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就”了奥运幸运儿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殿堂,奥运会冠军无疑应该是各个项目成绩最优秀的靓丽明星。但由于种种,不可预知的人为或客观原因,奥运会赛场上,也有个别参赛者与其说凭借比赛成绩,不如说凭借关键时刻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运,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队友“造就”无名冠军
  
  奥运会历史上,最早凭借机遇进入奥运会夺冠行列的幸运儿,出现在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当时,赛艇比赛在塞纳河上举行,设5个单项。作为东道主,法国参赛的选手最多;塞纳河畔的观赛者也几乎清一色的均为法国人。
  按照规程,整个赛艇比赛两天内结束。荷兰选手布罗克曼要连续参加男子双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手两个单项的决赛,实在是难以招架。无奈之下,双人单桨有舵手项目比赛时,他便在比赛现场的观众当中临时找了一个七岁的法国男孩,将他扶上赛艇,顶替自己担任舵手。
  这位男孩真可谓“运交华盖”。虽然从未参加过赛艇训练,又没有报名参加奥运会,有他参与的荷兰双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这条艇,居然飞流直下,击败了东道主的三条艇,勇夺金牌。而布罗克曼在自己参加的八人单桨有舵手艇的比赛中,却不敌美国和比利时人,只名列第三。
  该七岁法国男孩成为迄今为止,奥运会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冠军获得者。
  翻开历届奥运会成绩册,1900年巴黎奥运会赛艇项目双人单桨无舵手冠军的名下,赫然写着“荷兰队”的队名。而那个法国男孩因为比赛一结束就匆匆离去,他的名字并没有留在奥运会史册中。
  十二年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也出现了一位由队友“造就”的幸运夺冠者。
  当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鏖战,南非选手麦克阿瑟和吉茨哈姆并肩跑在最前面。眼看距离终点越来越近,吉茨哈姆对身旁的麦克阿瑟提议:“冠军肯定跑不掉啦,咱俩喝口水再跑吧。”麦克阿瑟点点头。
  吉茨哈姆走到路边,端起杯子刚喝了两口,抬头一看,麦克阿瑟早跑出一段距离了。他又气又急,放下杯子追,但已无济于事。麦克阿瑟最终以领先58秒的微弱优势夺得马拉松金牌。
  获得亚军的吉茨哈姆大呼上当.后悔因自己的迟钝“成全”了麦克阿瑟。他扬言去告不守信用的队友,一位伙伴劝他:“比赛依据的是规则,麦克阿瑟没有违犯规则,你告人家什么呢?”
  
  裁判“造就”名次易位
  
  作为比赛场上的“法官”,裁判员的裁决就是最后判决,所以,奥运会赛场上由于裁判的出错,“造就”出侥幸夺冠者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巴塞罗那举行。女子花剑个人角逐进入决赛的是中国选手王会凤和意大利的特里利尼。特里利尼比王会凤名气大,但王会凤表现得十分出色。她预赛中一路披靡,进入八强后又先后力克英国和法国剑手,杀入决赛。
  王会凤与特里利尼的冠,亚军争夺战,打得难分难解。王会凤坚持主动进攻,先拿下首局。经验丰富的特里利尼很快扳回一局。决胜局双方再度战平,加赛一剑分高低。两人相持稍许后,几乎同时向对方刺出一剑。积分台的信号灯显示,王会凤刺中对方在先,特里利尼刺中王会凤在后,应该判王会凤得分、并取胜。可当值裁判。奥地利人洛茨佩奇却将将这关键的一分判给了特里利尼。
  连国际剑联主席看了比赛后,都对裁判的判罚表示遗憾,并在赛后专门对中国队教练和队员表示慰问。但洛茨佩奇坚持认为自己的判罚没有出错,比赛结果无法更改。特里利尼幸运地拿到了女花个人项目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比赛,裁判造成的运动员名次变化更加荒唐。
  在该项比赛中,由于当值三名裁判工作疏忽,将韩国选手梁泰荣双杠动作原本10分的起评分,误以9.9分计算。梁泰荣全能总得分应为57.874分,超过美国选手保罗·哈姆0.051分,并夺得金牌,结果却变成了落后保罗·哈姆0.049分,落后队友金大恩0.037分,只拿到一枚铜牌。而本该是全能亚军的保罗·哈姆,则变成了金牌得主。
  韩国代表团后来提出申诉,要求将全能金牌归还给梁泰荣。国际体操联合会经过调查和重新审核比赛计分,也承认了裁判工作的失误,并随即对三名当事裁判——负责决定每一名参赛选手起评分的美国人贝克斯特德和西班牙人班戈。负责监督裁判打分的哥伦比亚人雷耶斯进行了处理,停止了他们的执法资格。但基于比赛结果不能更改的原则,国际体联主席格兰迪明确表示,保罗·哈姆仍是唯一的男子体操全能冠军,并拒绝了为梁泰荣补发一枚金牌,由他和保罗·哈姆并列全能冠军的建议。
  后来,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格兰迪又私下写信给保罗·哈姆,建议他主动将金牌让给梁泰荣,遭到拒绝。保罗·哈姆表示,自己没有违规,赛场上的失误并不是自己的过错。
  无奈之下,韩国方面将官司打到了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依梁泰荣在比赛结束后没有及时提出上诉,比赛结果难以更改为由,驳回了他的上诉。
  虽然韩国奥委会后来给梁泰荣颁发了一枚奥运金牌的复制品和两万美元的奖金,使他得享其他韩国奥运冠军相同的待遇,但真正的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冠军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得分并不是最高、却被裁判“成全”了的保罗·哈姆。
  
