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感恩敬畏,奋起行之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子
  当代中国政坛、文坛与学坛诸多精彩风景中的一道亮丽的交汇,许嘉璐集中国政治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化活动家于一身,成为对当代世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卓越人士。
  许嘉璐于195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训诂学会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等学术和行政职务。他师承名家,后出转精,从汉语训诂学出发,成功地运用各种知识、精神资源弘扬汉语文化,规范汉语文字,乃至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汉语文化的教学与传播。
  许嘉璐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有深湛的理解和研究,曾主讲中国古代文化史等课程,出版过很多学术著作。现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一个勇于担当的文化活动家,许嘉璐堪称是知行合一的楷模。他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无科技无以强国、无文化足以灭种”,从表层、中层、底层来解构文化,提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执政者和知识精英要“文化自觉”。他满怀热忱,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他自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中华文化的研究、发掘和国际推广方面,在一系列儒学振兴和民族文化自觉工程中,显露出行而致知、为然后知可为的非凡韧性。
  许嘉璐于1997年起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次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深得儒家传统修齐治平之三昧,以优良的中华文化为基本资源,以当代中国社会和世界文化发展为宏阔背景,不辞辛劳,为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复兴,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特别是2009年3月,继1996年之后第3次访问台湾,成为大陆赴台层级最高的退休领导人,这对于密切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谐发展的贡献自不待言。
  章黄一脉,教授本色
  作为有清一代中国学术的集大成者和新时代学术的奠基者,章太炎先生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又是20世纪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章太炎及其弟子黄侃被合称“章黄学派”。1954年,17岁的许嘉璐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入学后,师从黄侃嫡传弟子陆宗达先生,与文字、音韵、训诂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又得萧璋、徐复、杨伯峻、俞敏、钟敬文、王力、吕叔湘、叶圣陶、殷孟伦、黄典诚、侯宝林等教授、大家之益。
  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许嘉璐秉持师训,严谨治学,从基础着手恢复中国文化。相继主编、出版《汉字标准字典》、《现代汉语模范字典》、《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1991年,他开始主编《二十四史全译》,13年后,这部新中国唯一的国家译本由江泽民主席题签问世。其后,又着手领衔编纂《今注本二十四史》。
  1991年,他正式“换笔”,随即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他的学术生活。他承担国家863、973重大课题并使之应用化,在知识库资源开发、中文智能搜索引擎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人做学问最讲究知行合一:把学问和修身合一、把所学与践行连接起来。要知则行之,信则行之。要努力动心忍性,养我浩然之气,养我‘天爵’;要懂得‘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要关注社会、关注人民,洞知世界的大趋势,避免钻到蜗牛角的尖尖里。而奋起,只有发自于中,才会‘奋’而行之,才是一种主动,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人品。”
  肝胆相照,党派领袖
  1997年,中国民主促进会完成跨世纪的新老交替:许嘉璐当选民进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从雷洁琼先生手中接过旗帜,许嘉璐带领民进继往开来。他集全会之力,提出、践行新时期民进事业基本工作思路: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参政议政和自身建设为重点,努力把中国民主促进会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作为参政党的领袖和代表人物,许嘉璐主席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亲密合作共事,肝胆相照。他多次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专题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共商国是。他深知,民进作为参政党,要“继承传统,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2001年,他在《民主》杂志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合作之所以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其建立的基础是牢固的。这个基础包括了3个方面:双方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共同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国家、民族、人类奋斗的思想基础”。
  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在南方“战场”如火如荼的时刻,许嘉璐北赴松嫩平原抗洪一线,登上松花江大堤,了解大庆等地水情和灾情,及时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协助政府走好抗洪救灾全国一盘棋并取得最终胜利。
  他曾当面向中共中央总书记直言不讳“各级干部考核办法中GDP比重过大容易招致危险后果,应当合理增加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其他因素”,中央立即委派有关部门负责人两次到访民进中央,专门听取意见,广泛采纳他关于改进干部业绩考核标准的问题的建议,出台了更为科学、符合时代特点的考核方案并下发全党。
