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论林鹏随笔中的精神世界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儒家的核心精神“仁”,在林鹏看来“仁者二人者,二人者夫妇也。”他认为,夫妇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是爱的结合,是感情,是道德,是天地之大经大法,是阴阳之合和,是万物之根本,世界之滋始……有了夫妇,才有子女,才有兄弟,才有家庭,才有亲戚,才有朋友,才有国家。在他看来,仁原本就是情感,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人人都可以身体力行。而林鹏先生,穷尽一生之力都在践行着“专意于先秦文化,尤其是儒家士君子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的创作精神。
  关键词:林鹏 《平旦札》 《蒙斋读书记》 《东园公记》 仁义精神
  林鹏先生是一位在书法艺术方面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极优秀的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官》,随笔集《蒙斋读书记》《平旦札》,书法理论专著《丹崖书论》等。他的文章谈文论史,纵贯古今,述人物,述秘事,述轶闻,述典章。烛幽洞微,各抒己见。随笔所至,见掌故,见识力,见趣味,见性情。林鹏先生的作中发人之蒙处尤多,有些短章仅数百言,一两千言,却振聋发聩,影响深远。
  一、《平旦札》中的仁者情怀
  林鹏老先生在《平旦札》一书中最钟情于下面这句话:“仁者二人也;二人者夫妇也;夫妇者,异姓亲戚也,异姓亲戚者,天下也;仁者天下也。”
  千百年来,仁被认为是做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境界,包涵了孝、悌、忠、恕、礼、知、恭、宽、信等等诸多极其宽广和深厚的内涵。林鹏老先生在《平旦札》一书中最钟情于下面这句话:“仁者二人也;二人者夫妇也;夫妇者,异姓亲戚也,异姓亲戚者,天下也;仁者天下也。”
  林老先生说:“仁者二人者,二人者夫妇也。”他认为:“夫妇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是爱的结合,是感情,是道德,是天地之大经大法,是阴阳之合和,是万物之根本,世界之滋始……有了夫妇,才有子女,才有兄弟,才有家庭,才有亲戚,才有朋友,才有国家。”林鹏先生将仁具体到这样一种寻常生活之中,他认为纯洁高尚和谐的夫妇关系才是个人发展乃至社会前进的最根本法则。因为夫妇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是爱的结合,是感情,是道德,是天地之大经大法,是阴阳之合和。
  林鹏先生还反复强调另一个“仁”的内涵,即不忘其初。也就是说,人不能忘掉自己的本心、良心,不能只顾眼前,走一步忘一步,忘了原来的想法,忘了最初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这个内涵也是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就像林鹏先生说的,仁原本就是情感,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人人都可以身体力行。它就是生命本身,是人类本身,就是道德,就是生活,就是一切。所以,不用每天口头喊着我要学仁,把仁看成是高深莫测的理念而不敢去行动。不论是对待家庭还是工作,我们都要本着内心的想法,不媚俗,不复杂,学会知足,学会珍惜,学会审视过去,或许就会发现,痛苦似乎没有那么深,麻烦也没有那么多,生活并不是那么糟。
  二、《蒙斋读书记》中的儒家情怀
  林先生在书的自序中称自己“瞎蒙”而成这本读书笔记,其谦虚好学的态度令人尊敬。关于道德和法,林鹏先生在《报仇之制》中就针对现代人尚法治而贬德治的现状指出:道德和法,总是处在矛盾之中,怎么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当法与道德相矛盾的时候,是要求谁让步呢?如果要求道德向法律让步,这就是以统治者的个人私利为准,这是危险的。因为,它是不公正的,有可能引起更大的不公平,造成并直接引起想不到的动乱。在这篇文章中林先生认为儒家经典中的“报仇之制”就是法律让位于道德的一种实践行为。道德的约束在今天凡事讲法的社会中,极具现实意义。林鹏先生肯定儒家的“报仇之制”,在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现代的我们缺失的正是这样一种良知和道义吧。
  林鹏在书中提到,“20世纪不仅是批孔”的世纪,而且展开了骂孔大赛。很多人推崇西方文化并将之与中国文化相比较,轻率地得出西学优而国学劣的结论,这完全是一种不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谬论。“他们说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价值、个性的尊严。他们特别喜欢向我们指出,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不注重个人,忽视个人的存在,抹煞个性的尊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中只有家庭、家族、宗法社会的存在,个体是无足轻重的,就像蚂蚁、蜜蜂一样,只有群体,一切为了群体,个体是无足轻重的。”针对众多诸如此类全盘西化的谬论,林鹏先生从四书五经中找到了反驳这些片面之词的最好证据。