  观众“造就”金牌旁落
  
  在奥运会历史上,也有观众改变比赛结果的先例。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就出现了这样罕见的一幕。
  17个国家的75名男子选手报名参加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其中的意大利选手皮特里是一位糖果商。他看起来又瘦又矮,但步履轻盈,比赛中一直跑在最前面。进入最后阶段后,皮特里由于冲刺过猛,虽然第一个跑进了体育场,却在距离终点线个几米处摔倒了。场内两位好心的观众见状,急忙赶过去将他扶起来。皮特里踉踉跄跄跑出一段距离,因为求胜心切,又倒在跑道上……
  眼看美国运动员海斯追上来了,观众起劲地为皮特里加油。场内一位急不可耐的观众干脆跑过去,扶着皮特里第一个跑过了终点,成绩为2小时54分46秒4。第二个跑完全程的海斯的成绩为2小时55分18秒4。
  规则不允许运动员在比赛中接受任何人的直接帮助,皮特里因此被取消名次。得知这一结果,他懊恼不已:“那些人不应该帮倒忙。我完全可以跑到终点。”
  同样是男子马拉松比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出闹剧更让人不可理喻。
  进入后半程后,巴西选手利马一路领先,逐渐甩开了后面的对手,眼看胜利在望。跑至距终点3公里处时,一名头戴绿色贝雷帽、身着绿色短衫的男子突然从路边冲出,将利马连扭带搡地拽到了观众群中。
  现场工作人员。警察和利马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耽搁了一段时间 后,利马才重新投入了比赛,但惊魂未定的他状态全无,后面的意大利选手巴尔迪尼和另一名美国选手乘机超了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巴尔迪尼出人意料地成为冠军得主。而利马仅落后冠军1分56秒、名列第三。
  搅局者系爱尔兰人,名叫霍兰,是一个57岁的失业牧师,曾有过多次在国际比赛中滋事的纪录在案。此次马拉松事件发生一天后,希腊法院判处霍兰有期徒刑1年,缓期执行,并罚款3000欧元。
  
