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需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介入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描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东莞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东莞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政府、高职院校、新农村三方合作平台,注重对学生进行服务新农村理想和信念教育。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6-0062-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明确提出,“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因此,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1]。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从经济类型看,东莞市已经由农业县转变成为工业市;从户籍上看,东莞的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6.39%,但是东莞市的基层行政单位依然还沿袭着“村、组”的称谓,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农村气息。有些学者把东莞定义为工业城市,有些学者则把东莞定义为新农村。实际上,东莞是一个从普通农村向现代化城市过渡的特殊类型,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新型农村。高度城镇化是东莞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这决定着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以往或者目前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需求不同,即不再停留在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和带领农民致富的层面。同时,超前的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本地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却与其经济发展不协调,因而东莞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其他地区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也更高。而东莞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适应本地经济特色和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
  调查涉及东莞地区的常平、大朗、大岭山、道 、凤岗、厚街、虎门、中堂等25个镇区92个村(居委会),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问卷有效率为94.8%。有效问卷中一些题目存在缺失值,但由于缺失值较小,不影响统计分析,之后分析的数据中均不包括缺失值。
  
  二、调查结果
  
  (一)东莞农村工农业结构现状
  调查发现,从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看,以农业产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仅占9.4%,以非农产业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占64.8%,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相当的占25.8%,说明东莞的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从农业产业的主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各占47.7%;从非农产业的主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和餐饮服务业,分别占55.5%和25.0%;从工业的主要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制品业,造纸、印刷、文体用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分别占26.6%、27.3%、15.6%和9.4%。说明东莞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广东省的重要行政区划,有着高度城镇化的特征,与传统的内陆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工农业产业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主要集中在非农产业和工商管理领域,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东莞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前提。
  (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东莞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户籍人口中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回村工作比例低且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所调查的25个镇区92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均有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户籍人口,但各镇及各村(居委会)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户籍人口未回到本村工作,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即使回村工作,也大多专业不对口。这可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离农”[2] 倾向导致的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不匹配相关。见表1、表2。
  
  2.高等职业院校与村开展项目合作比例较低
  从表3可知,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过合作的村(居委会)仅有31个,占24.2%。关于“高职院校提供的培训机会”问题,有55个村(居委会)的被访者回答“没有”,占被访者的43%,回答“不清楚”的被访者有36人,占28.1%。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为农村提供培训的比例不高,高等职业教育在农民心目中的影响较小,关注度不高。具体见表4。
  3.高等职业教育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的改善
  从表5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对东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影响,被访者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村的影响“很大”的7人(5.5%)、“较大”的48人(37.5%)、“一般”的47人(36.7%),合计102人(79.7%),也就是说近80%的被访村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对他们产生了较大影响。表6则进一步表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影响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风文明改善,而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则较小。
  4.高等职业教育在农村的低适应程度和较高社会认同程度并存
  如表7所示,将“能”和“一般”均看做“适应”,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方式与新农村发展相适应的被访者分别为46人、40人、43人,分别占36.0%、31.2%和33.6%,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师素质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呈现出对新农村建设的较低适应程度。
  为了进一步考察高等职业教育在东莞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认同度,设计了“让子女上高职院校”和“接受完高职教育的子女回本村发展”两个问题,与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较低程度相比,新农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却较高,分别达到了77.3%和66.4%,见表8。反映了村民一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不满意,另一方面反映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期望。   (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1.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关于“接受职业教育”,回答“愿意”的73人(57.0%)、“一般”的28人(37.5%)、“不愿意”的5人(3.9%)、缺失值为2人(1.6%)。说明近95%的农民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关于“培训内容”,选择“农业技术课程”的16人(12.5%)、“工业技术课程”的34人(26.6%)、“文化修养课程”的21人(16.4%)、“市场营销、管理类课程”的55人(43.0%)、 缺失值为2人(1.6%)。说明高度城镇化中东莞农民大部分都不再主营农业,对工业技术课程和市场营销、管理类课程的需求度较高。关于“培训方式”,选择“到村培训”的56人(43.8%)、“到学校集中培训”的35人(27.3%)、“电视广播网络学习”的13人(10.2%)、“函授”的11人(8.6%)、“其他”的10人(7.8%),缺失值为3人(2.3%)。说明农民最期望的培训方式是到村培训,其次是到学校集中培训。而在培训时间的长短上,对“1~3天”、“4~7天”、“8~10天”、“10~15天”、“15~30天”和“1个月以上”的选择基本上相当。
  2.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政府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都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重要影响。调查显示,认为政府应该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提供资金支持”的93人,占31.1%,“提供政策支持”的81人,占27.1%,“建立培训机构”的83人,占27.8%,“畅通信息网络”的37人,占12.4%,其他5人。说明政府应该在资金、政策、机构和信息机制等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见表9。
  3.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在重视物质条件改善和制度变革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知识能力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农村的专业人才的关键[3]。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莞新农村建设尤为需要服务农村的专业人才。
  对高职人才数量上的需求。有112人(87.5%)期望引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说明村民希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对高职人才有着强烈需求。关于“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需求很多”的13人(10.2%)、“需求较多”的54人(42.2%)、“一般”的43人(33.6%)、“需求较少”的7人(5.5%)、“不太了解”的10人(7.8%)、缺失值为1人(0.8%)。
  对高职人才所学专业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关于“急需的专业人才”,选择“工业技术类”的55人(43.0%)、选择“经济管理类”的51人(39.8%)、选择“农业技术类”的9人(7.0%)、选择“教育类”的7人(5.5%)、选择“文学艺术类”的3人(2.3%)、选择“其他”的1人(0.8%)。由此可见,东莞新农村建设对高职人才在学科专业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类”、“经济管理类”,这是由东莞的城镇化、工业化程度和工农业产业结构决定的。对于“您认为高职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专业能力”这个问题,选择“专业技能”的14人(10.9%)、选择“专业知识”的15人(11.7%)、选择“专业实践能力”的52人(41.9%)、选择“综合应用能力”的43人(33.6%)、缺失值4人(3.1%)。说明东莞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人才。
  对高职院校人才素质的需求。根据东莞新农村的特点,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的实际,调查列举8种高职院校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备素质,要求被访者对其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从表10的数据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农服务思想”、“掌握相关政策”、“了解农村现状”、“参与生产实践”、“与农民交朋友”、“吃苦耐劳精神”、“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的素质。说明新农村建设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既有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还有吃苦耐劳、爱农惜农和同甘共苦的要求。
  总体来看,上述8种素质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说明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职人才应该是留得住、用得上的与“三农”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这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4]。
  
