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及其良性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恒久性、广泛性、时代性和教化性的特点,其核心是大学精神。与其他亚文化不同,大学精神具有强烈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为:凝聚功能、引导功能、净化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寻根意识以及预设学生未来社会角色。因此,构建良性的大学精神对于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刘建文(1971- ),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梁勇(1972- ),男,河北邯郸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黄喆(1978- ),女,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69-0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的核心使命。随着教育民主观念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学生不再是完全服从学校制度安排的“教育受众”,而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平等权利的个体。因此,超越制度约束诉诸精神教化,使学生在认同的大学精神洗礼中从制度性“他律”走向文化性的“自律”,成为大学适应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精神及其特征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在每一种文化中,其构成最核心、最稳定、把文化塑造成一种特定文化的部分往往是文化的精神层面,而最外层的一般是文化的物质层面,也是文化体系中最不稳定的一面。”大学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学精神。现代大学是科学知识事实原理、探索与发现、实验与论证的保护力量。这种独特的使命决定了大学文化的特有内涵。即这种文化必须是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崇尚理想和科学真理,具有严谨求是品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而大学精神因其稳定性和脱离功利的超然地位,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教化性。教育的核心功能是“育人”而非“制器”,因此,大学精神的首要功能在于道德教化。如果一种大学精神弱化或丧失了这种功能,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大学文化烙印”,对所在大学缺乏感恩情怀,与大学发生联系的情感纽带极其脆弱,甚至把学校看作纯粹的经济消费市场并进而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与学校讨价还价,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免陷入“行为失范—制度约束—学生逆反”的非良性循环状态。
  2.时代性。任何一种精神都必须接受时代的检验并在不断的自身检视中调整定位、关照现实和未来。因此,时代变迁及由此导致的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转型,促使大学精神必须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这种时代性不是媚俗式的对社会文化的接纳和迎合,而是把大学传统精神内核与时代精神精华的有机对接。今天,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流行,冲击着大学文化的纯洁性和超俗地位,本真大学精神作为社会精神的皇冠存在被打落在地的危险。教育管理者必须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和塑造主流时代精神的高度探讨大学精神的定位问题。回避时代背景,抱残守缺或者不加理性思辨而全盘接纳,都会深度损害大学精神,从而违背大学教育的初衷。
  3.恒久性。一种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大学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感性行动到理性实践不断积累、传承和创造的结果。因此,大学精神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保持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的恒久性还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持久性。学生受到这种精神的浸润和感染并不断内化为思想信念、外化为行为方式,无论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举手投足间彰显着大学精神的力量,通过自己独特的处世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思想理念营造母校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推动大学社会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4.广泛性。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的言行、建筑的造型、管理的模式、制度的设计等,这些举目皆是的精神符号使学生置身校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耳濡目染,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和感化,进而对学习生活于其中的大学形成积极的认同,自觉转化为一个特定的“大学人”。
  二、大学精神的功能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讲,主要指通过精神文化的教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育。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论述主客体审美关系时指出,主体通过对客体(认识对象)的观察和体验,从心灵的底层和深处去探寻与对象内在相通的结构和契机,倾注炙热的情感和生气,哺育和呼唤对象的二重生命,既表现为对象的蓬勃生机,又附丽着主体的魂魄和精灵。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对大学精神的认识、体验、认同或排斥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审美过程。
  1.凝聚功能。大学精神是对一所大学个性的文化精神诠释。因此,它首先要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使学生产生对学校持久的向心力。作为复杂的管理系统,健全严密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有了很强的认知能力和权利意识、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仅仅依靠“一刀切”式的制度约束,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学校的离散力,使学校在学生思想深处和话语体系中被边缘化。因此,优秀的大学精神犹如黏合剂,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凝聚在一起,成为具有特定“精神标识”的群体,激发学生作为“某一大学人”的自豪感,使教育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2.引导功能。建构主义认为,精神文化具有行为规范的创设功能。这种创设实际上是精神固有的昭示和引导作用。大学精神是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哲学抽象,它对学生的行为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评判作用。优秀的大学精神,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学生会理性自觉地调试个人行为并使之融入大学精神的主流。北大学生百年来持续追求自由、科学、民主的伟大行动与博大深厚的北大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引导着北大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播着北大精神,始终关注着国家民族兴亡。   3.净化功能。大学造就的知识分子应当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社会瑕疵的修复者。大学教育必须对社会以及社会中持存的世俗文化表现出批判性和超越性,否则便会因与世俗合流而丧失自己的存在意义。因此,大学精神必须与社会文化保持动态的恒定距离,创造一个超越世俗的精神空间。这种精神驱动着学生追求真理和人生理想、探究生活的真谛和终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精神乃是大学围墙之外的第二道精神屏障,使不良文化被过滤在大学生精神生活之外。80年代的“读书无用论”、90年代大学校园的“下海经商潮”以及新近又抬头的“新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实际上是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过于亲密的结果。在商业文化、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流行的今天,优秀的大学精神必须担当起穿越世俗文化的迷雾、洗涤学生精神思想的杂质、使学生承担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时代重任。