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真实与幻觉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假如自己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你认为它会是什么样的生物?
  T:这个问题很有趣,好像从来没认真想过。但我还是希望我自己的作品像一个充满智慧的综合体:睿智、内敛、富于渗透性,有情绪感染的无限能量,既是真实的又是无限可能的假设。保持抽象与非客观的表达是我作品与现实保持距离的方式。每个阶段的作品我都在往当时的感受上靠,尽量有个完整的表达,但总不尽如人意。有时思维上的抽象不自觉地映射到作品上,可能会带来一些认知上的障碍,不会让人一眼就看过去。我喜欢作品给人带来思考,这样更有趣。
  Z:油画和水彩材料在你的作品里都在使用,这和个人的兴趣有关吗?
  T:既有兴趣又与大学的学习经历有关,用什么材料其实并不重要,主要看你对它的熟悉与运用程度。我还经常用粉彩和可溶性水彩棒画些小作品,它能带来一种创作的新鲜感;媒介作为交换的角色,在表达时能演绎出无限的可能价值,有时还会带来固有价值的突破,当然,这里面有个人的认知因素和经验储备。水彩的特性会增加可控情绪的变异性;这种天然奇妙的感受有极强的情绪感,我经常在小稿中用它快速传递一些瞬间感受。
  Z:你如何看待水彩艺术和当代艺术潮流之间的关系?
  T:它本身即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要谈它无法回避当下艺术的话语场域。任何材料类型的实现最终都是表达的需要,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不断寻求材料和技巧的完善。在这里,固守与超越是文化态度的转变,传统和当下文化经验之间会相互转化承接,文化会相互影响和传染,任何艺术绝不会独善其身,水彩也不例外。当代水彩艺术应该提供视觉和个体经验方面的挑战,在固有判断的重负中延展出来,以一个自由的态度思考,大家不可能总是玩一种方式的东西,多样的视觉方式才会得到更多体验的乐趣。
  Z:你的有些作品如《艺术重组》到后期的《存在·消失》和《虚幻的风景NO.1》等作品,它们是否隐含了你对水彩艺术方面的一些思考,能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嗎?
  T:《艺术重组》是大学毕业创作,是97年的作品了,当时正好在上水彩课,其他的倒没多想,就想表现一些和常规认知不一样的东西,感觉好玩。当时热衷于对水彩语言表现的尝试,尤其是形色的分解组合对视觉的影响。《存在·消失》是大学毕业后的一个系列作品,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对历史抽象思维方面的表达上,这个作品是对传统家具纺车的精神肖像化描写,当时就想把注意力有意识地回避对水彩技巧固有的认知习惯。当然后来的《虚幻的风景》更是建立在对“风景”文化概念的抽象理解上的作品,我感觉水彩在这是媒介的性质了,目的变了,但传统和特性没变,只是观看的角度需要调整。
  艺术的发展有许多不确定性,未知的期望才能带来创作的动力。环境在变,知识经验随时都在更新和积累,你可以试着去表达需要的东西。水彩从以前走过来,积累了许多东西,从技巧到视觉的都有,中国的许多艺术家在水彩艺术表达上进行了许多有意思的尝试。水彩本身有许多其他类型无法替代的天然可读性,这种天然性与文化结合,会显示出无限的可能性:像一些富于思考性的东西,涉及一些与现实相关的文化叙述、特定空间和个人感受。实际上我们在创作时不可能把感受和作品割裂开来,水彩艺术也可以在许多思想层面带来不同的结果。
  Z:有影响你作品方向的事件吗?我注意到你06年后的许多作品嵌入了许多“风景”的成分,但又与现实的风景有明显的距离感,这是为什么?
