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深度学习:比喻的理解和运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司空见惯,但是传统的比喻教学往往停留在“本体”“喻体”“喻词”的浅层分析上,忽视了比喻在表情达意上的真正作用。本文是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案例出发,探究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比较、探究、创造等深度学习的策略,理解和运用“比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比喻教学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钱钟书的这句话道出了比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回顾小学语文课文,比喻句俯拾皆是,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让人感受语言的动人魅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比喻教学往往停留在“本体”“喻体”“喻词”的浅层分析上,忽视了比喻在表情达意上的真正作用。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深度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运用比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呢?我们不妨向薛法根老师讨教几招。
  一、质疑:深入思考,内化语言
  特级教师钱正权说:“语言形式秘密的发现和破解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因此,理解了语言形式也就深刻理解了内容,因为语言的精致就体现了思想的深邃。请看薛老师《二泉映月》教学片段:
  师:文中有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亦五个描写月亮的四字词语,我请学生来读一下。(生读词语)
  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颜色。
  师:什么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还有其他词语吗?
  生:月光如水
  师:月光如水,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清。
  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子?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起来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似”字就可以了。知道“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影子。
  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两个词来赞美——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感悟】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月光五个词语读一读,再说一说哪些词用了比喻,分别把月亮分别比作什么,最后通过朗读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其实,不品味词语意蕴的差异,是很难读出词的韵味来的。薛老师则巧妙引导学生质疑,深入思考内化语言。
  1.提炼词语,整合信息
  教材多是以純文本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表述的准确性。教学中,薛教师把“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提炼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发现五个词语的比喻特色和内容联系,重视学生学习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引导深度学习自主建构,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三次追问,层层铺垫
  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朗读五个词语之后,通过三次追问“月光美在哪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词语、内化语言。“月光如银”美在颜色;“月光如水”美在清澈;“静影沉璧”美在形态;“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美在水月交融。就这样,学生边读边思五个词语,那二泉和月就如在眼前了。
  3.难点突破,点拨巧妙
  对于“静影沉璧”这个新词,薛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解释词语意思,而是点拨学“中间加个“如”字或“似”比喻词,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也学习了比喻修辞手法。学习比喻,不仅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式之美,更重要的是领会语言内涵之美,这样的深度学习才会令学生印象深刻。
  二、比较:深度引领,活化语言
  比喻往往是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来比方,化生为熟,帮助人们联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经常通过把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与作者想要说明的不为人知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接受语言。而薛老师在教学《槐乡五月》时是这样做的:
  师:这几句话中,老师请你注意这三个字。(板书:似 像 如)什么似什么?
  生:槐花似瑞雪。
  师:应时的大雪成为“瑞雪”。什么像瑞雪?
  生: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师:什么如什么?
  生:槐花如小辫。
  师:同样是槐花,为什么它可以比作不同的事物?
  生:因为槐花堆在一起的时候形状不同。
  生:姿态不同。
  生:看的距离不同。
  生:看的角度不同。
  师:看的角度不同,花的模样也就不一样了。“圆球”怎么看的?
  生:远看。
  师:小辫怎么看的?
  生:近看。
  【感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薛老师语文的“专业”教授者的风采。
  1.聚焦喻词,发现比喻
  薛老师先出示三个比喻词,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发现三句比喻句,“槐花似瑞雪”“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槐花如小辫”让学生体会比喻词的丰富,以及比喻描绘出的槐花美景。
  2.揣摩作者,发现视角
  他关注比喻,不仅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欣赏比喻的美感,而且能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观察槐花的。这样,学生从“似”“像”“如”习得的是,观察事物远近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和写出来的也不同。
  3.横向比较,发现亮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薛老师引导学生把三组比喻句横向比较,寻找比喻的特征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启发学生只有独特的观察视角,才会有独特的个性化理解,语言表达也更为灵动和生动。深度学习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更要与作者对话,深刻感受语言表达的意义。   三、探究:深刻感受,理解语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老师适时、恰当、适度的点拨是促使学生进入深层学习的关键。请看薛老师《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段:
  生:(齐读)“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把林子里的声音比喻成悠悠的小令。
  师:你发现这是一句比喻句,真不简单!
  生:它先说林子里静极了,然后是沙沙的足音。听起来有些矛盾。
  师:是啊,“沙沙的足音”怎么会“静极了”呢?
  生:就是连林子里沙沙的足音都听得见,就说明那个林子很安静。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
  师:父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像“锯床腿”的声音,这样的话在“我”听来像什么?
  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
  生: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
  生:我觉得像一盆冷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
  师:这种心情就是:沮丧!而老人的话,听起来就像“诗一般”。
  【感悟】明代胡宪仲说:“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为口耳之赘而旋忘之。”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就能逐渐获得扎实的知识,对身心发展有益,反之,大量讲授而期望学生很快明白,获得的知识就肤浅、有限。薛老师的点拨可谓润物细无声。
  1.不愤不启,会的不讲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薛老师在出示这句比喻句时也是如此,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对比喻句的特征比较了解,很快就发现了比喻句,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学生会的,薛老师不讲。
  2.不悱不发,不会再讲
  孔子说“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薛老师引导学生揣摩“沙沙的足音”怎么会 “静极了”的问题,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点拨“反衬”的手法,那才是“雪中送炭”。
  3.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薛老师不仅学生在朗读中自己来发现比喻的特点,寻找认知冲突,体会反衬的作用和比喻的表达效果,而且结合课文情境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内心的感受。学生入情入境,把家人评价作者琴声的语句比喻成“刀”“拳头”“冷水”,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痛苦、沮丧、失望的独特感受来。我们惊叹,原来简单浅显的比喻可以表达这样深刻丰富的内涵。
  四、创造:深度拓展,运用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因此比喻的理解运用,就必须基于教材和学情的把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薛老师在《匆匆》教学片段中有这样一段:
  师: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很难写的。但是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悄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写时间的?八千多日椒如何匆匆而过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有没有发现?
