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现状,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对写作产生兴趣与动力,从而解决学生“怕写作”,以及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的困难,有必要加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指导课中的模式建构。下面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在细节中感悟亲情》一课为例,来探究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构建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应用案例——《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1. 吟诵古诗,情境导入
(1)课前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2)品鉴古诗
师:这首诗是抒写什么主题的?在刻画人物时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这首诗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来歌颂母爱的伟大……
(3)展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上一堂在“细节”中体验“亲情”的作文指导课(出示课题PPT)。
2. 回归课文,感悟细节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反映亲情的,请听配乐散文《背影》。
(配音朗读《背影》,学生品味)
师: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写背影?着重写父亲的背影的是哪两个段落?
师: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父亲的性格?
老师引领学生齐读课文有关片段。
3. 链接生活,感知亲情
师:朱自清的文章让你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了吗?那应该是一段感人的经历吧,它是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还是感激的,痛苦的……请你敞开心扉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稍后)师: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4. 合作探究,学习技能
师:下面有两段文字,B段精彩的动作描写,你能从中归纳出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课前微课学习,把得出的要点记录下来,至少要写出两点以上。
A. 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B. 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让课堂更加高效,就必须巧妙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而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情境,设置相关悬念并辅以生动的直观演示,同时把它延伸至课外,这样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一、抛砖引玉——以创设情境为纲,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多媒体技术通过特殊的形、声、色的传播,向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多彩的世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的观察、思考、动口表达等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辨讨论的情境中,讲述自己将选择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通过写法的探究、思维的激活,不仅启发了学生“写什么”,也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写”。
5. 付诸笔端,交流展示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在一系列的写作活动中,学生也已经完全融入了情境氛围中,正处于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的状态,这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经历过的生活体验付诸笔端,撰写成文。学生写完后,再在小组或者班里进行交流展示,老师与同学进行品读与点评,巩固刚学的写法技巧,分享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或者给予同学们修改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同学“如何写”的作文水平。
三、对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思考与建议
自从按照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操作模式进行实践后,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效益,但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建议还需要注意以下的地方。
1. 要树立“两种意识”,即树立“教什么”“如何教”与“写什么”“如何写”的两种意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写法体验,让学生平时积累的静态素材,成为写作时积极的动态素材,有东西可写、有东西要写,而不至于出现搜肠刮肚也无法下笔的现象。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学生遇到表达困惑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让学生选择什么恰当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融情于境,情境交融,从而解决“写什么”“如何写”的大难题,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愉悦。
2. 要做到“三个回归”,即作文要“回归生活”“回归主体”“回归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让多彩的生活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作文指导课也不例外,也要让其“回归主体”,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氛围中进行体验感悟,探究技巧,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作为写作指导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写作文”上,所以还要“回归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把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把学到的方法技巧与积累的素材统一起来,形成文字呈现其绚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应用案例——《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1. 吟诵古诗,情境导入
(1)课前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2)品鉴古诗
师:这首诗是抒写什么主题的?在刻画人物时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这首诗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来歌颂母爱的伟大……
(3)展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上一堂在“细节”中体验“亲情”的作文指导课(出示课题PPT)。
2. 回归课文,感悟细节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反映亲情的,请听配乐散文《背影》。
(配音朗读《背影》,学生品味)
师: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写背影?着重写父亲的背影的是哪两个段落?
师: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父亲的性格?
老师引领学生齐读课文有关片段。
3. 链接生活,感知亲情
师:朱自清的文章让你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了吗?那应该是一段感人的经历吧,它是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还是感激的,痛苦的……请你敞开心扉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稍后)师: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4. 合作探究,学习技能
师:下面有两段文字,B段精彩的动作描写,你能从中归纳出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课前微课学习,把得出的要点记录下来,至少要写出两点以上。
A. 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B. 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让课堂更加高效,就必须巧妙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而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情境,设置相关悬念并辅以生动的直观演示,同时把它延伸至课外,这样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一、抛砖引玉——以创设情境为纲,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多媒体技术通过特殊的形、声、色的传播,向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多彩的世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的观察、思考、动口表达等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辨讨论的情境中,讲述自己将选择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通过写法的探究、思维的激活,不仅启发了学生“写什么”,也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写”。
5. 付诸笔端,交流展示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在一系列的写作活动中,学生也已经完全融入了情境氛围中,正处于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的状态,这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经历过的生活体验付诸笔端,撰写成文。学生写完后,再在小组或者班里进行交流展示,老师与同学进行品读与点评,巩固刚学的写法技巧,分享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或者给予同学们修改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同学“如何写”的作文水平。
三、对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思考与建议
自从按照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指导课中的操作模式进行实践后,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效益,但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建议还需要注意以下的地方。
1. 要树立“两种意识”,即树立“教什么”“如何教”与“写什么”“如何写”的两种意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写法体验,让学生平时积累的静态素材,成为写作时积极的动态素材,有东西可写、有东西要写,而不至于出现搜肠刮肚也无法下笔的现象。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学生遇到表达困惑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让学生选择什么恰当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融情于境,情境交融,从而解决“写什么”“如何写”的大难题,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愉悦。
2. 要做到“三个回归”,即作文要“回归生活”“回归主体”“回归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让多彩的生活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作文指导课也不例外,也要让其“回归主体”,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氛围中进行体验感悟,探究技巧,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作为写作指导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写作文”上,所以还要“回归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把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把学到的方法技巧与积累的素材统一起来,形成文字呈现其绚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