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丹霞里的人文风骨解读泰宁丹霞洞穴文化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ayuq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由于地形、位置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泰宁丹霞岩穴文化的神秘性和原始性,这里汇聚了多次多时期迁移的中原客家文化,由儒释道融合产生的岩寺文化,由学子深山岩穴苦读衍生的科举文化,丹霞岩穴建筑民居、宗族文化、岩葬文化……
  宗教文化
  闽越文化深深植根在泰宁,而闽越祖先崇拜自然、盛行沟通人神意愿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在文化上和道教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一致性。道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原始宗教,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原始宗教观念充满了对大山的宗拜和敬畏。这样道教就易为泰宁人所接受。泰宁丹霞洞穴一开始就吸引了“客家人”,而且第一批“客家人”正是伴随道教的流入开始的。
  据考证,梅福是闽赣道教开山鼻祖,元始2年(公元2年)离家出走,来到泰宁栖真岩修道成仙。栖真岩在泰宁北部上清溪下游,是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分布区,梅福选择了山腰若干较大的岩洞构屋修炼,至今遗址尚存。这以后的1000年中,有许多术士道人在各地择穴修炼,许多丹霞岩穴后来由道观改成了亦道亦佛的寺庙。
  泰宁佛教源远流长,有志可查的最早寺庙是朱口的感化寺,距今1300多年。泰宁岩寺不以庙宇恢宏壮观出名。但是,泰宁的山寺庙在县境内分布广、数量多,这在国内少有。泰宁丰岩,甚至在一个岩穴中曾经出现建了三个寺庙的奇迹。由于火灾、兵乱人祸、扣上“破四旧”等,泰宁岩寺不少古迹被破坏,现在登记在册的寺庙有130多处,其中70%是在丹霞岩穴中的岩寺。
  读隐文化
  公元10世纪起,社会安定环境下的泰宁出现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苍九举人”的科举盛况,两个状元,一个是宋熙宁三年的叶祖洽,一个是宋庆元二年的邹应龙。公元1080年,福建人口共992.0871万户。泰宁已占全省1/33,成为一个大县,《泰宁县志》统计的宋代进士共23名,泰宁更有了“汉唐古镇,两宁名城”的美誉。叶祖洽入仕前在道峰山龙泉岩饱读经纶,邹应龙负笈状元岩深山苦读。静谧安宁的丹霞岩穴,让学子们借助山川灵气淘冶情操,启迪文思,开阔胸襟,增进学识。这一深深的“丹霞情结”一直影响到后代的学生,明代太仆寺少卿江日彩在黄石寨筑光台,明天启年间的太子太师、兵部尚书李春烨及其子李自枢构危楼登李家岩苦读。
  山川钟灵毓秀,出山应试出人头地是泰宁学子的梦想,清末废除了科举制度,泰宁仍有不少靠近丹霞岩穴的村落,如:际溪的丰岩、南会的云岩、丰岩的赤溪,仍然把洞穴作为书馆经堂。解放后,丰岩的赤溪小学有一段时间仍在岩穴中上课。
  泰宁丹霞岩穴体现了一种人生观念。岩穴既依附大山,又把人与大山相隔,这种伸缩自如的环境使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一种“隔窗看月”的超然享受。对于许多人生失意或官运不暢的人来说,在丹霞岩穴建一草房,与外界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过着逃离世上纠纷、悠然自得的稳士生活,令人向往。
  宋代大理学家杨时、朱熹和抗金名相李纲都曾在泰宁的丹霞岩穴或避祸稳居或潜心治学、讲学,经数年之久,先后在泰宁山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
  李纲在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来泰宁丹霞岩时感叹:“泰宁山水,冠于诸邑”。他在这里结识了南宋名僧宗本禅师,写了《丹霞禅院记》,丹霞岩存有他对奕的棋台及摩崖石刻“李忠定公读书处”的遗址。
  庆元三年至四年间,朱熹为躲避“党禁”事件的迫害来到泰宁郊外的小均村隐居,邹应龙晚年回乡辟南谷养莲到老。他写下的“爱彼青青不着泥”,这正是许多泰宁丹霞岩穴隐士一生的追求。
  民居文化
  在泰宁,利用天然的丹霞岩穴筑房而居,形成了丹霞岩穴民居文化。杉城镇的胜丰岩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完整的杨姓家庭式村落,选择僻静的峡谷为寨隘,沿着一条长达100米长的丹霞岩槽倚穴建楼。“上山不见人,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就是岩穴民居的生动写照。
  客家为“客”,来自中原的客家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思宗念祖恋家,论长幼等级。在已不是刀耕火种的年代,小小的原始洞穴更多地联结了血缘关系。客家文化的游动性经济生活得到充分反映。
  在龙湖天成岩2公里处也有一处岩洞,至今还有六七间房屋住了几户人家。除暂时性的岩屋外,其它大部分地方现在只剩下民居遗址,已不再住人了。
