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在改革开放之后,靠河的优势就远远不及靠江的优势,靠江的优势不如靠海的优势。互联网将帮助中部地区减弱区位的劣势。
早前人类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沿河而居带来的内需型经济,随着海洋贸易时代的到来,沿海之城成为全球各地经济最繁忙的枢纽。
中部如何找回曾经沿河而居的优势呢?
从去年起,中国实施调结构、扩内需战略,中部地区城镇化是扩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5月18日,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博会”)在郑州举办,参会的全球顶级企业家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是中部崛起的海。
企业期待政府下大决心
《支点》: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城镇化是市场还是市长的城镇化?
Dan Sun(霍尼韦尔亚太区副总裁):我最期待的是想知道政府在城镇化方面真正的决心有多大,因为我们知道城镇化转型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矛盾,比如选择低耗能还是高耗能的项目。
所以,我们的期望当然是政府下大决心,就是要把这个城市建设成一座更安全、更环保、更创新、更舒适的城市。
最担心的问题是城市的定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之间应避免雷同化建设。
杨丽莉(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如果谈到期待的话,我可能会用两个字“效率”,就是城市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一方面是符合施耐德自身的定位,第二是智慧城市理念的推广。
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和城镇之间关系的平衡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集约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城市病”要去解决,但是首先就像中国传统思维一样,我们要开源节流,要知道我们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我们能接纳多少,然后再去做这个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城市效能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马宏伟(微软中国区域技术官):从我们的经验来讲,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整个规划到实施的过程中,最担心的是均衡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一座城市不要太过重于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单一产品上,这个风险太大。无论是单一产业也好,还是单一大企业的引入也好,它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者,能够在城市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均衡的发展路线图。
互联网是中部的海
《支点》:在改革开放之后,靠河的优势就远远不及靠江的优势,靠江的优势不如靠海的优势。互联网将帮助中部地区减弱区位的劣势,互联网是中部崛起的蓝海。
李为冲(惠普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城镇化一定要解决就业问题,因为简单把农民工搬到城市里,不给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城镇化是不完善的。
解决就业问题就一定要提高整个中部地区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由于IT技术的发展,有两项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个是芯片技术,芯片每隔18个月的计算能力翻一倍,所以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跟过去几年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外是光纤技术的前景,光纤解决了信息传输的问题,现在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便宜。这两个技术造成了现在对IT技术或者IT服务就像我们的公共设施一样,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就像我们的水和电。
中部企业利用快速发展的IT技术,可以大大缩小与沿海企业的差距,无论制造业还是高端产业,而中部企业与全国各个地区位置适中,覆盖全国的区位优势巨大,互联网可以成为中部崛起的海。
举一个例子,假如做技术的外包服务,不管在哪里,我们完全是一个同等的机会。所以在这些方面,假如我们中部地区能够采用大家经常讲的弯道超车,尽量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理念、基础设施做好,是完全有机会崛起的。
人才培养是关键
《支点》:人才培养是城镇化成功的关键。如何吸引东部人才回流或本地人才能留得住?
王碧玲(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副总裁):自从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对人员的流动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员可以回流到自己的家乡就业,这对于连锁餐饮企业像百胜餐饮集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平均开一家肯德基店大概需要20万人口当作支撑和基础,所以如果有更多的人员能够回流到自己的家乡来,我们在餐厅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发展。
百胜餐饮集团在当地开店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提供的是所谓规范、统一、高规格的产品和服务,其实我们可以成为当地企业学习的榜样,甚至大家可以一起来提升整个服务业的水平。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当餐厅在开业之后,当地犹如有了一个“黄埔军校”,将来大学生毕业之后,他不必去东部大城市,可以在这里就业。我们会从基层开始培育,他甚至可以学习到包括财务、人员管理等整个餐厅的绩效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如果表现很好,他在四年之内就可以成为餐厅的经理,他管的至少是上百人的餐厅。
这是对当地人才培养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式,也就是人才的城镇化。
欧洲青睐中部
《支点》:欧洲城镇化进程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随着全球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欧洲企业来华投资中部地区看好哪些领域?
