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历史学科教学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明朝的灭亡》一课教学的观察和反思,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应理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立足时空变化,以史料阅读和分析为核心,采用合理教学形式,设置明确的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课程是实现历史学的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习历史学科知识中能够留下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七年级下《明朝的灭亡》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观察
  (一)以史料阅读和分析为核心,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以史料为根据,通过辨析,将合适的材料作为证据,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的客观的了解和认知。从史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这一点出发,《明朝的灭亡》一课教学主要补充以下五则材料。
  材料2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至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材料3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4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材料5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寒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读欢悦。
  ——《中国古代史》张岂之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材料的解讀方式,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地去认识历史,并能掌握阅读、分析史料的基本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提升借助史料来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七年级的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时间不长,阅读文字材料能力有限,特别是历史文言材料,很难做到把历史史实和文字材料的结合起来理解,因此,这一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能把文言材料解读清晰准确。教师的解读材料、引导分析两个步骤需要结合得当,方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意图。
  (二)立足时空变化,营建时空背景,扩大历史视野
  所谓“时空观念”,是指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梳理其发展概况,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并在其社会特征基础上理解、追溯原因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灭亡》一课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地图,指出李自成起义的经过、结果;根据材料5分析“均田免赋”口号的含义和影响。学生阅读课本和地图,先在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可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同时提高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对“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三)采用合理教学形式,设置明确的探究问题
  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老师有责任肩负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任务。历史丰富的学科知识是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基础,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追求理想中的生活,追求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树立“探讨明朝灭亡有利于加深理解学习历史就是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一认知。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不同的思想观点碰撞中慢慢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在第一个探究环节“暗流涌动”中,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老师展示文字材料1、2,设置问题“土地兼并的结果是什么?”;展示文字材料3、4,设置问题“明朝末年的民众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在教师带领下翻译分析解读材料,可以知道明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尖锐性,民不聊生的惨状,天灾人祸的刺激下,农民起义已经是一触即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让学生了解明朝后期黑暗统治的主要表现,同时理顺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在上述问题的铺垫下,教学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狼烟四起”。首先由学生自己梳理明朝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展示归纳成果。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思考问题“说出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基本的时空观。再展示文字材料5,设置问题“分析‘均田免粮’口号的含义和影响”。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分析农民起义军的口号,就是要明白农民起义军的要求。这样,用分析难点的方式来聚集学生的学习焦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为第三个环节“江山易主”的学习做好铺设。
  在“江山易主”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满族兴起》,抓住关键信息,找出重要事件历史时间和地理位置,如:“公元1616年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公元1625年后金迁都于沈阳、公元1626年宁远之战等”;梳理“满洲崛起”的过程,以小组形式讲解清军入关的史实。再将“明朝的衰败”与“满洲的崛起”进行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性的思考和对比,提高发现历史现象规律的能力。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以史为鉴”,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设置问题“学习这一课,有什么感想?这一段历史对我国如今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借鉴之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以进一步认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历史论断,激发学生关注时事和民族发展的热情。   二、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课堂观察,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理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更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提升。因此,根植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是也不可能完全推翻原有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根据其要求,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提升。就《明朝的灭亡》一课而言,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表现,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推翻明朝统治的史实,了解满洲入主中原地过程,增强对历史进程纵向把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读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复杂原因的史料,提高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满族兴起》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提升时空观念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朝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贪污的重要事实,认识当今反对腐败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明末农民起义军成功推动历史前进的史实,感悟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三维目标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相对应的,换言之,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核心素养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师
  通过对《明朝的灭亡》这一课教学过程的观察,发现本课设计使用大量的史料,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这也说明了核心素养时代,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解读、分析史料。其次,需要不停学习、不停创新的历史教师。一节有细节的历史课才更生动更有生命力,教师如果有丰厚的历史知识,那么他的课堂一定会很生动有趣,学生一定会愿意学习,这也决定了历史教师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学习。再次,需要不断反思的历史教师。一节课下来,教师要分析反思亮点和不足,同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学生的看法,和同事沟通,这样的反思更全面、更实效。
  (三)如何发现和发挥每课内容的价值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具体方面,原则上讲每节课都应该全面培养,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有限,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所侧重。例如《明朝的灭亡》一课教学,涉及了核心素养五个方面,但是更侧重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教师要根据每堂课内容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恰当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特色的教学环节,以期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结语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充实自己,勇于做教学的探索者和有心人,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与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4.
  [2]齐世荣.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4-87.
  [3]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13.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3-65.
  [5]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星球地图出版社历史室.中国;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2011年版)[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17:41.
  [6]齐世荣.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6.
  作者简介:于小涛,江育英,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立足本校实际,发展学校特色,走异质发展之路,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研究主题。金坛四中以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以美辅德、以美启智,将深层次的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探索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构建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和品牌。  关键词:美育渗透;艺术特色;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深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学习时期,受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学教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质。文章以“数量关系”学习难点为例,结合“解决问题练习课”同课异构教学,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运用思维导图破解数学学习难点的特点,阐释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量关系;问题  一、 前言 
摘 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地理课堂教学最迫切的任务,但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手段上仍然比较传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新需求,本文针对现时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手段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以AR技术为契机,探究AR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手段的启示。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手段;AR;启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最迫切的任务。地理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中“寓教于乐”是指在教学课堂中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听、思、玩、画”等充满乐趣的实践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美术,欣赏艺术,通过教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拓展,使学生在思考中保持专注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形成持久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快乐教学;寓教于乐;持久兴趣;愉悦心理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愉悦学生的内心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
摘要:复习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常见的复习模式是知识再讲授加练习反复巩固,部分学生通过题目反复训练、摸索虽然能总结出一定的解题经验,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建构有效的“问题链”复习模式应运而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思想,运用遵循一定原则的“问题链”复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框架,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摘要:口语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感、语境能力,也有助于初中生词语积累。但是,由于英语属于外来输入语言种类,在中国缺乏一定的语言基础,中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受到长期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书写能力高于口语能力。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情境化教学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有力平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并将抽象、难懂的英语语言转化
摘要: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研制内容、遴选方法,明确线上课堂学习的目标,紧扣儿童的认知方式及需要,选择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上学有方向,学以致用,促进孩子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童视角;线上教学;有效策略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改变了一切。春节过后,“停课不停学”让固有的传统授课模式纷纷被网课代替,而网课不同于传统授课,教师眼前再也
摘 要: 《植树问题》一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型课例,我也教过多次,但学生的错误依旧不断,这也促使着我再探究竟。通过多次课堂实践及教研组同事们的倾力协助,我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整理。文章从“鱼—渔—喻”的角度,并以《植树问题》一课为例,探讨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如何分析教材、剖析错误,从教会学生知识到培养学生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素养。  关键词: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数学思想  一、 引子——课材领航,指明方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师当前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点的抽象化和复杂化,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而影响学习自信心,这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文章就借助学具教学,感悟操作体验加以分析,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终,充分地发挥学具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学具教学;感悟操作体验;培养;
摘 要:在科技时代,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互动型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能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课堂互动的方式方法有哪些,课堂互动的效果如何?教师如何调控课堂互动型教学?学生如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互动型教学的评价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互动型教学;人才培养;探究  一、 引言  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型教学的模式。如何通过互动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