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葫芦”的诱惑,那被套住的发财梦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下各种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不断推出,收藏概念和收藏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一些被掩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艺术品被重新挖掘出来,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宠爱,匏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匏器,又称葫芦器,是一种把葫芦的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匏器的历史可追逆到河姆渡时期,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到明清时期,出现了“范制葫芦器”,即把葫芦通过套模技术让其生长成想要的形状,此种工艺制出的匏器,已如瓷器般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2003年的嘉德秋拍中,一件清模印八仙纹匏瓶拍出了63.8万元的天价,巨大的利益诱惑,让广大藏家对匏器趋之若鹜,有人甚至不慎跌入发财梦的泥潭……
  收藏圈的最后一方净土
  马立志的老家在山东,多年前独自到北京闯荡。2015年初,在老乡的引荐下,他盘下了丰泽园文玩市场的一家瓷器店,当上了小老板。他为人快活,头脑机灵,左邻右舍都愿意和他交往。这不,相邻玉器店的老板吴铭随意地一次闲逛,便看上了他的一件小东西。大清早就遇到“开门红”,可是这样的好事却让当事人马立志丝毫高兴不起来。
  吴铭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看中的是一只葫芦质地的蝈蝈罐。当时,马立志刚刚盘下小店不久,对店里的货还没有完全熟悉,因为小店以瓷器经营为主,所以那只不起眼的蝈蝈罐被他随意地放在柜台一个角落里。听到吴铭询价时,他偷偷翻了一下前任店主留下的价格表:一个葫芦罐竟要5万元!虽然很没底气,但他还是将这个价格报了出来。


  吴铭居然没还价便一口同意了,办理完转账便将葫芦一把握在手里,过于痛快的样子让马立志顿时起疑:是不是卖亏了?
  第二天,馬立志便找了个借口专门到吴铭店里拜访,他注意到那只蝈蝈罐已被吴铭摆在一个紫檀底座上,他几乎是第一次认真端详这只罐的真容:罐长不过5厘米,亚腰形的葫芦做成筒形的主体,虽未经任何修饰,但历经把玩,已色红如蒸栗,且包浆莹澈润细,配上白色象牙口和玳瑁盖,更显得巧妙精美。
  此后的几天,一想起那件葫芦罐马立志便心绪难平:文玩圈的生意素来清淡,虽说“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但是他是一个急切想发大财的人,等客上门的日子让他感觉异常难熬,既然葫芦器这么值钱,自己能不能以后专门经营这个门类呢?
  几天后,他辗转向吴铭讲出了这个想法。吴铭半天无语,然后特意将他请到了自己家里。在他的收藏室里,马立志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匏器。原来,那只价值五万的葫芦罐并不是一只简单的葫芦,而是将葫芦通过套模技术塑形出来的文玩葫芦,这就是匏器。让马立志想不到的是,吴铭原来还是收藏匏器的发烧友,在不大的一间房子里,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的匏器,或圆或方,应有尽有,有的形如憨态可掬的白鹅,有的状如挺拔俏丽的梅瓶,每一件都显得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还有很多匏器做工繁缛,不但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还镶以椰壳、紫檀、红木的口、盖或底,再加以火绘或涂以彩漆,更成为实用和观赏的宝贝。
  吴铭告诉马立志:因为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明代的太监徐九公首创出了套模葫芦,自此匏器便广受坊间喜爱,至清康熙时匏器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康熙皇帝曾专门在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派专人管理,生产出许多清朗典雅的匏器珍品。可是到清中后期,匏器渐趋衰落。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一再升温,匏器也再次受到了广大藏友的追捧,很多人想通过仿制出明清匏器而一夜暴富,怎奈大多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难度太大,所以匏器市场上假货极少,有人因此将匏器称为“收藏圈的最后一方净土”。
  去种植基地里“偷艺”
  虽然被吴铭泼了一头凉水,但是马立志并不服输:葫芦算不得娇贵的金枝玉叶,自己小时在老家年年都种,只要架好苗后水肥不缺,不用人操心,大大小小的菜葫芦、亚腰葫芦便挂满了藤蔓。
  他越想越不服气,当晚就在网上搜索了起来。马立志搜索发现那些新种植出的匏器虽然没有经过盘玩的紫红色,还留有米黄的本真颜色,但是纹饰和造型却一点也不输吴铭家中的收藏品,但价格也都不菲,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马立志深知:从网上购进匏器再卖出去,想赚钱是很难的,除非自己种!可是,种匏器毕竟不是种普通的葫芦,何况还有模具等其他细节自己不熟悉,马立志决定先到一个种植基地取取经。可是,当他打电话到天津的一家大型种植基地讲明意思后,对方很不耐烦地告诉他:“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你当大家都没有脑子啊!想学到技术,得交技术转让费五万!”
