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和治疗期内口腔中的酵母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酵母类菌尤其白念珠菌,是口腔的主要栖身菌,其致病性常与宿主易感因素有关.尽管目前已知口腔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易继发感染,然而对于口腔酵母菌、口腔癌与放射治疗三者间的关系了解甚少.本文对50例口腔癌患者的放射治疗前和治疗中口腔的酵母菌群以及白念珠菌血清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他文献
寻常型银屑病偶可发展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银屑病皮损组织学初期主要为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表皮浸润,表明CD4淋巴细胞为炎症与过度增生过程中的一种初期免疫反应启动因子,因此人们将治疗目标选择性地针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
淀粉样变苔藓是一种慢性顽固性难治的疾病.以往的治疗方法用皮质类固醇局部封闭,二甲基亚砜,环磷酰胺等均无明显疗效.最近的一些报道指出,依曲替酯治疗本病大有希望.
皮质类固醇制剂是有效的抗炎药物,其抗炎效力因类固醇核基团的取代而明显增加,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也随之增加.本文作者用新生SD大鼠研究了当给予等效抗炎剂量时,不同效价的氟化和非氟化的皮质类固醇制剂在抑制肉芽生长、胶原合成和非胶原蛋白合成方面是否效力相等.
期刊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皮肤表现的性质及发生率,对115例已确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骨髓外浆细胞瘤5例,淀粉样变2例,坏疽性脓皮病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各1例。
期刊
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的。但一些顽固的病人对UVB治疗反应较慢。依曲替酯和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亦有效,但临床上对斑块状损害单独用此药治疗效果亦慢。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一些副作用与剂量有关。本文研究UVB加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并与UVB单独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可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UVB的累积量。
甲癣是甲的真菌感染,由三类菌即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和酵母茵所引起.本文报告的1例是由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所致.损害初发于左手食指,发病前曾受轻微外伤,以后逐渐蔓延至左手第3、4指和拇指.甲板肥厚,呈无色,暗棕或烟黑色,末端被侵蚀破损,甲下角层肥厚.直接镜检可见由成串厚壁孢子组成的淡棕色菌丝和单个的淡棕色厚壁孢子.病理检查可见甲板内成堆的菌丝,穿透甲床,并可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保留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表现型的异种移植模型,从而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性体内模型,以探索慢性创伤性表现型的发病机理及致癌作用。研究用的移植物取自不同的RDEB患者及2名健康对照者躯干、四肢等处无水疱及肿瘤的椭圆形全厚皮肤,移植于6周龄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每只小鼠每周口饲复方新诺明。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浸润主要山一种极类似予良性皮肤淋巴样浸润表型的CD4辅助T细胞所组成.MY7(CD13)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在正常情况下与表达在外周血颗粒白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的MY7抗原结合,也与在正常表皮基底细胞上的一种抗原有交叉反应,但在B、T和无效淋巴细胞上缺乏MY7抗原.
本文综述糠秕孢子菌(PS)与异位性皮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该菌虽为栖身于成人正常皮肤的常驻真菌,但当发生异位性皮炎时,如同时给予油剂药物外敷可促进该菌滋生繁殖而加剧皮炎,尤其在PS繁殖多,浓度较高的头颈部皮肤病变中为更显著.此外,从患者对卵圆形PS的阳性激发试验及组胺释放试验米分析,该菌可能还与异位性皮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当应用酮康唑或伊康唑后,随着PS数量的减少,患者的病变也大为减轻.
期刊
患者44岁,女性。1979年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PSS)。1988年4月因劳动时呼吸困难入院。初诊双侧下肺野有杂音,胸片可见心脏肥大和肺静脉扩张,双侧下肺野有粒状阴影。呼吸机能检查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为9.5(ml/min/torr),正常为22.9,肺活量比降至66.7%,有肺限制性障碍。心超声可见中度心包积液。甲状腺机能检查T3、T4呈低值,促甲状腺激素(TSH)高值,甲状腺试验、微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