在《逆命》这篇文章里,谈到“不可使为乱”这句话说时,有人认为儒家的这个理论不好,说这是极端民主,将办不成任何事情,很不方便。林鹏先生一针见血指出:“这种不方便仅仅是暴君的不方便,并且仅仅是使阴谋集团们干不成任何事情,不过如此而已。这种不方便,将迫使普天之下,上至君王,下至臣民,都服从仁义道德,这才是无往而不胜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谈了很多诸如此类提倡国学的問题。正因为他阅读之广泛才有了认识之深刻。《周易》《论语》《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孔子集语译注》等儒家经典都是其思想的源头活水。也正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透彻理解,才能对当前个人价值观混乱的社会问题的把握和认识更高一筹。中国人应该怎么样安排自己的人生,如何去面对社会问题,是该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智慧寻找答案的时候了。正如林鹏先生所言:“外来文化,要经过一番特殊的消化过程,吃了羊肉长羊肉,吃了狗肉长狗肉,那还算个人吗?生搬硬套,畜类不如。”“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来龙去脉,条理分明,容易认识,容易理解,不同于西方。”正如西方提倡发展,而我们自古注重生生不息一样,他们关注的永远是眼下,而我们关注的则是未来,如何让再生能力永恒性地保持下去,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蒙斋读书记》虽然是随笔,但是从中可见林鹏先生对于国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价值判断系统,以及丰富的知识系统,也更加反映出他严谨的治学方法。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提倡文化强国,那么我们的传统国学,就可以说既是资源,又是理念,更是价值。而这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必然离不开林鹏先生这样的担当者。正如他所说:“本书宗旨,似专意于先秦文化,尤其是儒家士君子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   三、《东园公记》中的英雄百态
  《东园公记》是一本以回忆为主的散文集,而且多以战争年代的战友轶事为主。林鹏在《东园公记》中描绘了众多既丰富又感人的英雄形象。
  具有豪侠气概的樊金堂,最为传奇之处在于其和日本联队长的深厚友谊。一个日本绅士和一个中国农民不打不相识,又互相信任、互相尊敬,林先生认为这是抗日戰争史上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深刻、非常独特的场景。永远如兄长般的张世禄,其人一张嘴就是解放全人类,刚毅正直,充满了理想,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最后参加抗美援朝而不知所踪。林先生刻意描写了他和张世禄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不知道生死、没有结局的故事充满了悲伤和震撼。这样传奇的事情大概只能发生在那样传奇的时代和传奇的人身上吧。虽然“英雄的花,天才的花,都在伟大的战争中,在一切伟大的抗争中,悄然陨落了”。再如传统道德最高、最完美的体现者陈亚夫:这一章节中最为吸引人之处莫过于陈亚夫为林先生和他妻子牵线搭桥一段了。在那个政治风气极为严肃的年代,陈亚夫以决断的毅力为他们顶住了压力、撑起了保护伞,林先生说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简直活不下去的时候,找到了最理想的妻子,而这一切都是陈亚夫给的。在那个风云变幻、起伏跌宕的年代,他始终不渝地保护着、关心着、惦记着他的小战士,其情可感、其景动人。林鹏先生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这个恩人、这个“中国士君子阶级中出类拔萃的英雄”。
  还有“有眼儿就会吹,有弦就会拉”的漂亮人物马义之,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疾苦,也充满了传奇色彩。首先是新婚燕尔便痛失娇妻,其次是上演过越野奏琴的绝美表演。林先生对这段表演的描绘很美很动人更动情。“那胡琴的声音真叫响亮真叫脆生。曲子也非常的低回婉转、跌宕有致。你能想象到虞姬那悲壮的深情的剑舞。人们都沉醉了。整个山野、蒙蒙月色、也都沉静在宁静之中,仿佛都在静静地欣赏着,又仿佛都睡着了。”一辈子没说过一句硬话,没干过一件软事的袁毓明,他是林先生的谈友、同志、老师。林先生在文章中主要回忆了他们之间的一些文化探讨。其学问之深厚、见解之独到一目了然。
  《东园公记》中的故事鲜活、真实、毫不做作、感人。林鹏先生是在纪念、缅怀这些可爱的人、悲伤的事,更是为人们呈现了战争岁月里那些可歌可泣的画面和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虽然历史过去了,就像江中的流水,一去不返了,但是在林鹏先生的笔下,这些英雄的精神将长存于天地间。
  参考文献:
  [1]林鹏.平旦札[M].太原:山西出版社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
  [2]林鹏.蒙斋读书记[M].太原:山西出版社集团(三晋出版社),2010.