  T: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件影响我的作品方向,作品都是在不断修正中走过来的,一个人在每一时段都有不同的知识积累和表达需要,这个过程其实是丰富自身的文化厚度,阶段与阶段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当创作到一个时段后,发现该有新的东西了。但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内在心里线索的,它和你性格深处的直觉有关,这种直觉你随时都会想抓住和表现它。长期的物像写实之后我从艺术类型抽离出来,寻找在自己的知识结构视野里感兴趣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里能延展出许多创作的理论与思想,比方说“白马非马”、“此山非山”等,如果说“仿造系列和真相系列”作品在试图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那“风景片段”则更是立足于风景本体意义上的自我构建,“风景”的存在既是真实的又是虚构的,它启示对于“风景”存在与否的判断意识与寻找乐趣,也有身份认同和文化情绪的纠缠。06年冬天有段时间我呆在美国一个艺术中心的画室里,满世界的白雪让我有非常奇妙的幻觉,这种纯洁和遮盖性让我对“风景”在逻辑意义上的释义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那段时间画了许多小画,随性的,不完整,但它能及时记录你真实的感受。人很奇妙,远离生活的常态会催生你潜意识的本能,你会不自觉的过滤不必要的东西,它不会让你徘徊在习惯的思维方式里。
  Z:你有段时间专注于对情绪抽象性的探索,象《拥抱的夜晚》,这和你现在风景片段有必然联系吗?
  T:有联系。一个人前后的创作必定有内在线索,无论是精神还是形式的。《拥抱的夜晚》是该系列作品中的一张,情感的不同认知是当时我感兴趣的内容,当时想把对具象的事件情感用一种方式传递出来,我通过中国画传统散点的构图方法弱化图象的直观情绪,可能在观看理解上有一些抽象。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美国的Mulvane Art Museum馆长朱丽亚·R·梅尔斯博士在一次艺术发言中对这幅画的评述,她认为该作品探讨了在当代社会中人与社会事件的关系和情感立场的不同感受。在风景片段中则是把这种抽象情绪退到了背后,更隐密了,但还是看得出来。不过情感交流的因素具体了许多,风景的形态有许多社会文化的影子,由于具备知识和经验的个体性,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景观有不同的感受,我希望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Z:与一般习惯不同,在作品《离城50里》《青春期》等画面里风景形象的观看意义好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你“非客观的表达”思想有关系吗?
  T:无论是对风景的置换还是对风景的解读,都是一种“非客观表达”的艺术实践。《离城50里》就是在反映这种存在与记忆的复杂性与片段性,风景里有历史的沧桑感,我想去触碰其中的一部分,这点我非常感兴趣。其实风景不单单只是作为记录和情绪反应的产物,它应该还具备观看通道功能—紧张,危险和及其许多无法触摸的东西,它们构成了生命的丰富与多样性。在最近的作品里我更是加强了观看方式与隐匿暗示表达的探讨,也是对风景观看意义的重新定位。
  Z:你认为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T:创作中最重要的还是艺术的表达,无论用何种材料与手段,这也是其他艺术类型关心的问题。许多时候对艺术类型的认知容易局限于技巧的表现范畴,这会让思想封闭起来,实际上围城外有更大的视界。思想决定行动,对文化的敏感会抽象出许多艺术表达的机会,诗歌、哲学、传统文化艺术都会带来创作的元素,许多想法来源于个人文化的积累,超越材料本身反而会获得它的实际价值基础。
  Z:时至今日,有什么你不能解决的绘画问题吗?
  T:只要在创作,就会随时遇到问题,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和修正问题的过程,这其中有技巧和思想表达上的。有想法发生时随时把它记录到草稿中,一些问题你不能全弄清楚了才做,只能边做边解决。作品多与当时的自身知识结构有关,每一个作品阶段都是一种成长见证,也许更能佐证个体脉络的完整。有时未必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只能尽力而为,表达的准确性和意识的清晰性有时要花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觉和知识经验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些视觉问题需要反复试验和调整,很多时候从作品之外去寻找答案好像更能解决问题。
  Z:最后,你是怎么从个人的角度理解艺术创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T:这只是我个人想法,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活的过程,只要你觉得有意义乐趣就行。它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个人精神释放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他文献
