明铸钱,史书早有明载。鲁迅也没说这是他的考证。“十二月七日午后寄二弟古泉二十四枚:齐小刀十二,‘明月’泉一,‘小泉直一’一,‘常平五铢’二,‘五行大布’一,‘周元’厌胜泉一,‘顺天’、‘得壹’各一,‘建炎’、‘咸淳’各一,‘绍兴’二也”。
所谓“明月”泉,应即是战国末年燕国所铸的小圆钱,钱文“明月”,现多释读为“明化”。“小泉直一”是王莽钱。王莽的六泉,自小泉直一到大泉五十,共六种,其中小泉和大泉多见,中间的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和壮泉四十都非常罕见,尤以壮泉的名气为大。“常平五铢”和“五行大布”都是北朝钱,前者为北齐文宣帝高洋铸,后者为周武帝宇文邕铸。“建炎”、“咸淳”、“绍兴”,都是南宋钱,有折二,也有小平,种类极多。“周元通宝”本是五代周世宗柴荣铸行的通货。世宗灭佛,毁铜像铸钱,后来有妇女手握周元钱可避免难产等传说,因此,正面为周元通宝,背面为罗汉伏虎等各种文字图案的厌胜泉历代翻铸不已,连日本也有制造。
1914年“正月一日午后季市来。往敫家胡同访张协和,未遇。遂至留黎厂游步,以半元买货布一枚,又开元泉一枚,背有‘宣’字”。货布也是王莽钱,仿先秦布币形式,铸造精美,但存世很多。开元钱背宣,是会昌开元的一种。唐武宗灭佛,以铜佛像铸钱,淮南节度使李绅率先铸造的一种,背面“昌”字,以记年号。其余各地所铸,各加字以记地名,共有二十余种。除了“永”字等几种比较难得外,都很容易找。奇怪鲁迅为什么只买了“宣”字一种。半元买货布和开元,买贵了。“十日过石驸马大街骨董店,选得宋元泉十三枚,以银一元购之”。“三月一日下午出骡马市闲步,次至留黎厂买小币四枚,曰梁邑、戈邑、长子、襄垣,又‘万国永通’一枚,共二元”。
此处四枚小币,也是小方足布,较之平阳、安阳,稍少见。“万国永通”今读“永通万国”,北周静帝宇文阐铸,连同前述的“五行大布”、北周“布泉”均以精美著称,被称为“北周三品”。
“六月六日午后往留黎厂李竹齐家买圆足布一枚,文曰‘安邑化金’;平足布三枚,文曰‘戈邑’,曰‘兹氏’,曰‘蔺’;又‘垣’字圆币二枚,共三元五角”。安邑化金是战国的一种大型桥足布,比较厚重。安邑系列有三种面值,半釿,一釿,二釿,其中安邑半釿少见。鲁迅所购估计是一釿。“戈邑”、“兹氏”、“蔺”均为战国小布,其中“兹氏”是尖足布。“垣”字环钱是战国大型环钱中最常见的一种。
“十一月五日午后同齐寿山、常毅箴、黄芷涧游小市,买‘大泉五十’两枚,直百五铢、半两各一枚,直一百五十文”。直百五铢为刘备西蜀铸币,半两钱则自秦国、秦朝、西汉都有铸造。战国半两厚重而文字粗犷,比较受欢迎。西汉半两则极多。
“二十日晴。午后之小市买古泉七枚,直铜元三十,有端平折三一枚佳”。报刊上曾有多篇文章讲到鲁迅泉识高,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价值很高的珍稀钱币,所举的例子就是这枚端平。端平钱为南宋理宗时铸,通宝大钱存世不少,民国年间丁福宝所编《历代古钱图说》,标价不过半元,即使在今天,一枚上好的大端平,也不过几百元人民币,而三字刀和得壹元宝的价格早已超过万元了。鲁迅说“佳”,显指品相,并无自炫“捡漏”之意。端平还有重宝大钱,非常罕见,人所共知。铜元三十买到重宝,可能性很小。较难识别的钱,如特殊版别特殊性质的钱容易捡漏。大纲性质的钱币品种很难捡漏,因为随便一翻书就知道。
“十二月五日午后同常毅箴之小市,买古泉二枚,正书‘唐国通宝’一枚,‘洪化通宝’一枚,共五铜元”。唐国通宝是南唐钱,钱文有篆书隶书两种,隶书略少见;洪化通宝是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的钱,常见。
“六日晴。星期休息。下午往留黎厂买南宋泉五枚:庆元折三背五、六各一枚,绍定折二背元字一枚,咸淳平泉背三字一枚,又一,价五角”。南宋钱自淳熙七年起,背后加数字纪年,“元”字即元年铸,“三”即三年铸。
1915年“正月二十八日晴。午后游小市,买折二嘉熙通宝一枚。夜杨莘士赠古泉六枚,又小铜器一枚,似是残蚀弩机”。嘉熙通宝,南宋理宗钱。
“十五日晴。午后往厂甸,人众不可止,便归。在摊上买《说文统系第一图》拓本,泉二百;宋、元泉四枚,泉四百五十”。“二十一日晴。星期休息。午后至厂甸,以铜元二十枚买‘壮泉四十’一枚,系伪造品”。壮泉四十当时要值几百大洋,二十文显然不可能买到真品。 “二十三日晴,风。下午同稻孙、季市游厂甸,买‘大布黄千’二枚,共直半元”。大布黄千是王莽“十布”钱中唯一常见的一种,其他自一百至九百,都罕见。
“二十八日晴。星期休息。午后往厂甸,入骨董肆,买‘直百’小泉一枚,似铁品;又‘大平百金’鹅眼泉一枚,‘百金’二字传形;又‘汉元通宝’平泉一枚,共价一元”。“直百”等小钱,都是三国时蜀地所造,是高度贬值的货币,钱形既小,制作又粗劣。所谓“鹅眼泉”,同“鸡目钱”一样,都是人们对那种又小又薄的劣质钱的称呼,形如鸡鹅的眼睛,可见其小。汉元钱是五代后汉的钱币。这几种钱,存世稍少。
