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古今贤文》作为系列植于练习之中,以“集结号”的方式进行语言积累,既在形式上沿袭了古代语言学习的优良做法,又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价值自不待言。与教材中的“词串”、“ 归类成语”一样,古今贤文成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之一,深受一线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一、“古今贤文”的特点
编者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古今贤文》7篇。具体编排是:三年级3篇(劝学篇上、下,环保篇),四年级2篇(合作篇上、下),六年级2篇(读书篇、真理篇)。通览研究,古今贤文有如下明显特点:
1.博古纳今,视野开阔
贤文既吸纳诸子百家之言论,如“满招损,谦受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又吸收现代盛行警句,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等。但入选语句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千锤百炼、语意精辟,富有深意与哲理的名言警句。
2.题材多样,浅显易懂
贤文有的选自古代启蒙读物,有的选自古诗词,有的选自谚语、俗语等,许多语句只要望文即可生义,如“人心齐,泰山移” “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等。这些无疑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的,而且每一句都注重结构对称、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儿歌一样,便于训练语感和加深记忆。
3.合并巧妙,疏落有致
贤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编排,成为同类言语“集结号”。在“集结”的形式上,既突出古今结合,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古今贤文《真理篇》),又注重长短结合,如“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与“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合作篇》),使贤文既有厚重感,又有参差感。
二、“古今贤文”的教学价值
教材编入“古今贤文”系列,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一是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二是在理解诵读感悟中砥(石历)人生,这也自然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就笔者肤浅的认识来看,作为一线教师, “古今贤文”的教学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其深层次价值,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1.历史价值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只是“零星”出现,“语言断层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汉语言学习无视古今关系,现代汉语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小学生从小汲取和吸纳一定的古汉语,对于今后的语言成长有益而无害。古今贤文中出现一些文言警句,如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今贤文《真理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今贤文《合作篇》),如同在古今汉语中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可以了解和学习古汉语,可以探本溯源、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
2.文化价值
一句贤文,有时是某位圣贤一生的写照,有时则是一个群体共同价值的幡然顿悟。教学这些贤文警句,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贤文中也包含着相当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如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眼前就会浮现出王杜二位诗人感人至深的送别场景;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就会领略到汉时班超的过人胆识……句句贤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小学生自小耳濡目染,自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育人价值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视人的素养和品行,这种价值追求在古今贤文中具有丰厚的体现。学习古今贤文,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编入教材中的贤文警句,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健康向上的,既是理念,又是方法,是公认的“文化精品”。可以说,一旦植入青少年的灵魂,就会成为他们生存进取的准则和动力。古今贤文是民族的灵魂,拥有无法估量的育人价值。
4.艺术价值
古今贤文是汉语言的浓缩和提炼,浓缩和提炼的本身就是艺术。就内容来说,许多贤文背后就隐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熟能生巧” “人心齐,泰山移”;就结构来说,几乎句句都是对称,这一点不用赘述;就声调音韵来说,节奏感很强,既注重长短结合,又注重平平仄仄,这样整体读起来就和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相似。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等。(古今贤文《合作篇》)
5.实用价值
古今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语言沉淀出的精华,高度凝练,往往一句话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很多情况下,一句古今贤文胜过长篇大论,达到以一抵十效果,实用价值可想而知。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习作练习,初写作文时,只求文通字顺,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对文采会有所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不太清楚一些描写手法的时候,引用贤文警句,有助于提升文采。如描写读书用上“初读好书如获良友”,写合作场面的用上“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妥帖又自然。
三、“古今贤文”教学建议
综上所述,教学古今贤文时,教者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除了在理解和背诵的基础上下工夫外,还要适度挖掘“古今贤文”的深层次教学价值。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正确把握两个关系。
一是积累与励人的关系。多快好省地进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积累的一面而忽视励人的一面。具体而言,教师对贤文进行简单“疏通”后,就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上,教学过程简化为两个步骤:理解——背诵,这无异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古今贤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闲教”现象。笔者始终认为,古今贤文教学中的“积累”与“励人”,如同车轮的轮与轴,既相互支撑,又融为一体,一旦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造成教学价值“缩水”。笔者曾有幸聆听一位教师执教古今贤文《读书篇》的全过程,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的过程中,相机安排:悟贤文——哪一句贤文对你触动最大;写名言——设计一句个性的读书名言;制书签——把自己喜欢的贤文警句制作成书签等环节,将“积累”与“励人”的关系进行艺术处理。
二是诵读与赏析的关系。一位名师说过:诵读的过程即是赏析之旅。于永正老先生也说过:能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其思想性、艺术性就跑不了,此言是对古今贤文教学中的诵读与赏析关系的最好诠释。由此得出结论:诵读质量的高与低,取决于赏析的深与浅。具体而言,一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贤文句子的长短变化、韵律特点,读出节奏,加强学生语感训练;二是在诵读过程中,根据语言材料,读出贤文警句背后的人和故事,积淀文化底蕴。三是在诵读过程中,相机进行修辞知识指导,如对偶、比喻、夸张等,提高语法知识。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习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一篇,明天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虽然,古今贤文在教材中“占比不大”,但教学贤文不就是在适时地“布云”吗?云布得越厚,我们就不愁不下大雨。
