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病的正确诊断越来越依赖运用特殊技术与临床皮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将强调和概述一些特殊技术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20例可疑或确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前后,用抽吸水泡技术测定表皮衍生的胸腺细胞活化因子(ETAF/IL-1)活性、表皮淋巴细胞趋化因子(ELCF)活性和混合皮肤淋巴细胞反应(MSLR)的结果。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由于过量的卟啉不能由尿排出或经血液透析有效地清除,而诱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患者血浆卟啉浓度及皮肤光敏感性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PCT明显高。此种病人常规静脉放血治疗或小剂量氯喹疗法均不很适用,故治疗上常感困难。本文报道1例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获得显效。
作者报告了1例81岁寡妇于双足跖发生小疱,继而波及躯干和四肢。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荧光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给予口服60mg/d强的松龙,获得皮损缓解。复发时,小水疱以双足跖为主。皮肤科检查:于足跖面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水疱,部分为出血性,手掌亦见少数损害,右前臂有单一红斑,其他皮肤及粘膜无异常。
期刊
患者男,50岁,以腹前区进行性溃烂9月而就诊.初起为一无痛性红色结节,于1个月内增大并溃烂,随后扩及大部分上腹部及胸部,且在大腿、手臂和背部出现新的损害.无全身症状,经多次抗生素治疗未能阻止其发展.皮肤检查见上腹部有一不规则卵圆形7550cm的红色斑块,边缘隆起成坡状,界限分明.胸部及躯干有许多卫星状损害.皮损上散布有0.5~1.0cm的坏死腐痂小病灶.此外在双大腿上部、左上臂及背部各有一处2~3
期刊
Bifonazole(BFZ)系异吡唑诱导剂,化学结构为1-[(4-联苯)-苯-甲基]-1H-异吡唑。据报告,在体内外均有抗真菌作用。作者观察到在含不同浓度BFZ培养基中发癣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现报告如下。用作者单位保存的发癣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中培养2周。
期刊
本文作者研究了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以测定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V)的发生率和可表明其存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
正常人的甲弧影是白色的。甲弧影变红见于许多疾病,本文作者对4例有红色甲弧影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1952年,Sulzberger首次发现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皮肤病有效以后,这类药物很快的发展起来,并不断合成新的强效制剂,诸如近期合成倍他米松-2-丙酸酯(diprosone)、氯倍他索-17-丙酸酯(clobetasol-17-propionate)、preferid等[1].现在皮肤科医生已经到了几乎无日不用的地步.1989年在芬兰召开了有关该类药物现状的专题讨论会,现综述如下.
期刊
Darier病是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典型症状为角化性丘疹广泛对称分布在脂溢部位,但也有偏于单侧者,即局限于小范围或呈带状、线状、序列性排列。最近作者报道1例男性患者,69岁。15~16年前,在左胸部至左背部出现丘疹,部分呈融合性外观。偶有轻度瘙痒而无季节性恶化倾向。
期刊
自1964年Beutner等观察到寻常性天疱疮和落叶性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细胞间质抗体以来,对这些抗体能否固定补体一直存在分歧,不能确定补体系统在本病中的作用。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补体免疫荧光法(CIF)检测了20例巴西落叶性天疱疮患者血清抗细胞间质(IC)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考虑到IgG4个亚类的不同的补体结合力(IgG4无补体结合力),故对IC抗体应用单克隆抗体作了亚类分析,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