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建区之始的拆迁、安置工作,到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再到区域环境的建设、规划,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和谐”主题
长兴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全国百强县浙江省长兴县,地处县城东南侧,东接太湖,南至三一八国道,西临长兴城区,北至合溪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
开发区于199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2001年全面开发建设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保持在50%左右,已连续五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强开发区”称号。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长兴开发区被评为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拆迁安置放首位
长兴经济开发区在浙江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之下,转变观念,优化服务,促进和谐拆迁。
坚持把安置工作放在开发区建设的首位。树立“和谐拆迁,安置先行”的观念,把安置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结合开发区实际,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拓展安置渠道,让群众早日住上“舒心房”。目前,开发区内拆迁户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开展优质服务。通过投入近450万元资金,加强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开展文明、先进社区和五好家庭评比,实现了公寓小区“绿化”、“亮化”和“文明化”,在有效提升安置居民整体素质的同时,改善了居住环境,使拆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保障安置群众生活。及时制定政策,把征地款的发放与被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结合起来,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立低收入农户脱贫帮扶金,为失地农民穿上“救生衣”、装上“保险柜”。同时,加强农民与企业对接,动员失地农民到企业就业,“以一技之长,补失地之短”,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开发区街道努力探索土地补偿金的新路子,通过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的办法,建设标准厂房、车间和公寓向外出租,实现补偿金增值效应,化“冻钱”为“财源”,使失地农民额外多了一份稳定收益。开发区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保障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街道、村(居)、群众代表大会三级监督管理职能。动用土地补偿金,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级主职领导签字盖章、再报经街道党委批准方可使用,并定期公开账目和财务审计,让群众知情,杜绝滥用、挪用土地补偿金的现象。
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开发区以十七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为契机,把积极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点,针对开发区土地紧、创业成本高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跳出本地求发展,通过邀请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讲座指导,鼓励一批有技术的农民走出去,到土地充裕的地方租用农田发展现代农业。
招商引资促发展
依托自身优势,顺势发展主导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新型纺织服装产业,机械汽配产业和电子电器电源产业。
近些年,开发区依托全县上万台纺机和大量熟练技工,大力引进微细化纤、纺纱、制衣等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汽流纺、PVC、无纺织布等国内外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已基本形成从原料,到织造,再到服装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上游环节细分产品上,已拥有盛邦化纤、威达纺织、杜拉克等具有相当专业化水平的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能力。
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大地提升了长兴县机械汽配市场的辐射能力。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由周边大中城市为主体所构筑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高端商务平台,使长兴县成为机械制造业的理想基地。
此外,开发区电子电器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海信空调、九川电器、努奥罗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主导产业。近年来,开发区每年排列出一批明星重点企业,在资金、电力等要素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由政府牵头,排列出一批准备上市重点企业,并给予专门扶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企业上市融资。
借助外力促进发展,是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引进好外资、真外资、大外资。
发扬原有招商经验。无论是专职驻点招商,还是借助“长洽会”,接轨上海、香港等节会招商,以及开拓驻日本、瑞典等的源头招商,借助中介公司力量的委托招商,均是长兴县招商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
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无论是开发区建设之初的全民激情招商,还是后来的专业驻点招商,以及现在正在强化的真情服务招商,每一次招商思路的创新,都能带来长兴县招商工作的跨越。开发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平台,招商工作也要讲究创新,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促进长兴县“大好高”项目引进的新飞跃。
突破专项招商。认真学习昆山等地的经验,切实掌握主导产业内细分产品的重点企业,成立专项招商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每一个产业。
培养人才作保障
加强企业人才人员培训、强化产学研结合是促进开发区产业自身壮大的必要补充。建立科研基地,开发区内现有浙江大学新材料博士生实践基地、东华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开展项目合作,开发区内有一大批企业与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项目,为企业核心技术的攻关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人才培训,长兴县每年都组织县内重点企业到江阴、吴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特别是认真组织纺织、机械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家到北大、哈工大等重点院校培训进修,拓展企业家视野,使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精挑细选,强化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长兴开发区街道结合党员先锋工程,以“创新创业、富民强县”等主题活动为依托,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发掘、引导、用好和凝聚实用人才“四个环节”,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建设和谐稳定开发区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思想道德、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街道内部培训、选送到党校培训和推荐到外地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素质。仅换届前后,就培训实用人才252名,选送了近50名实用人才参加了上级各类部门组织的培训。
纵观长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和谐”是其成功的关键,从建区之始的拆迁、安置工作,到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再到区域环境的建设、规划,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和谐”主题,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阐释。
