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是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关键所在,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初步建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教学环节,还需要重视育人环节,将德育真正渗透到课堂中,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文章以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切入点,对德育教育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数学故事;小组合作
  小学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阶段。作为教师而言,应抓住小学生品德发展这一关键期,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其次,全面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将其渗透到课堂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德育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还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质,进而帮助学生在构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 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且现代教育理念也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育人,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样不仅能够使德育获得良好的效果,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内在情感,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向善求美的思想。以此,将“教学”与“育人”真正从学生的主体层面来建立,从而将德育效果真正落实到每个學生身上。对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落实主体性原则,使学生真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适度性原则
  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是有意识的,但学生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德育。对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依附性,避免德育教育的形式化。把握教材蕴含的德育要素,并精心设计德育方法,与此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此外,教师还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强化数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把握基本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使得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数学教育发挥其最本质的作用。
  (三)现实性原则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来自对外界知识的逐渐积累,还需要对客观实践进行亲自体验。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可塑性较强,并且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对此,教师应遵循现实性的原则,并践行持之以恒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耳濡目染。对此,对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需要教师遵循现实性原则,将德育贯穿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并反复渗透德育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品德与智力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为学生树立榜样
  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得知,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并且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若教师未注意个人言行,则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使学生纷纷效仿。与此同时,这样也会阻碍学生的长期发展。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受到的外界影响较深,并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对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升其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德育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特征,还有助于学生行为品德的形成,以此真正体现出德育的价值。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班集体中。其次,在课堂的教学行为与处理课堂问题时,也要做到平等待人、关爱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活动,建立学习自信心,同时,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此完成新知识的构建以及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
  (二)与学习方法相结合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并且胜负欲较大,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以“小数乘除法”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逐步建立整数乘除法与小数乘除法的联系,教师设计了“看谁算的快”这一竞赛环节,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具体的计算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速度,还能够使每个学生在自我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合理组织竞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呈现个人的思考过程,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将数学潜能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以此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我数学认知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此培养他们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
  数学这门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正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这种特征,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数学本质特征,将蕴含在其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还能够使他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统一性规律,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念,进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以“时、分、秒”为例:为了使学生建立珍惜时间的良好观念,教师应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了一分钟的音乐,这便使得每个学生自主融入轻松的氛围中。这时,教师再使学生感受到一分钟之长、思考一分钟之长,使他们初步理解到一分钟能够做什么。随后,学生们各思奇想,有的学生提出“1分钟能够踢进一个球”;有的学生提出“1分钟能够完成2道计算题”;有的学生提出“1分钟能够救活一个病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并提出“时间就是生命”这一观点,这也给学生一定的情感冲击,使他们逐步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由此可见,通过揭示时间的含义,不仅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蕴含的辩证关系,还使得每个学生树立了珍惜时间的观念,这样对于他们当前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四)引用数学故事
  数学知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这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赋予故事化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引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思考与探究。除此之外,数学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理,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完成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也使得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以此全面提升他們的数学认知水平。
  以“1到5的认识与加减法”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到5这几个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并认识1到5的数序,教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了故事情节,如:在一片蔚蓝的天空下有一轮红日,院落中有4朵向日葵,一个老奶奶在给4只可爱的小鸡和2只鹅喂食物;与此同时,院子里还有1只小狗和3盆花、房顶上还有3只燕子。这样生动、趣味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以情感以及视觉层面的享受。随后,教师则以故事中的情节为研究对象,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以此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人与哪些物,这样便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此外,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说出人与物数量的基础上能够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与物,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体可以运用具象的数字“1、2”等来表示,以此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的含义。可见,构建故事情节,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程度,使他们充分在故事情节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还能够充分感受故事中的自然现象也能够从数学这一维度来表达,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进而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意识。