潜海腾空龙一条,中华文明承舜尧。  史册光耀五千年,民族复兴亮彩桥。  可恨瘟疫江城虐,當喜神州旌旗摇。  若问人间沧桑事,勿须拜佛香烛烧。   屈湘林   笔名:巴蜀湘人。喜欢文学诗词。在军队和地方刊物上多有作品发表,歌词《山海颂》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有《岁月流韵》诗词集出版。
这周六老师留了一项作业——写日记,要我们寻找秋天,写秋天。我去哪儿寻找呢?奶奶告诉我阳台就有,我半信半疑地走向了阳台。  我站到陽台上,往窗外望。咦!路边的树先生和树女士都换了新衣裳了,我想,这一定是秋姑娘送给它们的礼物——树先生脱下了绿油油的衬衫,换上了黄色的外套。树女士由以前的绿纱裙换上了橘红色的长裙,裙子的边沿星星点点,真美呀!风婆婆也来欣赏秋天的美景,树先生和树女士高兴地跳起了舞,一片片树
朗诵|董凡   和所有人一样   我也曾郁积   郁闷这个冬天的寂寥   和心中的彷徨   那些原本应该盛开在酒桌上的欢声笑语   和酒瓶子里浓烈的祝福   被挪作他用,被用作消毒   被用作疗伤   让过去,过去   庚子年的往事还欠我们一杯酒   追问与祝福打个平手   隔酒相望   和你一样我也无力责怪冷漠   毕竟良知时刻拷问真相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生活   感恩酒的前生   学做
沙马拉毅的画符合一种理想,一种对我们身边日常生活充满深情的描述和贊美,让人觉得接地气,觉得亲切,因而愿意走近。这样的画里有着一种久违、的特有的中国艺术的气息,那就是一种“抒情性”。  艺术史家喜欢说中国艺术强调写意,究其内在意思,中国艺术其实是强调“情”,写意不是胡乱描写,是先走遍千山万水,然后化千山万水于一心,了然于心,才能画好一山一水,将全部情感凝聚于一山一水。“胸中自有丘壑”,“胸有成竹”,
编者按  川剧有300多年的历史,声腔来源复杂,传统剧目众多,表演技艺、绝活、程式、手段异常丰富。在巴蜀大地上,历代名家、名伶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川剧历史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现代艺术》作为四川文艺宣传舆论主阵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川剧作品和人才方面,主动作为,自觉担当,持续发声。2017年-2021年,《现代艺术》共推出川剧艺术工作者30多位,其中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二度
主创简介  黎 琦  作词  本名王理琦。国家一级编剧,乐舞文学家,词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代表作品有《仿唐乐舞》、乐舞诗《大唐赋》、舞剧《传丝公主》《清明公祭轩》,为电影《第十个弹孔》、电视剧《保卫延安》等影视剧主题歌作词。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金奖等奖项。  向 胜  作曲  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曲协会员,四川省音协理事,巴中市文联副主席,巴中市音协主席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几分没学到”,这是我的绘画人生。我的创作来自生活中的点滴,一点一滴,交错相融碰撞出绘画艺术的魅力。  说到年龄,我今年已有90岁,创作了大半生年画,仍有感慨。在创作之初最害怕出现画作内容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为了使作品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我经常实地走访,翻看参考资料,最后筛选出符合情理的方案进行创作。一些已经成熟的作品,最后发现了不妥或明显错误的地方,还需对其修正,这也是确保绘画的
棒棒糖是很多同學喜欢的零食,小编也喜欢,不过可不能贪吃哦,保护牙齿还是很重要的。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做好看的五彩棒棒糖。  准备材料:扭扭棒、彩带和吸管。  1. 首先,将两根不同颜色的扭扭棒拧在一起。  2. 将拧好的扭扭棒卷成圆饼状。  3. 将扭扭棒的末端插在吸管里。  4. 最后用丝带打上蝴蝶结。  这样好看的棒棒糖就做好啦,插在家里空置的小杯子或小花瓶里,效果还不错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每次读到这首诗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池碧绿的荷塘,塘中一朵朵荷花娇艳欲滴,亭亭玉立,偶尔还有几只飞倦了的蜻蜓停在上面休憩[qì]。  夏日的荷塘,满眼都是碧绿的荷叶和美丽的荷花。那些高出水面的荷叶好像一把把高擎[qíng]着的小伞。小伞下,鱼儿正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好不自在呀!铺在水面上的荷叶,像极了一个个圆圆的舞台,小青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一颗颗晶莹的小露珠
1975年生于成都,字平桥。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成都画院特聘画家,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当你在面对一幅画作时,就是你的直觉在对画家内心深层的寻访,你所得到的不管是喜悦或感伤,都会超出绘画的本身。因为一幅发自内心的创作,是画家思想的长久沉淀,这是我在观赏马勇画作时的一种莫名感受。他将一种古老的表述形式作的如此清新。“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