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业化教育模式影响下的高职学生,面对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职业心理和学习心理折射出高职学生在职业定势、学习动机、成人抱负、人际关系、青春期回应等方面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从问卷探源到本质归因,提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与对策前言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是一块不应被“遗忘”的角落。一方面,随着我国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突起,在校生人数比例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所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部分。另外,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但又误区不少。例如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而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有的针对性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许多教育对策是“因事”而没有“因人”,只“矫行”而没有“矫正”,“育心”意识淡薄,必然导致“心育”的工作不力。
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比较,高职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背后心理归因是什么?高职学生的行为矫治与心理疏导的对策如何确定?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作了如下的调查和研究。
研究方法
1.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基地。在学校开展了新生心理调查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的学生进行综合性尽收眼底面调查,共收回有效卷436份。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综合问卷以平常而多发问题为背景,主要涵盖学习心理、职业心理、社会心理(侧重于人际关系方面)、青春期心理等。
2.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群体”座谈方式,针对高职生多发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对话,其中也包括典型学生(优秀生和有发展障碍的学生)的个案研究。
问题归因分析
1.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测验和分析
在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普遍认为主要表现是文化理论的学习困难、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
以上的问卷调查和检验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许多特殊性:一是职业定势明显,学业期望中职业倾向突出;二是高职学生的职业择向和成才抱负,自主意识较强;三是就业展望,“找合适工作就业”的观念仍是主流,而“自主创业”意识明显不足。
本调查特别需要提及并关注的问题有:就高职学生群体分析,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29.8%的“喜欢”;有26.5%的对完成学历“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组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体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矛盾大,使职业认同(或角色认同)度低,影响了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厌学情绪大;读职业院校认为同是“无奈选择”,表明学生“伤痕心理”较重,造成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
2.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测试和分析
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青春期同行,对此他们又有何想?本调查以恋爱为主题,以直白的与受试者进行了问卷对话。
本调查中,对于学生间恋爱现象高职学生持“反对”的占8.7%,而表示“支持”者占18.4%,“无所谓”者72.8%,表明高职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恋爱观的理智成分增大。另外,48%的高职生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在高职就读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者31.1%。从这些数字分析看到高职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可回避,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学生的恋爱现象反映着高职学生的高关注,持“无所谓”观点的群体是待分化和极易分化的群体,针对此学校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更显重要。
3.高职学生综合心理素质水平的测验和分析
从社会的评价意义看,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比较,其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能力有了较高水平。但就高职各选项的统计比较,其差异性仍大。如面对被醉汉纠缠女生的求助,有18.2%的“不理睬”,还有40.4%的选择尽快帮助女生脱身,有“也许会揍打醉汉”意向的占11.2%,要跟醉汉“讲理”的占30.2%。数字表明多数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但应对的方式中感情用事、理智驾驶情感的弱的不足也突出;另外约有20%的学生对女生求助“不予理睬”,也不能不说正义感和见义勇为的品质在这部分学生中有缺失。再如面对自己的缺点,有29.2%的学生总是“自责”;在异性同学面前做了一件失败的事,“恨不得一死”的占6%,选择逃避的占11.2%。这些选项说明,高职学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爱面子和自尊心太强,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性。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从以上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对象之一,同样具有许多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不过,高职学生也存在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1.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存在“先天”不足,高职教育应加强心理“补钙”
从进职业院校学习的成因分析看到,不少的高职学生就读有“父母意志”的支配和强加,也有学生高考成绩低的“无奈”。这些因素交织到学生身上,“成长受挫”或者“成长失败”的阴影难以挥去,心理深处“伤痕”难愈。受之影响,这部分学生日常学习中学习信心不足,厌学情绪大,学习效率低。针对此,高职学生的心理“补钙”的重要之策是“心疗”,即帮助学生找回信心、坚定信心。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工中的挫折与失败,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从而达到现实再认、信心重塑、行为“调整之目的”。
2.高职学生职业定势强,高职教育在“职业人”和“文化人”的角色认知上要给以指导和帮助
