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音注》注音体例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诗音注》十卷,是清初学者李因笃评点汉诗之作。该书音注主要以《诗经》音为参照,对那些古音韵异之字加以解释,同时对古今音同的字也作了注音。本文旨在对该书注音作分类阐述,呈现其丰富的注音体例。
  关键词: 李因笃 《汉诗音注》 直音 反切
  
  《汉诗音注》十卷,是清初学者李因笃评点汉诗之作,成书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之前。[1]该书注音主要是以《诗经》音为参照,将那些古今韵异之字加以解释,属于古音考证。同时,作者对诗中古今读音相同的一些字也进行了注音。
  该书注音除去重复的共105条,其注音方式主要是反切、直音、叶音、声转。其中反切48例,直音44例,叶音11例,声转2例。大体运用了如下术语:某,某某切;某音某;某古音某;某,古某某切;某,某声则音某;某读曰某;某读为某;某读如某;某叶音某;某叶某某切;某与某同,某古某字;某即某字。作者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是借鉴别家音注,利用诗歌押韵,参考韵书,利用谐声原则。注音对象是韵脚字和非韵脚字。对韵脚字的注音多数是那些按《广韵》音与古韵有差别的字,主要是为了考证古音、说明诗歌押韵。其中叶音例都是对韵脚字的注音。古音例大多也是注韵脚字,作者既采用顾炎武古注、借鉴颜师古的注音,同时也以汉诗的押韵情况对其进一步论证。对非韵脚字的注音,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多义字,生僻字,联绵字,不常见名物,《广韵》未收之音。李氏注音特点、作用各异,接下来对其进行分类阐释。
  一、单纯注音
  这类音注目的只是为了标明被注字的读音。
  1.直音
  同声符单纯注音,注音字与被注音字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在形体上有相同的构件。如:
  《卷五·练时日》:“垂惠恩,鸿祜休。”祜音怙。按:祜,从示,古声,福也。怙,《说文》:“悖也,从心,古声。”祜、怙:《广韵》侯古切。二者皆从古得声,意义无关。
  《卷五·天门》:“天门开,詄荡荡。”詄读如迭。按:詄,《说文》:“詄,忘也。从言,失声。”迭,《说文》:“更迭也。从辵,失声。一曰达。”詄、迭音同,从失得声。
  非同声符的单纯注音,注音字与被注音字在形体上无相同构件,只是读音相同。如:
  《卷五·赤蛟》:“露夜零,昼晻濭。”晻濭,上乌感切,下音霭。按:晻濭为影母双声连绵字,濭、霭音同“於蓋切”。
  《卷一·伯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欂橹相枝持。”枅欂橹音鸡博庐。按:枅,《说文·木部》:“枅,屋檐也。”欂橹,当为欂栌。《玉篇·木部》:“欂,欂栌,枅也。”枅欂橹为不常见的名物名称,较为生僻,李氏故找浅显易懂的字来标其音。
  2.反切
  标注《广韵》、《集韵》未收之音。如:
  《卷十·燕燕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涎,徒见反。按:颜师古注“涎徒见反”。涎,《广韵》有二音,和诗中意思皆不对应,诗中义为“光泽貌”。《尔雅·释诂》:“涎涎,光泽也。”李氏采用颜师古的注音。
  《卷一·华容夫人歌》:“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寘,从千反。按:颜师古注:寘,徒千反/大千反。《汉语大字典》通“填”,填塞。《广韵》未收该义对应的读音。
  标注《广韵》音异义同字,如:
  《卷五·五神》:“扢驾坛,椒兰芳。”扢,公忽反。按:扢,《广韵》有三个读音,意思相同。《玉篇·手部》:“扢,摩也。”李氏标注自己认为正确的读音,扢,公忽反,即《广韵》古忽切。
  《卷五·星景》:“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蠵,弋随反。按:蠵,《广韵》户圭切,又悦吹切,二音意思都为“大龟”。李氏标注“弋随反”相当于《广韵》悦吹切。
  标注连绵词、生僻字,如:
  《卷一·黄鹄歌》:“唼喋荷荇,出入蒹葭。”唼,所角反;喋,直角反。按:洪兴祖补注:“唼喋,凫雁食貌。”唼喋,叠韵字,《广韵》收狎韵,上古归缉部。
  《卷五·邹子乐》:“群生啿啿,惟春之祺。”啿,徒感反。按:啿,《集韵》徒感切。同“噉”,吃。啿啿,丰富貌。“啿”为生僻字,《广韵》未收。
  二、以音别义
  所谓以音别义,是指被注字不只一读(依《广韵》或《集韵》),每个读音表示不同意义。李氏注出用于诗中意义之读音,从而排除别解。如:
  《卷二·诗四首》:“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其音基。按:其,《广韵》有二音。居之切,语气词;渠之切,代词。基,居之切。这里“其”是语气词,表示疑问,所对应的读音正是“居之切”。
  《卷三·四愁诗》:“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襜,蚩占反。按:襜,《广韵》有两读。一、处占切,《尔雅·释器》:“衣蔽前谓之襜”。二、昌艳切,《广韵·艳韵》:“襜,披衣或作襜”。李氏注:襜,蚩占反,相当于《广韵》处占切,此处正对应“蔽膝”之义。襜褕,短衣也。《说文·衣部》:“直裾谓之襜褕。”
  三、注音兼释义
  《汉诗音注》中有既标注读音同时又明确指明在诗中意义的音例,而且音义对应无误。如:
