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和行为,是生活深处一朵美丽的鲜花。它能创造出安全与满足的温馨,赋予人以无穷大的力量。师爱,是教育领域中最关键的一种爱,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强动力,是学生人格的助长剂。
一、案例背景
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李渝,男、11岁,五年级学生,全校都认识他,很多学生都怕他,办公室几乎是天天进,语、数、英老师没有一天不找他。我与他一天一小谈,三天一大谈。每天我最担心他与某个学生发生纠纷。教他一个比教一个班还累。那天,他竟然欺负了隔壁班的一位男同学。当隔壁班的班主任带着那个哭哭啼啼的小男生来告诉我时,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把他从教室里叫了出来,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挺干脆地回答:“是。”我耐着性子跟他讲了许多大道理。而他则站在一边无动于衷。我几乎哭笑不得,问了他一句:“我跟你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认为我说的全是废话。”他冷哼了一声。我火冒三丈,一把把他拖到了办公室。“你别拉我!”他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我无计可施,惊讶于他是这样的学生。
二、对此现象的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找出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了解、观察,走访了他的家,得知李渝的父母中年得子,非常宠爱,是家里的小皇帝。因为家中就他一个男孩,大人们都对他百依百顺,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就差月亮没给他摘了,就算他犯了很严重的原则性错误也从不批评,不用多说,吃的、喝的随时奉上,连最起码的穿衣穿裤都是妈妈包办,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基本上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就是如此“厚爱”,导致他极其自私、脾气差、我行我素。
三、主要事迹
对待这样一个行为恶劣的孩子,我不但没有嫌弃,没有逃避,反而倾注了比其他孩子更多更深的爱来教育他感化他。我用我的爱滋润了李渝的心灵,用我的耐心感化了李渝的不良行为,用我得法的教育使李渝在各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改观,并努力积极地引导他走向更大的进步。
(一)拥有一颗痴情的爱心
有一天,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你还想不想读书呢?”“不想。”简短有力的回答让我无话可说。我又说:“你是一个很聪明、又有能力的学生,你难道不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吗?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你认为你的父母会不会让你上呢?你想在老师的批评中、同学的歧视中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活吗?……”面对一连串的问话,他低头不语,也许他觉得自己该思考些什么了,也许他什么也不在乎。我又给了他几天的时间。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还是小错误不断,也许那天的谈话对他根本没起作用,抱着放弃的心情,把他叫出教室。他低着头,乖乖地跟在我后面。我有点不忍,犹豫片刻,违心地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不要低着头,这次我又不批评你,而要表扬你。”他迅速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眼神闪着疑惑。“这几天,你的表现还可以,至少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错误是允许犯的。”我又告诉他,老师和他的父母都有着一个共同点——爱。此时的他,不再是那头发怒的小狮子,他的目光变得温柔了。我又和他谈了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以及我对他的希望。从他闪着泪光的眼眸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二)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再特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许这些闪光点并没有其他孩子耀眼,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些足以成为使他们转变的突破口。有一天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我去学校的路上,一位老爷爷因走得急,在路边上滑倒了,李渝见此,立马跑过去,扶起那位老人,还轻轻地为他拍去裤管上的泥巴……看着这一幕,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转变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句话:“你真了不起,我为你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自豪!”他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伸出右手,搔了搔后脑勺。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爱可以创造一切,爱可以转变一切,你今天的举动是爱的结果,也是爱的表现,你说呢?”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我的宽容与爱心终于改变了他。窗外,一阵微风吹来,吹走了我多日的愁绪,一下子,我的心胸变得更宽更广了。
(三)家校建桥梁,双管齐下,感化孩子的心灵
对于这个孩子,我还经常去他家家访了解他的一系列情况。因为家长的宠爱已根深蒂固,要让其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一时还十分不易。所以,首先得从家长转变观念入手。我在网上找了很多有关父母怎样爱孩子的文章,还搜集了一些溺爱孩子事例的视频传给他父母看,比如《我们怎样爱孩子》、《溺爱害苦孩子》等等;经常性地找他父母聊天,和他们探讨溺爱中孩子的成长状态,让其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现状,告诉他们溺爱孩子不可取。如果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渐渐的,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慢地开始转变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再也不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狠下心来,任由他哭闹不止;再也不任凭他犯错误、无故发脾气,而是严厉地斥责他改正错误,学会守纪。期间,我和李渝的父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双方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就这样双管齐下,共同努力,李渝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慢慢地初显端倪。从此,他安静多了,不会故意打骂同学,欺压弱小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四、达到的效果
对于上述这位学生的教育,我用我的爱心包容了他,温暖了他,感化了他,自从和他平等和谐的交流后,他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其他方面有损于集体荣誉的错误也一直没发生。使他成功地步入了初中,圆满地结束了小学生涯。
五、教育反思
这一事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爱心。从微笑开始的爱是最实在的。微笑是爱的外在表现。有了爱心才会有全身心的付出,有了全身心的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它告诉我们,改变教学上的后进状态,爱是一副良药。只要教师能无私地献出这份爱心,用心去关心他们,去热爱他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切,因为爱心能营造和谐,而和谐能创造出一切奇迹!
