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关系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了我国银监会从央行分离后货币政策与银监会职能的协调与互动关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联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银行监管;协调 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25-0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相应地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立出来,客观上提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进行有效协调的问题。目前看来,在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二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有效,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协调的主要途径。
  
  1 从宏观角度进行规范分析
  
  1.1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于经济周期而言具有不同作用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银行监管,都是在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进行的。从宏观层面考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为突出的就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作用机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通常是逆经济周期的,而银行监管通常是顺经济周期的,这两种矛盾的特性在银行体系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下调利率能够降低银行的筹资成本,增强流动性,但是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在经济高涨时期,银行经营效益好,风险低,银行监管对银行经营的风险约束相对来说较松,银行本身经营的难度也低,此时货币政策则需要注重预警性地进行适度反向操作,如提高利率水平、控制货币供应量、对特定部门进行信贷控制等,这显然会加大银行经营的成本;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业务拓展困难,银行监管对银行经营的风险约束较紧,对于银行新增的不良贷款也更为关注,银行的贷款投放当然也就更为谨慎,此时货币政策可能采取的扩张性政策难以在银行系统得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合作,首先应当是在宏观层面的合作,在于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取得共识之后,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采取相应的、并且不直接冲突和抵销的政策措施。
  1.2 银行体系风险特征决定了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必须进行良性互动
  银行体系与证券、保险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别,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流动性方面具有不对称性,通常具有错配的缺口,银行部门十分容易遭受挤兑的冲击而传染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银行因为其强烈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具有公众公司的许多特征。因此,银行体系风险具有宏观性、系统性的特征,其风险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且一旦发生对经济的冲击面非常大,而证券和保险的风险主要是微观性的、是与投资者相关程度较高的风险。正因为银行监管和银行体系的稳健程度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仅仅从银行体系风险的宏观性和系统性来说,央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协调的重要性,将远远超过央行与证券和保险领域的监管机构进行协调的重要性。
  1.3 市场环境的发育程度也决定了宏观层面的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有效协调
  对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分工而言,一般的认识是,货币政策着眼于宏观层面,银行监管着眼于微观层面。这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划分。从货币政策运作的环境看,没有商业银行微观行为的市场化改进,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目前的环境下往往也是难以着手的。在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能够基本有效地对货币政策的宏观信号作出反应,此时货币政策当然无需强调对商业银行的直接信贷控制,而更多地依托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手段,银行的监管实际上也是采取激励相容的市场化手段。但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市场化程度有限、商业银行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的阶段,货币政策如果不能介入商业银行的信贷运作行为,就难以有效地传导到经济运行环节,此时必然需要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积极合作。
  
  2 对运作层面的实际考察
  
  2.1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分立后应防范可能出现的决策效率降低
  如果说将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独立,是为了防止原来在央行内部可能存在的角色冲突的话,那么,二者的分立从运作层面也提出了一个决策效率的问题。在呼吁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众多理由中,怀疑央行因角色冲突而对金融监管难以中立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央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如果央行与银行监管部门、或者其他宏观部门就宏观政策动向、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应采取的措施产生分歧并争执不下时,最终可能还是会集中到国务院层面进行统一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和银监会的分立,实际上只是把原来在央行内部可能存在的角色冲突更多地转移到国务院层面,而这一转移必然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显然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或者金融风险的防范都有不利的影响。这种决策效率可能出现的降低,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的行使上。实际上,如果央行身兼二任,则无论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紧缩还是扩张,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目标。但是,在银监会作为单纯的银行监管机构独立承担机构监管职能之后,因为银监会并不能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流动性;而央行要妥当运用“最后贷款人”职能,必须充分了解具体银行的经营状况,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立使得央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时将更多地依赖银监会对银行困境的判断而不是自身的判断,其中显然存在实施效果下降、运用过滥、过严、过迟等,或者在央行与银行监管部门难以形成共识时需要国务院层面的决策,从而可能错过防范银行危机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分立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相当关键,否则只能是决策效率的迅速下降。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值得关注。
  2.2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信息共享应当成为二者协调的基本前提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在两个机构之间协调,协调关系较弱,协调成本较高,但有利于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防止相互干扰。目前,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实行外部协调的方式。然而无论是货币政策决策,还是银行监管决策,都是基于对银行体系大量信息的分析之上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都是以一定的银行体系的传导机制为前提,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操作,例如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都必须立足于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的深入掌握。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监管信息也是中央银行及时高效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的基础。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操作必然会对银行体系的经营形成多方面的影响,也需要银行监管部门及时把握、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指导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3 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内部联动的协调机制的探索
  