  对手“造就”黑马杀出
  
  如果说奥运会比赛中.还有被竞争对手“成就”的冠军,肯定没有人相信,但这也确有其事。
  2002年,第19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决战本来是一场极富悬念的争夺,获参赛权的五名选手中,除了澳大利亚的史蒂文实力偏弱,无论中国的李佳军、韩国的安贤洙、美国的阿波罗、加拿大的特科特,都具备夺冠的实力。
  比赛伊始.阿波罗领先,滑行在最前面。李佳军、特科特、安贤洙紧随其后。只有史蒂文稍稍滞后。进入冲刺阶段,李佳军试图从外道超越阿波罗,两人发生身体接触.相继摔倒在冰面上。接着.特科特、安贤洙也“壮烈”地倒下,只有一直垫后的史蒂文安然无恙。
  既然全部四名对手都在“成全”自己,史蒂文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他面带微笑地从几名对手的身边滑过,并轻松地率先冲过终点。
  当时28岁的史蒂文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冬奥会,以前的最好成绩只是5000米接力的第三名。在盐城湖,他幸运地以自己的一枚金牌,改写了澳大利亚冬奥会金牌为零的历史。
  两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类似史蒂文得益于对手失利的幸运儿也有几个,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当推中国射击选手贾占波极富戏剧性的夺冠过程。
  在男子步枪3×40项目中,贾占波以预赛第一的身份进入决赛,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选手埃蒙斯。决赛每人再打10枪。前三枪,贾占波发挥正常,对埃蒙斯的领先优势扩大到了2.8环,胜利似乎在向他招手。从第四枪开始,贾占波连续出现了两次9环以下的低水平成绩,埃蒙斯迎头追平。第六、七枪,贾占波出现两个9.9环,埃蒙斯成功反超。到了第八枪,贾占波只打出8.8环,而埃蒙斯打出了9.4环。贾占波一下子落后了0.8环。第九枪,贾占波发挥更加失常,打出7.8环。而埃蒙斯打出了10环,已经领先贾占波整整三环。
  贾占波最后一枪打了10.1环。这意味着埃蒙斯最后一枪的成绩只要不低于7.1环,就能将金牌稳稳收入囊中。然而,这位美国人在大好形势下,却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站在二号靶位的埃蒙斯,在最后一击时,竟像着了魔似的,将子弹打到了旁边的三号靶位上。几分钟之后,当值主裁判宣布:“埃蒙斯最后一枪的成绩为零环。”这样,埃蒙斯最终的总成绩只有1 257.4环,名列第八。而贾占波则以1 264.5环的成绩,意外地拿到了冠军。
  责编/王查娜
其他文献
2010年7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中国西安,按中国属相属马的她对马俑情有独钟。  默克尔超长任期的结束,意味着中德关系即将迎来新的变数与挑战。  1950年和1972年,中国先后与民主德国(东德)、联邦德国(西德)建交。1990年,柏林墙倒下,两德统一,民主德国的一切权利和义务经由统一后的联邦德国继承,1972年由此成为中德建交之年。  可以说,自中德建交以来,德国历届总理均秉持着对华友好态
在《文化战略》一书中,皮尔森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文化’这个术语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词”。(第2页)它是一幅持续舒展开来的人类心智图景,又是一曲绵延不绝的跋涉者之歌。  人类是文化的缔造者,而文化又因其涵容时空的恢宏气韵得以超然独立于某一个人或某一时空领域内的人之外,成为他们反省自身的一面巨镜。“如果我们要考察人的真正本体,那么我们就必须不再把他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并开始分析人是怎样在他的
读过一九九五年第三期《读书》刘心武先生《“大院”里的孩子们》一文,深有感触,对刘心武先生对经历过文革的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观点非常赞同,特别是第三世界——即那些有一些生命,被放逐在第一第二两个“世界”(文革中的得意者和文革中的受迫害者所在的“世界”)之外——的划分非常精辟,道破了我多年的困惑,大有顿悟之感。  我本人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分子,觉得除了“大院”里的孩子,从时间上看,介于参与文革的一
读一个十六世纪冒名顶替案    放假回哈佛访友,习惯上要去大学出版社展销部“泡”一会儿。准确些说,是跟进门左手的七架折价书泡。这七架书二三二围成一方天地,中间一小桌,对着览书人的背,桌上贴一纸条,写两个拉丁字“caveatemptor”(读作“概不退款”)。书,都是新书,只是封皮被求书的手无意折了一角,不能再卖新书的价了。规矩是人们都知道的:先标半价,半价若无人问津,则降到书架最底一格“一元书”之
诗人梁南参加万里采风活动之后,来说一路见闻,无意间甩开手里的折扇,我见上面写着“普救寺留念,九三暮春”,原来是旅游纪念品,细看没有书家署名,写的是崔莺莺吟的那首绝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最后一句却不是被张生认作召唤的“疑是玉人来”,而是:“于事有人来。”  不是“于是”,而是“于事”,不必深究,反正不管是宋玉跳墙还是张君瑞跳墙,找东邻还是上西厢,夜深人静,月上中天,闺房门前“有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曾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其倡导者是一位爱因·兰德(AynRand)女士。最初,她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她的两部小说《源泉》(Fountainhead)和《巨神的无奈》(AtlassShrugged)都成为畅销书。一九五七年,爱因·兰德全身心地投入对自己观点的哲学阐述之中。从此,她的整个生活都是哲学的:力图纠正当代思潮的错误,并为美国构划未来。  爱因·兰德
李端之友,登龙折桂,东归觐省。送行之际,正己赋此,或正挟鱼肉以劝其快朵颐耶?或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不厌鱼者,望东归后鱼雁频传也”。比求之过深矣。  江边住者嗜鱼,亦如晋人嗜醋,齐人嗜葱,湘人嗜辣,吴人嗜甘。投其所好,人必不厌。  一生意场得意之人,酒后谓余曰:“生意未谈,先约彼饭庄小聚。觥筹不拒,生意有一二成矣。酒足饭饱,即邀彼赴歌厅消遣。歌舞在行,生意有三四成矣。歌停舞歇,伴其往桑
周二先生寂寞多年,近时忽然像出土文物一般被重新发现了。这原因,怕多半在于他留下了那许多不可埋没的文字吧。可见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原来不错。而不因人废言的意思,也早就在里头了。这一小册《知堂谈吃》,自然也是些很好看的文字,又因其谈吃,便不仅仅,赏心悦目,且难免令人食指大动了。  集中所收,多半是陆陆续续刊发在《亦报》上的小文,每则不过数百字,随意拾取一个题目,便敷演成文。反正作者腹笥充得很,历史,掌故
《中国死亡智慧》认同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但其智慧的基础还是建筑在本土文化之上。作者把儒、道、佛、墨、法五家散于各类典籍中有关死亡观念的论述搜集起来,作为自己阐发观点的起点和借鉴。  儒家从死亡本体论出发,得出的对死亡必至的理性主义态度,使人们可以避免通过信仰或道术寻求灵魂永生、肉身成仙的宗教迷误,但儒者并非因此而放弃使“生命”趋于永恒的努力,恰恰相反,儒家学者对超越“死亡”的问题有着极为浓
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在数千公里的青藏、川藏线上,随处可见信徒以磕“等身长头”,即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的方式行进在朝圣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的大昭寺,那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请到吐蕃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公元7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大唐王朝传到吐蕃,并仅仅用了200多年就代替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成为当地主要宗教。  第一位活佛的诞生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为解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