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当前我们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科技行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精神进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一词在当今社会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创新,尤其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实例教学,创设情境,萌发孩子的创新兴趣
  我们知道好奇、求知、探索这三个阶段对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儿童对身边所有事物都报有一种好奇的心态,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天性。而且世界上有很多重大发明跟重大发现也是源于好奇的,像牛顿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才发现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由此可见,好奇心可以使人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进而有一种要探索究竟的决心跟精神。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适时发问,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以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想法。在此,我们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进行说明。老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课时,都会用做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演示圆椎跟圆柱等底等高的关系。这时候需要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实验时将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要进行三次倒沙才能将空圆柱装满,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呢?这时候学生们都会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二、案例引导,循序渐进,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大家应该都深感同受,往往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学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掌握得也比较快,同时记忆也更长久些,而且运用自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引发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来引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
  以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为例,让学生用一个圆柱体纸盒的切片,拼成长方体形状,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一般体积公式了。那这时候呢老师为了更好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会提出一个疑问:拼好的长方体能否换个角度放置,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呢?此时此刻,同学们会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原来还有另一种计算公式。这时候的同学们会很欣喜和有成就感,而且也更好的发散了思维。
  三、互动教学,沟通纵横,营造孩子课堂创新良好环境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讲到要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那么何为创新思维呢?它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运用正向思维外,很多时候还是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及效果。下面举例来说明逆向思维在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中的运用。比如:一班学生数是二班生数的9/10、要求学生说出表达出二班是一班的10/9、一班学生数和二班的比是9:10、一班人数比二班少1/10等。
  又如青苹果比红苹果多6个,要求学生不改变题目原来意思表达出红苹果比青苹果少6个,也就是说青苹果拿掉6个就和红苹果一样多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沟通与交流,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与特质。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多创造一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经常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发散思维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单单会用通常的解题方法,还能从题目的不同角度更好的运用其他解题方法,可以使一题多解,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多向思维,一题给出了多种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例题: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一辆汽车行路程:50×2=100(千米);另一辆汽车行驶路程:55×2=110(千米)故甲、乙两地相距为:100 110=210(千米)(2)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两车每小时共行驶路程:50 55=105(千米)故甲、乙两地相距为:105×2=210(千米)。
  此外,还激发孩子的创新思想,少不了对其的激励。相关研究表明:培养以及增强创新思维发展需要快乐轻松的心情及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也是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真正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基于此,教学中老师应多与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布置相对应的习题作业,同时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融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喜悦、发展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谌永鑫.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转换[J].龙岩师专学报
  [2]周立泰.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3]任小平.激发兴趣、开发思维[J].甘肃教育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知识技能。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过去一般认为语文课的阅读是学习本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掌握文学知识,是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而现在许多国家都认识到,语文科的阅读教学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有关的阅读技术。这些能力和技术,其实也理所当然的包括了文学作品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一篇课文,从字面意思到内在联系,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依
面对“观众”五个年头了。铃声响起、观众离席、“演员”卸装……我不是演员,但每演完一幕会在卸装时对着教案回想自己刚才的表演,面对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涌起的是轻松、满足,或是还有些许遗憾呢?似乎都有。如何让课堂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呢?专家说:年轻教师的课堂需要打磨,这样方能有更好的表现。为了4月20号的公开表演,这次一定要做好十足的磨课准备。  一、磨教学目标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
摘要:要想让学生做一个高尚的、有用的人,语文学科还需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基础知识等教育,正因为如此,语文学科以它自身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别的科目不可以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是从以情激情,情感共鸣;展开想象,熏陶美感;品味诵读,体验美感;在写作教学中贯穿美育等教学方面来论述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共鸣 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目前是中小学生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人们把语文学科教育实施活动称作
一、中职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现状  心理职家分析,造成中职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确定的目标通常都难以坚持下去。在刚进入中职时,大部分学生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学习时还是比较主动和积极的,但随着职校生活的日常化,入学时的设想可能没有立即实现,起初的壮志和决心就慢慢消失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这种挫折感容易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只有重视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释放个性,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阵地。现结
【摘要】新课程颁布以来,各地纷纷探究优质课堂的有效形式和内容,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新课程精神、遵循新课程理念对于有效课堂的展开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发挥师生二者的作用有助于优质课堂的发展。案例课堂中由蝙蝠和雷达的仿生学讨论引发的小插曲被上课老师灵活利用,成功地突显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转变师生角色地位、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摘要】自从教学改革提出以来,各学科都积极影响这一号召,大力推行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而构建生活的高中政治课堂是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本文中,笔者将就高中政治教学融入生活的问题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高中政治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接着提出三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论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将高中政治教学融入生活的实质是
【摘要】ESP英语作为将来大学英语教学方向已经得到了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关于ESP教学的指导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多,但是并未形成系统。根据普遍语法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以及交际能力等理论,找到学术英语教学的范式,应该成为未来对学术英语教学研究的目标。【关键词】学术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2007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来,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
高考冲刺阶段,古典诗歌对学生而言依然是较高层次文学鉴赏的要求,得分率在语文试卷上是比较低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呈现出拉分较大的现状。学生在长时间的复习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做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如何转化为分数,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还是值得高中教师深入探究的。本文浅谈一种的教学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姑妄言之,望就正于方家。  第一、命题缘由  一、高考趋势:  (一)、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1、从题
摘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各种各样,但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