  《卷一·瓠子歌》:“隗林竹兮楗石菑。”楗音健,椿也。按:楗,《集韵》:“渠建切,刚木。”健,《广韵》渠建切,相当于《集韵》渠建切。楗,司马贞索隐:“楗者,树于水中,稍下竹及土石也。”椿,《玉篇·木部》:“椿,木名。”李氏音义对应无误。
  《卷五·上邪》:“上邪!”邪与耶同,语助也。按:邪,《广韵》有两读。一、以遮切,《广韵·麻韵》:“邪,俗作耶,亦语助”。二、似嗟切,《广韵·麻韵》:“邪,不正也”。耶,《广韵》以遮切,李氏音注限定“邪”为“以遮切”,语气词,音义对应无误。
  四、辨通假
  李氏音注有指示通假例,大都是以本字破假借字,具有积极作用。要通假借,必须借助声音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又不同于今音。由于古今音的变化,许多古代相同相近的音,今音相差甚远;今音相同相近的音,古音又相差很远。所以要明假借,又必须借助语音学知识。[2]
  《卷二·封禅颂》:“旼旼穆穆,君子之能。”能古音奴来反。按:能,《广韵》有三读,所对应的意思都不是诗中的意思。此处当对应《集韵》“汤来切”,通“態”,表“形状”之义。奴来反,平咍泥,之部;与《集韵》汤来切,平咍透,之部,读音相近,“能”当为“態”。
  《卷五·天地》:“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虞与娱同。按:虞,《说文》:“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本义是驺虞,兽名。”娱,《说文》:“娱,乐也。从女,吴声。”《广韵》娱、虞,遇俱切,读音相同。这里“虞”假借为“娱”,表示“欢乐”之义。
  五、标明古今字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按照字义之间的关系,古今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字义完全相同,一类字义部分相同。”[3]李氏标明古今字音例,大多属于字义部分相同,且都是以今字注古字。
  《卷二·安世房中歌》:“高张四县,乐充宫庭。”县音悬。按:《说文》:“县,系也。”朱珔假借义证:“此即县挂本字也。”《广韵·先韵》:“县,相承借为州县字。悬,俗,今通用。”县为悬的古字,表示悬挂之义。
  《卷一·瓠子歌》:“搴长茭兮,湛美玉。”湛读曰沈。按:《说文·水部》:“湛,没也。”段玉裁注:“古书浮沈字多作湛。湛、沈古今字,沉又沈之俗也。”颜师古注:“《尔雅》曰:‘祭川曰浮沈。’湛读曰沈。”
  六、标注异体字
  被注字与注音字为异体字。所谓异体字是指音义一样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如:
  《卷二·封禅颂》:“旼旼穆穆,君子之能。”旼音旻。按:旼旼,和睦貌。旼、旻《广韵》武斤切,二者皆从文得声。旼同旻。《六书故·天文上》:“旼,或作旻。”《正字通·日部》:“旼,同旻。旧本分旼、旻为二,泥。”
  《卷五·天马》“天马徕,历无皁。”皁即草字。按:《说文》:“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声。”徐铉曰:“今俗以此艸为木之艸。别作皁字为黑色之皁。案:栎实可以染帛为黑色,故曰草。通用为草栈字。今俗书皁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匕,皆无意义,无以下笔。”皁、草为俗正关系。
  七、古音注读
  对诗中古今异韵之字,考证其古音读是《汉诗音注》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标注古音是当读音发生改变,著者为了让人明了其读音演变的规律而作,同时也说明此字古本音如此,诗歌押韵古本是和谐的,叶音是不必要的。分析古音注读可以明了韵部的古今变化。如:《卷三·白雉诗》:“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英古音央;庆古音羌。按:此二例传抄顾炎武《唐韵正》。英,《广韵》于惊切,影庚平。央,《广韵》于良切,影阳平。二者中古读音不尽相同。庆,《广韵》丘敬切,溪映去。羌,《广韵》去羊切,溪阳平,二者今音亦不相同。可见著者注的是古音,上古庚韵半、和阳韵通为一韵,即是上古阳部。庆古音羌,以平声切去声,则正是考证庆的古音,庆古本读平声。
  李氏古注有直音和反切两种注音方式,大多标注“古音”二字,注字和被注字的《广韵》音韵地位相差较大,上古相同或相通。如:离古音罗;为古音讹;旧古音忌;泽古音铎;施古音式何反;服古音蒲北反。同时还有一个字兼用两种注音方式的。如:斗古音主;斗古音滴主反。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标注“古音”二字,但仍能看出标注的是古音。如:《卷五·象载瑜》:“赤雁集,六纷员。”员音云。按:员,云仙平;云,云文平。仙、文韵上古通,归于文部。
  八、叶音
  叶音也作协韵、叶韵,是后世人以今音读古代的诗赋韵文遇到押韵不和谐的地方,临时改变韵脚的读音以求读音和谐的方法。这种以今律古的叶音方法是不科学的,但却是研究古韵的开始,叶音往往具有古音属性。
  李氏主张古无叶音,但在《汉诗音注》中也标注了叶音。李氏叶音都是凭同声母字,叶音不关声母,无须改变。如:享叶音乡、喜叶许吏反,同为晓母;作叶则护反、葬叶子郎反,同为精母;去叶丘于切,同为溪母;素叶孙租切,同为心母。宁叶音宁,同为泥母。
  李氏叶音从押韵和谐出发,大多都属于变调叶音,没有改变今音韵系统,不存在古韵转移,并非真正古韵研究,只是为了协读,便于讽诵而已。如:《卷五·天门》:“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阂叶音改。按:阂,此处通“陔”,《篇海类编》注“柯开切”(见平咍,之部),与“海”(上海晓,之部)声调不同。作者叶音阂为改(见海上,之部),与海押韵。“改”和“柯开切”只是声调不同,上古都属于之部,可见是为了押韵而临时变调,不存在古韵部转移。