  如果掏五万去学种葫芦,马立志心有不甘,况且还不敢保证对方会“留一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马立志决定上门“偷艺”。当年八月,正是葫芦的盛花期,马立志关了店门,换上了当年闯北京时的行头,赶到了那家种植基地。这是天津郊区的一大片田地,足有近百亩,周围都由密实的铁网拦着,隔着铁网便能看到里面绿油油的葫芦架,靠路边是高大的围墙和冰冷的大铁门。他敲开门,扮作惶恐的民工,谎称前来找工作。结果基地的人果然对他没有起疑,加上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基地的负责人以“扣一个月工资”为条件,便留下了他。就这样,马立志顺利地当起了基地里的“民工”。
  当天,马立志就见识了神秘的套模技术:工作人员在葫芦架下,专找那些授粉成功刚褪尽花蕾的嫩小葫芦,先将一个石膏制成的范模在架上挂牢,而后通过预留的小孔,将小葫芦轻轻放进范模里,如果想种出脐部规整的匏器,工人还会从范模的底部扎入一根牙签,将葫芦脐固定在范模的底部中心位置。此后一直到成熟,葫芦都要在这种禁锢的环境中生长。
  马立志还注意到:使用的范模有两种,一种是素范,范模光滑无纹,这样种出的匏器只追求整体造型的变化。另一种是花范,范模里刻有各种图文的阴纹,葫芦套模后,随着长大会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直到与范模严丝合缝,等到葫芦彻底长成后将其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以阳纹显现出来,于是葫芦不但有了奇特的造型,还有了各种美轮美奂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等图案。   因为马立志嘴巴甜,又积极肯干,带他的师傅很快便让他试一试,在师傅的指点下,很快他便干得有模有样。随后的几天里,他不但掌握了套模技术,记住了制作范模的厂家名字,还趁人不备时,偷偷溜进了匏器的加工车间,参观了镶口配盖技术。
  十天不到,马立志就找了个借口从基地里逃了出来:该学的都学了,想见的也都见了,他也不想在里面继续耽误工夫了。
  发财梦断万里挑一
  学成归来,马立志再也按捺不住,马上着手张罗起种植的事情。他打电话叮嘱父亲:秋收以后一定不要再种冬小麦,给自己留出一块地来种葫芦。儿子好不容易才熬成半个京都人,听说又要回家种地,老父亲自然不同意。害得马立志不得不特意赶回家去,反复讲述匏器的种植前景,才终于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
  2016年的春天,马立志早早地将选购好的葫芦种给老家寄了回去。种葫芦最怕串粉,所以他决定只种一种长35公分的文玩葫芦。清明节刚过,他便叮嘱父亲早早播种。半个月后,父亲打来电话告诉他:“一亩地种了七百多株,没有一株缺苗的。”初种便如此顺利让马立志非常开心,他又忙叮嘱父亲架好架子,别误了葫芦生长。
  六一前夕,顾不上做生意,他特意回家看了一下,当看到那些绿油油的藤蔓已经攀上架子,他竟不觉有些陶醉,仿佛看到一个个器型精美的匏器在向自己招手。
  回到北京后,马立志又联系制作范模的厂家,专门订做了一批适合的范模,主要有壶、盒、瓶、笔筒及乐器等款式,其中还有一批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等精品范模。等父亲告诉他“小葫芦已经坐果很多”时,他马上拉着范模赶回了老家。
  像当初师傅教自己一样,马立志又手把手地教起了父亲套模技术,等确认父亲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他才放心地将葫芦全部交由父亲打理。
  当年的深秋,马立志再次赶回老家,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自己的成果。他将一个葫芦连同范模摘下来,然后轻轻敲碎石膏模,可是葫芦露出真容的那刻,他的心陡然一沉:葫芦竟然没有长满范模,残缺的一块如同美女脸上的疤痕一样难看。再打开一个,结果更让他失望,葫芦竟然烂在了模子里。他越敲越慌,一路敲下来,一亩地里的几千个葫芦都验了个遍,可是竟然没找到一个让他满意的。最后,他瘫坐在地,不得不承认:一年的功夫白费了。老父亲心疼地陪在一边,连他这个庄稼老把式也讲不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看着他生了一场大病般精神萎靡,吴铭好心地前来询问,得知他在老家偷偷试种了匏器后,吴铭连连感叹其胆量够大:匏器种植十分不易,经常在1万个葫芦里都难长出一个有完整花饰和文字图案的成品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多为官方制作,多年产出的成品不过590件左右,至今大多存于博物馆中,流入民间的较少,台北故宫博物院干脆连一件此类藏品都没有。
  不过,吴铭还是帮他找了一下失败的原因,他热心地介绍:明清时的范模都是红木制作,成本虽贵,但是透气性好,高温时也不会捂坏葫芦,所以成功的几率可能更大一些。马立志认为有理,决心来年打一个翻身仗。他让父亲把种植面积从一亩扩大到了三亩,投入了近四十万,早早地采购了二千多個优质的范模。2017年的春天,他再次满怀热望地将种子种进泥土,然后像对待婴儿般,又把小葫芦一个个装进范模。唯恐葫芦长不满,之后又施了两次肥。