  丹霞穴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闽越人的身影,当客家人到来时,他们一样巧妙利用地形选择岩穴而居,不用一瓦而无风雨之忧,厚实的岩墙夏拒烈日,科抗寒风。岩穴通风干爽,冬暖夏冷的特点很适合人居住,洞内安居乐业,洞外绿树蛙畦,一幅天人和谐的融融画图。
其他文献
波兰摄影师Rafal Makiela专攻婚纱、时尚和水底摄影。这组水下作品中,Rafal将男女模特都变身成水中的精灵,让他们在水中轻柔地舞动,曼妙的身姿很是优雅,如水中有一朵艳丽的鲜花在悄然绽放。画面整体色彩鲜艳丰富,而且水中光影变幻莫测,氛围非常浪漫唯美。
期刊
本文通过具体地回顾、比较,发现在汉字信息处理电脑化实现后,汉语拼音在信息检索中的作用明显下降了。作者力图解释、说明这种情况在信息新时代有其必然性、合理性,这也和汉语拼音本身的固有缺欠密切相关。今天,一味地、盲目地、一厢情愿地鼓吹《扩大汉语拼音的应用》,与现实背离,只能事与愿违。我们应该认真按照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汉语拼音时强调的“在实践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 [1],在确实
期刊
有人把游览将乐玉华洞称作“白日的夜游”,因为玉华洞幽深绵长,除洞口外,洞内漆黑无光,形同暗夜。涉过漫漫长夜,终于到达玉华洞的最高点——白云洞,名为“五更天”的景观即在此洞。见高天之上,红光一束,直射洞中。远处一块巨石沐浴在霞光之中。这块岩石状如鸡冠石,故也有人称此一景观为“金鸡报晓”。巨大的岩洞有如苍穹,云蒸霞蔚,流光溢彩。  不同的岩石由于所处的不同的构造位置,产生了不同的地质作用,从而形成各具
期刊
宁化天鹅洞自古以溶洞遐迩闻名。100多年前,文化名人李世熊在其《山川志》中曾赞叹这里“洞壑幽富,不可悉记”。历代文人墨客游览了这些溶洞之后,曾留下:“此间风景自天然,胜迹无双到处传”、“斯是神仙尘外地,游人到此已忘年”等佳句。  天鹅洞距离宁化县城28公里,因坐落在天鹅山上和洞内钟乳石如同天鹅般洁白而得名,素有“神州第一地质奇观”之称。天鹅洞群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奇观为最,犹如一幅能透视亿万年苍
期刊
桃源洞似洞非洞,系拔地而起的山岩,中裂一隙,仅留天光一线。洞口绝壁上有万历年间两郡司马陈源湛所书“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宋李纲有诗云:“ 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桃源洞从唐朝开始,到五代后晋时期有了寺庙。明代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
期刊
关于汉语和藏语同源词比较的音韵框架模式,目前学界尚无一致意见。这里所说的“音韵框架模式”指的是上古汉语方面采用何种声、韵母体系来与藏文的何种声、韵母体系进行比较。已有的汉藏语比较研究成果在这方面也是表现不一。根据当前汉藏两语同源词比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汉藏两语音韵比较模式以找出汉藏两语音韵间的可靠对应关系并进而找出更多更可靠的汉藏同源词实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就从上古汉语和藏文两个方面对
期刊
《尔雅·释宫》“牖户之间谓之扆”徐朝华注:“扆(yi)”,或作“依”。君王宫殿中设在堂室之间画有斧形的屏风。《荀子·儒效》:“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而坐。”
期刊
奇和洞,一个吸引国内外史前文化考古专家共同关注的小洞,它坐落于福建漳平市象湖镇黛烟山下,海拔266米,当地人也把它称为“蝙蝠洞”。它是自1990年开始评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福建第四次入选的考古发现,意义非凡。  原始的奇和洞,众多古老神秘的传说,相传当年北宋名将杨文广南征来到漳平境内,投宿于此,洞顶岩壁有形似马头的痕迹,即杨文广坐骑高触所印。如今,主洞北壁上刻画有“杨文广”字样。奇和洞内
期刊
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岩洞,素有“山中最胜”之称。岩壁高宽各数十丈,上凸下凹,形成岩穴。洞内敞亮可容千人,依崖散建数座不施片瓦的庙宇。这便是奉祀宋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遗址。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
期刊
与永安桃源洞的丹霞地貌不同,永安石林却是喀斯特地貌,方圆不大的地方却有着怪石、奇峰和异洞,景区内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  鳞隐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区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境内,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这“方寸之地”,发育了众多的怪石、奇峰和异洞。鳞隐石林分为外景和内景。景观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宫;得天独厚,鬼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