目前,长兴经济开发区正在按照“吸引外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的要求,朝着全面建设“区强、民富、人和、景美”的长三角一流经济强区和现代城市新区的方向快速迈进。
长兴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全国百强县浙江省长兴县,地处县城东南侧,东接太湖,南至三一八国道,西临长兴城区,北至合溪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
开发区于199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2001年全面开发建设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保持在50%左右,已连续五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强开发区”称号。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长兴开发区被评为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拆迁安置放首位
长兴经济开发区在浙江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之下,转变观念,优化服务,促进和谐拆迁。
坚持把安置工作放在开发区建设的首位。树立“和谐拆迁,安置先行”的观念,把安置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结合开发区实际,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拓展安置渠道,让群众早日住上“舒心房”。目前,开发区内拆迁户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开展优质服务。通过投入近450万元资金,加强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开展文明、先进社区和五好家庭评比,实现了公寓小区“绿化”、“亮化”和“文明化”,在有效提升安置居民整体素质的同时,改善了居住环境,使拆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保障安置群众生活。及时制定政策,把征地款的发放与被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结合起来,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立低收入农户脱贫帮扶金,为失地农民穿上“救生衣”、装上“保险柜”。同时,加强农民与企业对接,动员失地农民到企业就业,“以一技之长,补失地之短”,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开发区街道努力探索土地补偿金的新路子,通过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的办法,建设标准厂房、车间和公寓向外出租,实现补偿金增值效应,化“冻钱”为“财源”,使失地农民额外多了一份稳定收益。开发区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保障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街道、村(居)、群众代表大会三级监督管理职能。动用土地补偿金,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级主职领导签字盖章、再报经街道党委批准方可使用,并定期公开账目和财务审计,让群众知情,杜绝滥用、挪用土地补偿金的现象。
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开发区以十七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为契机,把积极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点,针对开发区土地紧、创业成本高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跳出本地求发展,通过邀请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讲座指导,鼓励一批有技术的农民走出去,到土地充裕的地方租用农田发展现代农业。
招商引资促发展
依托自身优势,顺势发展主导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新型纺织服装产业,机械汽配产业和电子电器电源产业。
近些年,开发区依托全县上万台纺机和大量熟练技工,大力引进微细化纤、纺纱、制衣等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汽流纺、PVC、无纺织布等国内外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已基本形成从原料,到织造,再到服装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上游环节细分产品上,已拥有盛邦化纤、威达纺织、杜拉克等具有相当专业化水平的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能力。
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大地提升了长兴县机械汽配市场的辐射能力。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由周边大中城市为主体所构筑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高端商务平台,使长兴县成为机械制造业的理想基地。
此外,开发区电子电器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海信空调、九川电器、努奥罗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主导产业。近年来,开发区每年排列出一批明星重点企业,在资金、电力等要素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由政府牵头,排列出一批准备上市重点企业,并给予专门扶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企业上市融资。
借助外力促进发展,是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引进好外资、真外资、大外资。
发扬原有招商经验。无论是专职驻点招商,还是借助“长洽会”,接轨上海、香港等节会招商,以及开拓驻日本、瑞典等的源头招商,借助中介公司力量的委托招商,均是长兴县招商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
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无论是开发区建设之初的全民激情招商,还是后来的专业驻点招商,以及现在正在强化的真情服务招商,每一次招商思路的创新,都能带来长兴县招商工作的跨越。开发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平台,招商工作也要讲究创新,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促进长兴县“大好高”项目引进的新飞跃。
突破专项招商。认真学习昆山等地的经验,切实掌握主导产业内细分产品的重点企业,成立专项招商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每一个产业。
培养人才作保障
加强企业人才人员培训、强化产学研结合是促进开发区产业自身壮大的必要补充。建立科研基地,开发区内现有浙江大学新材料博士生实践基地、东华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开展项目合作,开发区内有一大批企业与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项目,为企业核心技术的攻关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人才培训,长兴县每年都组织县内重点企业到江阴、吴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特别是认真组织纺织、机械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家到北大、哈工大等重点院校培训进修,拓展企业家视野,使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精挑细选,强化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长兴开发区街道结合党员先锋工程,以“创新创业、富民强县”等主题活动为依托,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发掘、引导、用好和凝聚实用人才“四个环节”,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建设和谐稳定开发区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思想道德、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街道内部培训、选送到党校培训和推荐到外地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素质。仅换届前后,就培训实用人才252名,选送了近50名实用人才参加了上级各类部门组织的培训。
纵观长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和谐”是其成功的关键,从建区之始的拆迁、安置工作,到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再到区域环境的建设、规划,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和谐”主题,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阐释。
目前,长兴经济开发区正在按照“吸引外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的要求,朝着全面建设“区强、民富、人和、景美”的长三角一流经济强区和现代城市新区的方向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