一、“古今贤文”的特点
编者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古今贤文》7篇。具体编排是:三年级3篇(劝学篇上、下,环保篇),四年级2篇(合作篇上、下),六年级2篇(读书篇、真理篇)。通览研究,古今贤文有如下明显特点:
1.博古纳今,视野开阔
贤文既吸纳诸子百家之言论,如“满招损,谦受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又吸收现代盛行警句,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等。但入选语句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千锤百炼、语意精辟,富有深意与哲理的名言警句。
2.题材多样,浅显易懂
贤文有的选自古代启蒙读物,有的选自古诗词,有的选自谚语、俗语等,许多语句只要望文即可生义,如“人心齐,泰山移” “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等。这些无疑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的,而且每一句都注重结构对称、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儿歌一样,便于训练语感和加深记忆。
3.合并巧妙,疏落有致
贤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编排,成为同类言语“集结号”。在“集结”的形式上,既突出古今结合,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古今贤文《真理篇》),又注重长短结合,如“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与“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合作篇》),使贤文既有厚重感,又有参差感。
二、“古今贤文”的教学价值
教材编入“古今贤文”系列,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一是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二是在理解诵读感悟中砥(石历)人生,这也自然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就笔者肤浅的认识来看,作为一线教师, “古今贤文”的教学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其深层次价值,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1.历史价值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只是“零星”出现,“语言断层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汉语言学习无视古今关系,现代汉语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小学生从小汲取和吸纳一定的古汉语,对于今后的语言成长有益而无害。古今贤文中出现一些文言警句,如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今贤文《真理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今贤文《合作篇》),如同在古今汉语中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可以了解和学习古汉语,可以探本溯源、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
2.文化价值
一句贤文,有时是某位圣贤一生的写照,有时则是一个群体共同价值的幡然顿悟。教学这些贤文警句,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贤文中也包含着相当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如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眼前就会浮现出王杜二位诗人感人至深的送别场景;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就会领略到汉时班超的过人胆识……句句贤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小学生自小耳濡目染,自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育人价值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视人的素养和品行,这种价值追求在古今贤文中具有丰厚的体现。学习古今贤文,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编入教材中的贤文警句,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健康向上的,既是理念,又是方法,是公认的“文化精品”。可以说,一旦植入青少年的灵魂,就会成为他们生存进取的准则和动力。古今贤文是民族的灵魂,拥有无法估量的育人价值。
4.艺术价值
古今贤文是汉语言的浓缩和提炼,浓缩和提炼的本身就是艺术。就内容来说,许多贤文背后就隐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熟能生巧” “人心齐,泰山移”;就结构来说,几乎句句都是对称,这一点不用赘述;就声调音韵来说,节奏感很强,既注重长短结合,又注重平平仄仄,这样整体读起来就和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相似。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等。(古今贤文《合作篇》)
5.实用价值
古今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语言沉淀出的精华,高度凝练,往往一句话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很多情况下,一句古今贤文胜过长篇大论,达到以一抵十效果,实用价值可想而知。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习作练习,初写作文时,只求文通字顺,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对文采会有所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不太清楚一些描写手法的时候,引用贤文警句,有助于提升文采。如描写读书用上“初读好书如获良友”,写合作场面的用上“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妥帖又自然。
三、“古今贤文”教学建议
综上所述,教学古今贤文时,教者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除了在理解和背诵的基础上下工夫外,还要适度挖掘“古今贤文”的深层次教学价值。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正确把握两个关系。
一是积累与励人的关系。多快好省地进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积累的一面而忽视励人的一面。具体而言,教师对贤文进行简单“疏通”后,就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上,教学过程简化为两个步骤:理解——背诵,这无异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古今贤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闲教”现象。笔者始终认为,古今贤文教学中的“积累”与“励人”,如同车轮的轮与轴,既相互支撑,又融为一体,一旦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造成教学价值“缩水”。笔者曾有幸聆听一位教师执教古今贤文《读书篇》的全过程,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的过程中,相机安排:悟贤文——哪一句贤文对你触动最大;写名言——设计一句个性的读书名言;制书签——把自己喜欢的贤文警句制作成书签等环节,将“积累”与“励人”的关系进行艺术处理。
二是诵读与赏析的关系。一位名师说过:诵读的过程即是赏析之旅。于永正老先生也说过:能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其思想性、艺术性就跑不了,此言是对古今贤文教学中的诵读与赏析关系的最好诠释。由此得出结论:诵读质量的高与低,取决于赏析的深与浅。具体而言,一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贤文句子的长短变化、韵律特点,读出节奏,加强学生语感训练;二是在诵读过程中,根据语言材料,读出贤文警句背后的人和故事,积淀文化底蕴。三是在诵读过程中,相机进行修辞知识指导,如对偶、比喻、夸张等,提高语法知识。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习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一篇,明天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虽然,古今贤文在教材中“占比不大”,但教学贤文不就是在适时地“布云”吗?云布得越厚,我们就不愁不下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