  探索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内部联动的协调机制,是为了增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合力作用。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有效协调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为保障,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内部协调的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在当前人民银行内部两大体系独立运行的情况下,为了加强两大体系间的联系和沟通,需要建立由货币政策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通报货币政策运行与银行监管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相互介绍货币政策或银行监管的政策要求,共同研究两大体系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更好地发挥合力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合法、健康运行。
  (2)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针对当前非现场监管与金融统计彼此独立从而不能相互利用的问题,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性,必须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共享的金融数据库。要在进一步完善“全科目上报制度”和现有统计网络的同时,依据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要求,对现有的金融统计数据库结构进行改造,建立可以自动生成统计指标与监管数据指标的金融数据库。条件成熟后,连通中央银行金融数据库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数据库,使中央银行能够调阅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数据,从而进一步发挥统计网络对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同时,要强化对金融机构数据真实性的监管,严格责任追究,从而确保信息质量。在建立两大部门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为了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信息沟通,进一步增强合力,还可以建立货币政策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加强两个部门的协调。
  (3)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人员流动机制。为了增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两大职能的融合,要大力加强货币政策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建立起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从而使货币政策部门人员能够更加熟悉监管要求,使银行监管部门能够更加了解货币政策意图,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有效协调奠定基础。
  (4)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在执行手段上的协调机制。针对当前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较弱的问题,要把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意图纳入监管的内容、通过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如机构审批、高级管理人员考核评价等,确保货币政策意图得到有效落实,从而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内部货币政策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
  实际上,无论是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统一在一个机构之内,还是相互分立,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找到大量的范例,这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法制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金融体系的演变轨迹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范式。但是,在选择了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分立的体制之后,我们必须更为强调二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如何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我们的国情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是当前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所应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春光.金融一体化条件下银行业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陈学彬,邹平座.金融监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春松,朱孟楠.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J].上海金融,2006,(10).
其他文献
摘 要: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对提升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它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系统分析了绩效考核失效的原因,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组织和员工的观念意识问题,正确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及方法将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词:绩效;绩效考核;营销观念;营销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80
期刊
摘 要:根据企业文化理论,应用比较方法,对海尔、长虹、TCL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相同点;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41-02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是企业这种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之中形成的组
期刊
摘 要:探究了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根据ERP系统集成性的要求,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从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组织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重组,建立一个全新的会计模式。  关键词:会计业务流程;ERP;重组;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50-02    1 ERP环境下会计观念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产业(IT)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受WTO的影响也是最全面最直接的。“入世”给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提高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IT行业的各个方面做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IT;信息产业;前景;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
期刊
摘 要: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原理,结合C语言的特点,探讨其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C语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92-02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来说,C语言灵活的表达,丰富的类型,不太严格的语法,自由的设计反倒使学生
期刊
摘 要: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03-2005年65家财务危机公司,同时采用配对的方法逐年选择65家财务健康公司;初步选定53个变量指标并通过柯尔莫哥洛夫-米诺夫检验、曼-惠特尼-威尔科克森检验逐步判别分析进行筛选,建立和检验了Fisher二类判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期刊
摘 要:64位计算机早在几年前就存在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他走入市场的时机却不成熟,然而2006年的IT市场显然已经成为64位计算机技术的战场。主要介绍了64位处理器的概念、优势、性能以及现阶段某些主流产品。希望对大家认识64位处理器有所帮助。  关键词:处理器;字节;位;指令;现状;主流产品。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52-02   
期刊
摘 要:在对提出了基于OPC XML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模型,对.NET实现OPC XML Web服务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采用Advosol公司提供的OPCCOM服务器来模拟一个智能建筑中央系统监控设备的OPC COM服务器,利用OPC XML Web服务来对上述OPC COM服务器进行访问,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了对 OPC XML Web服务的调用,验证了基于OPCXML Web服务的建筑智
期刊
摘 要:介绍了PLC和触摸屏在磁流变抛光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方案设计及硬件组成,然后对组态的触摸屏主要画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磁流变抛光机;触摸屏;PLC;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65-01    1 系统方案设计和组成    1.1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触摸屏以界面
期刊
摘 要:防水透湿功能织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层压织物双向拉伸特性,开发新型防水透湿层压织物,产品是具有防水、透湿、透气、挡风、保暖于一体的新型高档纺织品。  关键词:防水性;透湿性;PTFE层压织物  中图分类号:TB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91-02    近年国内的休闲装和便服面料中使用有呼吸功能的层压织物(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