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定量磁化率成像在帕金森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情况,明确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P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39例(PD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47~80 (65.44±9.78)岁。根据改良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PD组(23例)及中晚期PD组(16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进行QSM扫描,测量各组中脑左右两侧黑质和红核的磁化率,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并与PD的临床诊断、分级和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中脑左右侧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临床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侧的关系。

结果

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073±0.017)×10-3对(0.058±0.028)×10-3t=-2.125,P=0.043;(0.094±0.020)×10-3对(0.072±0.035)×10-3t=-2.605,P=0.015]。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与Hoehn-Yah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r=0.051,P= 0.759;r=0.045,P=0.788);黑质的磁化率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420,P=0.008),红核的磁化率与病程无相关性(r=0.241,P=0.130)。PD组的中脑左右侧黑质、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患者临床发病时肢体运动障碍症状的表现无显著相关性(黑质:F=0.661,P=0.421;F= 1.153,P=0.290。红核:F=0.006,P=0.940;F=0.109,P=0.743)。

结论

QSM技术能够测量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并间接反映脑内铁沉积情况,对PD诊断及病程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18F-FDG PET/CT显像作为心脏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笔者重点从定位诊断、疗效评价、定性诊断和成像技术优化等4个方面综述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心脏肿瘤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证据,以期达到系统化评估该检查方法的目的。
核医学实验、核医学治疗及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人体的遗传、免疫、骨骼、神经系统等产生辐射损伤和化学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磁性纳米吸附材料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质和磁响应性,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研究。笔者对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笔者报道了1例行次全切术后复发的内淋巴囊肿瘤病例,且初次诊断为乳头状汗腺瘤,分析其CT及MRI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重点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期刊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智能(IQ)-SPECT/CT和低能高分辨率(LEHR)- SPECT/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PI)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的31例确诊或者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9.4±12.01)岁。所有患者同日分别行IQ-SPECT/CT+CTAC及LEHR-SPECT/CT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
随着核与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备受关注。剂量估算是辐射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估算出人体所受的剂量对评价辐射造成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蒙特卡罗(MC)模拟与人体参考模型结合可对核事故、医疗照射和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是一种快速且对硬件要求较少的剂量估算方法,目前正面临模型开发和计算耗时的瓶颈,笔者对此现状进行综述。
以肱骨转移包块为先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病例在临床中并非罕见,笔者报道的这例病例特殊之处在于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确切的原发病灶,再次行PET/CT检查及131I治疗后的全身碘扫描中发现了左侧髂骨病灶,行髂骨病灶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另一处甲状腺乳头状癌骨转移灶,再次行131I治疗、规范TSH抑制治疗,诊治过程中不断更新诊断标准,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期刊
PET/MR作为新型的多模态成像技术,集合了MRI高软组织对比度、多序列、多参数、可定量和PET多分子探针显像的高灵敏度的优势,实现了PET分子功能影像与具有精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的MRI影像同步扫描,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广泛。笔者总结PET/MR心血管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中正常前列腺标准化摄取值(SUV)、CT值、PET/CT横断位最大层面测量的前列腺左右径(简称最大横径)和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非前列腺癌男性患者181例,年龄19~94(60.6±14.5)岁。将患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19~39岁16例、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γ显像(BSGI)的肿瘤摄取半定量方法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女性IDC患者,年龄30~76(53.2±13.1)岁。患者术前均行BSGI检查,通过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BSGI图像进行视觉评分。根据BSGI的阳性结果,将肿瘤与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R)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