调查表明,受试高职学生中70%的求学之目的就是要“学到专业技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这种学习动机中鲜明的职业定势,处理不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排他反应”。因为现行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合一并举的教育,“重品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职教理念,使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高等专科层次的知识理论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职业心理的驱动,高职不生容易出现“专业技术学习”是唯一学习的误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基础理论课程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其它课程不重视,其而反感厌学,从而导致“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本研究认为,从国家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运行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分离办学,让不同性质的学校承担和履行不同的教育职能将更有利针对性教育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在加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多重角色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狭隘的“职业人”的学习观。
3.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张扬”,学校教育需作“冷处理”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中,作为与青春期同行的学生群体,多数已经完成了青春期的“闭锁期”向“开放期”的转变。他们对在校学生恋爱现象的看法以至自己的恋爱行为表白,多是“直言不讳”的。客观地说,我国大学生婚姻问题的开禁,大学生谈谈恋爱也就不足多怪了。但就高职学生群体而言需关注:从招生批次看,高职是第4批次,尽管高职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优秀学生,但整体上文化基础在高校系列中是“弱势”,他们文化补习的任务更重。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势在必行。要以务实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导”治“本”,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站、构建并完善管理者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通道等极为重要。另外,从管理层面上,学校生活是一种规则性很强的生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于学生违反教育规则的情爱行为也应进行干预,使之懂得“张驰有度”。
4.高职学生“应激心理”危机四伏,学校教育要加强预见性和针对性教育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高职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应激状态等方面的测试。从结果分析看到,面对突发事件,受试高职学生中有较强的正义感的占多数,有“两肋插刀”的侠士精神的喾一也不少,但潜在问题方面也突出,如感情用事不理智(有揍打醉汉倾向约占12%)、社会首先缺失突出(面对被醉汉纠缠女生的求助有逃避倾向约占20%)、受挫承受力弱(发现自己的缺点“一蹶不振”约占30%)、自尊心太强,面子观太重(在异性同学面前失误,“恨不得一死”者约占10%)。以上诸种现象表明,高职学生的主流中有我国大学生的许多优秀品质,但心理问题的差异也较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潜在的以上问题进行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突起,迫切地呼唤着针对高职教育特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德育”、“智育”与“心育”,是成就现代教育的鼎力之柱,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决不能彼此替代。要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做起。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科学,2007,第2期,444-446
[2]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7
[3]闻素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1):96-97
[4]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99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与对策前言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是一块不应被“遗忘”的角落。一方面,随着我国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突起,在校生人数比例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所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部分。另外,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但又误区不少。例如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而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有的针对性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许多教育对策是“因事”而没有“因人”,只“矫行”而没有“矫正”,“育心”意识淡薄,必然导致“心育”的工作不力。
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比较,高职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背后心理归因是什么?高职学生的行为矫治与心理疏导的对策如何确定?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作了如下的调查和研究。
研究方法
1.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基地。在学校开展了新生心理调查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的学生进行综合性尽收眼底面调查,共收回有效卷436份。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综合问卷以平常而多发问题为背景,主要涵盖学习心理、职业心理、社会心理(侧重于人际关系方面)、青春期心理等。
2.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群体”座谈方式,针对高职生多发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对话,其中也包括典型学生(优秀生和有发展障碍的学生)的个案研究。
问题归因分析
1.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测验和分析
在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普遍认为主要表现是文化理论的学习困难、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
以上的问卷调查和检验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许多特殊性:一是职业定势明显,学业期望中职业倾向突出;二是高职学生的职业择向和成才抱负,自主意识较强;三是就业展望,“找合适工作就业”的观念仍是主流,而“自主创业”意识明显不足。
本调查特别需要提及并关注的问题有:就高职学生群体分析,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29.8%的“喜欢”;有26.5%的对完成学历“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组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体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矛盾大,使职业认同(或角色认同)度低,影响了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厌学情绪大;读职业院校认为同是“无奈选择”,表明学生“伤痕心理”较重,造成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
2.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测试和分析
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青春期同行,对此他们又有何想?本调查以恋爱为主题,以直白的与受试者进行了问卷对话。