  他曾3次提出免除“农业税”,大声疾呼切实重视“三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2007年夏天,他已经预见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山雨欲来”,在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郑重呼吁加强实体经济建设,“尽快建立股市的准备金,避免可能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冲击”,次年中央政府沉着应对,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于救市的规模和他当初的建议几乎相当。他十分关心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继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环渤海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向中共中央建言献策,得到广泛采纳。
  许嘉璐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写道,“我在自己十多年参政议政过程中深深感觉到,中共中央时时以诚挚之心希望我们做‘诤友’,对各个方面的决策和工作提出意见”。   他强调立会为公。“无论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还是自身建设、理论研究,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立会为公’,我们应该像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等前辈学习,这些前辈们,除了中国的命运,除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命运之外,没有个人的追求。”
  他强调理论研究。“中国的领导核心力量是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中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作为一个参政党,作为参政党的高级干部,自然也应该在理论上清醒,成为理论建设、理论宣传的重要力量。这是中国民主党派的地位在新时期向我们提出的区别于过去的要求。”
  他强调民进事业的政治交接。“民进的每一位创始人都是一部大‘书’,我们应该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希望在民进中能够出现一个学习前辈、研究前辈、继承前辈、宣传前辈的风气。”
  他强调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规矩,用‘立法’的形式使会内监督形成制度。我们每个人在位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应该为中国民主促进会长远的、健康的建设发展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机制,留给后来人。我在四川提出,希望大家监督我,如果发现我立会为私、不称职了,就罢免我,需要有一种机制能够对我实行有效的监督。”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
  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许嘉璐说,“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决定在参政议政方面实行‘巩固老阵地,开拓新领域’的策略”。
  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历和对国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制定出一个个结合实际、切中要害的调研题目。民进相继就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研究等社会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关于将“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关于西部大开发中“三农”问题的几点建议》中,民进始创“三农”一词;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建议也写入中央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他常说,“我们参政议政时首先要明白,中央在想些什么,中央‘忘’了什么,中央顾不上什么”。
  甘肃民勤,东西两边是中国北部最大的两个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石羊河流域的过度开发使得两个沙漠“握手”的速度不断加快,连年的沙尘暴让居住在此的31万居民苦不堪言。2007年清明节前夕,许嘉璐一连5天吃住在沙漠腹地。在考察中他反复强调,民勤是河西防沙治沙的堡垒、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他提出的具体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年中央财政即下拨47个亿来进行综合治理。如今,民勤地下水位大幅度回升,青土湖水草茂盛,祁连山银装素裹,石羊河流域焕发生机。
  建设高素质参政党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中国民主促进会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参政党,我们的中央机关应该建成一个具有上面所说的品格的集体。”
  新世纪伊始,他认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高潮正在到来,中国民主促进会将主动迎接这一高潮,并在其中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华文化的建设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这正是民进在文化方面应该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他带领民进中央考察团,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问题,来到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目标的浙江、广东,进行深入调研。
  他说:“我们应该唤醒社会的文化自觉。我个人的看法是,文化自觉就是站在历史规律的高处,洞察过去和现在,进行反思、归纳,来预测未来,付诸实践。只有当一个民族的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文化自觉,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现代化的结合才是可能的。”
  他多次提出,“把我们的工作和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和民进的历史责任结合起来,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结合起来,和人类社会的走向结合起来”。
  在民进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许嘉璐由衷地向新当选的民进新一届领导集体祝贺,他说:“是民进给了我很多很多新知,是民进催我不停地学习、思考,是民进逼我不断攀登思想和道德的高峰,以便站得更牢,看得更远。我们可以对民进的老前辈们说: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我们始终‘在正道上行’!”