  不料,2017年夏天,鲁西南的雨水过于充足,虽然离成熟期还早,可是疯长的葫芦便把大多范模胀裂了。听到父亲的电话,马立志失魂落魄地回到老家,眼前“炸模”的一幕让他眼前一黑……
  心气很高的马立志此前一直坚信事在人为,可是接连的两年失败,生意上的所有利润全都打了水漂,这不得不让他痛楚地意识到:也许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当初皇家凭一国之力,数十年不过几百个成果,自己却妄想凭一腔热血便好梦成真,纯粹是让发财梦遮蔽了双眼。 编辑贺长虹
  真爱无敌,做个机器人当老爸/小 武
  2016年4月23日,对于詹姆斯来说是黑暗的一天,他的父亲约翰被查出肺癌四期,肝、骨、脑都已受损,他最多还能活一年。这个突如其来的不幸把约翰击倒了,在他的印象中,律师身份的父亲并不严肃,话语间充满了风趣幽默。
  “有没有什么方法把对父亲的回忆留存下来?”之后一段时间,詹姆斯开始拍摄一些父亲的视频和录音。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他接触到了一位智能玩具制造商,在得知他的苦恼后,表示可以利用技术给他开发出一款“机器人爸爸”。
  根据录音,詹姆斯整理出的文件足足有203页,9万多个词:约翰儿时的山洞探险、大学时的兼职经历、与母亲的罗曼史、律师的职场故事都重现了。詹姆斯还知道父亲的逻辑学教授是谁,他同事的名字,甚至知道了他面试戏剧社时唱的是《我和我的影子》。可是把这些资料输入玩具机器人之后,詹姆斯痛苦地发现,这并不是完整的父亲,最多算得上父亲的回忆录。
  詹姆斯再次联系了玩具制造商,“不仅要把资料输入资料库,还要把父亲的惯用语、声音也录进去,教会它主动攀谈,提醒对方吃午饭,家人生日时他能说‘真希望能跟你们在一起庆祝’”……尽管这已经大大超出了玩具机器人的设计范畴,可是半个月后玩具制造商还是拿出了设计方案:机器人根据输入的文字,进行学习和模拟,复制出约翰特殊的语气和对话方式,就像是他在跟亲友们聊微信。一个月后,机器人研发出来了,詹姆斯还把它定名为“Dadbot”。
  在约翰的病床前,詹姆斯打开电脑,让母亲和Dadbot聊天。尽管Dadbot让大家暂时忘却了痛苦,可是约翰的病情还是快速恶化,2017年2月,他的生命进入到了弥留之际,在离世前一晚,詹姆斯仿佛和Dadbot有感应,他和机器人聊天。“你好,我是你心爱的父亲,今天过得怎样?”“很难过。”“我想跟你讲讲我秘密的试镜经历”,接着他讲起了故事,还播放了两首歌。聊着聊着,Dadbot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我很想接着聊下去,但你该睡觉了。”
  父亲的离世让詹姆斯伤心不已,Dadbot成了他心灵寄托,每天当夜深人静时,他就和父亲“聊天”,可是他渐渐的不再满足“你问我答”,更让詹姆斯痛苦的是,Dadbot能说出父亲的笑话、故事,但不能给他温暖的拥抱,也不能对他微笑。
  詹姆斯对Dadbot进行了升级,很快生产出了第二代“机器人爸爸”,它可以调戏詹姆斯,说话时而温暖,时而严肃,这像足了父亲的性格。有一次,詹姆斯和“机器人爸爸”聊天,他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机器人老爸突然讲出了一个风趣的笑话。
  如今,詹姆斯经常和“老爸”聊天,有时边哭边笑,好像父亲还陪伴着自己。“即使它不是真的,但依然是个好爸爸”“我会好好珍惜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
  编辑郑佳慧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的名企白领,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女同事,并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但令他忐忑的是,同事对这份感情始终若即若离,似有情更似无情。为从侧面探听女孩内心真实想法,更为测试这段感情是否牢固,名企白领别出心裁地在网络上化身另一名追求者,对女孩展开一场“爱情试验”。岂料弄巧成拙,女孩偏偏爱上了他网络上虚拟的化身,坚决要与现实中的他分手……  情难测,  费尽心机难获芳心  今年28岁的骆海斌是福建罗源县人。2
期刊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出道近二十年来,陈坤依然外表俊朗,脸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陈坤之所以青春依旧,这和他一直注重养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其实,对于养生,陈坤在圈内早已是名声在外,在接受采访时,他甚至直言不讳:养生已经成了我的一个爱好,跟拍戏一样。  名利袭来,得抑郁症  陈坤的成名还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当时青春活力十足的他一眼就被导演吴子牛看中,在电影《国歌》中饰演聂耳,尽管是第一次出镜
