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简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陶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陶器是为满足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创造的器皿。陶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爱好和文化特征。而从原始陶器造型的演变和发展中,我们得以窥探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一角。
  关键词:陶器;制作工艺
  我国陶器一向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无数技艺精湛、美观实用的陶器,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各个时代的代表器物,这些器物遗留了下来,保存至今,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宗巨大财富。
  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辽阔华夏大地的古代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精湛的制陶技术。制作的这些陶器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在器型审美特征及艺术品位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原始社会早期的陶器,制作工艺虽比较原始,但就其造型和装饰艺术来看,却代表了当时当地的陶器制作水平,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活状态。那么,这些陶器在最初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要经过何种工艺才能呈现出今天或古朴醇厚或写意生动的形态?笔者由本文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1 陶器的产生
  在远古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先民渐渐学会了使用水和火,饮食习惯也经历了从生食到熟食的飞跃,陶器也因此应运而生。
  1.1 陶器产生的条件
  在今天看来,制作陶器是件极其简单的事,但在当时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陶器的产生提供了成熟的客观条件。
  第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种情況下,先民们有了比较稳定且丰富的食物来源。人们对于烹煮、盛放、储存食物的器皿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社会生活提出的各种客观要求是陶器出现的必要因素之一。
  第二,初步定居的生活方式给陶器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早期的陶器容易破碎,到处迁徙游牧的先民不可能大量使用陶器,而实现定居生活以后,才有可能分出人力来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相当复杂、生产时间相对长的陶器制作。
  1.2 陶器的作用
  陶器出现以后,先民们饮食条件才逐渐得以改善。陶器不仅可以用作炊具烹煮各种食物,使人们获得容易消化、味道鲜美的熟食,还可以用作储存器把剩余的食物保存起来,又可以用来汲水、运水,原始先民们的生活因而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2 陶器的种类
  陶器是用陶土,即单一或多种混合的无机盐做原料,经过人们的加工成型、高温焙烧而成的各种器皿。以我们今天日常所用细陶为例,吸水性一般为8%—10%,原料的化学组成中盐基成分为0.97%,中性成分为29.12%,酸性成分为69.91%。抗压极限强度每平方厘米为200—400千克,抗弯极限强度每平方厘米为150—200千克。
  依据不同方式,陶器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图1~图4)。
  以装饰来区分,有素面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品种。而根据颜色来分,泥质陶又可以分为灰陶、红陶、黑陶或褐陶。通常情况下,陶器是以质地区分,主要分粗陶和细陶两种。
  粗陶所选用的陶土选择不精、捣碎不细,淘洗得不细或者根本不淘洗,泥料中掺有砂砾、贝壳末等杂质,因此也称为“夹砂陶”。这种陶质受高温烧烤不会破裂,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能,且质地坚硬,不足之处是质脆容易破损,适宜作一般炊具。
  细陶又称为“泥质陶”,陶土选择则比较严格,细致捣碎,充分淘洗,泥料较纯。经过较好的捏练和陈腐等工序处理,泥料的微粒获得较多的胶质薄膜,有良好的可塑性,也因此泥质陶比夹砂陶在器物种类上要丰富得多。
  3 陶器的制作
  陶器发明以后便一直和古代先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陶器生产不断增多,制陶工艺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日趋进步。
  中国古代的制陶工艺十分复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说:“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概括来说,古陶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工艺过程:①原料的选择和加工;②成型和修饰;③加热焙烧。
  3.1 原料的选择和加工
  制作陶器的陶土是一种天然泥土。在选用时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含砂太多,含砂多的泥土松散性过大,作陶坯时不易黏合成型,经窑火一烧更容易松散。但也不能用含砂过少,或纯粹不含砂质、组织太致密的胶质黏土,胶质黏土加水后会变为糨糊一样的质感,干燥后又像石头一样板结,土质过硬,密度过大,受热容易破裂。
  烧制陶器必须选择合用的黏土来做原料。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所用的陶土原料中含铁量很高,并非采自含腐殖质较多的地表土,而是来源于更深地层的黑土、黄黏土和河谷中的沉积土。