本调查中,对于学生间恋爱现象高职学生持“反对”的占8.7%,而表示“支持”者占18.4%,“无所谓”者72.8%,表明高职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恋爱观的理智成分增大。另外,48%的高职生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在高职就读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者31.1%。从这些数字分析看到高职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可回避,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学生的恋爱现象反映着高职学生的高关注,持“无所谓”观点的群体是待分化和极易分化的群体,针对此学校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更显重要。
3.高职学生综合心理素质水平的测验和分析
从社会的评价意义看,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比较,其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能力有了较高水平。但就高职各选项的统计比较,其差异性仍大。如面对被醉汉纠缠女生的求助,有18.2%的“不理睬”,还有40.4%的选择尽快帮助女生脱身,有“也许会揍打醉汉”意向的占11.2%,要跟醉汉“讲理”的占30.2%。数字表明多数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但应对的方式中感情用事、理智驾驶情感的弱的不足也突出;另外约有20%的学生对女生求助“不予理睬”,也不能不说正义感和见义勇为的品质在这部分学生中有缺失。再如面对自己的缺点,有29.2%的学生总是“自责”;在异性同学面前做了一件失败的事,“恨不得一死”的占6%,选择逃避的占11.2%。这些选项说明,高职学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爱面子和自尊心太强,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性。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从以上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对象之一,同样具有许多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不过,高职学生也存在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1.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存在“先天”不足,高职教育应加强心理“补钙”
从进职业院校学习的成因分析看到,不少的高职学生就读有“父母意志”的支配和强加,也有学生高考成绩低的“无奈”。这些因素交织到学生身上,“成长受挫”或者“成长失败”的阴影难以挥去,心理深处“伤痕”难愈。受之影响,这部分学生日常学习中学习信心不足,厌学情绪大,学习效率低。针对此,高职学生的心理“补钙”的重要之策是“心疗”,即帮助学生找回信心、坚定信心。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工中的挫折与失败,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从而达到现实再认、信心重塑、行为“调整之目的”。
2.高职学生职业定势强,高职教育在“职业人”和“文化人”的角色认知上要给以指导和帮助
调查表明,受试高职学生中70%的求学之目的就是要“学到专业技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这种学习动机中鲜明的职业定势,处理不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排他反应”。因为现行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合一并举的教育,“重品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职教理念,使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高等专科层次的知识理论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职业心理的驱动,高职不生容易出现“专业技术学习”是唯一学习的误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基础理论课程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其它课程不重视,其而反感厌学,从而导致“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本研究认为,从国家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运行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分离办学,让不同性质的学校承担和履行不同的教育职能将更有利针对性教育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在加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多重角色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狭隘的“职业人”的学习观。
3.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张扬”,学校教育需作“冷处理”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中,作为与青春期同行的学生群体,多数已经完成了青春期的“闭锁期”向“开放期”的转变。他们对在校学生恋爱现象的看法以至自己的恋爱行为表白,多是“直言不讳”的。客观地说,我国大学生婚姻问题的开禁,大学生谈谈恋爱也就不足多怪了。但就高职学生群体而言需关注:从招生批次看,高职是第4批次,尽管高职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优秀学生,但整体上文化基础在高校系列中是“弱势”,他们文化补习的任务更重。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势在必行。要以务实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导”治“本”,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站、构建并完善管理者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通道等极为重要。另外,从管理层面上,学校生活是一种规则性很强的生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于学生违反教育规则的情爱行为也应进行干预,使之懂得“张驰有度”。
4.高职学生“应激心理”危机四伏,学校教育要加强预见性和针对性教育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高职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应激状态等方面的测试。从结果分析看到,面对突发事件,受试高职学生中有较强的正义感的占多数,有“两肋插刀”的侠士精神的喾一也不少,但潜在问题方面也突出,如感情用事不理智(有揍打醉汉倾向约占12%)、社会首先缺失突出(面对被醉汉纠缠女生的求助有逃避倾向约占20%)、受挫承受力弱(发现自己的缺点“一蹶不振”约占30%)、自尊心太强,面子观太重(在异性同学面前失误,“恨不得一死”者约占10%)。以上诸种现象表明,高职学生的主流中有我国大学生的许多优秀品质,但心理问题的差异也较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潜在的以上问题进行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突起,迫切地呼唤着针对高职教育特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德育”、“智育”与“心育”,是成就现代教育的鼎力之柱,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决不能彼此替代。要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做起。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科学,2007,第2期,444-446
[2]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7
[3]闻素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1):96-97
[4]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99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