  三、建议
  
  第一,建立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要在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村校项目合作、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基地、提供农民职业培训、输送优秀高职人才。
  第二,构建政府、高职院校、新农村三方合作平台。政府要为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支持;高职院校要为地方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撑;当地新农村要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实训和人才接纳基地。
  第三,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开展服务新农村理想和信念教育。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理想、培养爱农惜农的思想觉悟、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
  参考文献
  [1]叶玲.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模式和实施途径[J].成人教育,2011(8):20-21.
  [2]蒋国平.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教通讯,2006(2):17-19.
  [3]张建华.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4):72-75.
  [4]尹汉学,等.由新农村建设引发的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J].世界农业,2007(12):60-62.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n 92 Villages (Residents’ Committees) in 25 Towns in Dongguan
  XIAO Xia, WU Xing-guo
  (Dongg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rv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to construct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demands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Donggu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dopt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are as the follows: in order to m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ter serv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ree conditions must be met: build a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stablish tripartite cooperation platform among the gover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new countryside; lay stress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guide them to set up the ideal of serving new countrysid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erve
  
  收稿日期:2012-03-26
  作者简介:肖 霞(1979- ),女,湖南衡阳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职业技术教育;伍兴国(1978- ),
  男,湖南衡阳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统计学,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服务珠三角特色新农村建设研究》(2010tjk033),
  主持人:肖霞。
其他文献
在此次大会上,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在职业教育领域颇有作为的一个中国民间组织,其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指出,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民间组织。中华职教社成立95年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劳动技能,深入研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参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
摘 要 运用寺田盛纪1998年创立的“二历史轴、三或四维度”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模型,对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分析后认为,要想应对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平等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升其地位;改善中等职业教育;为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亚洲国家要建立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国际
摘 要:根据对所在市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部分学校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了不开放或向学生外群体开放,但是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理应优先为广大普通学生提供服务。文章分析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校场馆使用管理和加强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几点建议,供广大教育体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面向;普通学生  中图分类号:G8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颁布5周年,积极就业政策实施10周年,谈及10年来的就业经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拥有13亿人口、近10亿劳动力,就业在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过程中,“坚持大力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复苏和快速发展。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布局调整,发展趋稳。  进入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完成历史转型,进入内涵建设新时期。  杭州中等职业教育30余年的发展历史,既是浙江同类教育的代表,也是中国同类教育的缩影。  新时期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和重心选定课程改革。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
摘 要:文章从以旧引新、紧扣悬念、创设情境、故事探路、开门见山等几个点阐述了自己对体育课堂前奏的一些看法。实践中酝酿了多条体育课堂尾声的设计方式,具体有:总结式、交流式、口诀式、留白式、鼓励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结束部分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17  1 引言  一堂好课,它
摘 要:从高校散打社团的开展、评估及激励机制、加强各院校交流、领导认可及支持、技术及理论的提升、师资力量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散打在高校的价值推广策略,为广大喜爱武术散打运动的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价值;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28  1 前言  武术散打属于现代体育的范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2018年江苏省定向锦标赛暨江苏定向邀请赛”中南京普通高校的定向运动发展现状,探讨南京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定向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
摘要:文章对汕头市澄海区学校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模式实验工作进行实验及分析,总结了自主参与、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探求了新的教学途径对应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并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自主参与;教学模式;目标策略;实验  近年来,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体育教育课程如何通过实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摘 要 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为背景,调查显示,中职生整体满意度较低,影响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职生满意度,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加大中职生企业实习实训力度;优化职校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密切职校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有特色的职校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 中职生;满意度;中职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