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相形态的PLA/TPU共混物,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微孔发泡工艺,研究不同发泡温度下PLA/TPU复合多孔材料泡孔结构、发泡倍率和开孔率对样品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含量从1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共混物从典型的“海?岛”相形态转变为部分共连续相形态,PLA基体黏弹性提升,结晶能力下降;PLA70组分发泡后泡孔结构更为均匀,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在94℃发泡温度下发泡样
【机 构】
: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郑州4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相形态的PLA/TPU共混物,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微孔发泡工艺,研究不同发泡温度下PLA/TPU复合多孔材料泡孔结构、发泡倍率和开孔率对样品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含量从1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共混物从典型的“海?岛”相形态转变为部分共连续相形态,PLA基体黏弹性提升,结晶能力下降;PLA70组分发泡后泡孔结构更为均匀,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在94℃发泡温度下发泡样品发泡倍率达到29.1倍,最大开孔率75%;TPU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LA基体的弹性回复能力,94℃发泡温度下的发泡样品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永久形变量最小;针对硅油和环己烷的吸油测试发现对硅油的吸油量大于环己烷,发泡材料的吸油量与发泡倍率和开孔率的乘积成正比,针对硅油单次最大吸油量为10.4 g/g.
其他文献
最近,我的表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近照——身着迷彩队服,头戴消防头盔,这个在家里“作天作地”的“00后”,瞬间就有了“逆行者”的气场.“梦想成真!”加上他的图片配文,我由衷地替他感到骄傲.
缘起rn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意见》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要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括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保护对象体系,另一部分是管理制度体系.
“《意见》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顶层设计”rn“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晒出了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国共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0座;住建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全国共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970片,确定历史保护建筑4.27万处.跟2015年相比,历
《意见》颁布的背景及意义rn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对涂装车间非标设备与土建BIM融合三维协同设计的完整体系进行探索.以建立涂装车间非标构件与外购设备三维参数化系列基础模型库为基础,实现设备模型与土建模型的成功交互,同时研究在现有设计流程框架下,各设计阶段设备与土建BIM平台协同出图的具体路径,实现涂装车间三维协同设计示范应用.
古往今来,我国洪水灾害不绝,从大禹治水开始,一部中华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洪水不断斗争的历史.rn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孟子》一书说,尧的时候,“洪水橫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于是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出现了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的传说.最后禹治水成功,夏朝建立,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转折.
记者: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这是我国自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近40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您认为,《意见》的出台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rn《意见》提出,要“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并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清晰地定义为“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20世纪建筑遗产是城乡历史的重要记忆rn20世纪遗产建筑是“时代之镜”rn20世纪建筑遗产或景观作为城市共同体的历史见证,百年来一直具有服务现实并留存历史记忆作用.自1982年国家施行《文物保护法》,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全国已拥有137座国家级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70片历史文化街区,数百计有价值的20世纪建筑遗产(含工业建筑、文化景观等)正纳入保护名录.截至2020年10月,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已推介五批共计497个项目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世纪建筑遗产之所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指出,数字化产品的“用不起”和“不共享”,仍是一批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的现实考虑.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正面临同样的难题.在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升级的大趋势下,云计算服务正肩负起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的重任,同时还要满足三维设计场景下指数级的算力提升.