  (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最终作用到实际生活中。对此,教师首先应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化特征,构建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完成深层次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产生运用数学观念思考问题的习惯。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以“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为例: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图形旋转变换所创设的美,并能够使每个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思考生活现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教师应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并选取熟悉的实例为旋转研究的对象,引出图形的旋转,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文化价值以及美学价值。除此之外,因为学生初步了解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教师则以钟表以及风车的旋转方向为研究对象,使学生观察这两种物体的旋转方向区别,以此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逆时针、顺时针”这样的数学概念。由此能够看出,结合生活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此外,也能够帮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直观地观察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由此建立现实世界以及数学世界的有机统一,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数学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
  (六)研究背景知识
  数学史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素材之一。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史,并将其作用到实际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也能够使每个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古代人们伟大的智慧,唤醒每个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此帮助他们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
  以“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教学为例: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建立爱国热情,教师应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我国在圆周率方面的有关成就,即: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出了圆的周长近似值;我国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则使用刘徽的方法算出了圆周率等。这样的数学史介绍不仅带给学生情感层面的冲击,还使得每个学生对圆周率有了全新的认识,以此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与此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层面,使他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综上所述,教育不仅仅包含着教学,还包含着育人。现如今,“以德树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以及新观念。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德育的条件以及实施原则,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故事引入、生活情境导入等具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挖掘出数学知识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德育要素,还能够使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品德的形成。此外,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切实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以此保证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辉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45-46.
  [2]郜凤云.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创新教育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1):115.
  [3]邓吕.初探小学数学德育渗透[J].知识文库,2017(24):61.
  作者简介:
  温生贵,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三合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这门学科越来越重要,它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本门学科的学习状态,更要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学思结合,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也是能够奠定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重点思考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氛围,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水平。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
要进行青少年SLE试验很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最近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联合儿童风湿病协作研究小组及欧洲联合会等对SLE疗效评价体系及临床缓解定义进行了完善。
期刊
CC型趋化因子是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选择性趋化剂,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除了Ⅰ型变态反应的速发相之外,还涉及到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行F的迟发相:CC型趋化闻子在迟发相变态反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基础素养。学科基础素养不仅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明确导向,也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课程标准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基础素养的内容,是为了使基础数学素养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基础素养的角度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有
加拿大艾伯塔省,一辆铲车在开采油砂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使命,正在革命性地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氢能、储能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产品或载体的蓬勃发展。新的煤炭发电站项目,会越来越受到严格的數量控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陆续计划让既有的煤炭发电站退役。作为碳排放首要贡献者的煤炭,若干年后将被迫退出能源产业。  然而,2021年极端气候下,水电在枯水期失去产能,风电因风力不足无法运行,煤炭因水灾破
摘 要:随着德育教育的普及开展,在教学中开展德育理念教育,通过教师不断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水平。因此,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德育教育展开了探讨分析,先是阐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最后对德育渗透的措施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德育渗透  一、 引言  要想增加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就需要找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德育进行良好结合的办法
摘 要:要想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培养优秀人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教学进度和知识点的教学,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师来讲,在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必须要制定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函数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近些年,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教学目标有了翻天覆地
摘 要:思维导图凭借着简洁直观的图文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自身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发散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且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结构凝练出关键词句,有利于学生快速识记,也有利于提高思维转变速率,因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名著阅读中,使得学生能够基于思维结构对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进而促使学生提升整体的素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名著;阅读  一、 引言  以思
近来,研究认为UVB比UVA治疗白癜风更为有效,然而。还没有试验对UVB311和宽谱UVB的疗效进行比较。卡泊三醇近来被认为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辅助制剂,可以增强UVA和8-甲氧补骨脂素的疗效。德国Wurzburg大学的Hartmann等对窄谱UVB311和宽谱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卡泊三醇的作用进行了观察。总共10例患者,9例完成了12个月的治疗观察。患者身体上半部分每周2次用U
期刊
摘 要: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事业中,阅读板块的教学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并为学生后续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能够适应语文教学改革,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