  陶土选定后,还须进行加工。陶土的黏性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烧制,这时候便需要加进去一些石英、长石和砂岩粉末,也可用草灰、蚌壳末等,以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保证陶坯在受高温焙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高陶器制成的成品率。
  3.2 陶器坯体的成型和修饰
  原料配制和加工以后就进入制造坯体的阶段。初时,人们只会用手捏成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其后,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图5、图6)。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的陶器中,泥条盘筑法最常见。泥条盘筑法是先将泥料捏成泥条,然后一手拿石球垫在里壁,另一手拿着泥条由底部螺旋式盘绕而上,一直盘绕到口沿,做成陶坯的雏形。
  陶器坯体成型之后,下一步就是修饰。修饰的工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湿手抹平:这是制陶过程中的第一个修饰手段,从作坯开始就要不断用手蘸水往泥坯上抹,使坯面不致过早因干燥而开裂,同时使坯体表面光平并抹去接合缝,填补毛坯空隙。
  ②拍印:湿手抹平以后,虽然能使器物表面平整光滑,但没有光泽,整体也不够结实,因此还要拍打。一般用木板做拍也有用绳缠绕于拍上,用拍在坯体上拍击。分段做成的器物还要粘接在一起,粘接工作也在修饰过程中完成。
  ③磨光:成型的毛坯稍干后,有的不够规整,有的会留下泥条痕迹,需要再进行磨光。在毛坯半干时,制陶者用鹅卵石在器物表面进行打磨,使高低不平的坯体表面填平补齐,同时还能增加器物表面光泽。
  ④彩绘:彩陶是在焙烧以前上彩作画的。彩绘的颜色有黑、赭红和白等几种色彩,彩绘陶不仅有优美的造型,而且有动物、植物、编织物等富丽的装饰花纹。
  3.3 加热焙烧
  在制陶过程中,完成坯体成型和修饰之后的器物还只能算半成品。要使之成为陶器,尚需焙烧。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烧成温度在800—900摄氏度,最高不超过1050摄氏度。
  陶器烧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火候的掌握和控制。陶器出现伊始,烧制方法较为原始,可能是在露天架火焙烧。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见到云南瓦族人露天烧制陶器,他们把晾干的陶坯堆放在村外的干地上,大型器物在下面,中、小器物在上面,各坯之间留有空隙,将木柴搭在陶坯的周围燃烧约三小时,陶器就烧成了。陶器烧成以后,烧陶的地方照常翻地播种,不会留下任何烧火的痕迹。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出土陶器,大部分都是在陶窑内烧成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窑主要有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两种(图7、图8),窑址发现也较多,最早的陶窑是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南裴李岗横穴式陶窑。比较典型的有分布在陕西西安半坡、凤县,河南陕县庙底沟、三门峡三里桥,河北邯郸涧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窑。
  早期陶窑多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和窑箅五个部分组成。这种陶窑容量一般较小,每次只烧大、小陶器五、六件,但温度均匀,从发现的陶器来看,陶色基本一致,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2006.
  [2]李湘生.试析仰韶文化彩陶的泥料、制作工艺、轮绘技术和艺术[J].中原文物.1984(1):53-59.
  [3]林声.云南傣族制陶术调查[J].考古.1965(12):645-653,12-14.
其他文献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
通过对地面和高空形势进行分析,总结出了2002年12月5~9日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并对数值预报产品在强冷空气过程中的释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回顾人工对比法、对分检索法和穿孔卡检索法三种传统木材树种检索方法,总结计算机数据库程序检索法的发展现状。以实现在线智能检索针叶树材为例,笔者开发了融入计算机视觉技
本文从文学本体论、文学功能论、文学风格论、作家论四个方面,分析王通的儒家本位的文学观,并清理其源流、考察其背景、评价其价值.认为:王通的文学思想比较系统,它以儒家文
河西是唐代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唐代诗人的河西诗歌也成为河西历史风貌研究的重要资料。文章基于此,首先对唐代以前河西的历史沿革以及诗歌创作做了简单介绍,继而从军
目的探讨朋辈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应用于肾内科轮转的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40名在肾内科轮转的低年级住
4月1日,三大PMI指数在同一天发布,数据均出现反弹,且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实现了时隔两年的首次回升,2016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南宋四六文异常兴盛,南宋末出现了宋人四六文总集,<三家四六>、<四家四六>即是,当时被作为四六文范文集.本文就现存两种宋刻四六作版本源流及内容体例的梳理.清钞本<五家四六
Salo水电站大坝坝脚下游发现砂沸现象,经过反滤压重处理后,坝脚下游其它部位又产生砂沸。通过监测和检查成果,结合坝基条件,认为库水通过坝基的渗水是坝脚下游产生砂沸的主要
梁陈文人在创作宫体诗的同时创作了别具一格的边塞诗,本文认为其动因不仅是南朝乐府拟作之盛行,更由于梁陈间诗人对新的审美对象和抒情载体的寻找,对新的审美理想之追求,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