一、案例背景
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李渝,男、11岁,五年级学生,全校都认识他,很多学生都怕他,办公室几乎是天天进,语、数、英老师没有一天不找他。我与他一天一小谈,三天一大谈。每天我最担心他与某个学生发生纠纷。教他一个比教一个班还累。那天,他竟然欺负了隔壁班的一位男同学。当隔壁班的班主任带着那个哭哭啼啼的小男生来告诉我时,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把他从教室里叫了出来,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挺干脆地回答:“是。”我耐着性子跟他讲了许多大道理。而他则站在一边无动于衷。我几乎哭笑不得,问了他一句:“我跟你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认为我说的全是废话。”他冷哼了一声。我火冒三丈,一把把他拖到了办公室。“你别拉我!”他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我无计可施,惊讶于他是这样的学生。
二、对此现象的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找出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了解、观察,走访了他的家,得知李渝的父母中年得子,非常宠爱,是家里的小皇帝。因为家中就他一个男孩,大人们都对他百依百顺,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就差月亮没给他摘了,就算他犯了很严重的原则性错误也从不批评,不用多说,吃的、喝的随时奉上,连最起码的穿衣穿裤都是妈妈包办,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基本上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就是如此“厚爱”,导致他极其自私、脾气差、我行我素。
三、主要事迹
对待这样一个行为恶劣的孩子,我不但没有嫌弃,没有逃避,反而倾注了比其他孩子更多更深的爱来教育他感化他。我用我的爱滋润了李渝的心灵,用我的耐心感化了李渝的不良行为,用我得法的教育使李渝在各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改观,并努力积极地引导他走向更大的进步。
(一)拥有一颗痴情的爱心
有一天,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你还想不想读书呢?”“不想。”简短有力的回答让我无话可说。我又说:“你是一个很聪明、又有能力的学生,你难道不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吗?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你认为你的父母会不会让你上呢?你想在老师的批评中、同学的歧视中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活吗?……”面对一连串的问话,他低头不语,也许他觉得自己该思考些什么了,也许他什么也不在乎。我又给了他几天的时间。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还是小错误不断,也许那天的谈话对他根本没起作用,抱着放弃的心情,把他叫出教室。他低着头,乖乖地跟在我后面。我有点不忍,犹豫片刻,违心地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不要低着头,这次我又不批评你,而要表扬你。”他迅速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眼神闪着疑惑。“这几天,你的表现还可以,至少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错误是允许犯的。”我又告诉他,老师和他的父母都有着一个共同点——爱。此时的他,不再是那头发怒的小狮子,他的目光变得温柔了。我又和他谈了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以及我对他的希望。从他闪着泪光的眼眸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二)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再特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许这些闪光点并没有其他孩子耀眼,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些足以成为使他们转变的突破口。有一天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我去学校的路上,一位老爷爷因走得急,在路边上滑倒了,李渝见此,立马跑过去,扶起那位老人,还轻轻地为他拍去裤管上的泥巴……看着这一幕,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转变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句话:“你真了不起,我为你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自豪!”他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伸出右手,搔了搔后脑勺。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爱可以创造一切,爱可以转变一切,你今天的举动是爱的结果,也是爱的表现,你说呢?”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我的宽容与爱心终于改变了他。窗外,一阵微风吹来,吹走了我多日的愁绪,一下子,我的心胸变得更宽更广了。
(三)家校建桥梁,双管齐下,感化孩子的心灵
对于这个孩子,我还经常去他家家访了解他的一系列情况。因为家长的宠爱已根深蒂固,要让其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一时还十分不易。所以,首先得从家长转变观念入手。我在网上找了很多有关父母怎样爱孩子的文章,还搜集了一些溺爱孩子事例的视频传给他父母看,比如《我们怎样爱孩子》、《溺爱害苦孩子》等等;经常性地找他父母聊天,和他们探讨溺爱中孩子的成长状态,让其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现状,告诉他们溺爱孩子不可取。如果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渐渐的,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慢地开始转变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再也不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狠下心来,任由他哭闹不止;再也不任凭他犯错误、无故发脾气,而是严厉地斥责他改正错误,学会守纪。期间,我和李渝的父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双方对于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就这样双管齐下,共同努力,李渝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慢慢地初显端倪。从此,他安静多了,不会故意打骂同学,欺压弱小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四、达到的效果
对于上述这位学生的教育,我用我的爱心包容了他,温暖了他,感化了他,自从和他平等和谐的交流后,他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其他方面有损于集体荣誉的错误也一直没发生。使他成功地步入了初中,圆满地结束了小学生涯。
五、教育反思
这一事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爱心。从微笑开始的爱是最实在的。微笑是爱的外在表现。有了爱心才会有全身心的付出,有了全身心的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它告诉我们,改变教学上的后进状态,爱是一副良药。只要教师能无私地献出这份爱心,用心去关心他们,去热爱他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切,因为爱心能营造和谐,而和谐能创造出一切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