亨利·皮埃尔·瓦舍里(罗兰·贝格全球投资业务合伙人):看一下德国的经济模式,它如何从一个病痛缠身的病人变成雄贯全欧的巨人?我们看德国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经济总量从危机中实现复苏,实现了稳定增长。
德国经济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总共有7个成功支柱,第一是强大的制造业,第二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是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第四是社会市场经济,第五是共同驱动的产业文化,第六是政府要进行改革的坚定决心,第七是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傅仲森(英中贸易协会总裁):中国面临很多独特的挑战,其实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欧盟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对英国来说也是如此。
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英国积累了很多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经验,其实当时英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是今天中国城市所面临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政府还有私营部门,他们都可以为中国的这些城市提供各种各样比如有关结构调整、城市振兴方面的经验交流。我们有很多实际的解决方法,英国在绿色清洁技术、节能,以及怎么样能够解决空气和水方面的污染,还有智能化建筑方面愿与中国进行分享。
但同时,我们要考虑到中国新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方面,还有面对老龄化人口方面的一些新的社会挑战。在英国,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这方面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亨利·皮埃尔·瓦舍里: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路下滑,直至今年起,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企稳回升,但是地区的差异非常显著。中国的增长还是非常稳定,美国现在开始有了一些回升。
从目前全球贸易看,商品的服务资金、信息和劳动力的国际贸易都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复苏的动力。现在“金砖四国”还是表现得非常好,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全球化已经成为所有市场、公司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战略地位突出,土地面积占10%,消费支出占6%,人口达到3.6亿。中部六省的城镇化将会形成很多的城市集群,将为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提供巨大的机会,比如在食品饮料、医疗保健、消费电子、医疗仪器方面。此外还有高端装备,比如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方面,中部省份已经有很好的良好基础,发展前景更好。
同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郑州和武汉已经是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还可以进一步把金融、旅游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
城镇化将推动中部地区现有产业升级,同时还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早前人类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沿河而居带来的内需型经济,随着海洋贸易时代的到来,沿海之城成为全球各地经济最繁忙的枢纽。
中部如何找回曾经沿河而居的优势呢?
从去年起,中国实施调结构、扩内需战略,中部地区城镇化是扩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5月18日,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博会”)在郑州举办,参会的全球顶级企业家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是中部崛起的海。
企业期待政府下大决心
《支点》: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城镇化是市场还是市长的城镇化?
Dan Sun(霍尼韦尔亚太区副总裁):我最期待的是想知道政府在城镇化方面真正的决心有多大,因为我们知道城镇化转型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矛盾,比如选择低耗能还是高耗能的项目。
所以,我们的期望当然是政府下大决心,就是要把这个城市建设成一座更安全、更环保、更创新、更舒适的城市。
最担心的问题是城市的定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之间应避免雷同化建设。
杨丽莉(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如果谈到期待的话,我可能会用两个字“效率”,就是城市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一方面是符合施耐德自身的定位,第二是智慧城市理念的推广。
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和城镇之间关系的平衡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集约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城市病”要去解决,但是首先就像中国传统思维一样,我们要开源节流,要知道我们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我们能接纳多少,然后再去做这个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城市效能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马宏伟(微软中国区域技术官):从我们的经验来讲,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整个规划到实施的过程中,最担心的是均衡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一座城市不要太过重于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单一产品上,这个风险太大。无论是单一产业也好,还是单一大企业的引入也好,它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者,能够在城市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均衡的发展路线图。
互联网是中部的海
《支点》:在改革开放之后,靠河的优势就远远不及靠江的优势,靠江的优势不如靠海的优势。互联网将帮助中部地区减弱区位的劣势,互联网是中部崛起的蓝海。
李为冲(惠普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城镇化一定要解决就业问题,因为简单把农民工搬到城市里,不给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城镇化是不完善的。
解决就业问题就一定要提高整个中部地区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由于IT技术的发展,有两项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个是芯片技术,芯片每隔18个月的计算能力翻一倍,所以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跟过去几年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外是光纤技术的前景,光纤解决了信息传输的问题,现在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便宜。这两个技术造成了现在对IT技术或者IT服务就像我们的公共设施一样,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就像我们的水和电。
中部企业利用快速发展的IT技术,可以大大缩小与沿海企业的差距,无论制造业还是高端产业,而中部企业与全国各个地区位置适中,覆盖全国的区位优势巨大,互联网可以成为中部崛起的海。
举一个例子,假如做技术的外包服务,不管在哪里,我们完全是一个同等的机会。所以在这些方面,假如我们中部地区能够采用大家经常讲的弯道超车,尽量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理念、基础设施做好,是完全有机会崛起的。
人才培养是关键
《支点》:人才培养是城镇化成功的关键。如何吸引东部人才回流或本地人才能留得住?