  李氏所注的变调叶音是为了诗歌押韵的和谐,但有些并不是临时改读,而是标注了该字的古音,有指明声调的作用。如:《卷五·天地》:“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享叶音乡。按:李氏改读中古上声“享”为平声“乡”,实现诗歌阳部字“商、长、翔”平声通押。江有诰《唐韵四声正》:“享,古为平声并无上声当删去改入阳部。”可知“享”古读平声,李氏“享叶音乡”具有指明声调的作用。
  李氏叶音也有涉及古韵部转移的。这类音例从今音角度看,改后亦不谐韵,只是声调变得和谐,存在古韵转移。如:《卷六·尹赏歌》:“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葬叶子郎反。按:场、葬为韵。场,平阳澄,阳部。葬,精宕去,阳部。李氏注葬叶子郎反(精唐平,阳部),与阳韵“场”今音不通,古韵则相合,中古阳韵、唐韵上古归阳部。
  九、异读同义
  李氏以“某某二反”注明异读。这种异读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卷二·讽谏诗》:“在予小子,勤唉厥生。”唉,呼来、许其二反。按:唉,《广韵》乌开切(影咍平,之部),又于其切(影之平,之部)。二读同义,皆为叹词,李善引颜师古注曰:“唉,叹声。”颜师古本作“诶”。李氏注:呼来反,晓咍平,之部;许其反,晓之平,之部。此二音反切下字和《广韵》音同韵,反切上字将影母字换为晓母字,体现古声母特点,“古影晓双声”。唉,呼来、许其二反,异读同义,都为叹词。
  上述八类,说明李氏音注体例丰富。用反切和直音注经,一般认为始于汉末服虔、应劭。为适应解读经籍之需,音注很早就出现了所谓“变例”:或不是注音,或不是单纯性注音,或注非其字。[4]李因笃《汉诗音注》其主要目的是标注古今韵异之字,考证古音,但其注音也体现了解经的目的,彰显出清初考据学之风尚。
  
  参考文献:
  [1]张民权.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郭波.后汉书李贤直音释.唐都学刊,2006.1.
  [3]何九盈,胡双胞,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汪业全.道藏音释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丙烯酸接枝HDPE/TiO2复合物的凝胶率、接枝率、应用频率及温度对微波下复合物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的影响,研究表明,同时采用辐照及丙烯酸接枝两
平衡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表面看来,关于平衡是问题多样,处理多种。这对于一个给定的平衡问题到底用什幺方法去处理,不少学生感到无章可循。由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物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个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用以满足多方位多角度发展的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共识。社会对复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突出,如何让学生愿倾吐、会倾吐、能倾吐,这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老课题。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激发写作兴趣的策略,鼓励学生探究式写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已逐渐从一门单纯技术发展成为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拥有独立学说和理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伴随着对护士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心脑重症约占内科危重疾病的1/3,以中风,昏迷,喘症,水肿,真心痛最常见。中医药如何切入治疗。作者提出急症治急,病症合辨,药精而重,拓宽思路的若干思考。旨在使中医药能广泛地参与心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和科技厅将壮医药研究列为重点项目,开始有计划地对
[目的]观察比较异环磷酰胺(IFO)、阿霉素(ADM)、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IAP)与环磷酰胺(CTX)、ADM、CDP方案(CA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CAP组:CTX60mg/m^2,静
邓小平局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进程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本文就"以形助数"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