  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动议会交往和民间外交
  1988年至2008年,许嘉璐担任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他积极承担、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通用语言文字法》从酝酿到出台历时10余年,他是主要倡议者和立法过程的“领军”人物。他积极推动议会间友好交往,代表中国全国人大率团友好访问,出席国际会议,足迹遍及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2007年,他作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前往尼日利亚出席总统就职典礼。许嘉璐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者风范,给世界各国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许嘉璐是中国民间外交的使者。他作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高级顾问多次出席中韩知名人士论坛,巩固两国民间交往和多层次合作。作为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高级顾问,他率团访问日本,接受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率团访问美国,访问美军太平洋总部,会见美国基督教、犹太教领袖;率团访问印度,会见国大党、人民党资深领导人,就推动中印关系发展、促进两国人文交流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他还是中缅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为推动新时期中缅关系的发展不遗余力。
  继承弘扬国学,倡导文明对话
  多年来,繁忙的国务、党务、政务工作并没有让许嘉璐远离学术,他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促进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传承;致力于两岸人民广泛交流和相互理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致力于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广泛对话,促进文化共生和世界和平。
  “无所畏则必无所敬,无所敬则无所不敢为。一个不知感恩、无所敬畏的人是个可怕的人;一个不知感恩、无所敬畏的民族也将是个可怕的民族。”   2009年,许嘉璐主持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着力培养高端国际型人才,进行高端国际交流,组织开展高端研究及其成果的出版。研究院师生身体力行许嘉璐提出的“感恩敬畏,人皆我师;安居论道,奋起行之”的院训。
  他长期担任中国长城学会会长,勉励全体同仁:“让雄伟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他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连续4年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亲自撰写并恭读拜祖文。他应中共山东省委领导邀请担任山东省“齐鲁文化顾问”、山东省图书馆名誉馆长,并出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在2009年3月成功访问台湾之前,他曾于1994年、1996年两度以国家语委主任的身份前往台湾出席学术会议,是首位到访台湾的大陆部级官员。他促进两岸客家人深入交流,被授予“客家之友”称号。他和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刘兆玄会长携手展望两岸关系,共同主办王道思想当代意义研讨会、全球化时代的王道文化社会创新与永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促进两岸学界共同携手、深化合作。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现实时代结合,是知识精英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要梳理好,继承好,而且要积极‘走出去’,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多年间,许嘉璐不遗余力支持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他提出通过“汉语桥”来沟通世界不同人群、传播中华文化,之后又系统地提出汉语国际推广的思路。他多次巡视多国孔子学院,为孔子学院揭牌。他依托北师大,主动承担、亲自开展了数个实验项目,先试先行。如今,走进孔子学院总部每一间办公室、分散在全球110多个国家的400多所孔子学院的铜牌上,都可以看到他手书的“孔子学院”4个大字。
  许嘉璐提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第一批为世界作出贡献的是汉语汉字,第二批唯有中医,接下来可能就是茶文化”。他长期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2年又与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发起“中西医药文化与人类健康对话”。
  2008年,他筹备并发起举行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媒体解读为“这是中国民间机构首次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在境内举办高层次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两年后,第二届尼山论坛再次向世界发出“要对话不要对抗”的中国声音。此外,他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了巴黎尼山论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了纽约尼山论坛。论坛海内外政要、宗教领袖、神学家、汉学家云集。作为尼山论坛主席,许嘉璐呼吁“反思源头,构建人类伦理”。“如果各个民族都能理性地回顾自己的民族史、思想史或宗教史,将能够体验到自己原初的信仰包涵着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沿此以往才能有真正的幸福。‘善’是各个民族的信仰中共同的内容,应该成为未来人类共同伦理的内容。人类总会有一天厌弃那种把民族抛进相互攻讦、威胁、厮杀的伦理和政治,创造耶稣基督、释迦牟尼和孔子所理想的新世界。”
  2013年6月3日,许嘉璐在家人、学生的陪伴下度过了自己的76岁生日。虽逾古稀,先生仍满怀激情、笔耕不辍,用余热为国家、民族尽赤子之力。“要永远‘学如不及’,永远豁达、谦逊,好学、深思,这是今日学人急需的品德。”
  “师生若能‘安居’而论道,而得道,则其乐可知。反过来,一心以为名利之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就不会享受到人间这种最高的乐趣。”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的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国防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许嘉璐往返于课堂、书斋,指导多位博士生,传道、授业、解惑,在木铎金声中带领着学生们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努力、探索、付出。
其他文献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新世纪。与之相应,学校教育也必将由传统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下面就结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而促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不断创新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绘画课程是必修的,提高绘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幼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责任。思政元素在大学物理中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取科学严密的
情感教育不论在家庭教育还是课堂教育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有言:教育根植于爱。那种只注重传授知识或只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育早已是明日黄花。因此,在现代课堂教
本文通过文献法,介绍“阅读圈”教学模式与深度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深入分析“阅读圈”与深度学习在目标和实现路径方面的共同点,揭示“阅读圈”教学模式是深度学习在教学上的体现
摘 要:为解决本科计算机专业语言类课程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双脱节的问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要求,以地方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现状,发现教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中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忽略了学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们也应该重视它的学习。课文
近期,联合国原副秘书长陈健的《外交,让世界走向和谐》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陈健是我国著名外交官,他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
在河北栾城县文艺工作者中,有一位有口皆碑的人物,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平民艺术家”的段速翔老师。段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不同的历史阶段均留下了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