  生:时间过得非常快,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日子过得像滴水一样,可见日子过得是多么的快。
  师:八千多日子像一滴水,滴答一下,24年夺去了;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你的一生就没了。于是你的头上就要冒汗,你眼泪都要出来了,为什么呢?
  生:可怕!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
  师: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读书时,日子——
  生:读书时,日子从书页中翻过去了。
  师:写字时——
  生:日子在笔尖上过去了。
  师:唱歌时——
  生:日子从我们的歌声里飘过了。
  师:弹琴时——
  生:日子跨过黑白键,从我灵巧的手指间过去了。
  师:好啊!这就把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感悟】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的传统是“修炼”和“对话”,“对话学习”是人们一起共享知識,知识是公开的和开放的,学习就发生在与对话相对应的认知实践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薛老师从“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比喻入手,与学生展开兴趣盎然的对话。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比喻句在课文中司空见惯,如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个难题。在这个片段中,薛老师采用大段的旁白向学生描摹时间,时间是看似虚无却又存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但老舍却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语言的铺垫,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化虚为实,体悟情感
  “八千多日子像一滴水,滴答一下,24年夺去了;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你的一生就没了。”薛老师把漫长的“24年”与瞬间的滴水时间快慢的对比,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时间的匆匆,以及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惋惜、惆怅和淡淡的哀伤。
  3.化实为虚,丰富表达
  对话并没有在这里停止,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如何让学生用具体可感的方式描述自己眼中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最寻常的,学生最习以为常的,薛老师没有去让学生遥不可及探讨如何珍惜时间,而是围绕学生的读书、写字、唱歌、弹琴等具体的生活情境,去交流时间的流逝方式,揣摩语言的生动表达,这就实现了用比喻表达生活思想的一种方式,使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更有教育价值的“深刻”。
  【结 语】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把学习的感受、感知和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层次和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之所以能妙“喻”生花,源于他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阅读期待上,他把目光锁定在教材最有价值的语言实践点,他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比较、探究、创造,用深度学习的策略活学活用语言,从表面化的学生活动走向指向认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文本的“享受者”“创造者”。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2】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6)
  【3】新西兰约翰 哈蒂著,金莺莲 洪超 裴新宁译.《可见的学习》(教师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
  【4】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作为文学世界中重要的分支,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除了要为学生们介绍优秀的诗歌作品,要求学生们进行诗歌背诵与朗读还有义务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鉴赏诗歌能力,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诗歌教学  文学作为语文学科中的璀璨明珠,能够很好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可以引导人们情感共鸣,而诗歌更是文学中的佼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重视诗歌教学,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从生活和学习中用心感受,把这些体验写到作文中,使作文内容丰富,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能用流利优美的语言,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离不开积极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让他们有话可写,喜欢上写作,在
期刊
【摘 要】  基于2011版《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及要求,结合这一学段孩子的习作心理,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活化习作素材、扩展习作路径、具化习作选材、丰化习作内涵,建构恰当好处的习作环境,帮助孩子降低作文起步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  习作教学 语境 建构 表达  习作语境,是指习作教学中为完成一个真实的习作任务而创设的语言环境。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写
期刊
【摘 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从现实来看,小学语文作业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缺少新意和变化。基于此,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本着差异性、多样性、趣味性等原则,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微改革,力求从形式、内容上有所突破,符合小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个性  新课改提倡让小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
期刊
【摘 要】  实践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任务型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目的,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英语任务实践教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实践教学 任务设置  小学阶段是夯实学生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进行学生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其将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对英语的认识和感知。运用任务性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展英语教学,可以让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内容。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从关注学生的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接触自然、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素材,积累写作的情感,让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而且能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 习作教学  小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感觉没有写作的内容,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写出来的作品大多数内容空
期刊
【摘 要】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年轻班主任与班级当中一个患有“多动症”的问题孩子之间的较量过程。班主任试过了多种方法,如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家长密切地沟通,利用孩子在意的东西威逼利诱等等,效果却不太理想。反思过后的她决定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并且努力寻求孩子父母和科学的支持。  【关键词】  多动症 劝说 重建良知  从一年级到现在,已有四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看着小乐同学从上课拿着扫把与其他“小皮蛋”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写话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写话的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突破窠臼,创新方法,让学生自主写话,快乐写话。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写话指导 突破窠臼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小学生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
期刊
乐清,人们说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作为我的家乡,我感受到的它的美,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一种温暖的美,把我這颗小小的心儿都融化了。  小时候,懵懂的我睁着好奇的双眼,怎么也看不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我记得,人们总是热情地冲我笑。当我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那是乐清湾东岸胜利塘;这是慈善舍粥,那是爱心义卖……我知道了家乡的美,更懂得了家乡的美是那么温暖。  周末,更能感受到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联络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也是一门艺术学问。古人云:“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哭。”善于运用口语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感情,活跃自己的思维,缓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口语交际说到底就是听和说,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口语交际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把话说明白,让对方乐于接受。所以口语交际重在交际。  【关键词】  口语素材 训练学生 有效互动  口语交际首先要有口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