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应通过《科技文献检索》的学习,夯实科技信息检索能力,成为科技信息的驾驭者,为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目前高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授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建设,摒弃传统只在开课学期内集中授课的开课方式,提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融会贯通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该课程体系建设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文献检索 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中图法分类号] G252
  一、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性
  统计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在开展一项科学研究时,用于文献检索上的时间所占比例很大,各个阶段的时间分配比例如图1所示[1]:
  8% 38% 45% 9%
  图1 科学研究各阶段时间分配比例
  可见,科研人员花费在文献检索上的时间所占比例高达38%,仅次于研究及实验工作时间。而由于信息不灵、忽视文献检索而不能及时获取最新文献资料,导致重复性科研,更会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据报道,全球重复性科研造成的浪费占科研经费的10%左右。如果科技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在做同类研究工作及其进展情况,就能扬长避短、开拓思路,避免重复性科研,在新起点上做出新的研究,取得更高的成果。
  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应通过《科技文献检索》的学习,夯实科技信息检索能力,成为科技信息的驾驭者。目前各大高校均已认识到《科技文献检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普遍将其纳入必修课程,或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制约,文献检索课程偏重于检索工具书方法的介绍,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其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尽如人意。
  作为授课教师,我们应强化《科技文献检索》教学效果,教会学生“捕鱼”本领,使学生能够捕捉信息,立足社会。本文结合课题组老师多年来《科技文献检索》课授课经验,提出建立《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从而达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技信息检索能力、避免重复性科研的目的。
  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的提出
  《科技文献检索》课就其实质来说,是一门方法课,即讲授检索和利用科技文献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检索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文献检索基本知识;文献检索语言;文献检索工具;文献检索方法、途径;专题文献检索程序;计算机文献检索;网络信息检索。
  传统的《科技文献检索》课授课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用计算机辅助授课,利用投影屏幕进行计算机检索示范,学生停留在眼看、耳听、手记的阶段,课程教学偏重于科技文献检索基础检索知识
  和基本检索技能与方法的传授,虽然比“一本教材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授课形式有所改进[2],但仍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在能力、素质培养方面不够,达不到创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最终提出了建设《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
  经过实践与总结,确立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由文献检索课、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实践三部分组成,具体构成结构如下图2:
  图2 文献检索课程体系结构图
  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下,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即信息获取利用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该模式摒弃了传统《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只在开课学期内集中授课的开课方式,将《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融会贯通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建立以计算机检索为主线,手检为辅线的授课体系,把现代科技中最先进的网络检索引入教学中,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真正使学生具备可以用于实践中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准确获取最新科研动态,为所要从事的科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从而有效避免重复性科学研究工作。
  1、 文献检索课
  在我们所建立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下,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不在是开课学期的任务,而是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始终的。课程教学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在新生入学大一阶段,进行入学文献教育。该任务由图书馆配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文献检索的重要作用,向学生普及一般性检索方法,让学生在总体上对文献检索有个认识。该阶段主要是依托图书馆馆藏资源,向新生讲授馆藏图书、杂志、工具书等纸质文献的手工检索和使用方法。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相关资料检索的途径,为开展日常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使新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本科教学任务。通过该阶段的入学文献教育,使学生掌握图书类资料的检索技能以辅助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去摸索, 能更好为后序的相关课程学习服务。
  (2)、在大二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基础方法的教育。该阶段的教育主要依托计算机基础知识授课内容进行,普及基本的计算机检索知识,重点介绍查询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中国教育科研网上信息检索, Yahoo、Excite、Infoseek等检索工具的使用[3],介绍常用的学术论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交流能力。
  (3)、在大三阶段,通过开设专门的《科技文献检索》课,该部分内容为课程教学阶段的核心,为学生系统的讲授文献检索的内容,包括检索原理、检索过程的6个步骤、检索语言的语法结构、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美国《工程索引》EI检索方法等。为适应现代信息存储特点,教学中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因而将依托我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重点讲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文献检索平台,讲授EI、IEEE数据库等外文文献检索平台的操作方法,介绍电子图书资源检索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的文献检索方法。   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检索”上,而忽略了“利用”的缺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除现场实习外,课堂教学一律进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中采用活泼的互动式教学形式,课程前期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4],教师讲授基本的检索方法,待学生掌握基本检索技巧后,转变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的方式,将学生分成5—10一组,每个检索方法讲授结束后,提供相应的课后检索习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的完成课后检索,待下次上课时,以抽查的形式让一组学生在教师多媒体平台上讲授并演示文献检索过程,即巩固了文献检索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表现力。
  2、 第一课堂实践
