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片马镇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滇西怒江大峡谷出发,沿着高黎贡山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海拔升高,气温骤降。过了泸水县鲁掌镇之后,再向西北行进约30公里,浓雾紧锁,一阵寒风一阵雨。浓雾中,一座雄关隐现——“风雪丫口”昂然屹立。站在风雪丫口,天气瞬息万变,时常把人弄得云里雾里。而在过去,不辞辛劳翻越丫口的人们,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地——片马镇。
  高黎贡山的雾气常年笼罩着片马,使得这个小镇如同一座孤岛漂浮在云雾之上。片马三面与缅甸接壤,距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仅有200公里,因此,边民贸易一直很兴盛。作为商业往来的交通要道,这里拥有云南怒江州唯一对外开放的省级口岸——片马口岸,是我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

边陲小镇的互市贸易“片马自古无穷山”


  “片马”一词来自景颇语,意为“木材堆积的地方”。由于片马境内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当地素有“片马自古无穷山”之称,尤以出产珍贵的杉板闻名。“木头之于片马,犹如血液之于人体,空气之于生命”,片马虽为西南边陲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是很大的木材集散地。人们用木材交易、盖房、制作家具和取暖,但有时,上好的木料也被用来平整住房的地基,而且从谷底一直垫平到路边。难怪那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片马最值钱的东西和最不值钱的东西都是木材。
  片马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早在1648年就形成了雏形。那时,当地山民们砍伐秃杉,那是一种干直材优、纹理绚丽的古老树种,制成杉板或棺材板,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之称。片马地处怒江大峡谷、高黎贡自然伤护区的腹地。然后步行五六天,翻越高黎贡山垭口,运往怒江流域的魯掌、六库等地出售。清朝末年,怒江地区的土司为了进一步开发片马的木材资源,曾组织民工整修从六库到片马的古驿道,并派人到片马征收杉板税及田赋。1910年起,内地商人接踵而至,在片马设立板材收购站,以低价收购,再雇请背夫,运往六库、腾冲、保山、大理一带高价出售。1911年1月,英军非法侵占了片马地区,使得杉板经营一度中断。到了抗日战争中的1942年5月,日寇从缅甸入侵片马,该地在旧时代的杉板经营就此结束。

  但是,由于片马处于恩梅开江流域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上,1949年以后,当地依然存在一定的边境贸易。到了1991年,片马被云南省定为省级二类开放口岸,同时,缅甸一方也开始向中国商人出售当地自然资源一原始森林和矿产资源,片马经济立刻兴盛起来。
  此后,木材贸易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个链条的最上端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大小老板,他们花费十几万甚至几百万,在缅甸买下一片片原始森林的开采权——当地人称为“买山”,然后从片马招募伐木工人进入缅甸进行开采。每天,一车车原木从缅甸运到片马,一部分被直接从片马转运到内地,另一部分则进入片马的各个加工厂,被加工成板材、方木或合成板等等。
  随着片马杉板逐渐扬名在外,当地的运输业也发展壮大起来,由此而产生的汽车修理厂如雨后春笋,沿着公路排开,非常壮观。其实,这些所谓的修理厂,充其量只是个作坊,但几乎什么活都敢接—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甚至可以用废旧的汽车部件给你再造一辆载重卡车”。即便如此,生意照样不错。
  产业链的末端,则是为片马三万多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交通、餐饮和旅馆行业。来到片马,初来乍到者都会感到杂乱无章,有些类似当年电影里的美国西部偏僻小镇,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你走进片马的社会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在这样一个经济链条的维系之下,一切又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位在当地经营多年木材生意的老板,曾经这样表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片马的繁华:生意最繁忙的时候,银行一天的进出额达到2700万元,号称“片马小香港”。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已无从考证,但如今走在片马街头,木材依然随处可见,一根根粗壮的原木堆放在路边。

从抗英斗争到驼峰坠机见证高黎贡山的烽火岁月


  片马虽地处偏远,却经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辱的烽火岁月。1911年1月4日,侵缅英军2000余人制造了“片马事件”。他们入侵片马,在风雪丫口构筑工事,私设“大清国界”,企图将片马及其周边的古浪和岗房从我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
  面对英军的入侵,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奋起反抗。他们以傈傈族人勒墨夺扒为首,身披蓑衣,手持弩弓、毒剑、长刀等,组成“蓑衣兵”、“弩弓队”,再加上怒江地方土司武装,兵分三路,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没地伏击侵略者。他们熟悉当地环境,事先布置好埋伏圈,将敌人引进密林,从四面八方用弩箭射过去。而在片马、岗房和风雪丫口的抗击一线,人们不得不正面与英军展开殊死战斗,死伤惨烈。此时,国内民众愤怒声讨侵略者的行径,最终迫使英军撤走部分军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86年,片马竖起了“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建立了“片马人民抗英纪念馆”。
  另一件发生在片马的往事,则与驼峰航线有关。1996年,在片马的原始森林里,人们发现了一架二战驼峰坠机C-53号,这件事轰动一时。据史料记载,1943年3月11日早上,C-53号运输机在飞经风雪丫口时,遭遇强气流,不幸坠落在长尾巴山的茫茫林海中,机组成员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中国飞行员谭宣和王国梁均失踪。而到了1996年6月的一天,一位缅甸猎人在原始森林无人区中狩猎,无意中发现了一架运输机残骸。后经官方确认,飞机坠落在中缅边境98-10号界桩137米处(中方一侧),这就是失踪了53年的C-53号运输机残骸。

