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纷纷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但是,目前我国仍没有统一明确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通过描述国内外的认定现状,探索适用于地方一般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认为地方一般本科高校在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时,应注意区别于职业院校和名校,可将证书、经历和能力作为通用的认定标准,具体的衡量因素应由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不宜一刀切。
关键词:双师 标准 应用型 地方本科高校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厘清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来源。1990年上海冶金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王义澄发表了《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文中提出,“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是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的基本要求。 从此,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学校大多以此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方向。
2.字面含义解析。从字面上来看,“双师”就是两个“师”,普遍认为指“讲师”和“工程师”。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指的是那些既是讲师,能从事教学工作,又是工程师,能从事行业工作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提出,必须“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说明其中一“师”指的是“教师”而不局限于“讲师”。在高校中,这个“师”也可能是助教、副教授和教授,只要是取得了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皆可。而另一个“师”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一定专指“工程师”,也可能是“律师”、“会计师”、“建造师”、“医师”等等,所涵盖的范围较第一个“师”更为广泛。因此,从字面来看,“双师”并没有确定的意义,需要人们对它进行定义。而现有关于“双师型”培养的论文研究很多,许多探讨不深入,意见不统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国内外“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情况
迄今为止,我国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还没有对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做出明确的认定标准。但是,早在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教高[2008]5 号)对“双师型”教师做出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这份文件中明确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同时具备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或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一线本专业工作经历,或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设计安装工作等。
2013年我国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联盟总部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要求,“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具体标准:学历要求是大学本科及以上,职称要求是中级及以上,专业经历要求是两年以上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相比教育部的标准而言,它提出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在美国,社区学院的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学历可以不同,但是都必须拥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德国实行“双元制”,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澳大利亞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求至少有3~5年的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而且还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
三、广东省首批1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标准认定情况
广东省首批1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以制度、规划、文件等形式提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不到1/2。比如,广东财经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具备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则提出,“学科型”教师教授基础课,“双师型”教师教授专业课,实习课实行“双导师”制。可见,各家不仅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认定不同,对怎么发挥其作用也不同。而这14所高校中,真正明确在文件中规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仅有两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关于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试行办法》(广师院〔2009〕136号)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条件——基础条件是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必备条件是:行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行业特许的中级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另一家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这家高校在2013年出台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 》(中大南方人事〔2013〕13号),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同样具有可操作性。
四、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适用标准的探讨
与德国、美国不同,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还不具备将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完全区分管理使用的条件,因此,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道路与澳大利亚有所相似,即要求“双师型”教师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纵观国内外,对于“双师”的认定,大多使用三个限定标准:一是证书,二是经历,三是能力。本文认为,在证书上,应具备三证齐全,即教师资格证、高教系列职称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在经历上,教学合格,并每年在一线指导学生实践达到固定学时,或者有过三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在能力上,要求近五年有主持过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或获得授权专利、且能发表专业论文或出版著作。具体到某个学校,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应针对应用型学科的专业课教师,比如石油、化工、机电等专业任课教师,而对于基础课程,比如政治理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的授课教师,则不做要求。因此建议,在成熟的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达到博士以上学位,专业课教师则可由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授课,同时具备三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在一些新兴的专业,学历要求可适当降低,“三年以上行业经历”也可由“每年指导学生一线实践达到固定学时”来代替。当然,极个别专业的应用型很强,国内还没有该专业的博士甚至硕士学位的,应注意相应降低标准。区别于职业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仍然属于本科院校,因此,在高度重视实践经验和技能时,仍然需要注重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来进行限定。另一方面,相比名校,地方本科院校,不需要太注重比拼论文,只要能反应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论文的标准,部分应用型专业的期刊影响因子并不高,因此,对论文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应由各学院依据各专业情况提出适当的论文考核标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很重要。地方本科院校往往选择直接引进行业从业高职称人员。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出台了引进产业精英的政策。这部分产业精英在具备了几年甚至更久的从业经历后薪酬往往较高,要适当考虑提高待遇以成功引进人才。
五、结语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证书、经历和能力可作为通用的认定标准,而具体的衡量因素,如学历、论文、专利等,需要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界定,不宜由学校进行一刀切。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认定标准时,需注意结合自身实际,与职业院校和名校进行区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成功达到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
[2]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 :40-43.
[3]尹江海.国外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验,[J].《教育与职业》, 2015.4:104-105.
