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阐述中外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然后从创新意识的树立,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国际合作以及特色办学和提高培养质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创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高校 发展 国家 创新体系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述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是1987年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C.Freeman)在研究日本二战后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工业化强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由公共和私有部门与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目的是为了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国务院于2006年年初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我国应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而使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二、我国高校发展基本状况
1.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承接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现在高校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科研创新、技术创新都是在高校中完成,乃至许多的国家制度创新都有高校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十五”期间,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5%左右,国家“863计划”项目30%以上,国家“973计划”项目3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以上,重点项目达到50%左右。在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得了技术发明奖的66%、科学技术进步奖的48%、自然科学奖的50%。
2.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有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其中不少的问题不利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不利于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快步前进。
(1)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提高。与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相比,现在逐渐普及的高等教育很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高校的扩招使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老师上课也大都实行大班化教学,几十人、上百人的教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使得许多仅仅为了文凭的学生在校期间虚度四年,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无论以后是工作还是继续做研究,都不能学有所用。而现在许多的毕业生也都反映,大学四年理论知识是一概糊涂。要想真正发挥为国家、民族的创新培养人才的基地的基本职能,高校应当好好反思一下“钱学森之问”了。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根据文中第一部分数据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在高校中,好多都是超过50%的。因此10%和50%的矛盾就显示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的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他们的高校科技转化率都超过50%。经济增长的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所以由此可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阵地,有了科研成果不能转化,这间接地阻碍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3)高校学术不正。通过今年来的各种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专家、教授都存在着学术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当人们都在谴责教授行为不端是,也应好好反思一下这股越来越厉害的抄袭、不正之风的根源。畸形的教师考核逼迫他们去发表海量的文章,而教师除了做研究还要教学,处理自己的事情。这种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正学术的推手的作用。还有就是高校中的“学缘”关系,许多大学学科的教师都是一个师门承袭而来,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观点和思维方式。人们说碰撞才有火花,这种学缘教师能碰出新的知识的火花吗?
三、对高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建议
1.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要树立创新意识。高校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创新系统的基地,担负着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工作。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完成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职能。要把创新作为全校工作和学习的主线,把创新当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魂。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魂。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观念创新,把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创新能力的配套建设都纳入到学校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中。只有高校本身的创新意识强烈,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中去。
2.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市场经济环境下,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该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来支撑。作为高校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企业科技进步的办学思路。要分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长所在,培养具有高水平和能服务一方发展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选择战略性合作企业积极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生产科研化,学习实用化。同时也可以和企业、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一些高校科技园等合作转化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参与企业研究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同时也会为高校的科研争取更多的经费。
3.加强科技成果转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块绊脚石。要想更好的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并为之做出贡献,高校必须解决科技成果转移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欧美国家的模式。首先,大学要真正的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而不是为了推出成果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所以要从思想上确立科研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其次,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及专利许可办公室”,要有专业的法律顾问和相关技术人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并积极向社会推广我们的最新科研成果或者新的技术专利。
4.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向多科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都以改名、学院升为大学而作为学校的一个发展目标。这固然是好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鞭策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可是这种为了外表,而对内涵进行粗略包装的行为是否真确,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高校应该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努力做好自己的传统领域一样可以名声在外,一样可以蜚声学术界。现在许多高校之间都在进行合并来提高综合实力,但是合并以后的资源并没有进行综合、高效地整合,而只是说学生多了多少,名师增加了几位。
参考文献:
[1]刘本盛.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
[2]姜艳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使命.中国电子教育,2007,(3)
[3]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关键词]高校 发展 国家 创新体系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述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是1987年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C.Freeman)在研究日本二战后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工业化强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由公共和私有部门与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目的是为了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国务院于2006年年初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我国应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而使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二、我国高校发展基本状况
1.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承接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现在高校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科研创新、技术创新都是在高校中完成,乃至许多的国家制度创新都有高校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十五”期间,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5%左右,国家“863计划”项目30%以上,国家“973计划”项目3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以上,重点项目达到50%左右。在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得了技术发明奖的66%、科学技术进步奖的48%、自然科学奖的50%。
2.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有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其中不少的问题不利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不利于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快步前进。
(1)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提高。与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相比,现在逐渐普及的高等教育很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高校的扩招使得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老师上课也大都实行大班化教学,几十人、上百人的教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使得许多仅仅为了文凭的学生在校期间虚度四年,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无论以后是工作还是继续做研究,都不能学有所用。而现在许多的毕业生也都反映,大学四年理论知识是一概糊涂。要想真正发挥为国家、民族的创新培养人才的基地的基本职能,高校应当好好反思一下“钱学森之问”了。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根据文中第一部分数据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在高校中,好多都是超过50%的。因此10%和50%的矛盾就显示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的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他们的高校科技转化率都超过50%。经济增长的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所以由此可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阵地,有了科研成果不能转化,这间接地阻碍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3)高校学术不正。通过今年来的各种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专家、教授都存在着学术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当人们都在谴责教授行为不端是,也应好好反思一下这股越来越厉害的抄袭、不正之风的根源。畸形的教师考核逼迫他们去发表海量的文章,而教师除了做研究还要教学,处理自己的事情。这种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正学术的推手的作用。还有就是高校中的“学缘”关系,许多大学学科的教师都是一个师门承袭而来,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观点和思维方式。人们说碰撞才有火花,这种学缘教师能碰出新的知识的火花吗?
三、对高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建议
1.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要树立创新意识。高校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创新系统的基地,担负着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工作。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完成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职能。要把创新作为全校工作和学习的主线,把创新当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魂。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魂。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观念创新,把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创新能力的配套建设都纳入到学校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中。只有高校本身的创新意识强烈,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中去。
2.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市场经济环境下,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该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来支撑。作为高校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企业科技进步的办学思路。要分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长所在,培养具有高水平和能服务一方发展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选择战略性合作企业积极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生产科研化,学习实用化。同时也可以和企业、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一些高校科技园等合作转化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参与企业研究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同时也会为高校的科研争取更多的经费。
3.加强科技成果转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块绊脚石。要想更好的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并为之做出贡献,高校必须解决科技成果转移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欧美国家的模式。首先,大学要真正的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而不是为了推出成果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所以要从思想上确立科研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其次,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及专利许可办公室”,要有专业的法律顾问和相关技术人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并积极向社会推广我们的最新科研成果或者新的技术专利。
4.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向多科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都以改名、学院升为大学而作为学校的一个发展目标。这固然是好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鞭策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可是这种为了外表,而对内涵进行粗略包装的行为是否真确,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高校应该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努力做好自己的传统领域一样可以名声在外,一样可以蜚声学术界。现在许多高校之间都在进行合并来提高综合实力,但是合并以后的资源并没有进行综合、高效地整合,而只是说学生多了多少,名师增加了几位。
参考文献:
[1]刘本盛.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
[2]姜艳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使命.中国电子教育,2007,(3)
[3]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