  由于地处边境,局势和环境都极为复杂,为了使飞机残骸不被破坏,泸水县政府组织军民日夜守护,这一守就是540天。在片马,我们遇到了当时参与搬运飞机残骸的李建全,据他回忆,飞机残骸的搬运方案确定之前,是由怒族青年曲天成和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驻扎在山里进行守护。1998年冬天,雪下得似乎比往年都大,大雪封山前,中年男子下山采购食物,返回时大雪已经封住了道路,没法进山。而缺衣少食的曲天成在飞机残骸旁坚守了两个多月后,终因饥寒交迫而不幸去世,年仅24岁。这个年龄,也是机长吉米·福克斯坠机时的年龄。
  李建全说:“片马当时共派出了80多人上山搬运飞机残骸,为了使其免受损坏,搬运组只好将一路上的树木砍倒,用树木铺路,再用两根木头垫底当“滚轮”,众人一边拉一边抬,一步步地往山外运,非常艰难!”为了更好地保护C-53号坠机残骸并纪念这一事件,2005年11月,国内目前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的展览馆——“片马驼峰航线纪念馆”竣工,坠机的修复工作也同时得以完成。
  如今,“中航C-53号坠机遗址纪念标”竖立在C-53号坠机之地,高53厘米,代表C-53号飞机长眠高黎贡山山顶53年,底宽46厘米,代表怒江州46万各族人民,以此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