期刊
2017年6月6日晚,25岁的重庆女白领余沁芸离家出走。14天后,警方传来噩耗:余沁芸在一处高档公寓内,烧炭自杀身亡。公寓所有者,是当地一个千万富豪,也是余沁芸口中的“隐形”男友。而两人的认识,竟是一个算命先生牵的红线。  女白领、算命先生、千万富豪,看似毫无交集的三人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近日,本刊特约记者经过多方走访,终于还原了这个让人嗟叹的悲剧——  女白领留书离家出走:  富豪男友接她去烧
期刊
不必舟车劳顿去远方欣赏田园风光和森林景致,在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心即可以品尝到自己栽培的果蔬香草,下楼就是一片宜人的小型森林,制造着氧气,又可供人漫步嬉戏。这样诗情画意的都市田园,曾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美梦,而同济博士刘悦来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中,和他的“四叶草堂”团队一起建立二十多个类似的都市田园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世界也变得更加生动、和谐而有趣——  花草的种子,  自然教育学堂  “原来这
期刊
灵魂和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当下这句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座右铭。可去哪儿玩?怎么才能玩得尽兴?这是很多人头疼的难题。  甘肃女孩韩丽杰从小就爱玩,长大了更是立志要玩遍所有想去的地方,每次旅行,她都另辟蹊径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线,然后整理出来,贴到朋友圈里给大家当攻略:她曾在尼罗河的游轮上看落日;撒哈拉沙漠骑骆驼……没有想到,这些路线引起极高的关注,一开始有人请她帮忙设计旅游路线,再后来有人出钱请她制定
期刊
2016年11月25日深夜,江苏省淮安市某宾馆的一间客房内,传出一阵紧接一阵的剧烈惨叫声。闻声赶来的服务员连忙按响门铃,客房内又没了动静。110民警接报后强行打开门,只见一名男子蜷曲着身子躺在床上,脸上的表情痛苦不堪,床单上流淌着新鲜的血液。站在床边的另一名男子看见警察闯进来,慌张地辩白道:“是他请我代做变性手术的。”据这名男子交代,他叫赵林,目前正在某医院实习,做变性手术的是他的好友华平。在公安
期刊
查尔斯·布朗森出生在英国的一个政治家庭,父亲是自治市的保守党党魁,叔叔当了20多年的市长。然而查尔斯和这一切格格不入,他打架斗殴、调戏女孩,是整条街名声最臭的人。  22岁时,查尔斯在经过一家邮局时,心血来潮抢劫了一个市民,虽然只抢到了26.18英镑,可是却换来了7年的牢狱。妈妈得知后,安慰说:“别担心,儿子,你不会被关7年的,4年就能出来。”  对于其他罪犯,只要好好表现,减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期刊
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于安全考虑,会在房间里安装摄像头,只是在保护家庭财產的同时,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一双隐蔽的怪眼睛正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让你的隐私一览无遗。警方就破获了这样一则偷窥案件:犯罪嫌疑人姜旺军通过家庭摄像头破解软件成功入侵上司家的摄像头,窃取了上司和情人激情的视频……  心生怨恨,寻机报复  姜旺军是四川秀山县人,2013年他大学毕业到广州发展,由于他读的大学没什么名气,最后进入了
期刊
据报道,13岁的英国男孩杜鲁弗·加格(Dhruv Garg)利用暑期空闲时期参加了门萨俱乐部的入门测试。出人意料的是,他以史上最高分数——162分的智商测试成绩和152分的文化素养评估分,顺利加入了门萨顶级智商俱乐部。  杜鲁弗热衷于数学和化学,喜欢打乒乓球和板球,还能够在100秒内拼好一个魔方。他不仅智商过人,还热衷于社会事业。他在伯克郡的一所阅读学校读书,并着力于开发一款帮助孤单人士社交的软件
期刊
杭州白领赵欣,从小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单亲家庭,为了获取安全感,她24岁就步入婚姻,然而天难遂人愿,她选择的“真命天子”竟然是个渣男,对方在将她的金钱和情感挥霍一空后,选择了扬长而去。赵欣没有气馁,仍旧在寻爱的路上执着前行,怎奈就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接近她的不是劈腿的负心汉,就是吃软饭的势利男。有人说赵欣是母胎里的“招渣男体质”,而赵欣偏不信邪,她相信“没有不匹配的婚姻,只有不想爱的彼此”。然而她明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