王碧玲(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副总裁):自从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对人员的流动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员可以回流到自己的家乡就业,这对于连锁餐饮企业像百胜餐饮集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平均开一家肯德基店大概需要20万人口当作支撑和基础,所以如果有更多的人员能够回流到自己的家乡来,我们在餐厅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发展。
百胜餐饮集团在当地开店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提供的是所谓规范、统一、高规格的产品和服务,其实我们可以成为当地企业学习的榜样,甚至大家可以一起来提升整个服务业的水平。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当餐厅在开业之后,当地犹如有了一个“黄埔军校”,将来大学生毕业之后,他不必去东部大城市,可以在这里就业。我们会从基层开始培育,他甚至可以学习到包括财务、人员管理等整个餐厅的绩效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如果表现很好,他在四年之内就可以成为餐厅的经理,他管的至少是上百人的餐厅。
这是对当地人才培养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式,也就是人才的城镇化。
欧洲青睐中部
《支点》:欧洲城镇化进程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随着全球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欧洲企业来华投资中部地区看好哪些领域?
亨利·皮埃尔·瓦舍里(罗兰·贝格全球投资业务合伙人):看一下德国的经济模式,它如何从一个病痛缠身的病人变成雄贯全欧的巨人?我们看德国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经济总量从危机中实现复苏,实现了稳定增长。
德国经济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总共有7个成功支柱,第一是强大的制造业,第二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是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第四是社会市场经济,第五是共同驱动的产业文化,第六是政府要进行改革的坚定决心,第七是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傅仲森(英中贸易协会总裁):中国面临很多独特的挑战,其实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欧盟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对英国来说也是如此。
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英国积累了很多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经验,其实当时英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是今天中国城市所面临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政府还有私营部门,他们都可以为中国的这些城市提供各种各样比如有关结构调整、城市振兴方面的经验交流。我们有很多实际的解决方法,英国在绿色清洁技术、节能,以及怎么样能够解决空气和水方面的污染,还有智能化建筑方面愿与中国进行分享。
但同时,我们要考虑到中国新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方面,还有面对老龄化人口方面的一些新的社会挑战。在英国,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这方面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亨利·皮埃尔·瓦舍里: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路下滑,直至今年起,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企稳回升,但是地区的差异非常显著。中国的增长还是非常稳定,美国现在开始有了一些回升。
从目前全球贸易看,商品的服务资金、信息和劳动力的国际贸易都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复苏的动力。现在“金砖四国”还是表现得非常好,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全球化已经成为所有市场、公司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战略地位突出,土地面积占10%,消费支出占6%,人口达到3.6亿。中部六省的城镇化将会形成很多的城市集群,将为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提供巨大的机会,比如在食品饮料、医疗保健、消费电子、医疗仪器方面。此外还有高端装备,比如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方面,中部省份已经有很好的良好基础,发展前景更好。
同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郑州和武汉已经是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还可以进一步把金融、旅游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
城镇化将推动中部地区现有产业升级,同时还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