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遵循课改理念,以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师生复合互动为途径,通过师生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索出了一些地理学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切入点,以小组活动为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1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搞好合作探究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合作探究教学程序设计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组合为不同的问题板块,通过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探究,使“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地理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引导和问题研究等三种合作探究形式。
现通过地理学教学的三个案例,介绍上述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1案例教学型合作探究 案例所蕴含的背景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探究的兴趣。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口头表达、辩论说理、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的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作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把社会调查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来要求。我们认为被调查的对象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做好社会调查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在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后,组织学生去常州食用菌基地调查考察,要求每个学生不能作为一个参观旅游者的身份去,而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去考察,注意观察和询问,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食用菌和药用菌基地生产的对象是什么?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是如何进行改造利用的?③生产中投入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④培养基和栽培土壤利用后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⑤这种生产方式与一般的田间蔬菜种植相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称为“白色农业”?它是否属于“生态农业”?⑥这种生产为什么称为“工厂化生产”?⑦推广这个基地的生产模式有何现实意义?这种调查是课本和课堂教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调查访问、人际交流和动手记笔记的能力,拓展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感受,结论让学生去总结的开放性教学,并有利于学生对现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2 实验引导型合作探究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我们设计一组实验,由此让学生学习。
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土质状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②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
实验用品:①木板一块,长约1米,宽约30公分,苔藓草皮一块,青苔一束,能覆盖木板即可。②水盆一个。③喷水壶一个,黄土、沙土、黑质土壤若干克。④清水5千克以上。
实验探究:①学生每5个人一组准备用品,并选出实验小组长。②一个学生负责支木块,并调节木块的倾斜角,按要求放置木块上的覆盖物。③一个学生负责喷水,并按记录员提供的时间、喷水强度喷水。④一个学生掌握喷水时间,作实验记录。⑤一个学生负责更换土质材料。
实验结论:教师提示,学生归纳,师生共同修订结论。 要根治水土流失现象,必须把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草能固定土地浅表层次的水土。树木能固定土地深厚层次的水土,减轻地表岩石的滑坡程度,二者结合,表里加固,才是保持水土的长久大计,根本大计。
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无危险性,教师布置任务后,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激情和冲动,在这种实验氛围下,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验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1.3问题研究型合作探究“问题研究”是实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好场所。在学习“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时,活动过程如下:
设计研究步骤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以下研究步骤:①查阅资料,了解某条河流及流域特点。②搜集资料,了解修建大坝的“利”。③ 搜集资料,了解修建大坝的“弊”。④比较利弊,对修建大坝进行深入思考。⑤组织班级之间的辩论赛。
搜集、准备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包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参考资料,去图书馆找相关图书;网上搜索;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制作资料卡片,推荐参加辩论赛的选手。
组织辩论比赛由科代表主持,各小组所选答辩人进行答辩。最后由科代表组织课堂小结。
2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
首先,倡导探究性学习并非全盘否定以前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仍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工作中要避免牵强附会的不切合实际的“一窝蜂的”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帮助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等同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因此,在组织探究性学习中,要防止复杂化倾向和纯科学化倾向。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多侧面的学习活动,“观察与思考”是探究,“调查”是探究,“自学讨论”同样是一种探究。有些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究性学习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探究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1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搞好合作探究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合作探究教学程序设计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组合为不同的问题板块,通过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探究,使“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地理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引导和问题研究等三种合作探究形式。
现通过地理学教学的三个案例,介绍上述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1案例教学型合作探究 案例所蕴含的背景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探究的兴趣。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口头表达、辩论说理、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的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作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把社会调查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来要求。我们认为被调查的对象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做好社会调查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在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后,组织学生去常州食用菌基地调查考察,要求每个学生不能作为一个参观旅游者的身份去,而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去考察,注意观察和询问,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食用菌和药用菌基地生产的对象是什么?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是如何进行改造利用的?③生产中投入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④培养基和栽培土壤利用后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⑤这种生产方式与一般的田间蔬菜种植相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称为“白色农业”?它是否属于“生态农业”?⑥这种生产为什么称为“工厂化生产”?⑦推广这个基地的生产模式有何现实意义?这种调查是课本和课堂教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调查访问、人际交流和动手记笔记的能力,拓展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感受,结论让学生去总结的开放性教学,并有利于学生对现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2 实验引导型合作探究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我们设计一组实验,由此让学生学习。
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土质状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②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
实验用品:①木板一块,长约1米,宽约30公分,苔藓草皮一块,青苔一束,能覆盖木板即可。②水盆一个。③喷水壶一个,黄土、沙土、黑质土壤若干克。④清水5千克以上。
实验探究:①学生每5个人一组准备用品,并选出实验小组长。②一个学生负责支木块,并调节木块的倾斜角,按要求放置木块上的覆盖物。③一个学生负责喷水,并按记录员提供的时间、喷水强度喷水。④一个学生掌握喷水时间,作实验记录。⑤一个学生负责更换土质材料。
实验结论:教师提示,学生归纳,师生共同修订结论。 要根治水土流失现象,必须把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草能固定土地浅表层次的水土。树木能固定土地深厚层次的水土,减轻地表岩石的滑坡程度,二者结合,表里加固,才是保持水土的长久大计,根本大计。
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无危险性,教师布置任务后,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激情和冲动,在这种实验氛围下,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验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1.3问题研究型合作探究“问题研究”是实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好场所。在学习“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时,活动过程如下:
设计研究步骤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以下研究步骤:①查阅资料,了解某条河流及流域特点。②搜集资料,了解修建大坝的“利”。③ 搜集资料,了解修建大坝的“弊”。④比较利弊,对修建大坝进行深入思考。⑤组织班级之间的辩论赛。
搜集、准备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包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参考资料,去图书馆找相关图书;网上搜索;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制作资料卡片,推荐参加辩论赛的选手。
组织辩论比赛由科代表主持,各小组所选答辩人进行答辩。最后由科代表组织课堂小结。
2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
首先,倡导探究性学习并非全盘否定以前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仍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工作中要避免牵强附会的不切合实际的“一窝蜂的”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帮助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等同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因此,在组织探究性学习中,要防止复杂化倾向和纯科学化倾向。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多侧面的学习活动,“观察与思考”是探究,“调查”是探究,“自学讨论”同样是一种探究。有些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究性学习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探究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