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医改政策完善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维护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也触动了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新医改后如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是当前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生;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新医改赋予乡村医生全新的职责要求,乡村医生除了日常出诊外,还要承担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11项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报酬微薄,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巩固升华新医改成果的一个课题。
一、乡村医生队伍存在问题
1.身份难以界定,基本保障缺乏
乡村医生就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农民身份从事国家公职性质工作,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但待遇基本上靠政府补助,没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障。“老无所依、老无所养”是乡村医生的一块心病,已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
2.学历总体偏低,年龄结构老化
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少量的年轻医生一般也是子承父业,他们学历水平低下和专业基础薄弱,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相对较难开展。
3.收入渠道单一,行医环境恶劣
新医改后,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入、预防保健补贴收入,较医改前收入大幅减少,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乡村医生医技水平有限、医疗设备落后,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就有可能倾家荡产,乡村医生处境艰难。
4.病源相对较少,相关补偿不到位
现在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城镇化造成大量空壳村,加上设备、技术、新农合政策等因素影响,村卫生室病源大幅减少,村医收入影响较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影响了他们服务积极性。
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对策
1.健全准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乡村医生從业管理条例》,建立乡村医生准入制度,对现有从业人员通过统一考试,录用一批淘汰一批。对考试合格的乡村医生颁发执业资格证,从事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等服务工作。对考试不合格的乡村医生按照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一定补贴,自谋出路。对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乡村医生免于考试,给予一次性补偿。新医改明确规定乡村医生的两项主要职责,一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二是为农村居民诊治一般疾病,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加强绩效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对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对特别优秀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聘用,享受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同等工资薪酬。对任务完成较好的乡村医生继续聘用到村卫生室工作;对任务完成不好又没有工作热情的乡村医生,限期离开乡村医生队伍。根据妇幼工作需要,适当配备女性乡村医生,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灵活管理制度。
3.加强学习培训,优化人才结构
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通过医学院校培训、上级医院临床进修、远程视频教育、上级医生指导等多种方式培训乡村医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专项技能。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建立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基层轮岗制度,选派县以上医院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传、帮、带,采取“村来村去”方式,委托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养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合格发给《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按规定程序注册上岗,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用技能和业务水平,优化乡村医生的人才结构,促进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
4.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水平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合理补助落实。根据乡村医生服务数量及质量予以补助,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探索药品零差率销售定额补偿方案,综合当地人口、基本药物销售量和当地村干部工资标准等因素,使补助标准不低于当地村干部补助水平;完善考核发放机制,乡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乡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与发放补助相挂钩。发放可以改次年发放为半年发放,通过乡镇卫生院考核后,补助款直接打入乡村医生个人账户,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5.规范执业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乡镇卫生院要对乡村医生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执业行为,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看病有登记、配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降低执业风险。加强对乡村医生执业环境的日常监管,坚决打击非法行医,建立医疗事故责任风险分担机制,使政府承担应承担的责任,缓解乡村医生的医疗负担,创造安全行医环境,促进他们安心尽力履职,对成绩突出的乡村医生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调动他们的服务积极性,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完善财政补偿、基本养老和业务培训政策,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改善执业环境,提高合理待遇,引导他们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巩固乡村医生队伍,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生;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新医改赋予乡村医生全新的职责要求,乡村医生除了日常出诊外,还要承担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11项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报酬微薄,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巩固升华新医改成果的一个课题。
一、乡村医生队伍存在问题
1.身份难以界定,基本保障缺乏
乡村医生就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农民身份从事国家公职性质工作,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但待遇基本上靠政府补助,没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障。“老无所依、老无所养”是乡村医生的一块心病,已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
2.学历总体偏低,年龄结构老化
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少量的年轻医生一般也是子承父业,他们学历水平低下和专业基础薄弱,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相对较难开展。
3.收入渠道单一,行医环境恶劣
新医改后,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入、预防保健补贴收入,较医改前收入大幅减少,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乡村医生医技水平有限、医疗设备落后,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就有可能倾家荡产,乡村医生处境艰难。
4.病源相对较少,相关补偿不到位
现在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城镇化造成大量空壳村,加上设备、技术、新农合政策等因素影响,村卫生室病源大幅减少,村医收入影响较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影响了他们服务积极性。
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对策
1.健全准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乡村医生從业管理条例》,建立乡村医生准入制度,对现有从业人员通过统一考试,录用一批淘汰一批。对考试合格的乡村医生颁发执业资格证,从事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等服务工作。对考试不合格的乡村医生按照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一定补贴,自谋出路。对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乡村医生免于考试,给予一次性补偿。新医改明确规定乡村医生的两项主要职责,一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二是为农村居民诊治一般疾病,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加强绩效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对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对特别优秀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聘用,享受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同等工资薪酬。对任务完成较好的乡村医生继续聘用到村卫生室工作;对任务完成不好又没有工作热情的乡村医生,限期离开乡村医生队伍。根据妇幼工作需要,适当配备女性乡村医生,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灵活管理制度。
3.加强学习培训,优化人才结构
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通过医学院校培训、上级医院临床进修、远程视频教育、上级医生指导等多种方式培训乡村医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专项技能。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建立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基层轮岗制度,选派县以上医院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传、帮、带,采取“村来村去”方式,委托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养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合格发给《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按规定程序注册上岗,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用技能和业务水平,优化乡村医生的人才结构,促进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
4.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水平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合理补助落实。根据乡村医生服务数量及质量予以补助,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探索药品零差率销售定额补偿方案,综合当地人口、基本药物销售量和当地村干部工资标准等因素,使补助标准不低于当地村干部补助水平;完善考核发放机制,乡镇卫生院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乡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与发放补助相挂钩。发放可以改次年发放为半年发放,通过乡镇卫生院考核后,补助款直接打入乡村医生个人账户,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5.规范执业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乡镇卫生院要对乡村医生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执业行为,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看病有登记、配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降低执业风险。加强对乡村医生执业环境的日常监管,坚决打击非法行医,建立医疗事故责任风险分担机制,使政府承担应承担的责任,缓解乡村医生的医疗负担,创造安全行医环境,促进他们安心尽力履职,对成绩突出的乡村医生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调动他们的服务积极性,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完善财政补偿、基本养老和业务培训政策,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改善执业环境,提高合理待遇,引导他们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巩固乡村医生队伍,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