“三月十一日昙。午后同常毅箴游小市,买三古泉,共铜元八枚”。“七月三十一日晴。下午往留黎厂买三字齐刀三枚,直二元”。战国齐国的刀币以大型精美而受收藏者喜爱。其中六字刀最少,五字和四字刀次之。三字刀则相当多,面文“齐法化”,即“齐国法定货币”之意。民国时期,一直到十几年前,三字刀并不贵,近年集币者多,竞相留存,价格才突飞猛进。
“九月五日晴。往留黎厂买‘至正’泉二枚,箭镞三枚,唐造像拓本一枚,共一元”。至正钱是元惠宗所铸,元朝用纸钞,铜钱发行不多。至大、至正,和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是元朝钱币中最普通的三种,但相对而言,还是少见些。至正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币值,又有纪年,种类很多。
“三十日上午寄二弟信,附‘大泉五十’一枚,‘至元通宝’二枚”。至元通宝也是元钱,有汉文的,也有蒙文的。鲁迅这两枚估计是汉文钱,否则他会说明的吧。如果不是错记,这是鲁迅得到的钱币中最少见的品种。
“十一月六日午后往留黎厂买‘白人’、‘甘丹’刀等五枚,二元”。这两种刀币都是战国时赵人所铸,略微少见。
“十三日晴。下午往留黎厂买货布四枚,布泉一枚,又方足小币五枚,大中折十泉一枚,共三元”。布泉和货布都是王莽钱。当然北周也有布泉。大中通宝钱是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所铸,折十大钱有多种,未知是哪一种。
从1916到1919年,只有五次购买钱币的记录。鲁迅对古钱的兴趣已逐渐淡漠:
1916年2月,“二十日晴。星期休息。午后往留黎厂买‘宅阳’及‘匋阳’方足小币共五枚,一元”。宅阳及匋阳是小方足布中的燕布,相对其他小布,比较粗劣。这两种常见。
1918年6月27日“买古币四枚”。“八月八日晴。午后往留黎厂,买‘小泉直一’一枚,‘布泉’二枚”。12月“二十七日晴。午后往留黎厂买‘安邑’币二枚,券三元”。
1919年6月“廿一日晴。午后往留黎厂买尖足小币五枚,券五元”。
三
综上所述,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迅对于古钱只是一般对于小古玩的爱好,并没有作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这和他对待铜镜和瓦当的态度相同。鲁迅提到的有关古钱币的书籍,只有《古今泉略》、《古泉丛话》、《古泉精选拓本》、《古金待问录》和《吉金所见录》等不多几种。其中清人倪模的《古今钱略》,算是一部比较全面的钱币学著作,但学术价值毕竟不如差不多同时代人的翁树培的《古泉汇考》。戴熙的《古泉丛话》是一部名著,文字优美。至于内容,虽有考证,毕竟以赏玩为主。朱枫的《古金待问录》和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参考价值不是很大。民国以前的钱币学著作,首推《古泉汇考》。洪遵的《泉志》,也不可或缺。
从鲁迅罗列的钱品来看,第一,他是从大面上来收集,尽量照顾到不同朝代、不同种类,不在细目上深究。其次,不刻意追求名贵之品,他买的最贵的钱是“得壹元宝”,花了两元,其他的每枚都没超过一元。第三,他买的钱币,先秦的多,小方足布尤其多,这是因为先秦各国制度不一,钱币的形式多样,有刀,有布(铲子),有环钱,而在秦统一之后,钱币就变成一律的圆形方孔了。小方足布品类丰富,价格低廉,保留很多先秦文字,即使同一字,各有不同写法,闲来把玩,最有趣味。第四,鲁迅买的宋钱也多,这是因为宋钱存世量巨大,非常易得。明清以后的钱币,因为时代近,一般人兴趣不大。这里面,大中通宝铸于元末,洪化通宝铸于清初,是年代最近的两枚了。清朝的钱币,即使是较早的顺治和康熙,日常生活中也常见,除了特殊品,古玩商不会拿来买卖。第五,对于有特殊历史背景的钱币,鲁迅会特别关注些。比如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是安史之乱的见证,洪化钱,涉及到清初的三藩之乱。李自成的永昌钱,张献忠的大顺钱,本来也很有意思的,但这两个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鲁迅先生在杂文里屡次提及,绝无好感。恨屋及乌,他大概不会以此为赏心悦目之物的。
这几点,很可说明鲁迅收集古钱的动因,就是透过古物对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增加一点感性的、直观的了解。鲁迅先生没有要当钱币收藏家和钱币学家的意思,这和他抄古碑、整理古籍、研究古代造像和墓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