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作为科学和真理的孵化器,大学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不断超越他人和自我的批判精神。优秀的大学精神要允许学生提出疑问,允许学生发表与主流观点相异的见解,甚至允许学生对学校现存制度安排进行指正,鼓励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在宽容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见微知著、由学校到社会、由书本到实践全面树立批判意识,辨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就会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东西,接纳积极先进的事物。如果出于管理方便或者其他目的,通过行政手段否定学生带有批判性的新思想,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千篇一律和循规蹈矩,或者走向学校的对立面,从而给教育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5.预设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在现实意义上,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职业人,即学生毕业后能够通过学校教授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规范进行体面的工作生活,学校应当授予学生以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规范。从文化意义讲,大学生承荷着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代言着时代精神,辐射着周围人群,是构建意义世界的基因。为此,在学生广泛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必须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超越世俗文化的精神品格三个层面上全面塑造学生,在向学生传授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的同时,还必须超越单纯的“职业人”定位,从教学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崇高和神圣的精神内容,使学生在完成职业角色的过程中担当起“社会良心”的角色。
  6.培育学生的寻根意识。大学精神本身是通过历届师生传承、积淀、创造形成的,其必然是学校优秀传统的凝结和光荣历史的见证。独特的建筑、苍老的树木、人才辈出的校友、声名远播的校誉无不诉说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对学校历史的回溯中,深刻体验到作为其中一分子的光荣与快乐,从而自觉不辱“校格”,向学长看齐,发奋学习、刻苦攻关、为校争光,进而把大学精神发扬光大。
  三、大学精神的良性构建
  1.要树立“精神浸润”的思想。大学所有的制度和规范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束缚或惩戒学生为目的。关爱学生、善待学生最重要的方面是提供学生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大学的教育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优先”的思想,通过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坚实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度和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思想和生活独立的人。
  2.要不断审视和创新管理理念。雅斯贝尔斯说,在大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重新确定大学理念是首要任务。管理理念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大学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中,要审视自身理念的定位,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盲目跟从,对大学精神传统进行“扬弃”,对时代精神进行批判,创造出卓越的教育管理理念。
  3.要纯洁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教育要直面市场经济的现实,又要警惕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把一切都“经济化”的危险。大学管理者要始终关注大学精神的发展动态,净化大学精神家园。重视社会思潮在校园文化中的反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选择,维护健康进步的大学文化。同时,教师要有相当程度的人文修养,把学生引领到思想精神的前沿。
  4.要建立“目中有生”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大学精神的文本化形式,应该更多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广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管理方便或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制度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忽视。因此,教育者要强调服务意识,发扬人文精神。
  5.要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摈弃腐朽的师道尊严思想,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把教育变成受教育者自己的教育。
  优秀深厚的大学精神使学生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知荣明耻,在不断学习、领会、实践中,学生会逐渐养成既能遵纪守法又能彰显个性、既严肃又活泼、既能维护又能批判、既能破旧又能立新、既能着眼现在又能展望未来的高素质的文化“自律者”,并进而使大学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建立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保党的生机和活力而提出的一项
目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设置中,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的作用越来越淡化,各专科越分越细,结果,各专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将一个完整的病人分成若干个独立存在的部分在治疗上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种设置及发展态势非常不利于全科医生的培养。为此,建议如下:  1.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一个规则,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必须具备可以接纳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场所。  2.分科时行政管理或业务管理不能分得太细,而是要增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营造“疑”的氛围,留给学生“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学生间存在个别差异,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一、设疑——引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
古人兵法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战术上追求的是一个“变”字。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本着“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教育思路,班主任的工作则更多的是在“因材施教”的总原则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心理”制宜,灵活机动地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在“巧变”中争取主动,在“巧变”中引领学生成长,使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  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体制。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
观察11例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猴巨细胞病毒(SCMV)病毒血症、从其中4例分离到6株病毒,并鉴定了其中4株。根据该病毒在人胚肺纤维细胞中的病变特征和病理形态学特征、狭窄的
用马来酰亚胺和5恶唑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分别标记晶状体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类,以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在三硝基甲苯、亚硒酸钠,半乳糖、平阳霉素及紫外线等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