景頗支系茶山人的习俗“目瑙纵歌”和新米节


  片马是个由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境内居住着景颇族、傈傈族、汉族和白族等8个主体民族。这里的茶山人是片马古老的土著居民,属于景颇族支系,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没有文字,也不使用景颇文。片马与缅甸边界之间无天然屏障,可谓村寨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双方长期互市往来,友好相处,历史上,边民跨境通婚情况从未间断。据了解,片马全镇557户农户中,有107户都是中缅异国婚姻。虽然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夫妻二人都是茶山人,语言相通,生活习惯也相同。
  茶山人盖房子和进新房都有一套特殊的仪式。每当村里有人盖房子,全村人会主动前往帮忙。盖房时,通常在清晨破土动工,早上做完屋架,中午盖屋顶,下午装修,到了傍晚时分,一幢新房就落成了。新房竣工后,主人拿出火药枪对天鸣放,寨里人听闻枪声,便前来祝贺,主人则领着全家老小列队于新房前,恭迎徐徐到来的客人,男主人用草烟敬客,女主人用金竹筒向客人敬酒。山寨里的歌手们,身背象脚鼓,手执硭锣,跳起古老的舞蹈。猎手则到新房一侧列队,高举火药枪朝天鸣放。此后,客人在主人陪同下走进新房,围坐在火塘边,其间载歌载舞,直到深夜方散。
  比盖新房更热闹的,要数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目瑙纵歌节。“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目瑙纵歌”意为“大家一起来跳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景颇族村村寨寨,男女老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聚集到纵歌场。他们排成两个大的舞队,人少则上千,多时过万,故“目瑙纵歌”又被称为“万人之舞”。
  节日当天,人们踏着阵阵硭鼓声,合着古歌调,面朝东方,缓缓迈入舞场。男人们手持长刀,刀刃朝左,刀面向前,但刀不能摇动;女人们手拿树枝、花草或扇子左右扇动,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种陶醉和忘情中,口中情不自禁地唱出“哦~然、哦然、哦然~”之类的欢呼声。“目瑙纵歌”的跳舞路线遵循特定的图案,在跳舞过程中,视场地宽窄,时而穿插,时而环绕,进退有序,整齐划一,决不能发生队伍散裂或混乱。“目瑙纵歌”的曲调铿锵有力,节拍分明,有人说:“听到目瑙纵歌的鼓点和音乐,不跳脚板都痒得要搓地。”
  而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片马境内茶山人的新米节。每年秋收粮食到家后,新粮需待到新米节之后才能正式享用。节日当天,茶山人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煮好新米饭,摆上酒、米,祭祀天神、祖先和铁三脚(架在火塘上做饭、煨食物、烧茶用的器物k祭祀时,在屋外鸣放火药枪,以示庆祝。从这一天起,连续五六天,亲戚朋友之间轮流请客喝酒,品尝新米,分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席间,主客互相交流生产技术,长辈给晚辈讲述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若遇有粮食歉收户,在新米节期间,亲戚朋友会背上10~15公斤新谷或其他粮食送给他们,分享节日的温暖和幸福。
其他文献
在奥陶纪的海洋里,海笔鹦鹉螺堪称顶级掠食者,以三叶虫、海蝎子等为食,以长达11米的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锋利的嘴喙霸占着整个海洋。  5亿年前,鹦鹉螺是海洋中的霸主;60年前,得到鹦鹉螺的启发,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研制成功。  鹦鹉螺壳蕴含了天文学的奥秘——正是因为壳上的螺纹记录了月亮与地球旋转之间的关系,所以它还获得了“海底天文学家”的美誉。  距今5亿年前的遥远岁月,被定义为“奥陶
▲傅氏幻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稀有的幻术种类,表演类型多样,技藝高超,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皆十分注重对古代幻术的传承。  幻术是中国古代对魔术的称呼,民间称“变戏法”。西周时期,幻术已在我国产生;到了汉朝,幻术表演已经十分成熟。《聊斋志异》名篇“种梨”的创意就来自幻术:道士以商人车上一颗梨子作为种子,一根梨树当街长大结果,众人吃完梨后,道士把树砍断。商人回过神发现,车上梨子一个不剩,车把子
提起沙漠,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的是:在撒哈拉孤独的荒漠里,三毛与荷西深情相拥的背影……驼铃轻摇,星河璀璨,沙漠里藏着太多令人魂牵梦萦的传说。  趁着假日,我来到迪拜,终于踏上了心念已久的沙漠。 1在阿拉伯集市寻宝,又遇古堡运河旁的豪奢  这里就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那间藏满宝物的房间。漫步其中,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位拥有无尽珍宝的异国公主。  在迪拜,我拜访的第一站,不是伫立在沙漠地基上的世界第一高楼—
这幢神秘的豪宅由一位名叫莎拉温切斯特的寡妇于1884年开始建造,直到她死后才停工,耗时长达38年。豪宅有160个房间、10000扇窗户、2000扇门、52个天窗……此外还有各种匪夷所思的设计,如地板上的窗户、通往天花板的楼梯……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市,坐落着一座古香古色、规模庞大的维多利亚式的建筑——温切斯特神秘屋,房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座耗资巨大的建筑竟是制造给
“当心你的轮胎被鹦鹉吃掉。”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是天方夜谭,鹦鹉向来以身材娇小、活泼可爱的形象示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但在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威斯特兰国家公园中,鹦鹉啄食轮胎绝不是玩笑——野外露营者早上醒来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汽车轮胎在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破烂不堪,甚至连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也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切“灾难”竟然都是一种小小鹦鹉的杰作。  这种鹦鹉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啄羊鹦鹉,因
美国博物学家埃诺斯·米尔斯在洛基山区生活了数十年,他长期深入荒野考察,熟悉当地的山林草木、飞鸟走兽。不仅如此,他还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笔调,把自己在自然世界中的种种亲身经历写成了文字,展示出大自然鲜为人知的一面。  山岭上,一只山狮朝着一群大角羊偷偷地匍匐前进,试图进入能够发动突袭的范围之内,然而,它被警戒的老公羊嗅到了气味,偷袭以失败告终;面对企图偷袭的山狮,一头带着两只幼鹿的雌鹿采取策略,不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分析学生各项能力,根据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即为分层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过去教师教学往往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出现不同的问题,无法准确适应教师的思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若教师依然以平均水平进行教学就會浪费他们的时间。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基于平均能力的教学使得他们无法及时追上教师步伐,学习难度大。为了避免
杜鲁门总统声称,在凌晨时听到过莫名其妙的敲门声,但开门后并没有人,只有一个酷似林肯总统的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处……  珍娜刚入睡不久,一阵上世纪20年代的流行音乐就在房间内响起,于是,她下床四处搜索,发现音乐竟然是从壁炉内传来的!  白宫中还游荡着一只幽灵猫。有人说,这只幽灵猫携带着灾祸,如果有人看到它,便预示着美国将会遭遇大难。  白宫,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是美国总统官邸和
2600多年前的“贸易战”  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身为齐国国相的管仲,是一位顶尖的经济操盘手。在各诸侯国间的明争暗斗中,齐国之所以能冲出重围,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和管仲接连取得贸易战的胜利,有直接联系。  打贸易战,关键得有钱。管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聘为国相之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抓钱”。齐国因为靠近海边,有鱼盐之利。鱼也好、盐也罢,都是各国的必备粮食,齐国利用官办鱼盐与其他国
围屋具有坚固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都有着极其周密的应对之道。关上围门,里面俨然一座小小的城池,一个独立的王国。  东龙村号称“江南第一宗祠村”,全盛时期,村里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宗祠。宗祠的建设,象征着家族的团结,也是维系宗族的巨大纽带。  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其风水文化的兴盛离不开一代风水大师杨筠松。赣南客家人喜欢称他为“半仙骨”、“信子口”,意思是说什么准什么。  在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