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文化研究”--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教授访谈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静(以下简称L):教授,您好!很高兴在美国再见到您.记得去年您访问南开大学时,我拿着您的著作《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的中译本请您签名留言,您写下了“Welcometotheworldofculturalstudy”.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文化研究是否同文学、历史、哲学一样可以看作是一门学科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定位和理解“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本书对中西道德哲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从社会转型时期伦理价值观变化这一视角出发,试图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伦理道德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进行反思。作者指出,新时期的伦理学体系应该是一种包含功利主义要素的义务论,一种体现了伦理现代性的以保障权利理论为基础的义务论,一种在规范伦理学基础上的德性伦理学,以及一种兼顾个体与整体的集体主义伦理学,总之,是一种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重叠共识的伦理价值观。
本书阐发了一套原创性的哲学理论——异质性哲学。既往的哲学基本上都是关于同质性的哲学,其在实践上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上无不头头是道,可实践上或者难以施行,或者施行后效果适得其反。异质性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这种反差,并从语言逻辑层面揭示了异质性的规律。这是一种在哲学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而此类成果在过去几乎都是西方人的专利。
本文围绕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王亚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信念和修养,从哲学与经济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统一认识"的辩证关系出发,针对当时东西方文化论战中以梁漱溟、钱穆、朱谦之等为代表的学者将历史、文化和经济加以混合式现时化的趋势所发表的系列批判文章,指出王亚南不仅揭示了其逻辑的混乱、观点的错误以及现实危害性,而且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学者应该认识到现时性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努力理解社会科学的各种规律,从而将对于自身的研究当作一种政治和社会改造的形式,通过辩证性的概念来实行世界性的调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构建
2012年12月1-2日,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河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本届论坛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宗旨,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和“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作为面向公众评选推荐的"中国好书",除了公众更易于接受的文史类读物之外,科学普及与生活类的好书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最终的评选结果中。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航天育种简史》和《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入选。加上入围的《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看脸》和《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三种,均各占总入选和入围图书的10%。
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始就持续关注和研究掠夺性使用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对社会物质变换的逐渐破坏问题。1868-1881年,马克思在深入研究经济学的同时,阅读、摘录了大量有关文献并写下了若干札记。本文基于马克思的阅读领域和他所使用的资料,指出了马克思研究这一问题的方向,分析了这些研究对于《资本论》的写作已产生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由于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中发表的文本有限,因而,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对马克思生态学研究的认识并不准确。本文通过列举的大量新材料可以证明,生态学思考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
《帝国》自2000年出版后,先后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隔15年,哈特谈及了《帝国》的某些主题,如反美已经无法成为左翼政治的基础,以及如何反思民族国家或者主权的问题。哈特反思了新世纪以来的“反全球化运动”、“阿拉伯之春”和“占领运动”的潜能和困境,即如何让这些运动持续下去并日益壮大。诸众与爱的政治也是哈特关注的重点。在访谈中,哈特澄清了人民与诸众的区分,并且论及了作为情动(而非感性或者非理性)的爱对思考新的纽带关系以及新的政治所具有的启发意义。最后,哈特谈到新的交往工具和交往形式对劳动
本文从世俗性发生的整体语境出发,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人们是如何从一个信仰上帝被认为是无可置疑的处境走向一个信仰上帝变成诸种选择之一且不是最易选择的处境的。这一世俗化的过程,与一种无求于外的人本主义的兴起密不可分。然而,将人的丰盛视为最高目标的人本主义存在不足。本文试图表明,世俗生活所追求的善虽然可以得到上帝的肯定,但善不会被世俗生活的追求所穷尽,还有一些更高的价值存在,它甚至值得我们为之献身。人本主义及其内在框架是现代性的典型特征,生活在这种框架下所经历的种种隐忧是现代性的隐忧。因此,重新向超越性开放或许是
本文对什么是经典作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属于经典作家之列,阐述了对经典作家的这种理解对编辑出版其著作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把MEGA2同以前的版本进行对比,简要回顾了MEGA2的历史,论述了MEGA2取得今天成果的五个因素;分析和反驳了对包括MEGA2在内的历史考证版的异议,指出今天编辑MEGA2的主旨:消除以前的斗争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辑中留下的痕迹,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原为学者,还原为19世纪理论家。
后现代正在改变世界,重新绘制着全球化地理学的新地图。在这一新的地图中,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权力关系、文化体系都会重写。空间、地方和环境也会不断地在社会再生产的目标、地方的价值与意义、差异与身份的新的主体性实践中获得新的内涵。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文主义批判及女性主义批判这三个向度,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家走过的知识和政治旅程,另一方面将会拓展我们对当今时代人类生活空间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