[4]王冠,闫艳.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5.20: 76-79.
※基金项目: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项目: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和软件开发(编号:91602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研究(编号:730911).
关键词:双师 标准 应用型 地方本科高校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厘清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来源。1990年上海冶金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王义澄发表了《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文中提出,“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是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的基本要求。 从此,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学校大多以此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方向。
2.字面含义解析。从字面上来看,“双师”就是两个“师”,普遍认为指“讲师”和“工程师”。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指的是那些既是讲师,能从事教学工作,又是工程师,能从事行业工作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提出,必须“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说明其中一“师”指的是“教师”而不局限于“讲师”。在高校中,这个“师”也可能是助教、副教授和教授,只要是取得了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皆可。而另一个“师”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一定专指“工程师”,也可能是“律师”、“会计师”、“建造师”、“医师”等等,所涵盖的范围较第一个“师”更为广泛。因此,从字面来看,“双师”并没有确定的意义,需要人们对它进行定义。而现有关于“双师型”培养的论文研究很多,许多探讨不深入,意见不统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国内外“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情况
迄今为止,我国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还没有对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做出明确的认定标准。但是,早在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教高[2008]5 号)对“双师型”教师做出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这份文件中明确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同时具备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或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一线本专业工作经历,或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设计安装工作等。
2013年我国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联盟总部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要求,“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具体标准:学历要求是大学本科及以上,职称要求是中级及以上,专业经历要求是两年以上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相比教育部的标准而言,它提出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在美国,社区学院的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学历可以不同,但是都必须拥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德国实行“双元制”,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澳大利亞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求至少有3~5年的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而且还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
三、广东省首批1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标准认定情况
广东省首批1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以制度、规划、文件等形式提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不到1/2。比如,广东财经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具备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则提出,“学科型”教师教授基础课,“双师型”教师教授专业课,实习课实行“双导师”制。可见,各家不仅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认定不同,对怎么发挥其作用也不同。而这14所高校中,真正明确在文件中规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仅有两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关于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试行办法》(广师院〔2009〕136号)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条件——基础条件是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必备条件是:行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行业特许的中级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另一家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这家高校在2013年出台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 》(中大南方人事〔2013〕13号),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同样具有可操作性。
四、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适用标准的探讨
与德国、美国不同,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还不具备将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完全区分管理使用的条件,因此,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道路与澳大利亚有所相似,即要求“双师型”教师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纵观国内外,对于“双师”的认定,大多使用三个限定标准:一是证书,二是经历,三是能力。本文认为,在证书上,应具备三证齐全,即教师资格证、高教系列职称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在经历上,教学合格,并每年在一线指导学生实践达到固定学时,或者有过三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在能力上,要求近五年有主持过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或获得授权专利、且能发表专业论文或出版著作。具体到某个学校,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应针对应用型学科的专业课教师,比如石油、化工、机电等专业任课教师,而对于基础课程,比如政治理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的授课教师,则不做要求。因此建议,在成熟的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达到博士以上学位,专业课教师则可由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授课,同时具备三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在一些新兴的专业,学历要求可适当降低,“三年以上行业经历”也可由“每年指导学生一线实践达到固定学时”来代替。当然,极个别专业的应用型很强,国内还没有该专业的博士甚至硕士学位的,应注意相应降低标准。区别于职业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仍然属于本科院校,因此,在高度重视实践经验和技能时,仍然需要注重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来进行限定。另一方面,相比名校,地方本科院校,不需要太注重比拼论文,只要能反应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论文的标准,部分应用型专业的期刊影响因子并不高,因此,对论文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应由各学院依据各专业情况提出适当的论文考核标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很重要。地方本科院校往往选择直接引进行业从业高职称人员。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出台了引进产业精英的政策。这部分产业精英在具备了几年甚至更久的从业经历后薪酬往往较高,要适当考虑提高待遇以成功引进人才。
五、结语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证书、经历和能力可作为通用的认定标准,而具体的衡量因素,如学历、论文、专利等,需要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界定,不宜由学校进行一刀切。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认定标准时,需注意结合自身实际,与职业院校和名校进行区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成功达到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
[2]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 :40-43.
[3]尹江海.国外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验,[J].《教育与职业》, 2015.4:104-105.
[4]王冠,闫艳.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5.20: 76-79.
※基金项目: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项目: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和软件开发(编号:91602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研究(编号:7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