  [3]林鹏.东园公记[M].太原:山西出版社集团(三晋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后创作的又一部巨作,带有半自传性色彩,一经发表便引起不小的反响。小说虽是一部虚构作品,但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毛姆自身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合作者的童年创伤和婚姻创伤。创伤叙事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新的解读。  关键词: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创伤叙事  创伤叙事“是一种解剖个人和公众创伤,帮助读者接触创伤经历的虚构叙事
期刊
摘要: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认知,更是一种文化实践,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现实性外在表现,是体现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尊重肯定和继承保护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推动作用。将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充分运用到非物质
期刊
摘要: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刘震云2017年的长篇新作,其独特的空间叙事特征成为小说显著的艺术品格。本文以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叙事学理论,从板块连缀式的叙事结构及“遇难——解难”的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价值意义。该小说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体现了作者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  关键词:刘震云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空间叙事  一  早在20世纪,
期刊
摘要:《背叛》是哈罗德-品特于1978年创作的一部关于婚姻中出轨现象的伦理剧。剧中以婚外情为主线,展现了两对夫妻的婚姻状态,呈现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婚恋问题。本文通过对人物的伦理关系和伦理意识进行分析探讨,试图呈现文本中所蕴合的作家对伦理真空状态下人的存在状态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伦理状况的积极回应:一方面婚姻关系应当以孩子为纽带,重建爱与责任的传统婚恋伦理;另一方面应对时代的改变,婚姻关系也应当在
期刊
摘要:作为一部宗教意识浓厚的作品,《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文本中诸多细节都有《圣经》的影子,对《圣经》进行了戏仿,对基督信仰进行了质疑和批评。通过这种颠覆性的戏仿,作者嘲弄和解构了传统宗教价值,使上帝虚无化,使宗教虚无化,展示了反基督的宗教观——“上帝死了”。  关键词:《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后现代主义文学 反基督 宗教观  一、引言  谈起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我们不得不提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
期刊
摘要:近二十年来,围绕林语堂家族小说的主旨意蕴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不断深入。战争题材凸显民族形象,人物塑造具有文化意味但缺乏真实性,主题意蕴不仅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也融入了家国情怀和个体精神诉求。复线式家族叙事结构与和谐的语言风格构成了林语堂家族小说的艺术特色。跨文化影响拓展了林氏家族小说的研究范围。林语堂家族小说的研究存在研究文本单一、家族小说三部曲系统研究少等不足。林语堂家族小说三部曲、叙
期刊
摘要:此文以女性主义自由伦理的视角,深入解读方令正执导的电影《唐朝豪放女》中的鱼玄机形象。女性主义自由伦理由从家庭走向社会、理性、独立自由等三大基础元素架构而成,笔者通过这三个层面分析片中鱼玄机的影像改编,还原该影片所勾勒的女性自由主义的理想形态,和对当代女性自由状况的叩问。  关键词:女性主义 鱼玄机 影视改编  1984年,编剧出身的方令正完成了他的导演处女秀——《唐朝豪放女》,这部披着情色商
期刊
摘要:《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在陈忠实笔下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作为关中大儒的朱先生在形象上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对二者人物形象的相似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白鹿原》 朱先生 孔子 人物形象  在上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儒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保证了其主流教化作用的长期稳定。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的孔子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朱先生的原型来自于清
期刊
摘要:本文以曾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一首小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方形象的建构性,即中国注视下的西方,与西方注视下的中国,二者之间的互动。中西方构成了彼此眼中的“他者”镜像,此种互动既有防御性,又有共生性。如何对这种互动善加利用,既减少负能量型的“网络信息飞瀑”现象带来的偏见的加深,又通过与它山之石的砥砺加深中西方的自我认知,即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方形象的建
期刊
摘要:《爵迹》是一部长篇奇幻小说,它的出版引发了文学界对于文本、内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讨论,这种文学研究并不局限在通常所说严肃文学的范围。作为一部奇幻小说它具有自身文学形式上的特點,且对现代流行奇幻小说的创作具有开拓意义。本文将分析文本中突出的暴力美学因素在文章中的运用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发展间的联系,从小说的叙事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春文学 暴力美学 叙事  《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