  第一课堂实践中,以学生实际动手检索应用为主。该阶段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查复习参考书,辅助日常教学: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下,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每门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考虑到每名专业课的授课教师均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中,我们将每名专业课授课教师均作为课程体系的建设者,在每门专业课的授课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文献检索技巧,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专业课相关的书籍、文献的检索,用于辅助日常专业课的学习的,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设计:大学课程中很多课程,在课程后期会涉及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为将书本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基本理论难以实现,需要进一步查阅课程相关的科技文献及工程资料,此时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科技文献检索能力。课程设计开始之初,选用2个课时,进行文献检索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从而为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3)、毕业设计: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阶段,进入了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的关键时期,该阶段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检索模式”进行[5]。基于“问题学习检索模式”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以解决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信息需求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利用能力。该模式的流程如图3:
  图3 问题学习检索模式
  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提出的问题和任务可以不同,但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文献检索教学具有技能性、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将问题学习模式引入毕业设计阶段文献检索课教学,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文献检索教育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第二课堂实践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堂实践,主要是依托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发明、实践中,把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向学生传授检索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些较小的研究课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检索素质,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
  三.《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建设的效果
  在提出建设并实施《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以来,我系学生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实践阶段,我系学生通过参与到笔者的科研项目中,积极进行科技文献的检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程度的辅助了笔者科研项目的进行,与此同时,部分学生通过检索到的可研成功,及时捕捉到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全国大学生各类创新性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大三学生范刚等撰写的“低温余热资源梯级回收利用发电系统”课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竞赛”银奖;大四学生吴凯利等,获得了“第二届低碳能源集成解决方案竞赛三等奖”三等奖,大三学生王晓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可见,在创建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下,学生具备了阐明自己的信息需求,并鉴别各种形式和类型的信息源,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文献检索教育是教育界在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也是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下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6],因而建设《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朱东正.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7,(1):76~78
  [2] 王代礼.文献检索课特色教学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57(3):58—60
  [3] 夏旭,梁丽明,李康健.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80-82
  [4] 申彩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建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1):82-84
  [5] 庄妍. 基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9-2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摘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摘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27
  赵金辉(1981-),男,辽宁,博士,讲师。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从事能源高效利用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腐植酸是不是肥料,腐植酸与肥料之间作用机理,当前生态农业迅速发展及加入WTO后腐植酸肥料如何更新换代、发展、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关资料估计,施用化肥可使粮食作物总产量大约提高30%以上.中国化肥试验网统计数据表明,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
摘要:“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综述性先导课程。如何设计和构建计算机专业的该课程内容,以区别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更好的为计算机专业后继课程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课程设计;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引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大杂烩,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本文从腐植酸肥料(HA)与复混(合)肥、HA与生物肥、HA与高效农业、HA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针对新世纪腐植酸肥料的开发与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要全面提升土建工程的管理质量,不仅需要多元化投资主体,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也需要很好的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并且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约束效力。这些方法都能够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经常出现问题。为了提升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要不断提升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本文通过软土路基的特征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均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行,尤其是建筑行业正在以迅猛速度不断革新。目前,施工的现场除了大量的施工人员以外,还会停放大
为了保证飞机试制质量,减少因技术状态不清所造成的零件极度,本文对计算机辅助飞机试制技术状态管理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对飞机状态管理的体会.
摘要:古往今来,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提出高校应明确责任担当教育的内容,不断开拓创新,探索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确认和担当的德性要求,激发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担当;责任教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一、不断强化责任,勇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敢于担
本文主要就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以及加强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